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4)
- 2023(9807)
- 2022(8810)
- 2021(8396)
- 2020(6971)
- 2019(16353)
- 2018(16230)
- 2017(31268)
- 2016(16988)
- 2015(19186)
- 2014(19013)
- 2013(18679)
- 2012(17066)
- 2011(15208)
- 2010(15050)
- 2009(13512)
- 2008(12997)
- 2007(10965)
- 2006(9522)
- 2005(8022)
- 学科
- 济(63783)
- 经济(63702)
- 管理(46920)
- 业(45779)
- 企(38656)
- 企业(38656)
- 方法(31436)
- 数学(27108)
- 数学方法(26764)
- 农(17012)
- 中国(16192)
- 学(15548)
- 财(15222)
- 业经(14223)
- 地方(12702)
- 农业(11358)
- 理论(11289)
- 和(11179)
- 贸(11084)
- 贸易(11079)
- 易(10759)
- 技术(10619)
- 环境(10215)
- 制(10076)
- 务(9823)
- 财务(9765)
- 财务管理(9746)
- 教育(9455)
- 划(9247)
- 企业财务(9227)
- 机构
- 大学(237783)
- 学院(235015)
- 管理(96805)
- 济(88044)
- 经济(86032)
- 理学(84887)
- 理学院(83942)
- 管理学(82414)
- 管理学院(82007)
- 研究(78420)
- 中国(55056)
- 科学(51612)
- 京(50857)
- 农(39675)
- 所(39473)
- 财(38490)
- 业大(38286)
- 研究所(36598)
- 中心(34825)
- 江(32162)
- 北京(32081)
- 财经(31773)
- 范(31606)
- 农业(31324)
- 师范(31292)
- 经(28989)
- 院(28600)
- 州(26650)
- 师范大学(25541)
- 技术(25241)
- 基金
- 项目(170632)
- 科学(132913)
- 研究(123043)
- 基金(123025)
- 家(108905)
- 国家(107693)
- 科学基金(91429)
- 社会(75203)
- 社会科(71112)
- 社会科学(71089)
- 省(66685)
- 基金项目(66356)
- 自然(61323)
- 自然科(59850)
- 自然科学(59835)
- 自然科学基金(58746)
- 划(56705)
- 教育(55851)
- 资助(50482)
- 编号(50412)
- 成果(40514)
- 重点(37840)
- 部(36970)
- 发(35777)
- 创(35600)
- 课题(34128)
- 创新(33119)
- 科研(33010)
- 计划(31598)
- 大学(31582)
共检索到327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袁建华,何林
一 引言 家庭生命历程研究是对家庭的产生、发展、分裂及解体过程的研究,同时也是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它能将家庭生育、养育、分裂及养老等现象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生育是以家庭形式表现出来的行为,尽管夫妇结婚是家庭生命的开始,但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柴宏博 冯健
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研究是解读郊区空间的重要方面之一,当前的研究多基于汇总的个体数据,从家庭层面出发的微观研究较少。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居住在北京五环至六环之间的3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开展实证研究,旨在通过以家庭为单元的行为空间研究,丰富对郊区居民行为空间的理解。研究发现:家庭的生命历程与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生命事件,包括迁居、就业选择、家庭结构变化、家内成员的社会角色变化等,会通过改变地理背景、移动性和家庭内部的责任分工,影响每一个成员的惯常活动模式。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和时间安排形成了家庭成员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但当部分因素改变时,家庭也会通过一定的协调机制来响应家庭成员所遇到的制约,以便家庭成员能够更好的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活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立 张健君
在现代性构建和人的城镇化社会进程推动下,地方认同在发生转换和迭代的变化。与静态视角下地方认同的断面研究不同,论文基于生命历程和家的流动性的动态研究视角,以具有70 a时间跨度的个体-家庭为研究主体,对其地方认同随时空迁移的变化和社会意义进行了生活史式的跟踪解读。研究发现:在城乡迁移过程中,随着时空的转移和生活经历的层累,个体-家庭的地方认同发生了转换、迭代的动态变化。①这一动态变化与家的流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流动中个体与家庭成员在不同生活区域的地方性产生了地方阻力与地方推力,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地方认同发生了迭代变化;②社会环境与社会场景、家庭角色、文化适应与个体行为调整是人的城镇化过程中地方认同迭代的重要影响因素;③家庭类型变化和代际差异会影响到地方认同迭代发生的幅度。
关键词:
流动 他乡 故乡 城乡迁移 城市化 家庭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爽 商成果
文章利用2012年对北京市城乡家庭孩子养育成本的抽样调查数据,分别从家庭的消费行为、教育投入、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养育观念与家庭关系特点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特大城市家庭的孩子养育模式及特点进行了较系统、细致的分析。指出:子女养育对家庭的消费结构与选择具有显著影响;父母为孩子付出心血并承受着生活品质的"损失";孩子养育成为家庭代际和亲子关系更加紧密的重要纽带,是父母社会责任的体现;择园、择校、择居成为孩子养育中的标志性行为;父母养育行为表现和观念的某种"趋同"潜在弱化了父母一代既存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差异在子代身上的体现,有利于下一代更公平地参与社会,也对社会如何引导家庭理性地抚养、教育孩子提出了更高要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清华 张惠林
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是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农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储备限制 ,农户非农化进程并不很快 ,一个农户从完全纯农户走向完全非农户 ,需要跨越两大资本门槛 ,即人力资本门槛与物质资本门槛 ,资本积累时间大约需要 8— 10年 ,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 4— 6个。所以 ,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手段与措施 ,推动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进程
关键词:
农户非农化 人力资本 资本门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诸培新 杨子 饶芳萍
文章从理论上探究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对土地经营规模及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机制,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分析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户土地经营规模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演变呈"倒U形"态势,成长的核心家庭、成熟的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的土地经营规模明显高于空巢家庭,独居家庭的土地经营规模明显小于空巢家庭。(2)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演变,农户土地流转决策偏好从转入逐渐变为转出。成长的核心家庭、成熟的核心家庭和扩大家庭转入土地的概率较高,转出概率较低,而独居家庭转入土地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烁文 黄雅 钟涨宝
