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4)
2023(4251)
2022(3833)
2021(3561)
2020(3245)
2019(6965)
2018(6885)
2017(11907)
2016(7243)
2015(8113)
2014(8017)
2013(7705)
2012(7370)
2011(6572)
2010(6770)
2009(6152)
2008(6215)
2007(5767)
2006(4970)
2005(4554)
作者
(24616)
(20513)
(20429)
(19398)
(13313)
(10230)
(9340)
(8220)
(7931)
(7450)
(7221)
(7163)
(6942)
(6825)
(6774)
(6632)
(6229)
(6055)
(6047)
(6003)
(5628)
(5320)
(5181)
(4957)
(4783)
(4727)
(4711)
(4557)
(4459)
(4431)
学科
(20978)
经济(20943)
(16524)
管理(15205)
(12945)
企业(12945)
(8219)
方法(8076)
中国(8019)
(7697)
数学(6514)
数学方法(6446)
(5449)
业经(5005)
(4964)
农业(4933)
地方(4819)
(4720)
贸易(4715)
(4688)
银行(4653)
(4594)
(4498)
(4480)
金融(4476)
(4131)
理论(4109)
教育(3516)
技术(3484)
(3475)
机构
学院(99591)
大学(99036)
研究(42597)
(33836)
经济(32850)
管理(31496)
科学(30845)
(30230)
中国(29591)
理学(26447)
理学院(26017)
管理学(25376)
管理学院(25216)
(25081)
农业(24461)
研究所(23425)
(22596)
业大(21425)
中心(18589)
(16690)
(15990)
(15442)
(15338)
农业大学(15199)
技术(14755)
北京(14224)
科学院(14147)
(14126)
(14077)
(13566)
基金
项目(71184)
科学(52506)
基金(48105)
(47096)
研究(46628)
国家(46220)
科学基金(35597)
(30090)
社会(26431)
(26108)
基金项目(24871)
社会科(24793)
社会科学(24784)
自然(24777)
自然科(24185)
自然科学(24166)
自然科学基金(23720)
教育(21460)
资助(20292)
编号(18046)
重点(17419)
计划(16885)
科技(16475)
(15981)
成果(15554)
课题(14716)
(14707)
(14680)
(14495)
科研(14423)
期刊
(38085)
经济(38085)
学报(28267)
(27522)
研究(26172)
中国(24795)
科学(21067)
农业(18977)
大学(18708)
学学(17863)
教育(13055)
管理(11912)
(11878)
(11505)
业大(8404)
(7807)
金融(7807)
技术(7784)
(7168)
农业大学(7164)
科技(6361)
业经(6049)
林业(5836)
经济研究(5675)
财经(5524)
中国农业(5181)
图书(5001)
世界(4970)
问题(4833)
(4832)
共检索到153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国兴  
不同家系的万氏对虾对对虾杆状病毒抗病力的差异郑国兴(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关键词对虾杆状病毒,万氏对虾,抗毒力,家系DIFFERENCEINRESISTANCETOEXPERIMENTALINFECTIONSWITHBACULOVIRU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吴冰  江静波  
利用组织切片法研究了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在养殖早期斑节对虾及养成期斑节对虾中肠腺各部位的分布特点。斑节对虾的中肠腺可分为头部、亚头部、中部、亚尾部和尾部等 5个部分 ,其上皮细胞包括E细胞、F细胞、B细胞和R细胞等 4种类型。头部和尾部均以E细胞为主 ,亚头部、中部和亚尾部均以R细胞为主。在感染度较轻的样本中 ,MBV一般只感染F细胞、R细胞和B细胞。感染度较重时 ,E细胞也同时受累。在养殖早期虾和养成期虾中 ,MBV相对感染度在中肠腺各部分的分布均以中部最高 ,而且以中部的中间最高 ,离中部越远 ,相对感染度越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细法  吴定虎  黄槐  池信才  陈平  
应用超薄切片技术,研究班节对虾卵细胞和各变态期病毒及其包涵体的分布和超微结构。在糠虾前期各期未找到病毒,而糠虾后期各期的肝和中肠上皮细胞核中则有典型的病毒及其包涵体存在。这提示着MBV可能不经由卵细胞传播给子代。病毒粒子单个散在于核质和包涵体基质中,一端钝圆,另一端稍尖,形似葵花子,而不是如文献所言的长圆柱体,长度270—300nm,直径平均75nm,由囊膜、衣壳和核心三部分组成,囊膜上无纤突。这与文献上报道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相仿,因此,所观察到的病毒应是MBV。这表明MBV分布地域波及我国大陆南方沿海。此外,作者所见的核衣壳是偏心位置,而非居中排列,并指出这有利于核衣壳更快进入靶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青山  包振民  潘洁  王伟继  郭福生  龚振华  
