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5)
- 2023(10784)
- 2022(9681)
- 2021(9223)
- 2020(7762)
- 2019(17919)
- 2018(17982)
- 2017(35004)
- 2016(19082)
- 2015(21362)
- 2014(21315)
- 2013(21220)
- 2012(19427)
- 2011(17364)
- 2010(17158)
- 2009(15644)
- 2008(15384)
- 2007(13412)
- 2006(11692)
- 2005(9832)
- 学科
- 济(73966)
- 经济(73788)
- 管理(53463)
- 业(51257)
- 企(43830)
- 企业(43830)
- 方法(36920)
- 数学(30726)
- 数学方法(30365)
- 农(19839)
- 中国(19476)
- 财(18573)
- 学(18119)
- 业经(17091)
- 地方(15217)
- 理论(14469)
- 和(13940)
- 农业(13093)
- 制(12683)
- 贸(12474)
- 贸易(12468)
- 易(12042)
- 务(11524)
- 技术(11503)
- 财务(11463)
- 财务管理(11446)
- 环境(11148)
- 教育(11078)
- 企业财务(10894)
- 融(10512)
- 机构
- 大学(271029)
- 学院(266976)
- 管理(108654)
- 济(101156)
- 经济(98813)
- 理学(95191)
- 理学院(94067)
- 管理学(92302)
- 管理学院(91822)
- 研究(89136)
- 中国(63637)
- 京(57692)
- 科学(57640)
- 财(45885)
- 所(45059)
- 农(44610)
- 业大(42514)
- 研究所(41501)
- 中心(40016)
- 财经(37480)
- 江(37253)
- 范(36524)
- 北京(36482)
- 师范(36184)
- 农业(35115)
- 经(34053)
- 院(32152)
- 州(30887)
- 师范大学(29556)
- 经济学(29379)
- 基金
- 项目(189967)
- 科学(148590)
- 基金(137457)
- 研究(136982)
- 家(120515)
- 国家(119475)
- 科学基金(102098)
- 社会(85931)
- 社会科(80447)
- 社会科学(80420)
- 省(73855)
- 基金项目(73728)
- 自然(67915)
- 自然科(66362)
- 自然科学(66347)
- 自然科学基金(65153)
- 教育(62871)
- 划(62778)
- 资助(56903)
- 编号(55802)
- 成果(45622)
- 重点(42154)
- 部(41836)
- 发(39425)
- 创(39236)
- 课题(38108)
- 科研(36727)
- 创新(36468)
- 教育部(35630)
- 大学(35259)
- 期刊
- 济(107347)
- 经济(107347)
- 研究(77071)
- 中国(47932)
- 学报(46254)
- 科学(41606)
- 农(40304)
- 管理(38272)
- 大学(34368)
- 财(33299)
- 学学(32283)
- 教育(31240)
- 农业(28136)
- 技术(21462)
- 融(20086)
- 金融(20086)
- 财经(17681)
- 业经(17537)
- 经济研究(16691)
- 图书(15304)
- 经(14911)
- 业(13965)
- 科技(13883)
- 问题(13872)
- 理论(13518)
- 版(12837)
- 实践(12585)
- 践(12585)
- 技术经济(12302)
- 业大(11973)
共检索到377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青云 王艺静 刘正奎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725名小学5、6年级学生(包括300名公立混合校流动儿童、129名公立混合校常住儿童和296名打工子弟校流动儿童)进行调查,考察公立混合校和打工子弟校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自尊与焦虑的现状与关系。结果发现:(1)公立混合校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的社会支持和自尊显著高于打工子弟校流动儿童,其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打工子弟校流动儿童。公立混合校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的社会支持、自尊和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2)不同安置形式下的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其自尊在社会支持与焦虑间都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自尊的中介效应在公立混合校流动儿童、打工子弟校流动儿童和公立混合校常住儿童三个群体间的中介效应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支持 焦虑 自尊 安置形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小晴 师保国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03名流动儿童为对象考察了其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流动时间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歧视知觉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低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低于初中生;(2)在社会支持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3)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二者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流动时间对二者关系起调节作用,即对于流动时间达3.5-10.5年的儿童,歧视知觉对自尊的负向预测力最强。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歧视知觉 自尊 社会支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晏碧华 兰继军 邹泓
以259名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法调查了大学生一般撒谎行为和风险情境下的撒谎行为,并探讨了社交焦虑、自尊水平两个变量对撒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个体差异上,大学男生自我报告有更多的一般撒谎行为和风险撒谎行为,文科女生比理科女生报告更多一般撒谎行为,撒谎行为在年级上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2)一般撒谎行为和风险情境下撒谎行为正相关。(3)社交焦虑程度高的个体较少撒谎行为,高自尊的个体更多撒谎行为;社交焦虑和自尊对一般撒谎行为和风险撒谎行为有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熊丽娟 彭明芳
社交焦虑是大学生社交障碍的重要表现之一,它与作为主体内在变量的自尊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系统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自尊和社交焦虑的状况,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数据的详细分析,为大学生提高自尊水平和增强社交能力提供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自尊 社交焦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滕秀芹 刘桂荣 宋广文
基于社会计量理论,本研究旨在考察教师支持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及自尊的中介作用。选取济南市606名四至六年级流动儿童,施测教师支持问卷和自尊问卷。结果发现:(1)教师支持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2)流动儿童的自我肯定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自我贬低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成绩;(3)流动儿童的自尊在教师支持——学业成绩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教师支持通过增强自我肯定/减弱自我贬低影响学业成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霞红
探讨了高职生自尊、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修订后的拒绝敏感性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测量了720名在校高职学。结果显示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呈正相关(r=0.23,P
关键词:
自尊 拒绝敏感性 人际信任 社交焦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乔月平 石学云
为探讨聋生社会支持在歧视知觉与自尊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歧视知觉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陕西省124名中小学聋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聋生的歧视知觉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对自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与自尊显著正相关,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自尊;2社会支持在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歧视知觉不仅对聋生自尊具有直接影响,还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聋生自尊。
