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1)
2023(5441)
2022(4706)
2021(4141)
2020(3573)
2019(8393)
2018(8316)
2017(15456)
2016(9124)
2015(10231)
2014(10251)
2013(10158)
2012(9633)
2011(8930)
2010(8854)
2009(7796)
2008(7461)
2007(6521)
2006(5644)
2005(4972)
作者
(32536)
(27370)
(27211)
(25340)
(17144)
(13227)
(12152)
(11044)
(10328)
(9775)
(9268)
(9132)
(9078)
(9056)
(8905)
(8492)
(8400)
(8218)
(7886)
(7796)
(7284)
(7035)
(6619)
(6440)
(6270)
(6259)
(5926)
(5904)
(5885)
(5766)
学科
(38938)
经济(38903)
管理(26434)
方法(22341)
(21225)
数学(20460)
数学方法(20086)
(18335)
企业(18335)
(13548)
环境(11091)
中国(8046)
(7553)
(7253)
(7023)
(6282)
业经(5939)
地方(5919)
理论(5836)
(5659)
贸易(5656)
(5467)
资源(5110)
(5026)
农业(4845)
技术(4788)
(4646)
生态(4550)
(4530)
金融(4529)
机构
大学(135004)
学院(133102)
研究(53015)
(47650)
经济(46663)
管理(45619)
科学(40740)
理学(40369)
理学院(39801)
(39308)
管理学(38370)
管理学院(38204)
中国(36345)
农业(32187)
(30862)
业大(30517)
(29498)
研究所(28989)
中心(22673)
农业大学(20671)
(20561)
(19987)
(19715)
(19668)
实验(19164)
(18869)
实验室(18485)
(18452)
北京(18224)
科学院(18209)
基金
项目(99514)
科学(76587)
基金(73153)
(70190)
国家(69730)
研究(58379)
科学基金(56754)
自然(43398)
自然科(42455)
自然科学(42438)
自然科学基金(41668)
(40723)
基金项目(38084)
(36256)
社会(34653)
社会科(32789)
社会科学(32779)
资助(31644)
教育(27486)
计划(25255)
重点(24020)
科技(23138)
(21329)
科研(20924)
(20699)
(20586)
编号(19699)
创新(19493)
专项(18766)
(18665)
期刊
(46537)
经济(46537)
学报(38306)
(35086)
研究(31548)
科学(30102)
中国(27582)
大学(25690)
学学(24919)
农业(23550)
管理(17645)
(14044)
(13760)
业大(11766)
教育(10644)
技术(10445)
农业大学(9883)
(8737)
统计(8601)
中国农业(8172)
(8157)
金融(8157)
科技(8141)
林业(8066)
经济研究(8044)
财经(7672)
(7647)
自然(7083)
决策(6982)
(6592)
共检索到188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琴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研究了黑麦 76、徐州 2 6、扬麦 10号和扬麦 9号 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特征及叶茎鞘中碳、氮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差异。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不仅与后期回升时间有关 ,还和回升速度有关 ;淀粉含量主要和前期的快速积累有关。籽粒蛋白质产量与含量没有相关关系 ,而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关系密切 ;籽粒淀粉产量由低到高为黑麦 76、徐州 2 6、扬麦 10号、扬麦 9号 ,并随淀粉含量升高而上升。不同基因型小麦茎鞘碳、氮积累和运转有明显差异 :黑麦 76和扬麦 10号碳、氮在灌浆后期向籽粒中的转运量少 ,而徐州 2 6和扬麦 9号转运量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晓冰  王光华  杨恕平  李艳华  金剑  
利用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各异的三个春小麦品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低肥和高肥水平条件下籽粒淀粉、蛋白质积累。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增加前期籽粒淀粉的积累,对后期的影响表现出品种间的差异,但对各品种籽粒成熟时的淀粉含量影响不大;蛋白质的积累与施肥水平关系不大,但高肥条件有减少蛋白质含量的趋势。提出小麦高产优质施肥,应在注重土壤肥力的前提下,强调后期氮肥的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庆江  张立言  毕桓武  
以普通小麦品种为材料,对不同供氮水平下植株碳、氮物质积累分配特征及与籽粒蛋白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籽粒积累的氮素主要来自前期营养器官贮存氮素的再分配,但不同品种存在着差异。低蛋白品种京花1号对前期营养器官贮存氮素再分配的依赖性更强,中蛋白品种冀麦23次之,高蛋白品种京771除依赖于前者外,还依赖于生育后期植株对氮素的继续同化和吸收。在籽粒生长发育过程中,籽粒氮素含量的变化曲线呈凹形,全糖含量呈凸形,籽粒氮的积累曲线呈“S”形。与低蛋白品种相比,高蛋白品种籽粒碳氮化合物的积累较为平衡。各品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受供氮水平的影响,在一定的供氮范围内增施氮肥,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可同步增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永超  朱艳  曹卫星  范雪梅  刘小军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氮条件下小麦抽穗后叶片氮素状况和籽粒蛋白质及淀粉积累动态与叶片SPAD值、冠层光谱反射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抽穗后叶片氮积累量与叶片SPAD值、冠层反射光谱分别呈显著的指数和线性相关;籽粒蛋白质积累量与叶片氮积累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而成熟期籽粒蛋白质积累量与抽穗后叶片氮转运量呈线性正相关。叶片SPAD值与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量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比值指数R(1 500,610)和R(1 220,560)分别与籽粒蛋白质积累量和淀粉积累量呈显著负指数相关。因此,叶片SPAD值和比值指数可以用来预测单位土地面积上小麦籽粒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和淀粉的积累动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铁祥  戴廷波  姜东  荆奇  曹卫星  
