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2)
- 2023(10319)
- 2022(8611)
- 2021(7687)
- 2020(6103)
- 2019(13701)
- 2018(13205)
- 2017(24317)
- 2016(13524)
- 2015(14502)
- 2014(14289)
- 2013(14057)
- 2012(13259)
- 2011(12184)
- 2010(12131)
- 2009(11024)
- 2008(10714)
- 2007(9423)
- 2006(8463)
- 2005(7712)
- 学科
- 济(59348)
- 经济(59291)
- 业(35182)
- 管理(33823)
- 企(25395)
- 企业(25395)
- 方法(20001)
- 中国(19395)
- 地方(19130)
- 农(18604)
- 数学(17496)
- 数学方法(17351)
- 业经(14364)
- 学(13157)
- 农业(13050)
- 贸(12191)
- 贸易(12181)
- 易(11762)
- 财(11609)
- 地方经济(10707)
- 发(10556)
- 环境(10517)
- 融(10414)
- 金融(10413)
- 银(10211)
- 银行(10161)
- 技术(9949)
- 行(9868)
- 制(9634)
- 产业(8174)
- 机构
- 学院(193097)
- 大学(190155)
- 济(78910)
- 经济(77408)
- 研究(75681)
- 管理(68843)
- 理学(59198)
- 理学院(58432)
- 管理学(57360)
- 管理学院(57032)
- 中国(55277)
- 科学(50488)
- 农(47479)
- 京(41360)
- 所(41266)
- 研究所(38021)
- 农业(37751)
- 业大(36606)
- 财(33311)
- 中心(32885)
- 江(30006)
- 院(27554)
- 省(26639)
- 财经(26259)
- 北京(26131)
- 范(25726)
- 师范(25262)
- 科学院(24391)
- 农业大学(24122)
- 州(23995)
- 基金
- 项目(134712)
- 科学(104278)
- 基金(96070)
- 研究(90540)
- 家(88574)
- 国家(87792)
- 科学基金(72544)
- 社会(57862)
- 省(55084)
- 社会科(54904)
- 社会科学(54890)
- 基金项目(51313)
- 自然(48746)
- 自然科(47614)
- 自然科学(47601)
- 自然科学基金(46733)
- 划(46635)
- 教育(39876)
- 资助(38391)
- 发(35448)
- 编号(34150)
- 重点(31374)
- 创(28521)
- 计划(28081)
- 部(27928)
- 发展(27076)
- 创新(26730)
- 展(26639)
- 科研(26443)
- 科技(26044)
共检索到294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巧丝 高宗仁 王文夕 张馨 王淑华 刘殿选
在恒温(27℃±1℃)、恒湿(70±5)%RH条件下,研究了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芝麻5种寄主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寄主及其不同部位上取食的棉铃虫,其发育历期、蛹重、存活率、成虫的繁殖力和寿命均有显著差异;棉铃虫在玉米、大豆等作物上的密度较高,且不同作物上的幼虫发育参差不齐。作者认为,田间多种作物并存的局面是造成棉铃虫世代混杂、防治困难及猖獗危害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棉铃虫,寄主植物,生长发育,种群动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庆宁 刘文旭 邵泽芸 贾海民
1991~1994年,在冀市粮棉混作区,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棉铃虫在不同作物上的种群分布.结果表明:一代卵麦田占99.6%,二代卵棉田占84.9%;三代卵棉田占47.6%,玉米田占44.9%,大豆、花生、谷、甘薯田等占7.5%;四代卵棉田占53.6%,玉米田占34.6%,大豆、花生、谷、甘薯田等占11.8%.棉铃虫幼虫在不同作物上分布与卵分布比率有所不同,玉米田幼虫分布比率明显减少.人为防治影响幼虫分布,防治后棉田分布比率下降.
