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8)
- 2023(6266)
- 2022(5232)
- 2021(4768)
- 2020(3952)
- 2019(8756)
- 2018(8487)
- 2017(15053)
- 2016(8835)
- 2015(9578)
- 2014(9121)
- 2013(8610)
- 2012(7753)
- 2011(7012)
- 2010(6806)
- 2009(5849)
- 2008(5695)
- 2007(4815)
- 2006(4066)
- 2005(3264)
- 学科
- 济(26815)
- 经济(26785)
- 业(22801)
- 管理(21610)
- 企(16272)
- 企业(16272)
- 方法(13252)
- 数学(12032)
- 数学方法(11922)
- 农(10421)
- 学(8781)
- 财(8102)
- 农业(7564)
- 中国(7529)
- 贸(6997)
- 贸易(6997)
- 易(6850)
- 业经(6250)
- 技术(5811)
- 理论(5655)
- 环境(5064)
- 教学(4810)
- 制(4724)
- 务(4671)
- 财务(4669)
- 财务管理(4664)
- 企业财务(4454)
- 地方(4433)
- 教育(4400)
- 划(4286)
- 机构
- 学院(120614)
- 大学(119222)
- 研究(44063)
- 济(43498)
- 经济(42696)
- 管理(42050)
- 理学(37777)
- 理学院(37307)
- 管理学(36466)
- 管理学院(36295)
- 农(35365)
- 科学(32383)
- 中国(29243)
- 农业(28524)
- 业大(28025)
- 京(24686)
- 所(24416)
- 研究所(23112)
- 农业大学(19451)
- 中心(19164)
- 江(17474)
- 财(17445)
- 技术(16125)
- 院(16012)
- 省(15711)
- 室(15414)
- 北京(14943)
- 财经(14786)
- 范(14745)
- 业(14725)
- 基金
- 项目(93545)
- 科学(70994)
- 基金(66491)
- 家(63322)
- 国家(62798)
- 研究(58738)
- 科学基金(51285)
- 省(38688)
- 自然(36961)
- 基金项目(36292)
- 自然科(36120)
- 社会(36116)
- 自然科学(36101)
- 自然科学基金(35478)
- 社会科(34216)
- 社会科学(34205)
- 划(33111)
- 教育(28274)
- 资助(26307)
- 重点(22143)
- 编号(22001)
- 计划(21294)
- 创(20347)
- 科技(20020)
- 发(19585)
- 部(19333)
- 创新(19034)
- 科研(18933)
- 业(18500)
- 农(17396)
共检索到160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桂华 梁坤南 周再知 杨伟 马华明
以柚木无根组培瓶苗为扦插移植材料,选用了5种育苗基质,各设4个水平,按照正交实验设计L16(45),开展了不同基质配比对快速培育柚木无性系苗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轻基质+育苗穴盘进行柚木无根组培瓶苗移植,生根容易,成活率高达98.7%;各轻基质配比处理间,除了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外,苗高、地径、叶幅、苗鲜质量、苗干质量、根长和主根条数都达到极显著差异,各指标最佳处理分别是最低处理的2.19、1.73、2.20、9.10、7.19、1.82和2.38倍;蛭石不同水平对成活率有显著差异,泥炭土、蛭石、椰糠和黄心土不同水平对苗高有极显著差异;5种基质不同水平对鲜质量、干质量和主根条数都有极显著差异...
