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0)
- 2023(11763)
- 2022(10088)
- 2021(9086)
- 2020(7532)
- 2019(16363)
- 2018(16036)
- 2017(30134)
- 2016(16556)
- 2015(17826)
- 2014(16985)
- 2013(16248)
- 2012(14371)
- 2011(12915)
- 2010(12702)
- 2009(12220)
- 2008(11680)
- 2007(10072)
- 2006(8714)
- 2005(7742)
- 学科
- 济(56819)
- 经济(56719)
- 管理(51858)
- 业(48487)
- 企(39993)
- 企业(39993)
- 方法(24189)
- 数学(20986)
- 数学方法(20771)
- 财(19239)
- 农(18574)
- 制(16305)
- 中国(15304)
- 业经(15212)
- 贸(12502)
- 贸易(12498)
- 易(12221)
- 农业(12098)
- 务(11976)
- 财务(11948)
- 财务管理(11924)
- 学(11802)
- 体(11292)
- 企业财务(11278)
- 技术(10888)
- 环境(10322)
- 银(10258)
- 银行(10212)
- 行(9642)
- 划(9587)
- 机构
- 学院(226657)
- 大学(223549)
- 济(90844)
- 经济(89079)
- 管理(84782)
- 研究(76087)
- 理学(74109)
- 理学院(73318)
- 管理学(72034)
- 管理学院(71646)
- 中国(56054)
- 科学(48322)
- 农(47602)
- 京(45379)
- 财(43295)
- 业大(39672)
- 所(39194)
- 农业(38136)
- 研究所(35841)
- 中心(34517)
- 财经(34332)
- 江(33746)
- 经(31219)
- 经济学(28142)
- 院(27257)
- 北京(27121)
- 范(26567)
- 师范(26119)
- 州(25986)
- 农业大学(25601)
- 基金
- 项目(160782)
- 科学(126192)
- 基金(117312)
- 研究(112208)
- 家(105698)
- 国家(104848)
- 科学基金(88777)
- 社会(73240)
- 社会科(69519)
- 社会科学(69506)
- 省(64223)
- 基金项目(62229)
- 自然(58553)
- 自然科(57265)
- 自然科学(57247)
- 自然科学基金(56260)
- 划(54074)
- 教育(51687)
- 资助(46277)
- 编号(43885)
- 重点(36908)
- 创(35236)
- 部(34934)
- 发(34204)
- 成果(33983)
- 制(33737)
- 创新(33038)
- 科研(31322)
- 国家社会(31105)
- 计划(31103)
共检索到323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镇邪 刘书波 陈冬林 屠乃美
对3种复种制度(稻–稻–肥(紫云英)、稻–稻–油(油菜)、稻–稻–闲(冬闲))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产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作秸秆还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以稻–稻–肥处理最高,稻–稻–油处理居中,两者分别比稻–稻–闲处理高3.1%和1.8%;冬作秸秆与早稻秸秆还田使晚稻显著增产,稻–稻–肥与稻–稻–油处理比稻–稻–闲处理分别增产15.4%和11.0%;秸秆还田使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显著提高了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粒叶比,不同冬作秸秆还田的增产效应有差异,绿肥(紫云英)效果好于油菜秸秆,且2种秸秆对增加早稻干物质积累的作用机制具有明显差异,绿肥主要增加孕穗前的干物质积累,而...
关键词:
水稻 复种制 秸秆还田 生产能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家宙 陈明亮 何圆球
在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红壤区通过水稻测坑试验 ,测定了农田水量平衡各分项。结果表明 ,低、中、高水分条件下早稻的蒸散需水量为 36 8.6~ 415 .4mm ,日均蒸散量为 4.2 9~ 4.83mm d。 5月~ 7月的降水总量可以满足早稻的蒸散和渗漏需要 ,并有多余的水分需排出。但由于降雨间隔不匀 ,仍需少量灌水来补充调节。晚稻低、中、高 3种水分状况下蒸散量为 334.9~ 384.2mm ,略低于早稻 ,但日均蒸散量高于早稻。即使雨水偏多年份的降水也不能满足晚稻的生长需要 ,必须灌水补充。在多雨年份淹水灌溉的高水分处理谷物产量比中等水分的要低。早稻低水分使总穗数和千粒重减少 ,每穗总粒数...
