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189.170.45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7)
2023(10143)
2022(8886)
2021(8134)
2020(7392)
2019(17049)
2018(16951)
2017(31753)
2016(18414)
2015(20801)
2014(21134)
2013(20762)
2012(19407)
2011(17470)
2010(18055)
2009(16679)
2008(17155)
2007(15582)
2006(13297)
2005(11747)
作者
(57468)
(48628)
(48141)
(45935)
(30664)
(23477)
(21921)
(19043)
(18253)
(17605)
(16660)
(16340)
(15545)
(15461)
(15447)
(15217)
(14905)
(14322)
(14124)
(13923)
(12643)
(12079)
(12023)
(11007)
(10993)
(10989)
(10856)
(10814)
(10052)
(9839)
学科
(73104)
经济(73041)
管理(52424)
(48710)
(40308)
企业(40308)
方法(38740)
数学(34713)
数学方法(34174)
(20989)
(19328)
(19268)
中国(16910)
环境(14453)
(14317)
财务(14282)
财务管理(14248)
业经(13765)
理论(13611)
企业财务(13507)
地方(13237)
(12789)
贸易(12785)
(12772)
农业(12621)
(12400)
(11488)
(11133)
银行(11071)
(11056)
机构
学院(268720)
大学(268241)
(101533)
经济(99180)
管理(96912)
研究(93476)
理学(84070)
理学院(83011)
管理学(80864)
管理学院(80404)
中国(67985)
科学(63875)
(57575)
(57559)
(51011)
业大(47813)
研究所(46954)
(46912)
农业(45956)
中心(42792)
(41832)
财经(37791)
北京(36007)
(35401)
师范(34884)
(34223)
(33150)
(32994)
经济学(31412)
技术(31133)
基金
项目(183725)
科学(141293)
基金(130859)
研究(125283)
(118040)
国家(117153)
科学基金(97508)
社会(76035)
(74474)
社会科(71942)
社会科学(71915)
基金项目(69305)
自然(66838)
自然科(65256)
自然科学(65223)
自然科学基金(64019)
(63287)
教育(59934)
资助(55623)
编号(49903)
重点(43139)
成果(40400)
(39943)
(38719)
(37748)
计划(37441)
科研(36383)
课题(36070)
创新(35390)
科技(33755)
期刊
(106665)
经济(106665)
研究(70466)
学报(54593)
中国(51887)
(50853)
科学(44944)
大学(38995)
(38575)
学学(37227)
农业(34639)
管理(32500)
教育(30122)
技术(23354)
(21139)
金融(21139)
(19652)
财经(18357)
业经(16883)
经济研究(16847)
(15889)
(15681)
统计(14949)
业大(14843)
问题(14361)
(13377)
技术经济(13189)
资源(13177)
科技(13008)
决策(12205)
共检索到38613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洪涛  朱志刚  周荣华  杨靖钟  蔡兴奎  颜冬冬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6个不同处理对蛭石栽培的微型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并采用16S核糖体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蛭石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棉隆+青霉菌34107处理对疮痂病防效最好(93.43%),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中生菌素处理(65.10%);而且商品薯的数量和经济效益也最高,分别达到348.3万个/hm~2和35.70万元/hm~2。蛭石中细菌相对丰度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最高,但不同处理之间丰度差异较大。除青霉菌34107处理外,其余处理细菌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棉隆+青霉菌34107处理较中生菌素处理高,且显著高于棉隆处理(P<0.05)。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总共185个属的丰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92个属(49.7%)为5个处理共有。棉隆和青霉菌34107处理发生显著变化属的数量最多(112个),而棉隆+青霉菌34107处理最少,仅30个属上调。在青霉菌34107和棉隆+青霉菌34107处理中,有益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数量显著增加,说明青霉菌34107处理,尤其是与棉隆协同使用,能有效促进蛭石中有益菌繁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蛭石中链霉菌丰度与55个属细菌呈显著正相关(P0.6),包括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Solirubrobacter、包层不黏柄菌(Asticcacaulis)等,而与Dyadobacter、Pedobacter、Paenarthrobacter等8个属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r<-0.6)。研究结果表明,以棉隆消毒联合青霉菌34107处理对微型薯疮痂病防效最好,同时促进了蛭石中细菌多样性和有益菌的增殖。此外,还发现链霉菌的数量与土壤多种细菌密切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鹏程  金光辉  张春雨  李鑫  
【目的】为明确枯草芽胞杆菌ZD13-5、地衣芽胞杆菌SD24-3和解淀粉芽胞杆菌ZD21-4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及促生作用。【方法】采用3株生防菌混配后拌入种薯处理和土壤(基质)处理的方式,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对生防和促生作用进行验证。【结果】盆栽试验表明,所用生防菌对马铃薯疮痂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ZD13-5+SD24-3+ZD21-4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效果最佳且较稳定,2018年和2019年该处理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68%和74.68%,2019年该处理种薯拌种产量增幅达23.81%,基质处理产量增幅达31.65%,2种施用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SD24-3+ZD21-4拌种处理马铃薯株高显著增加28.89%,SD24-3+ZD21-4基质处理茎粗显著增长56.76%。田间试验中,ZD13-5+SD24-3+ZD21-4马铃薯种薯拌种病情指数为13.89,土壤处理为23.33,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种薯拌种防治效果达61.60%,显著优于其它处理;土壤处理防治效果仅为35.48%,次于种薯拌种与SD24-3+ZD21-4种薯拌种处理。各处理间促生作用增幅不显著,ZD13-5+SD24-3+ZD21-4马铃薯种薯拌种产量增加26.28%,土壤处理为34.23%。【结论】3个生防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也能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在使用方式上种薯拌种比土壤喷施更适合,该研究可为今后马铃薯疮痂病生物防治制剂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萌  刘伯  于秀梅  赵伟全  刘大群  
