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4)
2023(10946)
2022(9818)
2021(9314)
2020(7886)
2019(18231)
2018(18163)
2017(34199)
2016(19289)
2015(21806)
2014(21809)
2013(21332)
2012(19418)
2011(17620)
2010(17359)
2009(15781)
2008(15172)
2007(13090)
2006(11297)
2005(9720)
作者
(57550)
(47813)
(47415)
(45002)
(30128)
(22997)
(21384)
(18950)
(18215)
(16987)
(16287)
(16169)
(15150)
(15068)
(14754)
(14722)
(14706)
(14153)
(13629)
(13625)
(12280)
(11700)
(11578)
(10837)
(10796)
(10692)
(10602)
(10438)
(9742)
(9526)
学科
(67032)
经济(66924)
管理(51230)
(47350)
(39959)
企业(39959)
方法(32197)
数学(27675)
数学方法(27300)
(19390)
(18057)
中国(17712)
(16679)
业经(15212)
理论(14248)
地方(13640)
(13238)
农业(11833)
(11745)
(11332)
贸易(11327)
技术(11322)
环境(11080)
教育(11077)
(10984)
(10472)
财务(10410)
财务管理(10389)
企业财务(9859)
(9727)
机构
大学(269288)
学院(266948)
管理(103193)
(94509)
经济(92165)
研究(91321)
理学(89927)
理学院(88850)
管理学(87143)
管理学院(86668)
中国(63920)
科学(62223)
(58640)
(50089)
(47502)
业大(47169)
研究所(44034)
(42941)
中心(40106)
农业(39276)
(38345)
北京(37283)
(36352)
师范(35938)
财经(34803)
(34039)
(31653)
(31271)
技术(31118)
师范大学(29093)
基金
项目(192403)
科学(147825)
研究(136632)
基金(135990)
(121779)
国家(120800)
科学基金(100979)
社会(80929)
(76418)
社会科(76316)
社会科学(76293)
基金项目(73210)
自然(68818)
自然科(67109)
自然科学(67091)
自然科学基金(65857)
(65469)
教育(63435)
编号(56178)
资助(55868)
成果(45751)
重点(44062)
(40899)
(40435)
(39910)
课题(39683)
科研(37539)
计划(37290)
创新(37193)
大学(35338)
期刊
(101540)
经济(101540)
研究(74458)
学报(52104)
中国(50441)
科学(45204)
(44903)
大学(38173)
管理(36163)
学学(36051)
教育(35279)
农业(31134)
(31031)
技术(22632)
(18179)
金融(18179)
业经(17336)
财经(16322)
(16228)
林业(16175)
科技(15152)
图书(14992)
经济研究(14987)
业大(14174)
(13694)
(13684)
问题(13543)
理论(13102)
实践(12274)
(12274)
共检索到377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莉莉  王得祥  张宋智  王兆杰  吕婧娴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方法】以秦岭西段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不同林分密度(1 367,1 861,2 517,2 617,3 012和3 683株/hm2)的标准地,采集土样和枯落物样品带回室内,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持水量、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等。【结果】林分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体积质量、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具有显著影响。密度为2 617株/hm2的林地土壤体积质量较小(1.14g/cm3),总孔隙度较大(62.57%),有机质含量较高,为1 367株/hm2林地的1.63倍,土壤持水性能较好(1 2...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宜明  李毅  曹秀文  刘锦乾  
定量分析不同密度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28块7种不同密度梯度的云杉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及取样分析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枯落物持水量以及林地贮水性能等。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对云杉人工林的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土壤持水量、枯落物蓄积量和持水量都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土壤孔隙度、土壤养分、枯落物蓄积量、枯落物持水量、土壤持水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而土壤容重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密度为1 550株/hm2时林分土壤容重最小(1.09 g/cm3),总孔隙度较大(58.99%),有机质含量最高(9.12%),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多(44.41 t/hm2),最大持水量较高(166.67 t/hm2),是密度为3 000株/hm2林分的4.49倍,土壤持水性能较好(3 898.93 t/hm2)。2)根据林地总贮水量评价的涵养水源功能依次为林分密度1 550株/hm2(4 068.36 t/hm2)>密度1 750株/hm2(3 945.32 t/hm2)>密度1 350株/hm2(3 698.39 t/hm2)>密度1 060株/hm2(3 484.10 t/hm2)>密度2 300株/hm2(3 157.60 t/hm2)>密度850株/hm2(2 915.03 t/hm2)>密度3 000株/hm2(2 820.81 t/hm2)。3)在该研究的林分密度范围内,密度为1 550株/hm2时林分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最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伟东  亢新刚  赵浩彦  黄新峰  龚直文  高延  冯启祥  
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的原始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杨桦次生林,以及53和39年生的人工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同时以草地为对照试验区,分析了不同林型枯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特性、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以及土壤蓄水量。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枯落物的现存量在28.96~56.42t/hm2之间,原始林枯落物现存量最大,为56.42t/hm2,杨桦次生林最小,为28.96t/hm2。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依次为:原始林>杨桦次生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53年生人工落叶松林>39年生人工落叶松林。3)土壤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以幂函数方程拟合最好,各林型的土壤A1层的土壤密度都小于1.00g/cm3,且明显小于草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军  赵婵璞  姜鹏  任仙  王骄洋  王桂真  牟雪  谷建才  
