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8)
2023(11436)
2022(10381)
2021(9920)
2020(8490)
2019(19534)
2018(19542)
2017(37147)
2016(20882)
2015(23669)
2014(23909)
2013(23469)
2012(21755)
2011(19566)
2010(19530)
2009(17991)
2008(17812)
2007(15760)
2006(13768)
2005(12208)
作者
(63007)
(52207)
(52072)
(49555)
(33369)
(25344)
(23590)
(20872)
(19852)
(18818)
(17942)
(17573)
(16658)
(16572)
(16276)
(16192)
(16081)
(15581)
(14931)
(14923)
(13344)
(13016)
(12768)
(11913)
(11865)
(11828)
(11675)
(11437)
(10787)
(10519)
学科
(76090)
经济(75971)
管理(58567)
(54571)
(46117)
企业(46117)
方法(36147)
数学(30793)
数学方法(30316)
(21008)
(20324)
中国(20076)
(19809)
业经(16839)
(16444)
地方(15312)
理论(14265)
(13850)
贸易(13838)
农业(13446)
(13407)
(13182)
(12408)
财务(12338)
财务管理(12311)
技术(12174)
(12016)
银行(11966)
企业财务(11682)
环境(11614)
机构
大学(297792)
学院(294282)
管理(113843)
(106865)
经济(104152)
研究(101391)
理学(98600)
理学院(97381)
管理学(95342)
管理学院(94819)
中国(74148)
科学(67799)
(64752)
(55324)
(53427)
(49788)
业大(49421)
研究所(49036)
中心(45958)
农业(43875)
(43189)
北京(41167)
(39993)
财经(39735)
师范(39534)
(36612)
(36020)
(35433)
技术(32912)
师范大学(31962)
基金
项目(204207)
科学(157223)
基金(145393)
研究(144761)
(129448)
国家(128351)
科学基金(107531)
社会(86904)
社会科(81933)
社会科学(81906)
(80217)
基金项目(77732)
自然(72913)
自然科(71166)
自然科学(71147)
自然科学基金(69836)
(68690)
教育(66313)
资助(60560)
编号(59251)
成果(49086)
重点(46011)
(44134)
(42735)
(41874)
课题(41390)
科研(39543)
计划(39221)
创新(39093)
大学(37577)
期刊
(119487)
经济(119487)
研究(84208)
中国(57321)
学报(56043)
(50759)
科学(48343)
管理(41445)
大学(40884)
学学(38407)
(37095)
农业(35263)
教育(34902)
技术(24563)
(23445)
金融(23445)
业经(19124)
财经(19111)
(18479)
图书(17536)
经济研究(17512)
(16138)
科技(15485)
问题(15412)
(15314)
业大(14933)
理论(14807)
实践(13748)
(13748)
技术经济(13413)
共检索到430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江  张怡明  牛兴奎  刘鑫  李少昆  张凤路  
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在玉米成熟期采用大田挖掘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52 500株/hm2和82 500株/hm2)根系性状在土层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根系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根系各性状最大值出现在0~10 cm土层,随着层次的加深各性状指标显著降低。在低密度条件下,单株根系生长空间充足,各层次根系质量、体积和表面积均显著大于高密度下的相应指标;在高密度条件下,根系生长受到空间限制,各性状指标在土层中的分布与低密度相比表现出整体下移的趋势。高密度条件下各层次根长密度大于低密度下的相应指标。与郑单958相比,先玉335表现出较好的耐密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峰  闫秋艳  鲁晋秀  杨峰  董飞  王苗  贾亚琴  
为探索晋南地区玉米适宜的栽培品种和种植密度,以‘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密度处理,4.50、5.25、6.00、6.75、7.50、8.25和9.00万株/hm~2,分析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晋南夏玉米茎秆及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均增加,茎粗减小,倒伏率呈现增加趋势。同密度条件下,‘郑单958’的倒伏率低于‘先玉335’和‘浚单20’。‘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在种植密度为7.50、8.25和9.00万株/hm~2获得最大产量分别为1 1034、8 668和8 456 kg/hm~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而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降低,但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茎秆性状和产量结果看,‘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8.25万株/hm~2时,可取得较好生产效益。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于德花  陈小芳  毕云霞  邵秋玲  
本研究以平展型玉米(Zea mays)雅玉青贮8号、半紧凑型品种京科青贮516和紧凑型品种黎民518为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的青贮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鲜草产量和籽粒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不同,鲜草产量的适宜密度高于籽粒产量的适宜密度。随群体密度的增加玉米刈割青贮时的绿叶片数、单株鲜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呈下降趋势;秃尖长、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折)率、瘤黑粉病病株率逐渐增加;高密度下千粒重降低;青贮生育期略有延长。供试品种中黎民518最耐密植,京科青贮516边行优势强,最不耐密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彩云  李伟  党红凯  郑春莲  马俊永  李科江  王广才  张胜古  