关键词:
柚木 组培瓶苗 轻基质 育苗 移植效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英 曾炳山 裘珍飞 李湘阳 范春节
以南洋楹TL12、TL16、TL18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质对移植成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仅基质影响移植成活率,且不同移植季节需要不同的移植基质,不同生根状态也需要不同的移植基质。3~5月份移植,愈伤生根多、愈伤头大的TL12、TL18需保水性略好的基质,以黄心土、黄心土加少量其它基质的移植成活效果最好;韧皮生根多、愈伤头小的TL16、TL18需通气性略好的基质,以珍珠岩、沙壤土、沙壤土加少量黄心土移植效果好。6月份移植,TL16转为需保水性好的基质,以黄心土移植效果最好。
关键词:
南洋楹 基质 移植 黄心土 沙壤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英 曾炳山 裘珍飞 李湘阳
以南洋楹TL18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不同苗木规格对移植成活与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苗木规格不仅影响移植成活率,同时影响苗木生长,不同规格的苗木对高温的抗性不同;3.1~6.0 cm有根苗移植成活率高,为合格苗木;6 cm以上有根苗、细菌污染苗移植成活率次高,为次合格苗;2.5~3.0 cm有根苗、无根苗移植成活率低,为不合格苗;苗木的移植生根成活过程可分为关键期、稳定期、恢复生长期、生根完成期4个时期。
关键词:
南洋楹 苗木规格 移植成活率 生长 优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炳山 许煌灿 刘英 尹光天
本文研究了黄藤、短叶省藤、单叶省藤、白藤和异株藤组培苗的移植技术。结果显示:试管苗的质量是移植成活与否的关键,适宜的组培苗移植规格为:苗高大于4.0cm,根长大于4.0cm,带须根;珍珠岩为最优移植介质,移植组培苗的根系生长量大、净增根条数多、成活率最高,分别达26.1cm/株、0.8条/株、95.0%;泥炭土和细沙也是可选介质,移植成活率>90%;最佳的练苗介质配比为40%泥炭土+60%黄心土,移植成活率>98%;1/800的多菌灵控制杂菌的效果好,利于移植成活;1.0MS大量元素液或0.1%复合肥液为适宜的营养补充液;3~6月份为最佳移植季节,成活率>90%。
关键词:
棕榈藤,组培苗,移植,成活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华平 杨桂娟
Through Ulmus pumila cv.'Jinye' container-growing seedling cultivation experiment with 4 types of media or 9 media formulas,the seedling height,the stem and crown diameter indexes of U.pumila cv.jinye were measured.These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various med...
关键词:
金叶榆 容器苗 基质筛选 苗木质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美利 孙程旭 刘立云 陈卫军 陈华
为筛选出较适合培育组培香蕉苗的椰糠规格,本文研究了6种不同规格的椰糠基质对组培香蕉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规格椰糠基质对组培香蕉苗茎粗、株高、叶宽、叶片数、地上部鲜干重和地下部鲜干重影响显著;通过"壮苗指数"法对不同规格椰糠基质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以含椰丝量较少的椰糠基质(处理2)为最佳。
关键词:
椰糠 香蕉苗 理化性质 壮苗指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琳 曾杰 贾宏炎 蒙彩兰 黎明
【目的】通过对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1,2年生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对比分析,为2种年龄红锥苗木培育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亦为其造林适宜苗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种容器规格和11种基质配方分别培育1,2年生红锥苗,测定红锥苗期的生长动态,并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早期生长表现。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明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红锥幼苗生长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红锥苗期生长与造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显著影响1,2年生红锥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
关键词:
红锥 苗龄 苗木质量 生长动态 造林效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洁 刘俊 郁培义 陈伟玉 何书奋
以珍贵树种降香黄檀幼苗为材料进行试验,选用椰糠、泥炭土、黄心土为基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3),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及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降香黄檀幼苗栽培的基质配比。结果表明:不同轻基质配比对降香黄檀幼苗除温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外,胸径、株高、叶绿素、氮素、水分、湿度和电导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水平的椰槺对株高有极显著性差异,除氮素和水份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水平的泥炭土对湿度、电导率有极显著性差异,对植株生理指标影响效果亦较好;不同水平的黄心土除对株高、氮素、电导率、温度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各项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综合评定结果显示:...
关键词:
降香黄檀 幼苗生长生理 容器育苗 轻基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艾娟娟 厚凌宇 邵国栋 李智超 卢立华 李朝英 孙启武