关键词:
红壤 水稻 水量平衡 光合速率 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凤博 方福平 程式华
大米是浙江省最重要的口粮品种。促进水稻生产稳定发展是确保浙江省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之一。本文在简要分析浙江省水稻现实生产力的基础上,测算了水稻生产潜力,并针对制约浙江省水稻生产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通过恢复双季稻面积,可新增生产能力336万t;提高现有成熟技术到位率,提高单产可新增生产能力60万t;若两个条件均能充分发挥,浙江省水稻潜在生产力可达到1249万t,比现实生产力高582万t。提出必须优化生产扶持政策,加大中低产田改造,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技术到位率,推进规模经营,促进全面均衡增产。
关键词:
水稻 生产能力 对策 浙江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晓坤 范春晓 柴铎 张正峰
以产能提高为核心的农用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之一。通过建立农用地整治影响下的农田生产能力估算模型,定量评价湖北省内平原、丘陵及山地3种不同类型区农用地整治对农田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用地整治后,山地型整治区农田生产能力提高168.91%,丘陵型整治区提高57.78%,平原型整治区提高38.32%;②平原型整治区基础设施要素提高最大,为78.62%;丘陵型整治区水资源要素提高最大,为75%;山地型整治区基础设施要素提高最大,为199.12%;③总体上,基础设施要素对农田生产能力的贡献率都最大。建议国家农用地整治在政策上适当增加对山地型和丘陵型整治区的重视,项目区应合理配套农村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汉乾 屠乃美 关广晟 王中美
为研究在烟-稻复种制下烟杆还田对后作晚稻的效应,设置了分别在全层翻耕和少耕条件下3种烟杆不同还田量处理,考查烟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土壤养分变化及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烟杆还田能促进水稻分蘖,提高单位面积茎蘖数和成穗率,以翻耕100%烟杆还田的处理效果最明显,最高茎蘖数和成穗率分别较对照提高6.5%和7.9%;2)促进干物质积累,还田量越高,促进作用越大,在成熟期翻耕100%烟杆还田和少耕100%烟杆还田的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12.6%和13.1%;3)有利于提高最大叶面积指数和延缓叶片早衰,翻耕100%烟杆还田和少耕100%烟杆还田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在孕穗期分别较对照提...
关键词:
烟-稻复种制 烟杆还田 晚稻 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柳开楼 张俊清 苑举民 宋文静 芦伟龙 董建新 梁洪波 张启明 李文军 胡惠文
为了明确烟草秸秆还田量的腐解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设置了不同烟草秸秆还田量的田间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烟草秸秆的腐解规律,并结合烟草秸秆投入量探讨外源碳氮比投入与水稻产量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烟草秸秆腐解特征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的特点。5 d时烟草秸秆腐解量和日均腐解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0. 87 g和0. 29 g/d。烟草秸秆累积腐解速率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整个水稻季烟草秸秆的累积腐解速率为42. 31%。在不同还田量中,各处理的烟草秸秆腐解量和日均腐解量差异不显著,但累积腐解速率则基本呈现出半量还田处理高于等量还田和1. 5倍还田量处理。投入碳氮比与水稻产量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二次曲线方程进行拟合,且水稻生长合理的碳氮比投入量为10. 1,对应的最高产量为10. 4 t/hm~2。因此,在烟稻轮作中,虽然不同烟草秸秆还田量下腐解特征相似,但合理的碳氮比投入是实现水稻增产的关键途径之一。
关键词:
烟草秸秆 腐解速率 水稻产量 碳氮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莉莉 彭继权
【目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而如何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现“藏粮于地”的关键所在。【方法】本文基于2005—2020年的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够显著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对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正向影响,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2)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实施效果在粮食主产区更明显,在南方地区也表现较强,而在经济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却较弱。此外,相比玉米而言,政策对水稻和小麦生产能力提升作用更好。(3)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通过促进农业机械化、土地流转以及耕地复种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结论】建议加大粮食主产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重视农田水利灌排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工作,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康 谢源泉 林赵淼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目的]水稻僵苗是当前小麦秸秆还田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明确水稻僵苗的可能机制及其应对措施。[方法] 以粳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下设置5种氮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水稻幼苗的分蘖、株高、干物质积累、根系活力以及营养元素含量。[结果] 与对照(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下茎蘖数、株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和钾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系活力、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和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26.6%、8.1%、13.2%、20.8%和15.4%。秸秆还田条件下,增加施氮量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氮肥 根系活力 营养吸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细良 苏艳
外资并购对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两个方面产生影响:其一是在投资不足领域增加生产能力,提高国内企业生产率;其二是在过度投资领域对存量资产进行一定的调整。外资并购对国内企业生产能力的影响是多重的,其积极作用往往伴随着对国内生产能力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承接国外过度生产能力不利于国内企业的长期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继福 鲁剑巍 任涛 丛日环 李小坤 周鹂 杨文兵 戴志刚
【目的】研究稻田不同土壤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以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鄂中、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的10个县(市)选择不同供钾水平田块布置水稻试验。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制定的速效钾分级标准,本文将土壤速效钾含量>150 mg·kg-1的试验点如钟祥和宜城归为高钾供应能力土壤(1级水平),简称为高钾土壤,标记为High-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的试验点如团风、仙桃、洪湖和枝江归为中钾供应能力土壤(2级水平),简称为中钾土壤,标记为Middle-K;土壤速效钾含量<10...