关键词:
棉铃虫 寄主作物 种群分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运转 季正端 杨向东 徐宝星
在室内用玉米不同部位(心叶、雌穗的花丝、花丝+嫩粒、嫩粒)饲养棉铃虫,观察各部位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玉米心叶外,在其它各处理中,棉铃虫均可完成一个世代。以花丝为食料时,其存活率及产卵量为最高。
关键词:
棉铃虫 玉米 生长发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聪芬 沈晋良 钱燕 陈进
以敏感品系棉铃虫在苏棉12和玉米上的生长发育及活动频率为对照,研究了新棉33B对高抗Bt棉棉铃虫生长发育及活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抗品系棉铃虫在转基因棉中后期主茎顶部嫩叶、侧枝嫩芽及嫩叶、蕾、铃上完成幼虫和蛹期的发育时间,分别比敏感品系棉铃虫在常规棉上的发育时间长13.4,10.7及7.0d,比敏感品系在玉米上完成发育时间长13.2~20.6d;且取食转Bt基因棉的高抗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和活动频率高,蛹重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硕 熊晓菲 褚艳娜 李贞 巫鹏翔 杨清坡 崔维娜 徐金涛 徐丽霞 张青文 刘小侠
【目的】明确不同食源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胁迫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的影响,探讨棉铃虫是否能感知并分级捕食风险、能否在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上体现出权衡效应;明确长时和短时胁迫对棉铃虫压力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异色瓢虫胁迫能否引起棉铃虫分子水平上的生理反应。【方法】通过设置7种不同食源的异色瓢虫胁迫处理(饥饿处理、虾卵处理、棉铃虫幼虫处理、棉铃虫卵处理、蚜虫处理、蚜虫对照处理、对照处理),观察记录棉铃虫在胁迫下的生长发育(幼虫历期、蛹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书曼 方静 赵佳齐 王楷 任英杰 孟昭军 严善春
[目的]探究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对不同寄主幼树的适生性,科学保护林木、防控美国白蛾。[方法]以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及栽植的8种树(家榆、胡桃楸、旱柳、白桦、水曲柳、长白落叶松、山槐、紫椴)为实验对象,室内饲养并测定美国白蛾幼虫取食不同寄主幼树叶片后的生长发育和营养效应指标。[结果]取食家榆和胡桃楸的美国白蛾幼虫存活率较高,其次是水曲柳、旱柳和紫椴;取食长白落叶松的较低,其次是山槐。取食家榆和胡桃楸的美国白蛾幼虫体重、体长、头壳宽数值较高,其次是水曲柳、紫椴;取食山槐的较低,其次是白桦。取食胡桃楸、家榆、水曲柳的美国白蛾幼虫化蛹率、羽化率数值较高,发育历期较短,其次是紫椴;取食长白落叶松和山槐不能化蛹,取食白桦、山槐、长白落叶松的不能羽化且发育历期较长。美国白蛾幼虫对家榆、胡桃楸、水曲柳取食量较大,其次是紫椴、旱柳;取食家榆和胡桃楸的幼虫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换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其次是紫椴、水曲柳;幼虫对山槐和白桦的取食量较低,其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换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幼虫食物消耗率与其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换率结果相反。[结论]家榆和胡桃楸较适合美国白蛾幼虫生长发育,其次是水曲柳、紫椴;而长白落叶松、山槐不适于其生长;表明美国白蛾对多种寄主有不同的适生性和营养利用策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贾冰 谭瑶 付晓彤 韩海斌 常静 庞保平
室内条件下测定了8种寄主植物饲养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后,其若、成虫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体重及性比等生命参数变化,并测定了牧草盲蝽成虫淀粉酶及海藻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黑豆(Glycine max)上饲养,牧草盲蝽不能发育存活;在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大豆(Glycine max)上饲养,若虫发育期最短,分别为14.27和17.24d;在苜蓿和玉米(Zea mays)上饲养,若虫存活率最高。在四季豆(Phaseolus vulgaris)及苜蓿上饲养,成虫的发育期最长,雌成虫均为29.40d,雄成虫分别为28.87及30.00d;在四季豆、大豆及玉米上饲养,单雌产卵量最高,均超过了每雌120粒;在四季豆上饲养成虫产卵期最长,为22.53d。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和苜蓿上饲养,牧草盲蝽成虫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供试植物(P0.05)。因此,不同寄主植物对牧草盲蝽生长发育与繁殖及淀粉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但对海藻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永生 李春芳 叶花香 青红
室内测定了虱螨脲对棉铃虫实验种群的生物活性及低剂量下对其生命参数的影响。拒食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虱螨脲对棉铃虫三龄幼虫具有明显的拒食活性,在10 mg/kg浓度时,96 h后拒食率达到95.04%;虱螨脲也表现出较强的杀卵作用,在50 mg/L浓度下,棉铃虫1日龄卵死亡率达到87.59%。分别用叶片浸毒法和浸虫体法测定了对棉铃虫幼虫的胃毒活性和触杀活性,其对棉铃虫二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0.743 4,12.369 6 mg/L,胃毒活性约是触杀活性的17倍,表明虱螨脲对棉铃虫的作用方式主要为胃毒作用,兼有一定触杀作用。虱螨脲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力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虱螨脲可抑制幼虫生长,延...