为了评价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高低,对塞罕坝地区30 a生不同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枯落物持水量、土壤水分物理特性进行研究。并依据土壤总毛管蓄水量和枯落物有效拦蓄量的大小评价不同密度林分水源涵养功能,将土壤总毛管蓄水量和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归一统计,定义为水源涵养指数,作为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的评判。结果表明:(1)对于研究的9个密度下的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是自身重量的3~4倍,最大持水率为249.98%~302.48%,人工林密度越大,持水量能力越大。(2)土壤总孔隙度为41.7%~62.9%。土壤的最大蓄水量为3 046.14~3 403.49 t/hm2,密度越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锦升  杨玉盛  郭剑芬  陈光水  
该文对严重侵蚀红壤 3种人工治理措施种草促林、乔灌混交、乔木混交 (分别简称为模式Ⅰ ,Ⅱ和Ⅲ )恢复的水土保持林及对照 (未治理 )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3种模式的水土保持林的林分持水量大小顺序为模式Ⅱ >模式Ⅲ >模式Ⅰ ,分别比对照高 2 4 .97% ,17.5 7%和 9.5 8% ;林分地上部分涵蓄水分功能远大于对照 ,分别是对照的 4 9.2 ,2 7.2和 15 .8倍 .灌木、草本、苔藓 3个层次涵蓄水分的能力较低 ;4 0cm厚土层饱和持水量以乔灌混交模式的最好 ,而种草促林模式的最小 ;3种水土保持林的土壤初渗值和稳渗值均大于对照的 .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际平  李沛霖  曹小玉  赵春燕  袁晓红  
以福寿林场作为研究区域,将杉木人工林按龄组划为幼龄林、中林龄和近熟林,采用标准地调查的方法、环刀法和烘干法对杉木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的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类型土壤容重为上层小于下层,土壤容重为中龄林(1.44 g/cm3)>近熟林(1.37 g/cm3)>幼龄林(1.36g/cm3);不同林龄杉木类型土壤毛管孔隙度随土壤厚度增加而减小,毛管孔隙度为幼龄林(30.32%)>中龄林(17.26%)>近熟林(14.41%);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非毛管孔隙度为近熟龄(36.66%)>中林龄(28.61%)>幼龄林(18.55%);根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梅  张文辉  
【目的】阐明黄土高原森林区油松人工林初植密度对群落更新和持续发育的影响,为当地油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陕西宜川地区不同初植密度(1 m×1 m(密度Ⅰ),1 m×2 m(密度Ⅱ),2 m×2.5 m(密度Ⅲ))35年生油松人工林的林木个体生长、林地更新、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特征。【结果】油松人工林的死亡率随初植密度的增大呈增加趋势,油松死亡年龄、胸径、树高、冠高和冠幅随初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油松死亡率、胸径、冠高和冠幅与初植密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油松树高与初植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油松人工林林下幼苗(树)的更新状况在低密度林地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婧娴  王得祥  张宋智  何志美  保积存  黄青平  
【目的】研究油松人工林密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提出维持植物多样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健康状况的合理林分密度。【方法】以小陇山林区5种不同密度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油松人工林林下物种的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系数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①油松人工林林下共出现植物23科38属50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物种数逐渐减少,灌木、草本层物种组成发生变化。②不同密度油松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基本表现出减小趋势。③各指数与林分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与林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小欣  赵鹏飞  陆贵巧  马娇娇  吴强  杨超  谷建才  
以冀北山区4个不同生长阶段的华北落叶松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容重、孔隙度以及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着落叶松的生长而减小,以成熟林最小,林龄相差较大的林分之间,土壤容重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总孔隙度以近熟林最大,各个生长阶段虽然有变化但是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近熟林与成熟林在渗透性能的大小上不分伯仲。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评价指标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出各个生长阶段的综合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冀北山区不同生长阶段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以近熟林最好,其次为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邵英男  刘延坤  李云红  陈瑶  田松岩  
以3种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林分密度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尽一致;对土壤养分含量与环境要素(凋落量、现存量、林分密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凋落量、现存量和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密切;林分密度为750900株·hm(-2)时,土壤多种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养分含量,有利于该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敏  韩海荣  程小琴  蔡锰柯  刘旭军  刘莉  张文雯  刘铭波  
