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
2023(1293)
2022(1164)
2021(1098)
2020(1002)
2019(2179)
2018(2197)
2017(3715)
2016(2380)
2015(2556)
2014(2627)
2013(2626)
2012(2549)
2011(2317)
2010(2249)
2009(1998)
2008(1909)
2007(1596)
2006(1389)
2005(1151)
作者
(9692)
(8267)
(8266)
(7627)
(5174)
(4184)
(3596)
(3469)
(3133)
(2982)
(2945)
(2809)
(2763)
(2763)
(2697)
(2675)
(2592)
(2497)
(2462)
(2375)
(2360)
(2213)
(2069)
(1995)
(1937)
(1858)
(1835)
(1823)
(1805)
(1770)
学科
(6882)
经济(6879)
(4579)
方法(4102)
(3761)
数学(3760)
管理(3706)
数学方法(3700)
(2952)
企业(2952)
(1666)
生态(1655)
(1580)
森林(1580)
(1565)
环境(1548)
中国(1545)
(1454)
(1294)
土壤(1292)
(1209)
生态学(1170)
资源(1160)
(1152)
贸易(1152)
地方(1144)
农业(1129)
(1122)
(1082)
金融(1082)
机构
学院(33516)
大学(33296)
研究(17597)
科学(15381)
(13784)
中国(11911)
(11605)
农业(11209)
研究所(11190)
业大(10238)
(9746)
经济(9522)
管理(8676)
(8337)
(8098)
实验(7924)
实验室(7618)
理学(7587)
(7462)
理学院(7389)
重点(7247)
农业大学(7129)
管理学(7068)
管理学院(7013)
(6989)
中心(6773)
科学院(6766)
(6281)
资源(5890)
林业(5817)
基金
项目(28611)
(21689)
国家(21587)
科学(20389)
基金(19938)
科学基金(15775)
研究(13697)
自然(13360)
自然科(13020)
自然科学(13015)
自然科学基金(12747)
(11296)
基金项目(10812)
(10800)
科技(9166)
计划(8755)
资助(8755)
重点(7649)
专项(6895)
社会(6841)
社会科(6414)
社会科学(6411)
科研(6343)
(6191)
(5719)
教育(5686)
(5494)
(5458)
(5416)
创新(5302)
期刊
学报(14418)
(11763)
科学(11343)
大学(9137)
学学(9019)
(8613)
经济(8613)
农业(7906)
研究(6852)
中国(6339)
林业(5683)
(5070)
业大(4490)
资源(3622)
农业大学(3232)
自然(3134)
管理(2905)
科技(2893)
(2727)
(2685)
中国农业(2645)
科技大(2342)
科技大学(2342)
自然科(2200)
自然科学(2200)
农林(2020)
(2020)
(2001)
(1968)
西南(1826)
共检索到47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文飞  王迎  王华田  亓立云  董玉峰  
Using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SF-G), a sample tree's diurnal sap flow velocity and sap flow density at different trunk heights were monitored in the Quercus acutissima plantation in the Forestry Centre of Taishan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 in spring and autumn. 5 days data both in spring and autu...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小菲  孙永玉  李昆  张春华  李彬  
应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对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大叶相思的树干液流进行了湿季(7—8月)和干季(1—3月)典型月连续监测,并结合自动气象站对周围气象要素进行同步测定,据此分析液流速率的昼夜、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无论是干季还是湿季,大叶相思树干液流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即呈现"昼高夜低"典型的液流单峰曲线;(2)树干南面液流速率均高于北面,干季南、北方位液流速率最大相差0.003 7 cm.s-1,湿季最大相差0.001 4 cm.s-1;(3)干、湿季液流平均值和最大值具显著差异,湿季树干液流速率平均值和峰值约为干季的2.8倍和2.5倍;(4)大叶相思树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谦  廖凯华  杨桂山  朱青  郑锦森  
在长期田间试验基础上,分别利用数值模拟方法(Numerical Simulation,NS)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构建江南平原土地整治区典型林地的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并对土壤贮水量进行预测。NS模型校正结果表明,该模型虽能较好地预测林地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但是NS模型对训练期和验证期0~60cm土层贮水量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11.09和8.29mm,而ANN预测的RMSE分别为4.17和4.08mm,说明ANN的预测效果好于NS模型。最后,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ANN预测精度对输入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耀华  刘虹冰  李雨欣  李鑫  刘斌  杨世赟  曾施绮  卜文圣  