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增大,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密度的增加提高了群体的光合能力;产量方面以先玉335平均产量最高,其次为中单909,郑单958最低。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和密度呈线性关系,中单909的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郑单958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回归关系好,斜率最大,随密度增加产量增加幅度较大,穗性状降低的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飞飞  张善平  邵立杰  李耕  陈晓璐  刘鹏  赵秉强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目的】探明夏玉米不同土层根系对花后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调控作用,为生产中塑造高产高效根群结构,提高籽粒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61为材料,采用土柱栽培方式,设置3个处理(不断根处理:CK,地下40 cm处断根:T-40,地下80 cm处断根:T-80),于开花期进行断根,研究不同土层根系对地上部生长及产量形成的调控作用。【结果】0—40 cm土层根系对花后氮素积累和转运量影响最大,切断40 cm以下土层根系后植株吸收氮素能力显著降低,植株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库的转运量增加。花后40 cm以下土层根系对叶片保绿性和光合性能影响显著,切断深层根系后玉米单株叶面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小勇  唐启源  李迪秦  李维科  李海林  蔡庆红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品种超试1号的群体光合生理性能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75~9.7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大,光合势(LAD)增加,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获率增大,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降低和比叶重(SLW)下降;在灌浆期穗位叶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在高密度(D3)条件下PSⅡ光合量子产量(EQY)降低和电子传递速率(ETR)较低,表明其光能转化效率降低,而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随密度的增加则呈现降低趋势;但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QDMC)表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从锋  赵明  刘鹏  张吉旺  杨今胜  柳京国  王空军  董树亭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年代玉米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及其对密度的响应,为玉米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中国1960s、1980s、2000s 3个年代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遗传改良过程中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主要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随着年代的更替,不同时期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的籽粒产量均显著提高,其中2000s单交种相比1980s和1960s平均提高25.7%和35.8%,而其亲本提高了16.3%和29.7%,百粒重明显增加,但杂种优势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年代玉米随年代更替株高、穗位高以及穗位高/株高变化不明显,而植株茎粗增大,叶向值显著升高,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炳杲  杨浚  
云南为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玉米是云南主要的旱粮作物。据报道,滇中玉米最高产量可达15 t/hm~2以上。为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光、温条件,挖掘玉米高产的潜力,1992年作者在云南省祥云县沙龙乡芮家村(海拔2003 m)进行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玉米抽雄至成熟期群体和单株叶面积、叶绿素和光子通量密度(PFD)分布等影响群体光能利用的因素,旨在为该地区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华  刘明  张卫建  张振平  李雪霏  宋振伟  于吉琳  吴亚男  
通过对不同深松方式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根系分布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隔行深松(T1)与行行深松(T2)不仅可有效打破犁底层,10~30 cm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显著降低,且T2对土壤容重和紧实度的降低作用大于T1;深松增强了土壤的透水性和蓄水能力,2种深松方式土壤水分差异并不显著;由于犁底层的存在,不深松(CK)的根系大部分集中在0~20 cm土层范围,且该土层的根干质量、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均明显大于T1和T2,而单株根系伤流强度则明显小于T1和T2;深松处理的根系不仅能更好地向深层土壤下扎,而且向植株两侧扩展的范围变大,20~50 cm土层根干质量、根长密度和根系体积T1与T2均明显高于CK;...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张瑞富  高聚林  刘志雄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农户(NH)、高产高效(GCGX)、再高产(ZGC)和再高产高效(ZGCGX)4种栽培模式下春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及生理特性。研究表明,不同土层春玉米根重生育期内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各生育时期均为ZGCGX>ZGC>GCGX>NH;不同土层春玉米根重占总根重的比例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0~20 cm表现为NH>GCGX>ZGC>ZGCGC,20~40 cm和40~60 cm表现为ZGCGX>ZGC>GCGX>NH;不同栽培模式吐丝期根系活力最大,乳熟期最小,均为ZGCGX>NH>GCGX>ZGC;SOD和POD活性在吐丝...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启现  王璞  杨相勇  翟志席  王秀玲  申丽霞  
