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7)
- 2023(10848)
- 2022(9802)
- 2021(9413)
- 2020(8097)
- 2019(18629)
- 2018(18611)
- 2017(35463)
- 2016(19840)
- 2015(22262)
- 2014(22261)
- 2013(21976)
- 2012(20151)
- 2011(18141)
- 2010(18071)
- 2009(16343)
- 2008(15649)
- 2007(13273)
- 2006(11379)
- 2005(9739)
- 学科
- 济(74862)
- 经济(74791)
- 管理(52738)
- 业(49274)
- 企(41762)
- 企业(41762)
- 方法(39057)
- 数学(34257)
- 数学方法(33726)
- 学(23308)
- 农(17978)
- 中国(17167)
- 财(16728)
- 业经(15076)
- 地方(14153)
- 理论(13802)
- 环境(12439)
- 和(12280)
- 农业(12100)
- 贸(11836)
- 贸易(11829)
- 技术(11593)
- 易(11445)
- 务(11051)
- 财务(10979)
- 财务管理(10960)
- 制(10910)
- 划(10592)
- 企业财务(10395)
- 教育(10228)
- 机构
- 大学(280991)
- 学院(278314)
- 管理(107917)
- 济(99600)
- 经济(97330)
- 研究(95566)
- 理学(94837)
- 理学院(93696)
- 管理学(91552)
- 管理学院(91070)
- 科学(67607)
- 中国(65414)
- 京(59817)
- 农(57160)
- 业大(50811)
- 所(50790)
- 研究所(47347)
- 农业(45836)
- 财(42894)
- 中心(42122)
- 江(39199)
- 北京(37081)
- 范(36517)
- 师范(35973)
- 财经(35614)
- 院(34226)
- 技术(32660)
- 经(32442)
- 州(32413)
- 农业大学(30246)
- 基金
- 项目(202556)
- 科学(156276)
- 基金(145543)
- 研究(138261)
- 家(130968)
- 国家(129952)
- 科学基金(109052)
- 社会(82593)
- 省(81785)
- 社会科(78056)
- 社会科学(78033)
- 基金项目(77746)
- 自然(76472)
- 自然科(74691)
- 自然科学(74669)
- 自然科学基金(73245)
- 划(69495)
- 教育(63991)
- 资助(61088)
- 编号(55032)
- 重点(45983)
- 成果(44294)
- 部(42896)
- 发(42468)
- 创(42197)
- 计划(41603)
- 科研(40190)
- 创新(39394)
- 课题(38697)
- 科技(37478)
- 期刊
- 济(101992)
- 经济(101992)
- 研究(73672)
- 学报(58633)
- 农(51656)
- 科学(48843)
- 中国(48305)
- 大学(41279)
- 学学(39261)
- 管理(37928)
- 农业(36232)
- 财(30781)
- 教育(29875)
- 技术(23059)
- 业(19303)
- 融(17011)
- 金融(17011)
- 业大(16610)
- 财经(16416)
- 业经(16266)
- 经济研究(15974)
- 科技(15647)
- 图书(15560)
- 版(14978)
- 林业(13935)
- 经(13807)
- 理论(13334)
- 农业大学(13284)
- 问题(13246)
- 技术经济(12943)
共检索到384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宏宝 李茹 付佑胜 赵桂东 梁照文 张凯
通过在不同抗性甘薯品种上接种不同基因型腐烂茎线虫来研究线虫群体繁殖量、性比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基因型B群体De YL随着接种数量的增加,线虫在不同甘薯品种下繁殖数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在栗子香品种上的繁殖量增加最高,与其它2个甘薯品种相比,线虫繁殖量在(P<0.05)上差异显著;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在栗子香上线虫性比从0.77增加到1.44,表现线虫向雌虫方向分化;在徐薯18上同样表现为线虫向雌虫分化,相关性分析发现,在胜利百号、栗子香、徐薯18甘薯品种上,线虫群体繁殖量与性比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营养环境 繁殖量 雌雄比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章淑玲 张绍升
从甘薯茎线虫病的薯块中分离到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孢(F.oxysporum)2种真菌.通过苗期和薯块接种证实,尖孢镰孢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能共同侵染甘薯引起复合侵染病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逸萍 马代夫 王欣 孙厚俊 唐忠厚 赵永强
通过对徐薯22、徐508、徐薯25、徐薯18、商薯19等5个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的盐胁迫研究,表明在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的产量和干率均有所下降,产量的下降幅度在22.87%~56.35%,干率的下降幅度在2.33%~7.2%;当用20%盐水浇灌时,所有品种均不能生长。对盐胁迫后甘薯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甘薯苗期影响较大,但对甘薯中期和后期影响不大;对P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甘薯品种在受到盐胁迫时,多数品种的POD活性是不升高的,甘薯品种对盐胁迫有自我保护。从品种的耐受度、产量、POD活性值等多因素结果表明,徐薯22和徐薯18对盐有较好的耐受性。
关键词:
甘薯 盐胁迫 光合作用 过氧化物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漆永红 李秀花 马娟 李敏权 陈书龙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入甘薯部位以及在甘薯植株内的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自甘薯秧苗的基部侵入,逐步向上迁移危害。在移栽后4周,线虫仅在地下茎下部3 cm部分危害;移栽后8周,线虫扩展到地下茎接近地面部位;移栽后10周,线虫扩展到地上茎部分;移栽后12周,线虫已转移到新结甘薯块根上危害;但未发现线虫侵入甘薯须根。在装有500 g沙壤土的塑料管中移栽甘薯秧苗,在接种量为每克土壤含1~2头线虫时,24 d后秧苗的发病率为40%,发病指数低于10,60 d后发病率达到100%,病指为20~24,120 d后的病指为52~60;在接种量为每克土壤含...