目的试图阐明施钾对小麦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和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机理。方法在池栽条件下,以宁麦9号(低蛋白)和扬麦10号(中蛋白)两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施钾水平下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和开花期叶片含钾量的特征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和各组分含量的关系。结果与不施钾相比,施钾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了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由于对谷蛋白含量的作用甚微,因而显著降低了谷/醇比。施钾提高了开花期叶片含钾量进而显著促进了小麦植株花前氮素的积累和贮存氮素的运转,较高的开花期叶片钾营养水平显著提高了扬麦10号的花后氮积累,但对宁麦9号花后氮积累的促进作用较小。两种类型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延兵  高荣岐  尹燕枰  管延安  张华文  
以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的小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下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关系,以及小麦生育期功能叶相关酶活性动态变化及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营养水平下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都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籽粒的蛋白质积累过程品种间存在差异,PH82-2-2一直处于最高水平,而PH97-4一直处于最低水平,PH97-5在籽粒发育后期蛋白质含量超过济南17,低于PH82-2-2,高于PH97-4。籽粒GS活性在籽粒发育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籽粒GS活性较高,反之,较低,PH8...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光华  韩浩坤  马洪驰  党科  王孟  杨璞  冯佰利  
为探究糜子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及淀粉积累规律,选用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各2个,分别为‘龙黍21号’、‘晋黍5号’和‘榆糜2号’、‘陇糜8号’,分析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糜子开花后,粳糯品种籽粒脂肪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粗蛋白含量不断减少,其中谷蛋白含量最高。各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最高。淀粉含量变化呈S型增加,积累速率先增加后减小。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以及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显示出单峰曲线变化。粳性品种中SSS酶主要调控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Q酶主要调控总淀粉和直链淀粉,AGPP酶参与直链淀粉的积累;而糯性品种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主要受到SSS和Q酶的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宾  刘宾  朱占玲  谢全刚  田纪春  
【目的】阐明影响小麦籽粒淀粉基因/QTL的时空表达和动态变化情况,为运用条件QTL更好地揭示小麦籽粒淀粉动态积累的基因表达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构建的168个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为材料,在6个不同的环境下种植,分别在花后12 d、17 d、22 d、27 d和32 d取样,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GSC)积累的条件和非条件QTL进行分析。【结果】在籽粒灌浆的5个时期,一共检测到7个非条件QTL和4个条件QTL,没有一个条件QTL能在测定的5个时期都有效应。7个非条件QTL分别分布在2A、3A、3B、4A、5D染色体上,其中QGsc4A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宝启  李玉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丰明  赵广才  常旭虹  杨玉双  马少康  杨桂霞  