【目的】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30株马铃薯疮痂病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同时测试菌株的生理生化及生长限制因子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将结果与11株链霉菌标准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0个测试菌株中包括Streptomyces scabies种群10株,S.bobili种群7株,S.turgidiscabies种群1株,S.galilaeus种群6株,S.diastatochromogenes种群2株,S.setonii种群1株,S.enissocaesilis种群3株。【结论】由此可见,中国马铃薯疮痂病菌的组成具有明显多样性,其中S.galilaeu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信净净  于秀梅  赵伟全  刘大群  
【目的】研究马铃薯疮痂病新致病种S.galilaeus菌株CPS-2致病毒素的产生条件、毒素活性和毒素组成情况。【方法】经适宜产毒素培养基和培养时间筛选后大量获取毒素;通过乙酸乙酯萃取、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纯化毒素,所得色谱纯毒素进行质谱分析;采用萝卜幼苗法、小薯片法和幼薯法检测毒素活性。【结果】确定菌株CPS-2的适宜产毒素培养基为燕麦麸皮培养基,产毒素高峰时间为接种后第9天。获得了两个可显著抑制萝卜幼苗生长的毒素组分Ⅱ和Ⅲ,梯度稀释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毒素浓度与活性呈正相关,且组分Ⅱ可使小薯片和幼薯组织褐变坏死。质谱分析测定组分Ⅱ的分子量为437.1810,组分Ⅲ的分子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萌  赵伟全  于秀梅  杨文香  张汀  刘大群  
【目的】利用16S rDNA序列对来自中国8个省(区)的34株马铃薯疮痂病菌和15株参比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采用链霉菌通用引物对34株测试菌株的基因组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测序后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比对,选取同源性较高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34个测试菌株均为链霉菌属,其中Streptomyces scabies12株、S.galilaeus8株、S.bobili6株、S.turgidiscabies1株、S.acidiscabies1株、S.diastatochromogenes2株、S.setonii1株、S.enissocaesilis3株。其中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高远  郭天文  谭雪莲  马得祯  张国宏  陈光荣  
采用平板计数法,以连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轮作、小倒茬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固定套作与连作;固定套作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连作;轮作与小倒茬处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连作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其他处理,与轮作和小倒茬差异显著,与固定套作则无显著差异;小倒茬土壤中真菌数量高于轮作,差异显著。轮作与小倒茬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苗后25、45d;固定套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苗后25、45d,而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苗后25d;连作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均集中在苗后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淑敏  李燕山  杨琼芬  王颖  白建明  李先平  姚春光  潘哲超  孙文祥  隋启君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对6个基因型马铃薯产量和大中小薯个数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4种密度(主处理)和6个不同用途基因型马铃薯(副处理)两因素裂区设计,通过方差分析、线性拟合、多重比较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基因型对产量、大中小薯个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密度对中薯个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大小薯个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Duncan多重比较)。密度和不同基因型之间不存在互作。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大中小薯个数增加,但薯块平均重量在降低。【结论】为了获得数量多的小整薯个数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宋烨  向君亮  申永瑞  王佳琦  刘权  殷奎德  
为改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疮痂病日益加重的情况,以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rabies为指示菌筛选拮抗菌,优化菌株的发酵条件,检测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的抑制情况。首先,利用稀释涂布法、平板划线法和抑菌圈法分离筛选到了1株对疮痂链霉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并命名为BU108。随后,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对该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粉,碳氮比为1∶2,磷酸二氢钾(KH_2PO_4)为0.5 g·L~(-1),硫酸镁(MgSO_4·7H_2O)为0.5 g·L~(-1),氯化钠(NaCl)为5.0 g·L~(-1),培养温度为28℃,pH 8,培养时间为22 h。最后,通过盆栽实验检验了芽孢杆菌BU108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实际抑制效果,结果显示:BU108施用浓度为1×10~(10)cfu·m~(-2)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1.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伟全  杨文香  李亚宁  刘大群  孟庆芳  张汀  