关键词:
虱螨脲 棉铃虫 实验种群 生物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淑慧 申洁 原祥鹤 郝炯 马瑞燕
喜旱莲子草是水陆两栖的入侵杂草,为探讨在利用其专食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防治过程中,发现的陆生型喜旱莲子草控制效果不佳的原因,本试验从水分变化的角度,通过设置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5%、10%、15%、20%和25%)模拟干旱环境,对喜旱莲子草胁迫处理后,饲喂莲草直胸跳甲幼虫和成虫,记录该跳甲取食后的发育历期、虫重、幼虫死亡情况、化蛹量及羽化量,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莲草直胸跳甲1~3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延长,当胁迫质量分数达到25%时,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均达到最长;而成虫的寿命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而缩短,当胁迫程度为25%时,和对照相比寿命缩短了5.59d;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毅 李保平 孟玲
[目的]为揭示寄生蜂发育表现是否与土壤施氮量有关,以及该关系是否依赖于寄生时的寄主龄期,对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在该因素处理下的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方法]用不同施氮水平(20、50、100、200、300Mg·l-1)的盆栽大豆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分别以2龄和4龄幼虫为寄主供斑痣悬茧蜂寄生,观察子代蜂发育指标。[结果]施氮量、寄主龄期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子代蜂存活、历期、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但影响的程度和格局不同:施氮量对子代蜂存活和发育历期的影响明显大于寄主龄期,而对子代蜂成虫体型大小和寿命的影响明显小于寄主龄期。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德良 王武刚 裴鑫德
用不同品种棉花的嫩叶饲养棉铃虫幼虫,其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近似消化率、食物转化率、食物利用率均不相同,部分感虫品种与高抗品种间的差异显著。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棉叶中五个影响因子(棉酚、单宁、总蛋白、总糖、单糖)与幼虫相对生长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明确了各因子所起的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得知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棉酚、单宁、抽腺的作用,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总糖、总蛋白的作用。根据第一、第二主成分对样本进行了分类,与田间鉴定结果相近。
关键词:
棉花品种 棉铃虫 抗虫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毅 曾玲 崔志新 王蕴波 陈文胜
研究了广东主要百合种类对桃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百合种类因所含的营养成分和化学物质不同对桃蚜数量及生长发育产生不同影响。以作用因子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龙牙百合上的桃蚜种群趋势指数最大,为35.765,最有利于种群的增长;其次为宜兴百合、麝香百合,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8.512和14.533;兰州百合上的种群趋势指数最小,为4.166。
关键词:
百合 桃蚜 生命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慧芳 陈长琨 李国清
观察了 2 8 ,33和 36℃温度条件下棉铃虫生存和繁殖情况 ,并以 33℃高温处理不同发育阶段的雌虫和雄虫 ,比较分析了高温胁迫对其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 36℃高温胁迫下 ,棉铃虫的生存严重受影响 ,在此温度下试虫不能完成个体发育 ,无法进行生殖活动 ;33℃高温对其生存影响较小 ,但影响生殖 ,其产卵力和交配力都显著下降 ,且无有效卵产出。 (2 )高温对生殖力的影响存在性别和虫态差异。棉铃虫在未成熟期对高温 (33℃ )胁迫雄性敏感性大于雌性 ;雄性 6龄幼虫至 3日龄蛹期间对高温敏感 ,以 1~ 3日龄蛹最敏感 ;成虫期雌雄对高温均敏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世勇 宋芬芳 谢建春
【目的】研究茉莉酸对棉花幼苗抗虫相关酶活性诱导的浓度依赖性和系统诱导抗性,探讨某一特定浓度茉莉酸诱导抗虫性的滞后期及其对棉铃虫相对生长率和体质量的影响,为农林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皖棉16为材料,分别以0.1,1.0和10mmol/L茉莉酸处理6叶期棉花幼苗叶片,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对棉花幼苗抗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1.0mmol/L茉莉酸处理6叶期棉花幼苗,研究其对棉花幼苗抗虫性诱导的时效性及其对棉铃虫相对生长率和体质量的影响。【结果】0.1mmol/L茉莉酸对棉花幼苗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诱导作用不明显,但能诱导处理叶脂氧合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诗迪 黄彩萍 于欢 王敦
【目的】研究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感染宿主昆虫后对宿主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明确病毒在侵染宿主过程中对宿主昆虫GST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50和100PIB/只2种剂量的HearNPV病毒感染3龄棉铃虫,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试虫中肠GST活性与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对比分析病毒感染与未感染健康试虫的GST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棉铃虫在HearNPV感染初期,GST活性显著提高,同时GST表达水平显著上调;随着感染时间的推移,GST活性与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表明病毒感染后对宿主昆虫GST活性的影响与其对GST表达水平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