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84)
2023(11182)
2022(10103)
2021(9536)
2020(7995)
2019(18306)
2018(18349)
2017(35085)
2016(19334)
2015(21527)
2014(21124)
2013(20694)
2012(18616)
2011(16616)
2010(16366)
2009(15066)
2008(14149)
2007(12015)
2006(10135)
2005(8515)
作者
(55732)
(46075)
(46000)
(43332)
(29192)
(22327)
(20687)
(18385)
(17531)
(16319)
(15722)
(15425)
(14364)
(14350)
(14217)
(14118)
(14081)
(13772)
(13136)
(12986)
(11845)
(11171)
(11165)
(10457)
(10352)
(10344)
(10343)
(10043)
(9415)
(9301)
学科
(67485)
经济(67409)
管理(53088)
(49328)
(41561)
企业(41561)
方法(32926)
数学(28286)
数学方法(27935)
(18668)
(17563)
(17518)
中国(17022)
业经(15483)
地方(13667)
(12957)
贸易(12951)
(12564)
理论(12533)
农业(12482)
(11974)
(11935)
财务(11871)
财务管理(11855)
环境(11572)
(11287)
企业财务(11160)
技术(11022)
教育(10096)
(10017)
机构
学院(261681)
大学(260474)
管理(102880)
(93554)
经济(91315)
理学(90065)
理学院(89037)
管理学(87263)
管理学院(86823)
研究(86816)
中国(61514)
科学(59524)
(55676)
(47602)
(44931)
业大(44489)
研究所(41576)
(41413)
中心(38737)
农业(37854)
(36730)
(34726)
北京(34714)
师范(34329)
财经(33961)
(31840)
(30826)
(30540)
技术(30292)
师范大学(27618)
基金
项目(189259)
科学(146046)
研究(134562)
基金(134479)
(119493)
国家(118520)
科学基金(100104)
社会(80638)
社会科(76159)
社会科学(76138)
(75578)
基金项目(72408)
自然(68209)
自然科(66584)
自然科学(66567)
自然科学基金(65318)
(64221)
教育(61591)
编号(56076)
资助(55311)
成果(44282)
重点(42788)
(40248)
(40026)
(39548)
课题(38242)
科研(36926)
创新(36838)
计划(36596)
项目编号(34572)
期刊
(99318)
经济(99318)
研究(70933)
学报(48367)
中国(45083)
(43115)
科学(42372)
管理(35785)
大学(34805)
学学(32990)
(30989)
农业(30525)
教育(29703)
技术(21474)
业经(17979)
(17145)
金融(17145)
经济研究(15924)
(15681)
财经(15042)
图书(14801)
科技(14288)
(13189)
业大(12987)
理论(12735)
(12667)
问题(12452)
资源(12301)
实践(11989)
(11989)
共检索到362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青松  贾艳丽  肖宇  徐玉鹏  阎旭东  
为比较不同处理措施对苜蓿品质的影响、探索获取苜蓿最优品质的最佳处理模式,设计了不同茬次、不同时期、不同留茬高度、不同生长部位以及是否淋雨条件下的苜蓿品质对比,通过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苜蓿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第1,4茬苜蓿的品质显著优于第2,3茬苜蓿;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苜蓿品质逐渐下降,但综合考虑,现蕾期-初花期收获品质较好,产量较高;苜蓿叶片的品质显著优于苜蓿茎的品质;留茬8~10 cm既能保证产量,又能维持较好的品质特性;同时苜蓿收获后若淋雨应及时对其进行翻晒,以保证其品质特性。因此,综合比较苜蓿收获时留茬高度不宜过低,且收获时期不宜过晚,培育多叶苜蓿是改善苜蓿品质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真真  李宏  苗乾乾  张志刚  刘帮  武钰  程平  
通过测定井式灌溉(T1)、地表滴灌(T2)和对照漫灌(CK)条件下中龄灰枣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探索不同灌溉方式下枣树的光合特性。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3种灌溉方式下中龄灰枣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3种灌溉方式下中龄灰枣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2)3种灌溉条件下中龄灰枣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在上午8:00之后逐渐下降;(3)3种灌溉条件下中龄灰枣光能利用率(LUE)8:00后逐渐下降,18:00后又逐渐升高;(4)T1条件下中龄灰枣的Pn、WUE较T2条件下有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小改  段春燕  刘素云  刘改秀  薛娴  
以盆栽牡丹朱砂垒为试材,研究了5种土壤相对含水量对牡丹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片相对水分亏缺(RWD)加大;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土壤相对含水量85%到55%间,含量略有增加,后逐渐下降;H2O2、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O2产生速率都明显增加;SOD酶活性降低;POD酶活性则增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彤  金慧颖  徐浩玉  周志强  张玉红  