关键词: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侵染部位 群体动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宏宝 毛佳 李茹 赵桂东 林茂松
利用室内人工接种方法对腐烂茎线虫杂交后代进行致病力、繁殖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内各组合中均能杂交成功,比较发现各种群的后代数目与对照亲本的数目有显著差异,各杂交组合中杂交率与F1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为亲本自交);各杂交群体在致病力、繁殖力表现方面与对照DeSD种群在P0.05水平上均存在差异;各种群正反交群体致病力、繁殖力与对照相比,对照DeSD种群所在的反交组合表现特征均高于其正交组合;相关性分析,腐烂茎线虫两类基因型各种群基因型内杂交群体致病力与繁殖力均存在正相关。本研究对模拟我国不同地理来源腐烂茎线虫种群扩散后所产生杂交代的致病力分化情况,腐烂茎线虫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关键词:
生物学杂交 腐烂茎线虫 致病力 繁殖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密 尹旺 邓仁菊 杨航 付梅 王洪亮 宋吉轩 王启富 李飞
【目的】研究甘薯种质资源产量性状和光合特性,筛选光合效率和产量较高的品种,为高光效高产甘薯育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对57份甘薯品种(系)的主要光合参数和产量性状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光合特性以及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甘薯品种(系)产量性状变幅较大,各品种(系)中,单株结薯数在1.4~6.8个,单株产量在0.24~0.94 kg,单株商品薯产量为0.13~0.80 kg。光合参数差异显著,变异系数为5.12%~28.15%,表现为蒸腾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羧化效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不同甘薯品种(系)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产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光合参数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6.38%;57份甘薯种质资源聚为五个类群,其中类群Ⅲ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产量性状方面表现突出。【结论】不同甘薯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和光合特性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类群Ⅲ所包含的万薯9号、徐渝31、遵义烤薯、沿河紫薯、Z1226-11、南充薯、豫薯9号、济薯26、甜蜜17等9个品种(系)可以作为高光效高产甘薯育种材料。
关键词:
甘薯 产量性状 光合特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世通 肖顺 章淑玲 周峡 张绍升
采用长柄链格孢和茄病镰刀菌进行培养腐烂茎线虫的比较试验,接种量为20条,在27℃黑暗条件下培养60 d.结果表明,长柄链格孢适合培养腐烂茎线虫,线虫的培养量平均为26800条·管-1.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长柄链格孢 培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振 杨冬静 张成玲 赵永强 孙厚俊 谢逸萍
甘薯茎线虫主要从地下茎侵入甘薯,了解茎线虫对甘薯的定位机制对茎线虫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沙盘法分析了甘薯茎线虫对甘薯抗、感茎线虫品种郑红22和栗子香不同组织提取物的趋向性。结果表明,郑红22和栗子香等地下茎提取物和根系分泌物均对茎线虫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而2个品种的须根提取物对茎线虫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郑红22和栗子香的胶乳提取物对茎线虫表现出明显的趋避作用,二者的驱避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 根系分泌物 胶乳 趋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振 杨冬静 张成玲 赵永强 孙厚俊 谢逸萍
甘薯茎线虫主要从地下茎侵入甘薯,了解茎线虫对甘薯的定位机制对茎线虫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沙盘法分析了甘薯茎线虫对甘薯抗、感茎线虫品种郑红22和栗子香不同组织提取物的趋向性。结果表明,郑红22和栗子香等地下茎提取物和根系分泌物均对茎线虫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而2个品种的须根提取物对茎线虫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郑红22和栗子香的胶乳提取物对茎线虫表现出明显的趋避作用,二者的驱避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甘薯茎线虫 根系分泌物 胶乳 趋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志 文礼章 马骏 肖芬
为合理开发利用甘薯天蛾,研究了甘薯天蛾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不同龄期幼虫的历期、体长、取食量、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及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幼虫共有5个龄期且龄期数不受温度、饲料的影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幼虫,幼虫体色会出现分化;此外,还测定了虫体营养物质的含量,其中虫体铅含量为1.125g/kg,超过了FAO/WHO规定的食品中铅含量的上限,认为该虫不宜直接作为饲用和食用昆虫.