关键词:
聋生 歧视知觉 自尊 社会支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彭丽娟 陈旭 罗书伟
为考查流动儿童集体自尊的特点及其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选取719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集体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总体集体自尊、成员资格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小学阶段流动儿童的总体集体自尊、私密性集体自尊、公众性集体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初中阶段的流动儿童;(3)流动儿童转学次数越多,其总体集体自尊和私密性集体自尊水平越低;(4)流动儿童集体自尊与学校归属感显著正相关,具体体现在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学校投入、同伴关系和学校融入;(5)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对集体自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预测力为36.4%。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集体自尊 学校归属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倪士光 李虹 张平 徐继红
探讨流动儿童压力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希望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采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社交焦虑量表(SASS-CS)、儿童希望量表(CHS)对广东省中山市1345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压力知觉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希望对压力知觉与流动儿童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压力知觉与希望的主效应显著,共同解释16%的总变异,压力知觉与希望的交互作用显著,三者共同解释19%的总变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希望在流动儿童压力知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压力知觉 社交焦虑 希望 流动儿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周永红
目的:了解孤儿焦虑的特点,探讨人际交往能力、自尊与孤儿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交往能力、自尊和焦虑量表对广西360名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在校孤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孤儿焦虑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且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人际交往能力与自尊显著正相关,人际交往能力、自尊与孤儿焦虑之间皆显著负相关;(3)自尊在人际交往能力和孤儿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人际交往能力仅通过自尊影响孤儿焦虑。
关键词:
孤儿焦虑 人际交往能力 自尊 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郑显亮
运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乐观人格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对4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乐观人格、焦虑、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1)乐观倾向、焦虑、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悲观倾向与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悲观倾向对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利他行为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3)乐观倾向、焦虑、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利他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网络社会支持在乐观倾向对网络利他行为影响、焦虑对网络利他行为影响中都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邱剑 安芹
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271名初中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疏离感、亲社会行为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流动儿童男生环境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生,曾远离父母生活过的流动儿童疏离感总分及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均显著高于一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2)疏离感与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会支持在疏离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支持可促进初中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岩 杜岸政 周炎根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认同整合在歧视知觉和城市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运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对江浙地区1131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支持、认同整合、城市适应均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认同整合和城市适应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2)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显示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不仅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城市适应,而且通过社会支持——认同整合中介链对城市适应产生间接效应。结论:复合多重中介模型有效地揭示了社会支持和认同整合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董佳 谭顶良 张岩
目的:考察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之间关系,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在其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选取464名流动儿童,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儿童希望量表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得分和城市适应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流动儿童的得分;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希望与城市适应均呈两两正相关(P<0.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流动儿童希望在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是否独生子女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独生子女家庭中,社会支持和希望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预测作用更大。结论:流动儿童的希望在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是否独生子女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金霞 李振
焦虑是儿童期最为普遍的精神障碍之一。近年来,焦虑的发展研究不仅探讨了不同年龄段普遍的发展模式、发展的个体间差异,而且揭示了环境、遗传和生物学因素对焦虑发展的影响。在实践领域,学者们以团体认知行为疗法为指导研发出适合治疗多种焦虑症状的干预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来研究仍需在焦虑的个体间差异、生理与环境的共同作用以及早期预防等方面做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焦虑 发展趋势 心理机制 生理机制 干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