为了解东北红豆杉的光适应特性以达到高效培育的目的,以5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光照条件下(全光照FL、60%全光照F1和30%全光照F2)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明确其幼苗随光温变化的生理响应特点。结果显示:3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均呈现双峰变化趋势,9:00时Pn的峰值显著高于15:00时的峰值,且F2条件下的Pn最高,F1次之,FL最低;显然增加光照强度后,幼苗的Pn受到了强光的抑制。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规律与Pn相似,呈现出明显的双峰趋势,F2条件下幼苗的Gs变化幅度要小于其他2组幼苗的Gs;上午F2条件下幼苗的Tr最高,下午FL条件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思训  王森  高志岭  王殿武  
旨在探讨不同施肥条件对苜蓿干草产量、植株全氮含量、植株氮素累积动态以及肥料氮素利用率等指标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处理(CK)、单施化肥处理(CF)、化肥与牛粪混施处理(DM1)、化肥与沼液混施处理(DT)和减量化肥与牛粪混施处理(DM2)。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不仅可以增加苜蓿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而且由于大幅增加苜蓿刈割前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累积速率而可能缩短其刈割周期、增加年刈割次数;多次刈割的综合结果证实在施用化学氮肥的基础上再增施有机肥仍存在增产的空间,但有机肥由于其活性氮素含量低而不能完全替代化学氮肥。在有机、无机配施情况下,化学氮肥的表观利用率为46.7%~...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玉龙  汪之颖  李凯风  罗永康  
研究鲫鱼在冷藏(4℃)和冰藏(0℃)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将鲜活鲫鱼击毙后去鳞、去鳃、去内脏并洗净沥干,分别贮藏在4℃和0℃冰箱中,测定其感官分值、鲜度指标K、挥发性盐基氮的质量分数w(TVB-N)、细菌总数、生物胺等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K值、w(TVB-N)、细菌总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且冰藏时各指标的变化速率小于冷藏。冷藏第6天K值达到61.77%,超出了可供一般食用和加工的范围,而冰藏第6天的K值仅为34.21%;在贮藏的前6天内冷藏与冰藏的w(TVB-N)无明显差别(P>0.05),在整个贮藏过程中,w(TVB-N)始终未超过20mg/100g;冷藏第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申松  刘晓畅  蒋妍  罗永康  周颖  
通过测定长丰鲢(Changfeng silver carp)鱼片在冷藏(4℃)和微冻(-3℃)条件下的感官品质、菌落总数(TAC)、汁液流失率、pH、电导率(EC)、挥发性盐基氮(TVB-N)以及K值等指标的变化,评价两种贮藏条件对长丰鲢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丰鲢鱼片分别在4℃贮藏至第8天和-3℃贮藏至第25天时失去感官食用价值。4℃贮藏第6天菌落总数为6.75 lg cfu/g,-3℃贮藏第20天为5.89 lg cfu/g。TVB-N值在4℃贮藏至第8天为29.1 mg/100 g,-3℃贮藏至第25天为21.1 mg/100 g。与冷藏相比,微冻贮藏下长丰鲢有较高的汁液流失率。综合...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理想  杨婕妤  龙明秀  马文雪  岳佳铭  刘洁  臧琳  呼天明  何树斌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营养元素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试验以紫花苜蓿阿尔冈金(M.sativa cv.Algonquin)为材料,通过温室盆栽的方法,在模拟干旱和正常供水两个水分梯度下,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constrictum,M)、单接种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R)、双接种R和M(RM)以及不接种(CK),测定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中碳(C)、氮(N)、磷(P)、钾(K)的含量并计算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红霞  张志华  王文江  孙红川  
以普通核桃品种清香为主要试材,利用CI-301PS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系统,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核桃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核桃光饱和点为1 610μmol/(m2.s)左右,光补偿点为40μmol/(m2.s)左右,光合最适温度为27℃;核桃的光合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核桃光合季节变化为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影响核桃光合日变化的主要因子依次是胞间CO2浓度、叶温、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和蒸腾速率;不同品种间净光合速率有明显差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称福  陈正法  李文祥  徐龙铁  黄光荣  潘启春  