关键词:
稻田 供钾能力 秸秆还田 钾肥 替代效果
[期刊] 预测
[作者]
姜丽宁 崔文田 林军
本文研究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中,当参与者具有不同风险态度时,供应链最优生产能力的设计问题。文中用均值-方差理论衡量参与者的风险态度,分析得出供应链协调时的最优生产能力,并设计了一个批发价策略来实现这一目的。另外,缺货成本在生产能力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算例分析显示,当缺货成本较小时,最优生产能力的实现依赖于参与者之间风险态度的匹配程度。即相同风险态度的制造商和供应商,更容易实现最优生产能力储备。而且,风险规避程度小的制造商容易与风险偏好程度小的供应商达到生产能力协调。当缺货成本较大时,结论相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佑胜 刘伟中 张凯 曹凯歌 赵桂东
【目的】研究秸秆高留茬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稻田杂草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秸秆覆盖量。【方法】在小麦收割前1~2 d采用人工播撒苏秀867稻种12.5 kg,用Kubota G688机器在小麦秸秆高留茬(16~20 cm)条件下,将小麦秸秆粉粹成长度8~10 cm,采用人工分别将秸秆按照1.00、0.75、0.50、0.25、0 kg/m~2覆盖稻田,3 d后上水。【结果】不同时间调查发现,秸秆覆盖量≤0.25 kg/m~2的处理水稻7~45 d成苗率均无变化;当秸秆覆盖量≥0.50 kg/m~2,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15 d内水稻成苗率下降,15~45 d水稻成苗率不再变化;对杂草控制情况看,随着秸秆覆盖量增加,田间杂草防控效果明显增加,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0.75 kg/m~2的2个处理30 d对杂草的防效均为100%,45 d对稗草的株防效≥89.25%,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均为100%;秸秆覆盖量为0.50 kg/m~2的处理45 d对稗草防效为84.95%,对阔叶草的防效为100%。对产量的影响来看,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0.25 kg/m~2条件下,随秸秆覆盖量增加,产量明显增加;秸秆覆盖量为>0.25 kg/m~2,≤1.00 kg/m~2条件下,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结论】综合水稻出苗率、杂草防控效果以及水稻产量3个因素,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在0.25~0.50 kg/m~2最佳,结合本地区秸秆可收集综合利用率,小麦理论产量在221~443 kg/667m~2最佳,适合在本地区推广。
关键词:
小麦秸秆 高留茬 不同秸秆量 水稻 杂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焦燕 黄耀 宗良纲 周权锁
采用苏南、苏中和苏北的 5种类型水稻土 (共 1 0个土样 )进行室外盆栽试验 ,研究稻田土壤秸秆施用对后季麦田N2 O排放的影响。试验组土壤施小麦秸秆 (每盆 1 0g)和化肥 ,对照组仅施化肥。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气候及基本相同的水分含量条件下 ,有 6个 (江宁A1、宜兴B1和B3、宝应C3、仪征D3、六合E2 )土样的N2 O排放量较对照增加 ,增加量为 2 4 3~ 71 3μg·m-2 ·h-1 ;宝应 (C5 )和仪征 (D2 )土样N2 O排放量较对照减少 1 1 2和 79 3μg·m-2 ·h-1 ;而江宁(A3)和六合 (E4 )的增加量不明显。单相关分析表明 ,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康 谢源泉 林赵淼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目的]水稻僵苗是当前小麦秸秆还田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明确水稻僵苗的可能机制及应对措施。[方法]以粳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下设置5种氮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水稻幼苗的分蘖、株高、干物质积累、根系活力以及营养元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下茎蘖数、株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和钾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系活力、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和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26.6%、8.1%、13.2%、20.8%和15.4%。秸秆还田条件下,增加施氮量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以...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氮肥 根系活力 营养吸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浩
在组织多项产品批量生产时,如果计划期内的各个期间的生产能力固定不变而各项产品的需求量则随期间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或产品进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生产能力约束条件下,合理确定各项产品在各个期间的生产批量,使其既满足各期间对各项产品的需求,又使整个计划期的产品生产和贮存费用最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生产能力约束条件下的多项产品动态批量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与求解获得最优解。但当产品种类和计划期包含的期间较多时,模型变得冗繁,模型求解需要使用专门的计算程序,模型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鉴于上述原因,在生产实践中,动态模型法的推广与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阐明的计算方法,虽不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