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4)
- 2023(7528)
- 2022(6279)
- 2021(5734)
- 2020(4768)
- 2019(10284)
- 2018(9811)
- 2017(18652)
- 2016(10411)
- 2015(10768)
- 2014(10519)
- 2013(10261)
- 2012(9409)
- 2011(8385)
- 2010(8074)
- 2009(7179)
- 2008(7086)
- 2007(6022)
- 2006(5025)
- 2005(4261)
- 学科
- 济(36435)
- 经济(36389)
- 业(28692)
- 管理(28178)
- 企(22662)
- 企业(22662)
- 方法(18844)
- 数学(17030)
- 数学方法(16861)
- 财(11011)
- 学(10792)
- 农(10175)
- 中国(9111)
- 贸(8465)
- 贸易(8465)
- 易(8281)
- 业经(7885)
- 务(7353)
- 财务(7348)
- 财务管理(7336)
- 技术(7161)
- 制(7107)
- 企业财务(7087)
- 农业(7077)
- 银(6245)
- 银行(6192)
- 融(5979)
- 金融(5979)
- 环境(5874)
- 行(5840)
- 机构
- 大学(146309)
- 学院(145030)
- 济(56129)
- 经济(55147)
- 研究(53673)
- 管理(52909)
- 理学(47346)
- 理学院(46755)
- 管理学(45776)
- 管理学院(45540)
- 科学(38619)
- 农(38552)
- 中国(37401)
- 业大(31794)
- 农业(31082)
- 京(30173)
- 所(29526)
- 研究所(27882)
- 财(24396)
- 中心(23249)
- 农业大学(20985)
- 财经(20610)
- 江(20316)
- 院(20009)
- 经(19069)
- 省(18638)
- 北京(18128)
- 室(17842)
- 经济学(17726)
- 科学院(17175)
- 基金
- 项目(112033)
- 科学(86621)
- 基金(83452)
- 家(79366)
- 国家(78775)
- 研究(68733)
- 科学基金(64822)
- 自然(46396)
- 自然科(45408)
- 自然科学(45391)
- 社会(45027)
- 基金项目(44908)
- 自然科学基金(44648)
- 省(43435)
- 社会科(42849)
- 社会科学(42835)
- 划(37996)
- 资助(33376)
- 教育(30726)
- 重点(26109)
- 计划(25222)
- 部(23808)
- 创(23708)
- 编号(23451)
- 发(23206)
- 科研(23122)
- 科技(22980)
- 创新(22313)
- 业(21525)
- 国家社会(19787)
共检索到193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钟景辉 张飞萍 江宝福 肖梅 陈家骅
通过测定过冷却点和低温暴露试验,比较不同寄主松树上松突圆蚧的耐寒性。寄生黑松和马尾松松突圆蚧雌成虫的过冷却点比寄生湿地松和火炬松的显著较高,2类过冷却点的平均值相差0.9~2.3℃,但寄生黑松和马尾松的雌成虫之间、寄生湿地松和火炬松的雌成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寄生马尾松2龄性分化后雌若虫的过冷却点比寄生湿地松的显著较高(高2.08℃);而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则无显著差异。寄生马尾松的初孵若虫、1龄若虫、2龄性分化前若虫、2龄性分化后雌若虫、2龄性分化后雄若虫、雌成虫及种群总体,对低温暴露致死的起始敏感温度和-20℃低温暴露的死亡率,均比寄生湿地松的相应虫态和种群总体更低;寄生马尾松松突圆蚧种群的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尚坤 张彦龙 唐艳龙 杨忠岐 王小艺 路纪芳 王健 司徒春南 付甫永
【目的】研究花绒寄甲松褐天牛生物型的越冬特性和耐寒能力,确定释放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地域范围,了解林间花绒寄甲种群动态变化,为利用该优良天敌持续控制松褐天牛进而控制松材线虫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和解剖马尾松受害木,研究花绒寄甲自然种群的越冬场所、越冬高度、聚集形式、越冬方位等特征;人工模拟花绒寄甲的6种不同越冬场所,研究花绒寄甲人工繁育种群成虫的越冬存活率,测定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根据等温线划分松褐天牛分布区域,探讨花绒寄甲人工繁育种群在我国的适生范围。【结果】林间调查发现,花绒寄甲自然种群成虫多数以单头、少数以3~5头聚集在马尾松死树主干树皮裂缝和树皮下越冬。越冬部位主要分布在树高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晓峰 曾艳玲 刘海龙 范晓明 刘长虹