为了研究不同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和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了三个不同追氮量处理,分析了不同追氮处理下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参数。结果表明,在0~240 kg/hm2追氮范围内,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随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总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与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r=0.998*,0.999*)。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追氮量有利于改善小麦的主要加工品质,与对照相比干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等加工品质指标均显著提高,沉降值和面包体积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小麦面粉加工品质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雪梅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防雨池栽条件下,设置渍水、干旱和对照3个水分处理,每个水分处理下再设置2个施氮水平,研究了花后渍水和干旱逆境下氮素对两个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聚关键调控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干旱和渍水均降低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但水分逆境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GS和GPT活性。灌浆期籽粒-蔗糖合成酶(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GS和GP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水分逆境下小麦籽粒SS和GS活性降低,干旱提高GPT活性,而渍水使其降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东  于振文  李永庚  余松烈  
与 2 10kg/ha施氮量处理相比 ,2 70和 330kg/ha处理明显提高了具 90 0 0kg/ha产量潜力的鲁麦 2 2旗叶和茎蔗糖含量及旗叶蔗糖合成能力。 2 70kg/ha施氮量处理开花前和开花后营养器官中贮存光合产物量 (14 C放射性活度 )明显高于 2 10kg/ha处理 ,但处理间贮存光合产物的输出率无差异 ;开花后 2 0d ,高氮处理植株即时光合产物 (生产后直接输送至籽粒的光合产物 )比例小于低氮处理 ,而临时贮存光合产物 (先贮存于营养器官 ,在灌浆中后期再输出到籽粒的光合产物 )的比例大于低氮处理。提高施氮量促进鲁麦 2 2籽粒中蔗糖含量上升 ,淀粉积累量增大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永丽  于振文  郑成岩  谷淑波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质地下灌水处理对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淀粉组分积累及粒重与产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4-2005年和2006-2007年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水分平衡法计算小麦生育期间耗水量,双波长法测定籽粒淀粉含量,以淀粉含量乘以粒重求得淀粉积累量。【结果】2004-2005生长季,在土壤质地为壤土的条件下,W1处理(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各灌60mm,籽粒产量为8701.23kg·hm-2)的耗水量低于W2处理(底墒水、冬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各灌60mm,籽粒产量为9159.30kg·hm-2),土壤水利用效率与W2处理无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卫国  朱艳  荆奇  曹卫星  
【目的】蛋白质含量是稻米的重要品质指标。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一个基于氮流生理过程的水稻籽粒蛋白质形成模拟模型,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籽粒蛋白质指标的动态预测和管理决策提供量化工具。【方法】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水稻生长模型,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生育进程的尺度,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动态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花前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花后氮素吸收与转运及籽粒蛋白质形成过程的模拟模型。【结果】利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类型和不同肥水条件下的大田试验资料对籽粒蛋白质形成模型进行了检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德荣  郭文善  程顺和  封超年  朱新开  彭永欣  
【目的】比较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与非糯小麦的差异,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特点,为糯小麦的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4~2005年度测定不同来源的17个糯小麦品系和4个非糯对照品种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2005~2006年度选择其中3个糯小麦品系和2个非糯对照品种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动态。【结果】15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所有对照品种,另2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扬麦12和扬麦5号,而与扬麦158和扬麦9号差异不显著。4个对照品种之间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扬麦9号最高,扬麦158最低;供试的17个糯小麦品系籽粒淀粉含量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