【目的】对采自中国10个省(区)的马铃薯疮痂病菌进行分子水平鉴定。【方法】采用结合生物学特性和16SrDNA序列特点的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分析。【结果】中国的Streptomycesscabies菌株与美国的S.scabies标准菌株ATCC49173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100%,但中国的菌株不能以甘露醇为单一碳源,对10IU·ml-1青霉素不敏感,能产生硫化氢。而中国的S.acidiscabies菌株与美国的S.acidiscabies标准菌株ATCC49003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8%,但能以棉子糖为单一碳源,对苯酚(0.1%)和结晶紫(0.5μg·ml-1)敏感,不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树民  王正荣  柯玉琴  陈玉森  黄春梅  于建兴  
【目的】研究花生栽培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差异,为品种抗性鉴定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病菌孢子悬液对32份品种作田间接种鉴定,对不同叶位病情做调查;用不同病级叶片作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对8份品种作表皮组织显微计测和病程观察。【结果】粤油5号等11份表现感病;濮花16等10份为中感;淮花8号等8份和徐花8号等3份则为中抗和抗病。抗病型品种(MR-R)顶端嫩叶发病率0~23.8%,Ⅴ、Ⅵ级病叶比率0;感病型品种(MS-S)则分别为84%~100%和10.7%~37.1%。随着叶片病害逐级加重,POD活性和MDA含量相应上升;CAT和SOD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皮层结构差异决定对疮痂病抗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鑫  樊吴静  李丽淑  谭冠宁  何虎翼  唐洲萍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广西马铃薯疮痂病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利用不同浓度香菇多糖稀释液进行叶面喷施,测定马铃薯农艺性状和生理指,评价香菇多糖稀释液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结果】不同浓度香菇多糖稀释液均显著降低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率,其中800倍的香菇多糖稀释液对疮痂病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为79. 98%。与对照处理相比,香菇多糖处理后马铃薯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以及POD、PAL和PPO酶活性均有所提高,MDA的含量降低,植株主茎数增加,产量和块茎营养品质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香菇多糖可以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诱抗剂应用于农业生产,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降低疮痂病发病率,提升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敏  Francis David M  杨文才  
为了明确我国主栽品种对番茄疮痂病抗性状况,本研究以我国番茄疮痂病主要小种T1和T3的菌株接种我国目前种植的39个番茄品种,并通过分子标记进行分析和辅助育种。结果表明,虽然有些品种具有了抗性材料的特征条带,但所有材料对T1和T3小种都不能产生过敏反应。采用与T1小种抗性位点Rx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成功地将抗病品种OH9834的抗性位点Rx3转移到9个不同的感病品种中,获得了抗病植株。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番茄品种缺乏对番茄疮痂病的抗性,同时也表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用于番茄疮痂病的抗性育种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淑娜  金光辉  李鑫  王鹏程  张春雨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接种疮痂病菌后生理特性的变化,为辅助培育马铃薯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铃薯抗病品种垦薯1号和感病品种荷兰15号感染疮痂病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块茎感病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的变化规律。【结果】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 POD、PPO、SOD、丙二醛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接种后抗病品种POD、PPO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疮痂病菌侵染马铃薯块茎后SOD活性处于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感病品种酶含量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疮痂病菌促进了抗、感品种中MDA含量的升高,且感病品种中MDA的含量始终高于抗病品种。【结论】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块茎中POD、SOD、PP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抗病品种块茎内POD活性和PPO活性在接种前后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感病品种在块茎内POD活性、PPO活性相对较低,说明块茎中POD活性和PPO活性在马铃薯品种抵抗疮痂病侵染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感病品种接种前后的SOD活性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感品种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疮痂病菌可诱导感病品种中SOD活性增加的效应更为明显。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抗、感品种中MDA含量有所升高,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表明感病品种细胞和生物膜被破坏的更严重。综上所述,接种疮痂病菌后,POD活性、PPO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筛选马铃薯抗疮痂病品种的辅助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旺霞  陈彦云  陈科元  马灵敏  马小彦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汤晓莉  薛红芬  邓国宾  杨明挚  王燕云  陈小兰  
以感病品种夏波蒂为材料,研究外源水杨酸(SA)在温室马铃薯种薯生产中,对种薯疮痂病的感病指数和植株生长的影响。通过分析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PAL活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多种生理指标的变化,探索诱导抗性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外源SA能显著降低种薯感病率;同时矮化植株,抑制地上部分生长,增强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过诱导抗氧化酶系活力的提高,SA能有效降低叶片中超氧自由基和MDA的含量,增强植株对疮痂病的系统抗性。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