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9)
- 2023(11409)
- 2022(10196)
- 2021(9681)
- 2020(8226)
- 2019(19144)
- 2018(19034)
- 2017(36652)
- 2016(20332)
- 2015(22596)
- 2014(22620)
- 2013(22417)
- 2012(20474)
- 2011(18480)
- 2010(18197)
- 2009(16686)
- 2008(16153)
- 2007(14130)
- 2006(12203)
- 2005(10727)
- 学科
- 济(76920)
- 经济(76811)
- 管理(55760)
- 业(53012)
- 企(44955)
- 企业(44955)
- 方法(37143)
- 数学(32047)
- 数学方法(31678)
- 学(20557)
- 农(20224)
- 财(19534)
- 中国(19369)
- 业经(16979)
- 地方(15890)
- 制(15699)
- 贸(13331)
- 贸易(13321)
- 农业(13170)
- 易(12942)
- 理论(12928)
- 和(12759)
- 务(12176)
- 财务(12113)
- 财务管理(12091)
- 环境(11862)
- 技术(11860)
- 企业财务(11524)
- 体(11156)
- 银(10995)
- 机构
- 大学(288274)
- 学院(285614)
- 管理(112059)
- 济(107207)
- 经济(104826)
- 研究(98363)
- 理学(97933)
- 理学院(96786)
- 管理学(94981)
- 管理学院(94480)
- 中国(69804)
- 科学(66076)
- 京(61867)
- 农(54128)
- 所(51136)
- 业大(49129)
- 财(48370)
- 研究所(47370)
- 中心(43195)
- 农业(42893)
- 江(40723)
- 财经(39256)
- 北京(38933)
- 范(37311)
- 师范(36841)
- 院(36016)
- 经(35704)
- 州(32979)
- 经济学(31688)
- 技术(30595)
- 基金
- 项目(204831)
- 科学(158562)
- 基金(147470)
- 研究(143332)
- 家(131938)
- 国家(130918)
- 科学基金(110044)
- 社会(87793)
- 社会科(83027)
- 社会科学(83007)
- 省(80568)
- 基金项目(79270)
- 自然(74721)
- 自然科(72907)
- 自然科学(72885)
- 自然科学基金(71580)
- 划(68849)
- 教育(64964)
- 资助(60969)
- 编号(57152)
- 重点(46863)
- 成果(46111)
- 部(44226)
- 发(43384)
- 创(42328)
- 科研(40137)
- 课题(39942)
- 计划(39865)
- 创新(39590)
- 大学(37280)
- 期刊
- 济(114113)
- 经济(114113)
- 研究(79987)
- 学报(55219)
- 中国(50818)
- 农(48567)
- 科学(48081)
- 大学(40091)
- 管理(40053)
- 学学(38097)
- 财(35217)
- 农业(33838)
- 教育(29136)
- 技术(22727)
- 融(20318)
- 金融(20318)
- 财经(18748)
- 业经(18624)
- 业(17905)
- 经济研究(17710)
- 经(15892)
- 科技(15615)
- 问题(15247)
- 业大(14807)
- 图书(14450)
- 版(14418)
- 林业(14285)
- 理论(13800)
- 技术经济(13204)
- 资源(12963)
共检索到401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何智英 邱尔发 林思祖
对29年生五种造林密度生物量结构及土壤肥力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单株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单位面积不同密度的杉木林分生物量及其生产力基本趋于一致;各种密度单位面积现存枯枝落叶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而林下植被生长及其生物量则相反;五种密度林分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基本上以2805株/hm2和3750株/hm2较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而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因此,杉木初植密度尽量控制在2805—3750株/hm2之间,以利于杉木产量提高和地力维护。
关键词:
杉木,造林密度,生物量结构,土壤肥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凌申坤
由我院主持承担的“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研究”日前通过通讯鉴定。南京林业大学罗汝英教授、浙江农业大学袁可能教授等土壤、造林专家评审后认为:该项研究立题明确,方法先进,结论可靠,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的研究已属国际先进水平。 该课题主要成果:1.从土壤理化性质、立地条件等10项因素以数学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杉木生长的主导因子,探讨了土壤肥力因子与杉木生长的内在关系,为杉木速生丰产提供了土壤保证;2.在一栽和二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波涛 王欣 殷建强 姚建勇 李宏
为了解造林后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及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经对杉木中心产区土壤肥力中等的杉木林地设固定样地,进行土壤肥力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地施肥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施肥后第2年,土壤的含P量,P2和P2K1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和21%,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了20%和195%;施肥后第4年其含P量分别高25%和28%,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了21%和29%;造林后,随着林龄的增加杉木林地的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造林5年后,离树干距离40cm的土壤含N、P、K肥的下降比例较树干距离80cm的低。
关键词:
杉木,林地,土壤肥力,观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胡炳堂 封剑文 刘化桐 蔡宏明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 ,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 5年生杉木与马褂木、檫树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马褂木、檫树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 ,马褂木纯林 (91.932 t· hm-2 )和杉 2∶马 1(4 5 .2 32 t·hm-2 )混交林生物量 (烘干 )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4 .5 5倍、2 .2 4倍 ;杉 3∶马 1(36.12 0 t· hm-2 )和杉5∶马 1(34 .2 92 t· hm-2 )混交林生物量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96%和 69.90 % ;檫树纯林生物量(60 .10 5 t· hm-...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邱尔发 何智英 林思祖
对5种造林密度的29年生杉木林分的全面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冠长、冠幅、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呈递减趋势,林下植被生活势减弱,根幅和单株根量减少,根深、粗根密度及总根系密度增大。细根以3750株·hm-2为最大,近似正态分布。
关键词:
杉木 造林密度 生境 生态效应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宇 孙麟钧 朱嘉宁 吴小健 许迪 林华章 吴鹏飞 李明 马祥庆
【目的】探讨中龄林修枝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无节材培育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选择17年生杉木中龄林,设计修枝与不修枝对比试验,对修枝20 a的样地与不修枝样地进行林下植被发育和土壤肥力调查。【结果】修枝(处理)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是不修枝(对照)的1.21倍,表明修枝可显著提高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修枝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修枝(处理)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不修枝(对照)的差异不显著;但修枝(处理)对林地土壤pH值及细菌、真菌的组成有显著影响,降低了土壤pH值,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修枝(处理)对林地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没有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中龄林修枝可显著提高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对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肥力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