在具南方区域代表性的广西贺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以单栋塑料温室为研究对象,设置上、中、下三层及室外观测点,每天(整点时)24次观测,探讨研究了晴天、阴天、雨天三种不同类型天气条件下温室内外气温、地温、光照、空气相对湿度、绝对湿度等主要环境因子的日周期时空变化规律,为合理调控温室内环境因子,指导温室作物生产实践提供借鉴和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仁明   付娟   贾燕锋   范昊明   张博翔   李爽   张茜   于茗耀   杨明春   李梦缘  
为探究不同机械压实条件对黑土土壤性质入渗特征的影响,以克山县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型号机械(华夏HX2104-C:154 kW、约翰迪尔554:40 kW、中国海山:19 kW)和不同压实次数(0,1,3,5,7,9次)对秋收后大豆耕地垄沟开展模拟压实,通过测定土壤容重、含水率、孔隙及土壤入渗特征,分析不同机械压实条件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大型、中型、小型机械压实后土壤容重分别增加54.17%、56.25%、46.88%;总孔隙度分别减小31.58%、28.07%、29.82%;含水率分别下降19.35%、16.13%、9.68%。首次压实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最显著,容重均增加32.29%以上,土壤总孔隙度均减小15.8%以上,只有大型机械使土壤含水率显著减小9.6%。随压实次数增加,各机械压实后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从1.25 g·cm~(-3)增加至1.58 g·cm~(-3),总孔隙度从52.16%减小至38.22%,土壤含水率从27.33%下降至20.67%,其中,大型机械在首次压实使容重及孔隙特征产生显著影响,而中型及小型机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依靠压实次数的增加对土壤起到压实的累积作用。首次压实,中型及小型机械使2 h累计入渗量分别减少87.16%、50.81%,初渗速率分别减少87.59%、70.93%,中型机械使稳渗速率显著减少92.90%;3次压实,大型机械使2 h累计入渗量、初渗速率分别显著减小73.29%、75.67%,大型及小型机械使稳渗速率分别显著减少74.07%、66.97%;至5次压实后土壤各入渗特征无显著差异。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及土壤孔隙特征均影响机械压实土壤入渗特征,其中,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是影响综合土壤入渗特征的主导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诸永志  王静  王道营  徐为民  曹建民  
本文研究了甜玉米在25、15和4℃条件下贮藏的相关酶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较低贮藏温度下甜玉米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轻,活性氧清除酶系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高,有利于延缓甜玉米的衰老,保持较高的商品品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雷  
实验模拟了杨桃从采摘、贮藏、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研究不同温度变化对采后杨桃品质的影响。通过杨桃问卷调查,结合消费者的购买意向,确定实验检测的关键指标。实验表明,温度变化对杨桃PH值影响不大;干耗率则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1℃、5℃和15℃冷藏条件下,杨桃干耗率变化程度不明显,而在常温30℃条件下,杨桃干耗率明显升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德健  路战远  张向前  王玉芬  智颖飙  
为廓清不同耕作措施下玉米光合效率的差异性,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措施下玉米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性能指标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玉米和传统耕作玉米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最高值都出现在11:00时,净光合速率最高值分别为30.61,27.30μmol/(m2·s),气孔导度最高值分别为0.20,0.19 mmol/(m2·s);保护性耕作玉米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5:00时,其峰值分别为5.81,6.05 mmol/(m2·s),传统耕作玉米蒸腾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孟飞  张朝辉  赵雪  陈伯虎  高昕  李八方  
研究鲜活和不同加热时间条件下沙蛰组织构造及流变学特性的变化。组织构造变化采用Van Gieson染色法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流变学特性参数通过应力松弛和破断实验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沙蛰样品在加热过程中其重量和体积均呈现显著减小趋势;流变学特征参数弹性模量E0和破断强度逐渐减少,而松弛时间τ1、粘性模量η却呈现明显增加趋势,而且流变学特征参数与组织结构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加热过程中沙蛰样品的蛋白质发生热变性所引起。与鲜活样品相比,加热样品具有弹性较大、粘结性较大和硬度小的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