以郑单 958为材料 (9株·m- 2 ,每次施氮 90kg·ha- 1) ,研究了不施氮、基施氮、基施氮 + 10叶展追氮和基施氮 +吐丝期追氮共 4个处理对吐丝后 17d玉米单株根系形态、分布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增加了 0~13 0cm土层中根系干重、长度、根长密度、表面积和根系活力 ,其中基施氮 +吐丝期追氮根重、根长、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为 2 6.0g、53 8.6m、0 .3 9cm·cm- 3 和 879.6cm2 ,比不施氮分别增加 2 7.5%、6.6%、5.4%和 9.7% ;不施氮根重和根表面积在上层土 (0~ 40cm)中分布比例为 75%和 87% ,施氮提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祥  丁贵杰  翟帅帅  陈模芳  杜华东  
以龙里林场17 a三种不同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逐层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对其平均标准木和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根系总生物量受密度影响显著,C(25.78 t·hm-2)>B(15.77 t·hm-2)>A(12.47 t·hm-2),占根系总生物量(根桩除外)的87.8%以上的根系分布于0~30 cm的土层中,不同径级根系中,以根桩和粗根所占比例最大。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受密度影响较大,除中根外,土层深度对小根和细根分布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水平方向,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变化趋势各异,细根和小根生物量在距离树干约1 m处达到最高,根系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距离树干0.5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锦越  宋碧  罗英舰  张军  刘婕  杨翠  丁含成  
【目的】黔北地区玉米种植密度较低,缺乏耐密抗倒品种,为筛选出适宜黔北地区种植的抗倒伏玉米品种。【方法】以2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其抗倒力学特性的影响,以明确影响玉米倒伏的茎秆因素。【结果】同一密度下随节间部位的上升,各品种的茎秆穿刺、压折和压碎强度有所降低。增加种植密度,不同品种茎秆抗倒力学性状变化不同。先玉1171、郑单958、仲玉3号和金玉838的茎秆穿刺强度、压折强度和压碎强度较大。相关分析表明,茎秆穿刺强度与压折强度和压碎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压折强度与压碎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倒折率与茎秆穿刺强度、压折强度和压碎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地上第4节穿刺强度和地上第3节压折强度分别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节茎秆穿刺强度、压折强度、压碎强度分别与倒伏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茎秆强度的大小是影响植株倒伏和倒折的主要因素。【结论】综合各参试品种的抗倒力学特性和产量认为,先玉1171、正红431、仲玉3号、靖单12号、郑单958和新中玉801表现较好,适合在黔北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慕瑞瑞  梁熠  王乐  张晓丽  康建宏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宁夏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旱地春玉米合理密植增产机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以当地大规模种植的2个玉米品种大丰30和先玉698为试材,设置5个密度梯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大,不同玉米品种的植株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在逐渐增加,在成熟期2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达到了最大值。群体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大逐渐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个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重、穗粗、行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等先增加后减小,秃尖率均先减小后增大,2个品种均在6.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比在5.25万株/hm~2时产量增加了73.39%、36.26%。【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大丰30和先玉698的适宜密度是6.75万株/hm~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建华  齐华  张卫建  于吉琳  宋振伟  刘颖  郑成岩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和平展型玉米品种(丹玉39和沈单16)光合产物积累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叶向值、叶面积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而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SPAD则呈下降的趋势,说明高密度群体造成光分布不合理,叶片衰老快。不同品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紧凑型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下获得高产,其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分别为12159.85 kg.hm-2、11134.734 kg.hm-2;平展型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下获得高产,其丹玉39和沈单16的产量分别为8514.483 kg.h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