:以海捕中国对虾为材料 ,利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和核酸探针技术 ,对从中国对虾杆状病毒核酸随机文库中筛选的 4个片段 (大小分别为 80 0 ,1 1 0 0 ,1 5 0 0 ,2 5 0 0bp)用地高辛标记作为探针 ,进行斑点杂交 ,检测对虾杆状病毒。结果表明海捕中国对虾的鳃、中肠、肝胰腺、卵巢等组织检测为阳性 ,肌肉组织为阴性。实验表明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存在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涂小林  钟江  高双诚  王颖  乐云仙  朱学宝  
从患暴发性传染病的中国对虾组织中分离了一种病毒,经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及Shepharose2B柱层析纯化了一种形状为杆状的病毒。提纯病毒核酸电泳为一条带,分子量为20kb。将提纯病毒免疫新西兰兔获得较高效价的抗血清并初步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可在六小时内完成对样品的检测,检测灵敏度达60纳克(n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晓玲  黄倢  王崇明  于佳  陈碧鹃  杨丛海  
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对中国对虾亲虾的人工感染宋晓玲,黄倢,王崇明,于佳,陈碧鹃,杨丛海(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中国对虾,亲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人工感染,温度效应ARTIFICIALINFECTIONOFBROOD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汝少国  姜明  李永祺  贾翠红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途径的研究对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培育健康的对虾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电镜技术,对中国对虾亲虾的卵巢、卵细胞和无节幼体、状幼体、糠虾、仔虾、幼成虾进行病毒检测,结果发现卵巢和卵细胞中有似病毒粒子,无节幼体、糠虾、仔虾、幼成虾有杆状病毒感染,并初步探讨了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永春  艾华水  潘忠诚  陈锚  翁少萍  何建国  李色东  
2002—2007年在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基础上进行一代个体选育(G1)后,对凡纳滨对虾连续进行4代家系选育,共建立120个抗WSSV家系,感染实验结果显示,G2~G5选育家系对虾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57%±9.83%,8.66%±11.52%,9.52%±8.84%和13.79%±12.86%;G2~G5选育家系对虾平均成活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77、1.40、0.97和0.87。根据每个家系对虾的成活情况每个世代可分为敏感、中等抗性和高抗性家系,G2~G5敏感家系在各代选育家系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分别占76.5%、55.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永春  艾华水  殷志新  黄仙德  李色东  翁少萍  何建国  
35个第四代凡纳滨对虾抗WSSV选育家系和未选育对虾按每克体重注射103拷贝WSSV病毒量,根据选育家系的抗病性能分3个类群:高抗性类群,成活率达24.45%±6.56%;中抗性类群,成活率为10.70%±1.41%;敏感类群,成活率为2.72%±2.76%,各类群间差异显著(P<0.01)。对分别代表高抗、中抗和敏感类群的12、7和3号家系以及未选育对虾按每克体重注射102、103、104和105拷贝WSSV,高抗性对虾在102、103、104及105感染水平下的存活率分别为100%、23.3%±3.5%、7.8%±1.9%和0%;中抗对虾分别为87.7%±3.9%、12.2%±1.9%、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素红  张天时  孟宪红  孔杰  
一个包括42个全同胞家系的中国对虾选育群体,荧光标记后每个家系各取40尾健康个体混养,自然发病并确认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syndrome virus,W SSV)。发病1周后将所有个体取出,统计各家系的存活率,并对活体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进行W SSV检测。对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家系的存活率在60%以上,7个家系的存活率在20%以下;存活率与第一次扩增阳性率、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不显著负相关。第一次扩增阳性率与第二次扩增阳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两次扩增的阳性率分析得出:青岛野生群体内自交产生的一个家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静  陆承平  杨丛海  
用从对虾病料提取的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人工接种淡水的克氏原螯虾,螯虾发病死亡。再用死亡螯虾组织接种健康螯虾传代,传至第9代,接种的螯虾每代都发病死亡。用显微镜观察发病螯虾的组织切片,发现其胃、前肠上皮、鳃、结缔组织等的细胞核明显肿大和嗜伊红着染。经超薄切片观察,在发病螯虾的胃肠部、鳃组织的细胞核内有大量的杆状样病毒粒子,病毒大小为110~140nm×340~430nm,有囊膜,在细胞核内不形成包埋体。将人工感染致死的螯虾组织悬液上清回归健康对虾,对虾于1~5d内死亡。显示对虾的NOSV人工感染螯虾已获成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博超  杨运楷  李玉宏  宋晓玲  黄倢  
