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34)
- 2023(11813)
- 2022(10522)
- 2021(9950)
- 2020(8486)
- 2019(19598)
- 2018(19738)
- 2017(37380)
- 2016(21033)
- 2015(23702)
- 2014(23956)
- 2013(23243)
- 2012(21240)
- 2011(18955)
- 2010(18862)
- 2009(17165)
- 2008(16377)
- 2007(14107)
- 2006(12160)
- 2005(10356)
- 学科
- 济(77341)
- 经济(77252)
- 管理(56961)
- 业(52069)
- 企(43962)
- 企业(43962)
- 方法(39629)
- 数学(34751)
- 数学方法(34200)
- 学(20809)
- 农(19905)
- 中国(19100)
- 财(18310)
- 业经(16128)
- 地方(15235)
- 理论(14866)
- 制(13971)
- 农业(12989)
- 和(12822)
- 贸(12271)
- 贸易(12265)
- 技术(12189)
- 环境(11962)
- 易(11880)
- 务(11613)
- 财务(11534)
- 财务管理(11512)
- 教育(11448)
- 银(10981)
- 银行(10917)
- 机构
- 大学(291330)
- 学院(290647)
- 管理(113140)
- 济(104007)
- 经济(101512)
- 理学(99028)
- 研究(98892)
- 理学院(97835)
- 管理学(95597)
- 管理学院(95100)
- 中国(69865)
- 科学(68249)
- 京(62478)
- 农(58059)
- 所(51781)
- 业大(51498)
- 研究所(48034)
- 财(46380)
- 农业(46376)
- 中心(44098)
- 江(41765)
- 北京(38999)
- 范(38305)
- 师范(37747)
- 财经(37740)
- 院(35849)
- 技术(35108)
- 经(34360)
- 州(33996)
- 省(31043)
- 基金
- 项目(209579)
- 科学(162315)
- 基金(149906)
- 研究(146241)
- 家(134104)
- 国家(133026)
- 科学基金(112110)
- 社会(87315)
- 省(84686)
- 社会科(82511)
- 社会科学(82487)
- 基金项目(79915)
- 自然(77470)
- 自然科(75680)
- 自然科学(75659)
- 自然科学基金(74206)
- 划(71842)
- 教育(68067)
- 资助(62613)
- 编号(59474)
- 成果(48040)
- 重点(47455)
- 部(44535)
- 发(43984)
- 创(43713)
- 课题(42018)
- 计划(41939)
- 科研(41082)
- 创新(40751)
- 大学(38173)
- 期刊
- 济(109096)
- 经济(109096)
- 研究(78435)
- 学报(57533)
- 中国(54898)
- 农(52674)
- 科学(48739)
- 大学(41021)
- 管理(40520)
- 学学(38958)
- 农业(36587)
- 教育(34787)
- 财(33727)
- 技术(25629)
- 融(19547)
- 金融(19547)
- 业(19195)
- 业经(18401)
- 财经(17226)
- 经济研究(17125)
- 业大(16064)
- 科技(15968)
- 图书(15711)
- 版(15248)
- 经(14522)
- 问题(14104)
- 理论(13767)
- 技术经济(13494)
- 统计(13168)
- 林业(13130)
共检索到408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祁志云 杨华 邱正高 张亚勤 袁亮 蔡治荣 王楠 金川 李淑君
利用引进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RWS、Stock6、高诱1号以及用其杂交改良选育的诱导系,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诱导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诱导系Stock6为父本时,材料2005的诱导率最高为2.85%;以诱导系RWS、Stock6、高诱1号以及他们杂交改良选育的诱导系为诱导父本时,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差异明显,诱导系2061、2062、2058和2059诱导率相对较高,可以重点利用;选择诱导材料时要根据育种的目的组建不同的母本基础材料。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诱导系 诱导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巍 任雪娇 崔学宇 慈佳宾 任启彪 杨伟光 吴春胜
【目的】探讨玉米单倍体诱导系JS6-2对不同基础材料、不同授粉时期和果穗不同部位的诱导效果,为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单倍体诱导系JS6-2为诱导材料,Stock6和农大高诱1号为对照,对不同基础材料进行了杂交诱导,同时比较了不同授粉时期、不同果穗部位对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JS6-2对自交系及杂交种均具有诱导产生单倍体的能力,对自交系诱导中,JS6-2单倍体诱导率(8.29%)明显高于农大高诱1号(1.70%)和Stock6(0.66%);对杂交种诱导中,JS6-2单倍体诱导率(8.22%)同样明显高于其他2个诱导系(1.35%和0.76%)。JS6-2杂交...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诱导系 诱导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琳 李建生 杨小红
为探讨不同基因型的玉米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的情况,利用由7个优良自交系组配的FAPW/BN490A、BN490A/BN486A、PHZ51/H33和MT-1/H32等4个单倍体群体研究玉米单倍体的花药外露与花粉育性。结果表明:FAPW/BN490A群体位于雄穗分枝的花药外露概率高于位于雄穗主轴的花药外露概率;在所研究的4个单倍体群体中,FAPW/BN490A群体的花药外露率和可育花粉率均为最高,平均值分别为35.7%和72.2%;其次为BN490A/BN486A群体(13.0%,53.8%)与PHZ51/H33群体(13.0%,48.7%),MT-1/H32群体的最低,分别为12.0%和47.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贵星 张野 李洋 董莹 张艳辉 王立萍 徐新 杨伟光