采用低温处理分析方法,对4个无性系及其中1个无性系的2个单株进行了耐寒性测定,分别分析了相对电导率、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以及CAT活性的变化。初步判断受试材料耐寒性由弱到强排序为:柳窿桉<桉树12号<广9<尾巨桉28<尾巨桉29。此外,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变化反应了不同受试材料在低温胁迫下的应激表现,以及不同保护酶之间的协调作用。
关键词:
桉树 无性系 单株 耐寒性 低温胁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阳雪 赵晓佳 谈家金
为了进一步阐明细菌在松材线虫病中的作用,采用松材线虫(CK)和松材线虫与马尾松内生细菌GD2的混合物(T)分别接种马尾松,对松材线虫进行转录组测序、 Gene Ontology(GO)及KEGG富集分析,并利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验证目标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空白虫)CK相比,共筛选到143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其中有63个上调基因,80个下调基因。Gene Ontology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免疫系统过程、细胞膜、代谢过程、转运活性等功能类富集。KEGG通路在ECM-receptor互作、肾素-血管紧张素、糖酵解、胰岛素信号等通路富集。这些GO功能与KEGG通路涉及机体的免疫调节。选取8个基因进行RT-qPCR验证,表达水平与测序结果一致,证明了测序结果的准确性。表明菌株GD2可以通过提高松材线虫的免疫调节能力来影响松材线虫病的发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伍胜 何丽莲 王先宏 李富生
采用田间栽培试验及离体叶片低温胁迫法,研究氮(N)、磷(P)、钾(K)不同配比施肥对新植高原甘蔗新品系YAU01/58的生长及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④(N∶P∶K=2∶1∶2)对甘蔗主要农艺性状、工艺性状和耐寒性等方面的影响较处理①(N∶P∶K=1∶1∶1)、处理②(N∶P∶K=2∶1∶1)、处理③(N∶P∶K=1∶2∶1)为好,说明在均衡施用N、P、K肥的基础上适当增施N、K肥能有效提高甘蔗的耐寒性及其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甘蔗 施肥 耐寒性 农艺性状 工艺性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卫华 张方秋 徐大平 张守攻 陈祖旭 胡彩颜
采用电导法对南亚热带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厚荚相思的幼苗在树种和种源2个层次上的耐寒性进行了评估,并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在树种和种源层次上,3种相思耐寒性变异均达极显著差异;马占相思的低温敏感区为6℃,大叶相思和厚荚相思的低温敏感区为0~3℃;最耐寒的马占相思种源是17703,大叶相思种源是19244,厚荚相思种源是17562和1659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纪元 高传璧 郑学为 郑方楫 任华东 杨逸平
采用电导法并结合原产地气候因子多变量分析,对温带黑木相思、灰木相思幼林在树种和种源2个层次上的耐寒性变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树种层次上,两者的耐寒性相差无几,灰木相思略强于黑木相思;而在种源层次上,耐寒性变异达到了极显著差异。黑木相思的低温敏感区为-4℃左右,而灰木相思则在-4~-6℃之间。在澳大利亚32°S以北地区,昆士兰州的绝大多数种源的耐寒能力差,仅有新南威尔士州的LAWLERS种批表现较好的抗寒性。在凉爽地区的种源中,有60%的种批表现出较高的耐寒能力。耐寒的黑木相思有来自塔斯马尼亚州的REDCR.、南澳州GAMBIER山区、新南威尔士州LAWLERS和维多利亚州BONANG种批。...