关键词:
修枝 杉木 林下植被 土壤肥力 中龄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童书振 盛炜彤 张建国
该项试验共分 2个部分。 (1)造林密度试验 ,小区面积为 6 0 0m2 ,5个处理 ,即 16 6 7株·hm- 2(A)、3333株·hm- 2 (B)、4 983株·hm- 2 (C)、6 6 33株·hm- 2 (D)、996 7株·hm- 2 (E) ;(2 )造林密度调控试验 ,造林设计方法与造林密度试验相同 ,但在林分生长过程中 ,按密度管理图的密管线 0 5为标准进行间伐 ,间伐后保留密度要与临近的下一个初植密度较稀植的林分密度基本相同 ,两者进行比较。试验结果 :(1)造林密度试验 ,优势高、平均高、平均胸径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 ,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优势高 9a、平均...
关键词:
杉木 造林密度 密度调控 林分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祥庆 范少辉 刘爱琴 陈绍栓 林上杰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 ( 1、2、3代 )、不同发育阶段 ( 5、10、15、2 0a)及不同立地 ( 14、16、18地位指数 )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连栽导致了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明显下降 ,随栽植代数增加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及土壤各项养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而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和容重却呈增加趋势 ,林地肥力朝不利方向发展
关键词:
杉木 栽植代数 土壤肥力 地力衰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光训
杉木连栽引起林地土壤肥力退化的机理 ,尚未定论。腐殖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根据腐殖质生物化学形成理论、酶学以及林地的研究现状 ,认为林地土壤中氨基酸的缺乏是导致连栽杉木林地土壤肥力退化的症结。阔叶树种在杉阔混交林中具有增氮和调节碳氮比作用 ,退化点和作用点彼此互为佐证。参 2 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俞益武
分析了杉木林、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养分含量均呈现出灌木林 >常绿阔叶林 >杉木林的排序。灌木林和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养分含量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灌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80 2 ,0 6 73 4 ,0 5 891 ,0 7485 和 0 5 4 1 8 ;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5 6 ,0 6 0 6 3 ,0 70 47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瑞恒 刘勇 于海群 李国雷 刘辉 王玉江
为探讨山地森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对北京延庆山区6种植被类型下不同层次土壤的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林分类型之间所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均表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蔗糖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性在不同林分类型中均表现出阔叶林优于针叶林,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所测5种酶活性在6种林分类型A层表现出聚集分布,以脲酶最具代表性。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与所测5种酶活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显著相关,而有效磷与各种所测酶活性均呈负相关。运...
关键词:
土壤酶 理化性质 针叶树种 阔叶树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齐建文 张蓓 刘金山
杉木作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用材树种,在森林固碳增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对湖南省杉木林样地尺度进行碳储量估算的基础上,通过多因子非线性回归方法,量化环境因子和林分因子对生物量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杉木生产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杉木 生物量 地理环境 非线性回归 湖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开敏 林国清 张沈龙 俞立
天然阔叶林林地土壤具有比杉木林林地良好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土壤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分别比杉木林增加2.82%和4.15%;0.25mm以上和5.00mm以上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杉木林高6.56%和9.86%,而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系数却比杉木林低。天然阔叶林土壤养分贮量较杉木林丰富,表层土壤有机质比杉木林高1.07%。因此,应注意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纯林营造规模,尽量采用与阔叶树进行混交或轮栽,以便防止杉木多代连栽所造成的地力衰退。
关键词:
天然林 常绿阔叶林 杉木 林地 土壤肥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永铃 王兵 赵超 戴伟 李萍
【目的】分析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性质的变化,对各发育阶段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江西省大岗山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进行测定,运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性质的变化特点,并进一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杉木人工林各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中龄林阶段土壤肥力状况表现出明显的恶化现象,但从近熟林阶段开始,随着林下环境的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出现明显恢复;(2)土壤纤维素酶、β-葡糖苷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3)土壤有机质、碱...
关键词:
杉木林 林木发育阶段 土壤肥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海松 罗衡 李丰 齐明 胡忠军 刘其根
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保护项目,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亚洲首个GIAHS项目,实验观察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在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的土壤肥力情况。结果显示,调查区域稻田土壤的pH值为5.50~6.13,呈弱酸性;土壤养分(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水稻生长均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且在拔节期—抽穗期达到最低值,但在水稻收割前的成熟期均能恢复至不低于初始的较高水平,表明青田田鱼的活动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根据水稻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关联度分析结果,发现与水稻产量关系最密切的因子是土壤pH和速效钾;相比于含量丰富的全氮、有效磷和有机质,轻度缺乏的速效钾和较低的pH值限制了水稻的生长和最终产量。研究表明,在本季种养过程中,水稻栽插密度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