本文利用湖北和山东两省的1122个农户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家庭生命周期对土地转入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转入土地概率与土地转入率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演变呈现出"M"型波动的态势,以空巢期为参照组,抚养Ⅰ期、负担Ⅰ期与赡养期的土地转入率较高,而空巢期最低;t检验的结果显示各家庭类别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土地转入率出现两个峰值:存在儿童照料阶段的抚养Ⅰ期与负担Ⅰ期,即以责任伦理中的"慈"为主线而考虑家庭是否需要照料儿童,对农村家庭生命周期进一步划分具有一定合理性。因此,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家庭采取差别化对待,在政策上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精准施策,鼓励农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烁文 黄雅 钟涨宝
本文利用湖北和山东两省的1122个农户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家庭生命周期对土地转入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转入土地概率与土地转入率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演变呈现出“M”型波动的态势,以空巢期为参照组,抚养I期、负担I期与赡养期的土地转入率较高,而空巢期最低;t检验的结果显示各家庭类别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土地转入率出现两个峰值:存在儿童照料阶段的抚养I期与负担I期,即以责任伦理中的“慈”为主线而考虑家庭是否需要照料儿童,对农村家庭生命周期进一步划分具有一定合理性。因此,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家庭采取差别化对待,在政策上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精准施策,鼓励农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安琪,叶文振
本文运用上海、哈尔滨、广东和甘肃地区已婚男女调查资料,通过对其他影响因素的控制来揭示家庭生命周期对夫妻冲突的实际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婚姻生活不同时期夫妻冲突的发生率呈倒U字型曲线变化,但城市夫妇的争吵频率高于农村,夫妇纷争最少时期城市在老年阶段而农村则在新婚期,矛盾冲突高发期城市在婚后3~7年,农村则在8~13年。双方的同质性在回归模型中显示最大的解释力。家庭角色的合格、经济支配自由度及其相互信任对减少夫妻冲突具有积极影响,而生活压力大、发生争执时双方各不相让则更易使冲突升级。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伟然
基于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通过不同家庭生命历程的消费差异分析,发现:第一阶段(单身阶段)是房租消费最旺盛的阶段;第二阶段(新婚阶段)是服装和旅游消费最旺盛的阶段;第三阶段(育幼阶段)是食物等日常消费+教育消费+人情往来最旺盛的阶段;第四阶段(家庭收缩阶段)是家庭总体消费最旺盛的阶段;第五、六阶段(即空巢和独居阶段)是医疗服务消费和家庭内财富重新分配相对旺盛的阶段。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消费差异 实证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勇
本文根据拥有住房的套数,将城镇家庭划分为城镇无房家庭、城镇刚需家庭和城镇投资家庭。通过重新编制2012年地区投入产出表,构建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得到QUAIDS模型中的消费品价格数据,然后采用CFPS2014数据,在QUAIDS模型中加入反映家庭拥有住房套数的人口特征变量,研究住房套数对城镇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后,本文还利用补偿变动方法研究住房套数对城镇家庭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了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和提高居民福利,政府制定住房及消费政策时应该首先关注城镇无房家庭。
关键词:
拥有住房套数 城镇家庭 消费结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玢
家庭收支是家庭各方面变化的集中体现。以一个农民的家庭账本为线索,追踪其30多年生产与消费的变化,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与个人生命中的重大事件相结合,完整地呈现社会转型中普通农民家庭的生计变迁过程,并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家庭与个人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研究发现国家在政策落地过程中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家庭及其个人的行动:一方面透过对农利益调整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文化让个人在家庭生计责任与个人发展之间相啮合,两个方面相互交织牵引着个人和家庭的生命轨迹。透过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农民家庭收支变化,能够从微观家庭层面折射出中国宏大的农村变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翠娥 王杰
主要运用生命历程理论,通过深入访谈法收集贫困者"主诉"的生活史,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家庭的产生是先赋性弱势与事件性弱势在家庭内累积的过程和结果,先赋性弱势累积的影响具有基础性,事件性弱势累积的影响则具有直接性。先赋性与事件性累积双高的贫困家庭,贫困的自我再生机制最强,个体能动性的作用空间最小;先赋性与事件性累积双低的贫困家庭个体能动性的作用空间最大,家庭脱贫潜力最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郭庆松
家庭生命周期与家庭消费行为郭庆松家庭消费行为历来是消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家庭消费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市场经济的实践呼唤从事消费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对家庭消费行为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影响家庭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梦霞 黄凯祥
本文将省际数据与微观家庭面板数据进行匹配,基于OLS模型分析产业数智化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数智化对家庭消费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产业数智化通过劳动力收入效应、产品质量效应和供需匹配效应影响家庭消费升级;产业数智化通过收入效应对中高技能劳动力家庭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智化对东部地区家庭消费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数智化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大于农村居民;家庭互联网使用程度能够帮助产业数智化发挥供需匹配效应促进家庭消费升级,但对于低技能劳动力家庭存在一定门槛。本文为解决供给约束堵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