为促进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草炭的开采,以林业废弃物为育苗基质主要原料,对柚木Tectona grandis进行育苗试验,探讨林业废弃物替代草炭作为柚木育苗基质的可行性。试验以木纤维、锯末、椰糠和沤制树皮为主要基质原料,分别与辅料草炭、黄心土、珍珠岩、蛭石(VC)和火烧土(BS)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配制成16种不同配方基质,并以柚木常用基质黄心土为主要基质原料的配方T1[V(黄心土)∶V(锯末)∶V(火烧土)=6∶3∶1]作为对照,分别研究了不同基质的特性及其对柚木幼苗生长和生理状况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各基质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柚木幼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16种林业废弃物基质的各项指标间均有差异,其中部分指标间差异显著(P<0.05)高于对照(T1),容重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茂 唐庆 李进华 杨舒婷 王华新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金花茶组培苗移栽的影响,为金花茶组培苗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对金花茶组培苗开展不同移栽基质、遮阴、覆膜时间以及间歇式喷雾的对比试验,观察组培苗的成活及生长情况,统计成活率、新叶率以及新根率。【结果】金花茶组培苗的移栽以黄土为基质最好,成活率高达90.67%;移栽时以遮光率为35%55%的遮阳网进行遮光有利于成活率的提高;覆膜40 d可显著提高组培苗的移栽成活;采用间隔2 h喷雾60 s的方式可有效提高移栽的成活率。【结论】基质、遮阴、覆膜以及间歇式喷雾是金花茶组培
关键词:
金花茶 基质 遮光 覆膜 间歇式喷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绍龙 杨柳 韦莉萍 韦弟 李朝生 李小泉 黄素梅 覃柳燕 田丹丹 张进忠 周维 龙盛风
以培养获得的第6代香蕉不定芽为试验材料,以两种组培方式(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传统半固体培养基)培养香蕉组培苗,进行假植移栽后20、40、60 d,分别测定不同组培苗叶片的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比较两种组培方式对香蕉组培苗假植阶段的光合生理的影响,分析TIBs系统培养的香蕉组培苗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天数的增加,两种香蕉组培苗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逐渐增加,而胞间CO2浓度逐渐下降,其中以TIBs培养的香蕉组培苗表现较高;两种香蕉组培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Od、POd活性均随移栽天数的延长而上升,均以TIBs方式培养的组培苗较高;叶片MdA含量随移栽时间的延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超 王慷林 李莲芳 刘广路 张恩向
采用U13(1312)均匀试验设计,探究N、P、K这3种肥料对小省藤和盈江省藤苗木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60 d和120 d时的最大株高分别为16.0 cm和26.0 cm,最大地径分别为5.7 mm和10.6 mm,最多叶片数分别为3片·株-1和4片·株-1。(2)60 d和120 d时的处理组合间平均苗高、地径和叶片数差异均为极显著。(3)2次理论优水平组合均为仅施0.67 g·株-1K肥和2.67 g·株-1P肥的盈江省藤生长最佳,与实际最优水平组合在藤种和P肥水平上一致,N肥保持在低水平。(4)盈江省藤苗木对肥力需求高于小省藤,小省藤生长速度缓慢可能与自身生理特性以及土壤肥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聂书明 杜中平 徐海勤
为了研究在非耕地区域种植蔬菜的问题,以菇渣、麦秆、菊芋杆、油菜杆、河沙、牛粪、羊粪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基质配方设计对设施内番茄的生长特性和光合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A(纯牛粪)、C(菇渣∶麦秆∶河沙=4∶4∶2)和L(牛粪∶羊粪∶河沙=4∶4∶2)3种基质配方的番茄植株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在各生育期都较高,明显好于其它基质配方。因此,利用本地农业废弃物菇渣、麦秆、河沙、牛粪、羊粪等材料配置不同基质配方可完全满足设施番茄的生长,A、C和L 3种基质配方可作为青海省非耕地设施番茄栽培基质推广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祝燕 刘勇 李国雷 林平 康瑶瑶 孙宇
尽管少数研究认为造林效果与苗木体内氮含量无关甚至负相关(Gleason et al.,1990;Boinvin et al.,2004),更多的研究表明初始氮含量与造林效果呈正相关,如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高、低氮处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氮肥 苗木质量 养分含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巧玲 王俪玢 程艳霞
【目的】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级植被,但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多被天然次生林、过伐林和人工林所取代。人工促进红松天然更新可加快林下红松恢复,加速阔叶红松林演替进程,因此对于红松光合生理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为探讨人工促进红松天然更新的可行性及不同采伐强度对红松人工移植苗的生理影响,本研究选择3种不同采伐强度的样地(样地采伐强度分别为对照0、17%、35%),就红松人工移植苗和红松天然苗两种幼苗进行光合生理对比试验。【结果】(1)6年生红松人工移植苗与6年生红松天然苗的光合效率及大多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著差异,包括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碳同化量子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开放的PSⅡ激发能捕获效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2)从光响应参数来看,红松人工移植苗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高于红松天然苗,但二者差异不显著;(3)不同采伐强度中,红松人工移植苗和红松天然苗在35%采伐强度(郁闭度0.6)下的最大光化学效率最低(P <0.05),表明两种红松幼苗在35%采伐强度下受到一定程度的胁迫;(4)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红松人工移植苗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光饱和点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7%采伐强度(郁闭度0.8)下达最大值。【结论】6年生红松人工移植苗与6年生红松天然苗的光合生理差异不显著,冠下更新的红松人工移植苗可以很好地适应林下环境;林冠下红松更新不提倡伐后郁闭度0.6条件下造林,可在伐后郁闭度0.8条件下补植红松幼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