【目的】探讨高效的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方法】以北方春玉米区高抗茎腐病的自交系Z99和高感茎腐病的自交系R120的杂交F1代为母本,以5个诱导系(Y601~Y605)为父本,进行单倍体杂交诱导试验;以秋水仙素作为玉米单倍体人工染色体加倍药剂,采取4种处理方法(浸种法、浸芽法、滴心叶法、注射法),每种方法设置3个质量浓度梯度(0.1,0.3和0.5 mg/mL)进行单倍体加倍试验。【结果】单倍体诱导试验表明,延迟授粉(长花丝≥8 cm)的平均单倍体诱导率为17.4%,约为正常授粉(短花丝≤4 cm)条件下的3.3倍;伏后授粉的诱导率平均为18.9%,约为伏期授粉的3.3倍。秋水仙素加倍试验...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诱导率 加倍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向永 姜龙 王薪淇 景桂昕 邢政 邓昆鹏 赵仁贵
【目的】探索单倍体诱导系在糯玉米单倍体育种应用中的可能性及适宜的糯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以加快我国糯玉米育种进程,提高糯玉米育种效率。【方法】诱导试验中以吉林农业大学选育的5个诱导系(HG1-HG5)作为诱导材料对不同糯玉米母本材料进行诱导,比较不同花丝长度、授粉时期和果穗部位对糯玉米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加倍试验中,以秋水仙素作为糯玉米单倍体人工染色体加倍药剂,采取4种(浸种法、浸芽法、滴心叶法、针刺生长点法)处理方法,每种方法设置3个秋水仙素质量浓度梯度(0.3,0.5和0.7mG/mL)并辅以2.5%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助渗剂,筛选适宜的糯玉米单倍体加倍方法。【结果】诱导试验结果...
关键词:
糯玉米 单倍体诱导率 单倍体加倍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龙 南楠 王薪淇 李向永 景桂昕 邢政 赵仁贵
【目的】探索单倍体诱导系在甜玉米单倍体育种中应用的可能性及适宜的甜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为加快我国甜玉米育种进程、提高甜玉米育种效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个诱导系和4个甜玉米杂交种,设计4种秋水仙素化学加倍甜玉米单倍体的方法,对提高甜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和加倍率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甜玉米单倍体诱导试验表明,3个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率有极显著差异,其中以TY1的诱导率最高,为7.99%;4个甜玉米杂交种诱导率差异极显著,以"绿色先锋"的诱导率最高,为7.57%。秋水仙素加倍甜玉米单倍体试验表明,浸芽法和针刺生长点法对植株伤害较严重,存活率低于50%;浸种法(0.5 mg/mL秋水仙素)和...
关键词:
甜玉米 单倍体诱导 单倍体加倍 育种效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颖蔚 张宝石
将10个小麦杂交组合的F1作母本与2个玉米品种(沈糯1号和沈甜1号)进行远缘杂交,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杂交穗,以获得小麦单倍体幼胚。结果表明,2,4-D溶液对杂交穗产生单倍体胚是必须的;不同小麦杂交组合的得胚率差异显著;沈糯1号和沈甜1号的得胚率分别为5.4%和3.7%,沈糯1号玉米高于沈甜1号玉米;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按得胚率高低排序为150mg.L-1>100mg.L-1>200mg.L-1>50mg.L-1,对应的得胚率分别为8.0%,5.3%,2.0%和1.4%。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单倍体诱导 得胚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科 黎亮 刘玉强 陈绍江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选育的高油型孤雌生殖单倍体诱导系(CAUHOI)对提高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和加倍率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单倍体诱导试验表明,花丝长短和授粉时间对单倍体诱导率有重要影响:延迟授粉(长花丝≥8 cm)的平均单倍体诱导率为3.86%,约为正常授粉(短花丝≤5 cm)条件下的1.5倍;伏后授粉的诱导率平均为4.70%,约为伏期授粉的2倍。证明延迟授粉时间和较低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单倍体诱导率。秋水仙素加倍试验表明,浸根法和注射法对植株伤害较严重,存活率低于50%;浸种法(0.6 mg/mL)和注射法(0.4 mg/mL)的散粉率较高(48.35%,28.09%),相应的结实率也较高(14.2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红 谢树章 林清 雷开荣 邱正高 张亚勤 王楠 周幼昆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的玉米幼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实验,从49份玉米自交系材料中筛选出了5个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的自交系,其中,K6-64,K6-39,DL283-1诱导出的Ⅱ型胚性愈伤,具有很强的长期继代能力和再生能力,适宜作为转化受体材料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对玉米幼胚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1.5~2.0 mg/L 2,4-D能够较好的诱导玉米幼胚产生胚性愈伤组织。一定浓度的6-BA和KT都能够较好的促进玉米愈伤组织分化。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幼胚 胚性愈伤组织 再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黎亮 董昕 徐小炜 刘丽威 刘晨旭 陈绍江