关键词:
甘薯天蛾 幼虫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乔月静 王雪娇 武宝悦 王占海 胡跃高 曾昭海
以一窝红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9-2012年设置甘薯多年连作(对照,T1)、休闲地-甘薯(T2)、玉米-黑麦-甘薯(T3)、玉米-休闲-甘薯(T4)、(大豆‖豌豆)-休闲-甘薯(T5)、大豆-休闲-甘薯(T6)、大豆-黑麦-甘薯(T7)、豌豆-休闲-甘薯(T8)等8种种植模式处理,研究种植模式对甘薯产量、病情指数及甘薯根际土壤甘薯茎线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相比,不同轮作模式均可以提高甘薯经济产量、降低病情指数,其中T3和T7种植模式显著提高甘薯产量(P<0.05),分别提高108.24%和107.29%,T3和T5种植模式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分别降低44.51%和35.56%。2个...
关键词:
甘薯 产量 种植模式 甘薯茎线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东颖 赵玲云 黄丽丽 颜霞
【目的】对生防菌HHs.015抑制苹果腐烂菌(Valsa mali)在寄主中侵入、定殖、扩展的现象进行组织学与细胞学观察,阐释生防菌HHs.015对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机理。【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生防菌HHs.015侵入寄主的方式,对HHs.015作用下寄主体内的苹果腐烂菌亚细胞结构变化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寄主胼胝质的发生与积累情况。【结果】HHs.015通过树皮皮孔、毛孔等自然孔口侵入树皮,与苹果腐烂菌的侵入方式一致,可能在空间位点上与病原菌存在竞争作用;HHs.015作用下寄主体内的苹果腐烂菌菌体细胞壁不均且加厚、质壁分离、细胞质凝缩固集并形成大液泡,还能够诱导寄主产生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平 沈学善 屈会娟 王宏 都栩 王晓黎 黄静玮
【目的】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鲜食型和全粉加工型紫色甘薯适宜的种植品种。【方法】于2009-2014年,陆续引进23个紫色甘薯品种(品系),以‘南紫薯008’为对照,研究不同基因型紫色甘薯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在川中丘陵区的变化。【结果】鲜食型品种以蒸煮食味优、干物率和淀粉含量适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为主要筛选指标,‘渝紫263、‘南紫薯008’和‘南紫薯014’的食味评分分列前3位,干物率27.52%31.34%,淀粉17.20%22.17%,可溶性糖6.75%10.38%,产量22 59725 312 kg/hm2。
关键词:
紫色甘薯 品质 花青素 产量 川中丘陵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大伟 陈立杰 段玉玺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感病品种辽豆15和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ZDD2315)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早期根系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胞囊线虫侵染后大豆根部诱导表达的差异基因。结果表明:灰皮支黑豆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诱导389个差异基因上调表达,344个差异基因下调表达;辽豆15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诱导222个差异基因上调表达,691个差异基因下调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激素应答、转录因子、蛋白激酶、热激蛋白、防御酶系、PR蛋白等有关,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在大豆与胞囊线虫的非亲和互作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 大豆 基因表达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秉宇 彭德良 黄文坤 彭焕 王高峰
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为材料,用RACE方法,获得了类毒液过敏原蛋白新基因Dd-vap-2的cDNA全长(GenBank登录号为GU370352)。该cDNA全长序列为1 150 bp,包括1个912 bp的完整ORF,编码1个含303个氨基酸的蛋白,其理论分子质量为31.8 ku,等电点pI为6.76。序列比对分析表明,De-vap-2基因含有保守性结构域,属于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cysteine-rich secretory protein,CRISP)家族成员,N端具有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马铃薯金线虫(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