【目的】探究不同密度调控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及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太岳山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密度、含水率、养分含量、酶活性等18项土壤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数法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对不同密度调控强度的(对照,2 096株/hm2,CK;低强度处理,1 850株/hm2,LT;中强度处理,1 402株/hm2,MT;高强度处理,1 106株/hm2,HT)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相比,LT、MT和HT样地土壤含水率呈增加趋势;从密度调控对土壤养分影响而言,MT处理下C、N和P等养分含量均较高。此外,土壤生物学性状也对不同调控强度存在显著响应,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在MT显著高于CK;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MT最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在LT最高,蔗糖酶活性在CK最高,而纤维素酶活性随密度调控强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有机质、含水率、微生物生物量氮、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构成了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不同密度调控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指数大小为MT(0.598)> HT(0.510)> LT(0.432)> CK(0.339)。【结论】密度调控可有效改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状况,中等林分密度下土壤质量指数最高。建议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适度密度调控处理,以提高人工林地土壤质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广亮  王继兴  王秀珍  沈应柏  周金池  
该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37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每木检尺、树干解析和化学分析的数据为基础,对不同密度类型(900、1500、2000株hm2)林分Ca、K、Mg、Cu、Fe、Mn、P、Zn8种养分元素的循环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密度为1500株hm2的林分,其林木各器官中的养分积累量、林分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得出结论,在八达岭地区最合理的油松人工林成林密度应是1500株hm2左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贾亚倢   杨建英   张建军   胡亚伟   张犇   赵炯昌   李阳   唐鹏  
【目的】探讨林分密度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油松人工林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服务功能持续稳定发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山西省临汾市吉县蔡家川流域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法测算不同密度条件下单株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林分密度对油松林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冗余分析(RDA)及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油松林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1)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的单株生物量和林分总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且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单株生物量逐渐减少,林分总生物量在密度1 750株·hm-2时具有峰值;(2)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其中土壤孔隙度在林分密度1 750株·hm-2时最大,达52.38%,林地土壤含水量在林分密度2 750株·hm-2时最高,达13.84%,土壤肥力状况则在林分密度1 750株·hm-2时最佳;(3)通过冗余分析及斯皮尔曼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总孔隙度、有机碳和速效磷与林分总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地下生物量受到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影响(P<0.05)。【结论】以固碳释氧和维持最大生产力为目的,以及以提高土壤碳汇能力和改良肥力为目的的油松林,林分密度建议维持在1 750株·hm-2左右的油松林;以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蓄水性能为目的的油松林,林分密度建议维持在1750~2 750株·hm-2。图4表5参4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鹏  聂洋  殷建强  丁访军  崔迎春  胡蕖  
本文对贵州遵义地区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林3种不同干扰程度的土壤物理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扰对方竹林的土壤容重及土壤孔隙度有比较大的影响,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总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基本上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干扰程度枯落物的持水率为:中度干扰>轻度干扰>重度干扰,而总持水量则为:中度干扰>重度干扰>轻度干扰;其平均最大蓄水量为:中度干扰(1237.84t/hm)2>轻度干扰(1198.21t/hm)2>重度干扰(1173.38t/hm2);非毛管蓄水量为:轻度干扰(141.06t/hm)2>中度干扰(11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防  杨章旗  韦理电  覃义关  蒙春江  梁丽虹  卢陆峰  
对广西华山林场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林Pinus elliottii、尾叶桉林Eucalyptus urophylla、枫香林Liquidambar formosana和荷木林Schi ma superba5种人工林林冠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5种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依次为:马尾松林>荷木林>尾叶桉林>枫香林>湿地松林;马尾松林具有最高的水源涵养功能,而湿地松林功能较差。该研究为日后人工林生态功能量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