【目的】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天然林遭到破坏,导致森林的数量和质量显著下降,因此采取了许多植被恢复措施,其主要方式有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模式。研究这两种不同恢复模式下林分的土壤贮水量和养分储量的差异,有助于比较这两种模式的优劣性,为亚热带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九连山皆伐后自然恢复35年的次生林、人工栽植杉木后自然恢复39年的杉木林、以及保存完好的原始林等3个典型林分为对象,比较不同恢复模式在水源涵养和养分贮存能力上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贮水能力上,杉木林、次生林的吸持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明显低于原始林,但在滞留贮水量上,杉木林、次生林却显著高于原始林,而杉木林和次生林在贮水量上较相似;在土壤养分贮存方面,原始林和次生林的速效氮储量均显著高于杉木林,但杉木林的有效磷储量显著高于次生林和原始林;原始林的碳储量、全氮储量和全磷储量均明显高于杉木林和次生林,且杉木林的碳储量、全氮储量显著高于次生林,但杉木林的全磷储量却显著低于次生林。【结论】两种恢复模式在土壤水源涵养方面相似,而在养分贮存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依据不同的生态恢复目标而选用不同的恢复模式,提高土壤速效氮和全磷储量宜采用自然恢复模式,提高土壤有效磷、碳储量和全氮储量宜采用人工恢复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牛保亮   刘彦春  
[目的]探讨伏牛山三种森林类型的树干茎流差异及与林木胸径的关系,分析相同量级降雨的树干茎流季节差异。[方法]在伏牛山宝天曼地区选择三种典型天然林(华山松针叶林、锐齿栎阔叶林、华山松-鹅耳枥针阔混交林)的标准木,实测并收集树干茎流量后分析比较。[结果]生长季内的高降雨量事件(58.2 mm)导致的树干茎流体积与林木胸径呈正相关,然而在低降雨量事件(10.8 mm)下二者呈负相关。在单次降雨量相同或相近条件下,冬季的树干茎流体积(17 770~35 590 mL)和茎流率(0.106)显著高于春、夏和秋季,而树干茎流体积在前三个季节之间并无显著差异,针阔混交林在秋季和冬季的茎流率更高,这主要归因于冬季落叶阔叶树的林冠叶片截持作用消失。相比针叶林和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林分密度更高且胸径更小,导致其林分树干茎流量最高。[结论]不同森林类型的树干茎流量因降雨量和林木胸径大小而异,林木胸径和叶片形态是决定树干茎流季节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ZatynatskySV  KravchukAV  
用土壤的农业水文学特征 ,如土壤质地、土壤容量、最低田间含水量和萎蔫下的土壤含水量对作物灌溉的规范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如果考虑作物的灌溉制度 ,由有效贮水量决定的土层中的灌溉前含水量为一常数 ,即在有效植物生长期之前 ,土层中的灌溉前含水量为 50 % ,而有有效植物生长期则为 70 %。土层有效贮水量为决定不同土壤灌溉前含水量的一个概略性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朔南  傅淑颖  胡正海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和分光光度法,系统观察、分析测定和统计分析陕西秦岭不同月份已割的和未割大木漆树以及已割的小木漆树的树皮结构、生漆中漆酚含量以及割漆季节中漆酚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漆树树皮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的比值,乳汁道平均直径、单位面积个数,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射线细胞列数等均有变化,其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之比、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在1年中出现2次降低;乳汁道分泌细胞及乳汁道腔内生漆贮存量也出现2次减少;2)不同季节漆酚含量总趋势呈上升,但中间出现2次低谷;割漆季节漆酚含量从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呈逐步上升并达到最高(67.32143%);3)漆树树皮结构变化与生漆漆酚含量的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庆  李维红  金艳梅  
为了探讨麻叶荨麻必需矿物元素的积累与季节变化,及其必需微量元素在土壤、家畜体内的盈缺状况,选择浑善达克沙地野生麻叶荨麻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季节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锌(Zn)、铜(Cu)、锰(Mn)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麻叶荨麻中矿物元素含量高,富含Ca、Mg、K、Fe;各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依次为K>Mg>Ca>Na,Fe>Mn>Zn>Cu;随着季节变迁,Ca、Mg、K、Fe、Zn、Cu、Mn含量呈降低趋势,Na则呈升高趋势。全年土-草-畜中铁含量充盈,但春季家畜大量采食可能会发生铁中毒;春夏季植物中的锌、锰量在正常范围内,锰可满足牛的需要,但秋冬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罕觅  张富仓  龚道枝  陈静静  