自健康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分离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和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将上述芽孢杆菌以单一和3株复合的方式包裹在基础饲料表面,制成益生菌饲料;每日投喂对虾,3周后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人工感染。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测定对虾鳃组织内WSSV拷贝数,分析对虾肠道组织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Caspase)和硫氧还原蛋白基因(Trx)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感染实验结束时,A组(枯草芽孢杆菌)、B组(地衣芽孢杆菌)、C组(短小芽孢杆菌)和D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复合益生菌)的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73.3±7.0)%、(63.3±5.5)%、(75.0±7.9)%和(50.0±5.3)%,显著低于对照组(PBS组)(100%);在整个感染阶段,各实验组的病毒拷贝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对照组呈现一直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实验组。抗病基因表达结果显示,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肠道Caspase相对表达量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呈先上调再下调的趋势,且在18h各组对虾肠道Caspase表达量达到最大值;益生菌摄取和WSSV感染都能刺激Trx的表达,益生菌的刺激相对平缓,且各实验组对虾肠道Trx相对表达量在WSSV感染后的18h时陡升到最大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以D组的激活能力最强。研究证实,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均可提高对虾抗WSSV感染能力,复合芽孢杆菌抗病毒能力最突出。对虾抗病力的提高可能与芽孢杆菌减缓了病毒在靶组织的增殖速率、提高了Caspase和Trx基因表达水平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劲松  周发林  江世贵  黄建华  杨其彬  马振华  
为了选育斑节对虾耐低盐新品系,以11个不同品系亲本的斑节对虾家系作为材料,使用0、0.5以及1三个盐度对其进行急性胁迫实验。结果显示,盐度1对斑节对虾的存活率影响不大,各家系都能良好适应,所以不适合作为评估家系耐低盐能力的胁迫浓度。盐度0.5与盐度0对斑节对虾的胁迫作用较强,各家系最终全部死亡,半致死时间的存活率在各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盐度0与盐度0.5胁迫的结果具有一定一致性,所以盐度0与盐度0.5都可以作为评估斑节对虾家系耐低盐能力的胁迫浓度。研究表明,J(♀61619×♂61548非×泰)、I(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萍  孟宪红  孔杰  李健  王伟继  
对人工选育的第 3代中国对虾和选育的第 1代凡纳对虾进行个体人工感染WSSV后 ,选取感染WSSV十余天但仍健康的对虾为实验材料 ,用 2 2 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 ,得到抗病性状相关的特异性遗传标记 99个。其中中国对虾抗病组特异性片段出现了 18个 ,片段大小在 46 0~ 2 30 5bp之间 ;凡纳对虾抗病组特异性片段产生 81个 ,片段大小在 435~ 2 2 87bp。 77个引物在两种对虾的抗病组扩增出特异性遗传标记 ,其中有 4个引物各获得了三个特异性片段 ,有 13个引物各获得了两个特异性片段 ,其余 6 1个引物各获得了 1个特异性片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永望  李健  李吉涛  何玉英  陈萍  戴芳钰  刘德月  
以强壮藻钩虾(以下简称钩虾)作为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的天然饵料,以对虾人工配合饲料为对照研究钩虾对中国明对虾和日本囊对虾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对两种规格的中国明对虾[体质量分别为(0.33±0.0204)g和(2.07±0.184)g,分别记为SF组和MF组]和日本囊对虾[体质量为(0.25±0.018 1)g,记为SM组]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钩虾,养殖35 d。结果显示:(1)与人工配合饲料相比钩虾可以提高MF组和SM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SM组对虾的成活率;(2)钩虾可以显著提高SF组和SM组对虾血细胞总数(P<0.05);(3)钩虾可以显著提高3组对虾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及SF...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