关键词:
黑木相思 灰木相思 种源 耐寒性 电导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明 陈辉
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 Ophiostoma sp .和Leptographiu m sp .) 是克服寄主华山松树木抗性系统的先导和致死寄主树木的主要原因。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通过对寄主树木木质部树脂道泌脂细胞的分解和菌丝在寄主树木树脂道内的大量繁殖,堵塞寄主树木树脂道,使寄主华山松泌脂系统失去活性和抗性功能。同时,随共生真菌在寄主树木木质部内的发育,菌丝分解寄主木质部薄壁细胞,使寄主树木木质部物质代谢紊乱,导致寄主华山松迅速死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星星 严青青 王立红 魏鑫 张巨松
[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幼苗耐寒特性,为耐寒新品种选育、推广奠定基础。[方法]以新陆早45、48、50、51、57、60号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不同棉花品种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和抗寒性鉴定。[结果]同一温度处理下新陆早50和57号的种子活力较强,发芽率较高,耐低温的能力相对于其他品种较强。低温条件下棉花幼苗株高生长受到抑制,尤其严重抑制了地下部分的生长,新陆早45、48、50、51、57、60号抑制率分别为70.75%、64.89%、69.87%、50.77%、61.78%、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程旭 陈良秋 冯美利 曹红星 唐龙祥
通过测定低温胁迫过程中槟榔的叶片相对电导率(REC),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了不同品种槟榔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过程中,4个槟榔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下降而不断上升,但上升幅度因品种而异。4个品种耐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Tw>Qz>Qh>Ld。槟榔品种低温处理后叶片受伤害程度与电导率测试结果吻合,表明半致死温度可作为槟榔抗寒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结合海南30年的温度气象资料,认为海南的气温适合槟榔的生长,冬季不同月份极端低温危害也不容忽视。该试验结果可以为抗寒槟榔种质筛选和槟榔抗寒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槟榔 耐寒性 半致死温度 相对电导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文杰 张艺萍 崔光芬 吴丽芳 马璐琳 张颢
以百合3个野生种和8个商业品种组织培养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胁迫,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类(SOD,CAT,POD)活性,研究其耐寒性。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所有供试百合相对电导率和抗氧化酶类活性逐渐增强,丙二醛含量变化随不同百合品种而有所不同。综合分析表明,3个野生种和8个商业品种的耐寒性依次为玫红百合>兰州百合>淡黄花百合>查理>回归线>王室之夏>黄天霸>雷山1号>白狐狸>皇族>埃及。该研究为选择百合露地栽培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及筛选培育耐寒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艳龙 杨忠岐 高尚坤 张彦龙 王小艺 路纪芳 王健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对森林危害和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控制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手段。作者发现的松褐天牛深沟茧蜂(Iphiaulax monochamusi Yang)是寄生松褐天牛中老龄幼虫的重要天敌。为明确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了本研究。[方法]通过解剖46株松褐天牛危害致死的马尾松,调查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马尾松、松褐天牛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研究表明:寄主树木的高度、胸径和树龄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松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新平 刘家照 夏仕玲 张跃 林礼堂
用常规显微注射法将鲤鱼总DNA注入鲮鱼受精卵,并将受精卵培育成鱼种。以自然降温方式及人工降温方式测试并比较了实验组鲮鱼与正常鲮鱼的耐寒能力。结果表明,实验组鲮鱼的耐寒能力优于正常鲮鱼,但改善是有限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阮志平 黄全能 王芬芬 姚碧艳 刘与明 李振基
为了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硝酸镧溶液对董棕Caryota urens幼苗耐寒性的影响,用0,100,350和500 mg.L-14种质量浓度的硝酸镧溶液喷施董棕叶片,并分别经过25℃—5℃—25℃各24 h变温冷胁迫处理后,研究董棕叶片在变温冷胁迫过程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对25℃恢复24 h后的董棕幼苗上述耐寒指标进行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质量浓度下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39,0.34,0.85和0.76,其中350 mg.L-1的硝酸镧溶液对提高董棕的耐寒性效果最好。
关键词:
植物学 硝酸镧 董棕 生理指标 耐寒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竹红 黄建 康文通 梁农 王建平
2003年6-9月调查研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及其3种寄生性天敌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Tachikawa)、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Viggiani et Ren)和长缨恩蚜小蜂[E.citrina(Craw)]的林间生态位,测定生态位宽度、重叠和比例相似性.在资源利用中,对寄生松突圆蚧雌蚧的2种寄生性天敌,花角蚜小蜂(引进种)优于友恩蚜小蜂(本地种);而对松突圆蚧的2种本地种天敌,长缨恩蚜小蜂(寄生雄蚧)优于友恩蚜小蜂(寄生雌蚧).
关键词:
松突圆蚧 寄生性天敌 林间生态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