【目的】通过对不同灌水量下桃树主要需水信号,如液流速率、冠层温度和冠层温度-气温差的测定,分析不同水分亏缺灌溉桃树主要需水信号的变化规律,为果树的精量控制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移动式遮雨棚下生长的4年生桃树为试验材料,设置某时段桃树的实际需水量(ETc)的100%(I1)、75%(I2)、50%(I3)和25%(I4)4个灌水量处理,3次重复,研究不同灌水量处理下桃树液流速率、冠层温度和冠层温度-气温差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灌水量处理之间桃树液流速率日变化和连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高灌水量处理桃树液流速率大,低灌水量处理液流速率相对较小,在正常生长状态下液流速率日变化动态为多峰曲线,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栗忠飞  郑征  
【目的】揭示热带季节雨林中幼树个体的生物学特性及林下更新的适应机制,为全球气候变化下山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中生长于林下的网脉核实幼树,分别在雾凉季(1月)、干热季(4月)和雨季(7月),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其光合光响应特征及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季节动态特征。【结果】林下网脉核实幼树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为雨季>干热季>雾凉季,分别为4.105,3.021和2.125μmol/(m2.s),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人工光源下,雨季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相对更高,最大值分别达到0.14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安佩  刘东玉  纵丹  吴海  郑元  何承忠  
植物内源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也往往不是由一个器官产生,却通过极性和非极性运输到达一定的部位而产生重要的作用[1],它们参与各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维持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2]。高等植物通过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的活性来建立地上株型系统,而植物激素作为整合调控分生组织信号的使者,与植物株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敏  马履一  王瑞辉  
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于4—8月对刺槐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刺槐边材液流速率日变化呈宽峰曲线,每日6:50左右启动,13:00左右达到峰值,19:30左右开始迅速下降,没有明显的液流停止界限,夜间有较高的液流存在;夏季液流每天启动的时间早于春季10min左右,达到峰值的时间早于春季1h左右,迅速下降的时间晚于春季1h左右,即夏季液流高峰维持的时间长于春季,但是夏季的峰值、日平均液流速率和液流通量小于春季;树干液流速率与直径关系不大,但日周期单木耗水量随树干直径的增大而增加,与树干直径和边材面积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和0.999。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忠  徐洋  卢宪菊  胡克林  江丽华  徐钰  
为评估AquaCrop模型在华北平原模拟大葱生长和农田水分的适用性,本研究利用实测的农民施肥方式的一个小区和增施氮肥处理的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和产量数据,结合气象资料,获得了AquaCrop模型模拟大葱生长和土壤水分的模型参数,并利用实测的农民施肥方式的另外一个小区、减施氮肥、优化施氮和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和生物量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在无水分胁迫条件下AquaCrop模型对大葱土壤贮水量及生物量的模拟结果是可以接受的。对土壤贮水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MSE为19.4~24.9 mm之间,相对误差为3.9%~12.4%;大葱生物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MSE为0.31~0.73 t/hm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漆良华  张旭东  周金星  周小玲  田育新  魏远  吴建平  柯裕洲  
对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土壤饱和贮水量与最大吸持贮水量均高于荒草灌丛群落,表明森林植被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2)通用经验方程对各种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Kostiakov方程次之,Horton方程最差;3)毛竹杉木混交林群落土壤初渗率(17·10mm·min-1)和平均入渗率(7·42mm·min-1)最大,杉木人工林稳渗率(11·51mm·min-1)最高,油桐人工林初渗率(4·93mm·min-1)、稳渗率(0·52mm·min-1)和平均入渗率(1·23mm·min-1)均最小;4)坡位对土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甲霞  张万军  曹建生  
采用大型非称重式蒸渗仪法,通过对太行山低山区主要植被黄背草、荆条及其混合植被下的土壤水分及以上3种植被水分利用状况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贮水量的季节变化随着降雨量及季节变化而变化,植被生长期降雨量多的年份,土壤贮水量大,降雨量小的年份,土壤贮水量小;3种植被不同坡度下水分利用效率,平坡大于斜坡,丰水年,混合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枯水年,黄背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