以不同玉米杂交种与单倍体诱导系为材料,对从杂交种中诱导双生苗的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农大108、高油5598、郑单958与CAUHOI-1的杂交当代籽粒中,双生苗的平均频率为0.15%,显著低于单倍体的平均诱导频率3.38%,而在自交籽粒中没有发现双生苗。利用45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母本分别与两个诱导率不同的诱导系(CAUHOI01和CAU79)进一步杂交,在杂交籽粒中发现26对双生苗,其中有23对来自于CAUHOI-1的杂交后代。本研究结果表明双生苗诱导与单倍体诱导一样,不仅与诱导系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母本基因型影响,而二者诱导能力表现趋势不一致。对双生苗类型的观察结果表明,双生苗主要为...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诱导系 双生苗 对称分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黎亮 李浩川 徐小炜 陈绍江
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的诱导是进行单倍体育种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选择20个杂交种作母本进行单倍体诱导,结果表明:不同母本基因型间单倍体频率差异显著,其中高频材料的单倍体频率约为低频材料的5倍。以郑单958为母本和CAUHOI-1杂交经多年试验初步表明在海南冬季进行单倍体诱导的效率(3.39%)显著高于北京夏季(1.86%)。杂交诱导果穗不同部位的单倍体频率存在差异,顶部的单倍体频率较高。吐丝后不同时期的单倍体诱导表明,在吐丝早期授粉的诱导效率最高。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母本基因型、诱导地点以及授粉时期均对单倍体诱导有重要影响。选择高频的母本材料,在合适的地点于吐丝早期进行单倍体诱导是单倍体诱导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诱导系 双单倍体系 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晓鑫 慈佳宾 崔学宇 张野 赵超 杨伟光
【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处理下玉米单倍体诱导率的变化,以提出高效诱导玉米单倍体的技术措施。【方法】研究不同母本基因型、世代选择、生态环境、授粉时期、果穗部位等5个处理因素对玉米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母本基因型间单倍体的诱导效率差异显著,但不同杂交模式与诱导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5大种质类群S1世代为单倍体最佳诱导世代;与长春吉林相比,海南三亚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单倍体的诱导率;早期授粉的单倍体诱导率高于晚期授粉;果穗底部籽粒的单倍体诱导率低于顶部籽粒。【结论】选择高频的母本材料、适宜的诱导世代、在合适的地点于吐丝早期进行单倍体诱导是单倍体诱导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育种 诱导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政 姜龙 王薪淇 邓昆鹏 任孝慈 赵仁贵
【目的】检验新选诱导系Tg29诱导糯玉米单倍体的效率以及糯玉米DH系的稳定性,为单倍体技术在糯玉米育种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Tg29与16份不同基因型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杂交,并根据籽粒Navajo斑纹和ABPI紫色植株显性双标记系统对所诱导的孤雌生殖单倍体进行筛选;分析从京糯6/Tyc115中诱导出的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加倍获得的16份DH系的田间和农艺性状表现,从而对糯玉米DH系进行鉴定。【结果】在16份糯玉米母本材料中,从JN18、JN18/BN2和Tyc115中诱导单倍体的频率较高
关键词:
糯玉米 单倍体 诱导系Tg29 DH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昕 田小龙 李伟 刘晨旭 杨华 官玲 李淑君 张丕辉 陈绍江
为系统评价新型高油型诱导系油份鉴定单倍体的效率,以籽粒油分含量分别为8.71%和8.72%的2个高油型诱导系CHOI1和CHOI3为父本,分别在海南省和北京市对10个普通玉米杂交种进行诱导,利用油分和R1-nj遗传标记对诱导产生的籽粒分别进行单倍体的鉴定,并对2种鉴定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遗传标记法相比,油分标记法的单倍体鉴定准确率更高,且不易受环境影响。CHOI1和CHOI3诱导杂交籽粒与其母本单倍体籽粒间的平均油分均值差异分别为2.21%和2.02%,变异范围分别为1.86%~2.63%,1.54%~2.46%;各组合诱导率平均值分别为8.30%和8.59%,变异范围分别为6.25%~10.40%,5.81%~11.19%。诱导系CHOI1作父本时,以油份均值(μ)+1.645×标准差(σ)作为区分单倍体的阈值,所测组合的单倍体鉴定准确率均高于90%,漏选率均低于10%。以4.0%的籽粒油分含量为通用阈值,所测组合均可达到90%以上的鉴定准确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小炜 董昕 黎亮 刘晨旭 张艳 刘文欣 陈绍江
利用2个诱导系与25个单倍体诱导率呈现梯度变化的材料,采用NCII设计,组配了50个杂交组合,并对其诱导率及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诱导性状的杂种优势不显著,F1代诱导率呈现出接近中亲值或略低于中亲值的特点,但F1的农艺性状较双亲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株高、雄穗长度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经筛选评价,2个杂交组合诱导率稳定在8.5%以上,可在今后的育种中加以利用。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杂交种 杂种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