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4)
2023(10210)
2022(9291)
2021(8842)
2020(7675)
2019(17495)
2018(17531)
2017(33631)
2016(18714)
2015(21018)
2014(21021)
2013(20753)
2012(18925)
2011(16792)
2010(16634)
2009(15133)
2008(14481)
2007(12309)
2006(10611)
2005(8936)
作者
(56193)
(46590)
(46374)
(43928)
(29748)
(22534)
(20984)
(18653)
(17594)
(16587)
(15915)
(15502)
(14748)
(14695)
(14486)
(14454)
(14369)
(13903)
(13210)
(13187)
(12012)
(11395)
(11244)
(10529)
(10484)
(10439)
(10333)
(10205)
(9538)
(9395)
学科
(71280)
经济(71209)
管理(51552)
(48631)
(41532)
企业(41532)
方法(38518)
数学(33981)
数学方法(33447)
(18314)
(17446)
中国(16475)
(16317)
业经(14788)
地方(13687)
理论(12818)
(11730)
农业(11563)
(11473)
贸易(11464)
技术(11292)
(11117)
环境(11013)
(10914)
(10871)
财务(10805)
财务管理(10787)
企业财务(10235)
(10033)
教育(9327)
机构
大学(261661)
学院(260013)
管理(104631)
(94012)
理学(92327)
经济(91839)
理学院(91270)
管理学(89238)
管理学院(88802)
研究(86287)
中国(60637)
科学(59931)
(55557)
(49460)
业大(45740)
(44715)
研究所(41682)
(40586)
农业(39502)
中心(38917)
(36322)
北京(34540)
(33736)
财经(33735)
师范(33288)
(31178)
(30740)
(29901)
技术(29848)
师范大学(26812)
基金
项目(190393)
科学(148293)
基金(137708)
研究(132175)
(122731)
国家(121757)
科学基金(103432)
社会(79652)
(76293)
社会科(75371)
社会科学(75348)
基金项目(73818)
自然(72017)
自然科(70387)
自然科学(70371)
自然科学基金(69037)
(64832)
教育(61154)
资助(57507)
编号(53137)
重点(42785)
成果(42138)
(40635)
(39810)
(39667)
计划(37919)
科研(37474)
创新(37074)
课题(36880)
大学(34883)
期刊
(95540)
经济(95540)
研究(69142)
学报(50244)
(44543)
中国(44464)
科学(43430)
管理(36824)
大学(36005)
学学(34236)
农业(31219)
(28769)
教育(27850)
技术(22489)
(16979)
金融(16979)
(16361)
业经(15876)
财经(15230)
经济研究(15036)
科技(14522)
图书(14140)
业大(13894)
(13115)
理论(12910)
(12766)
技术经济(12547)
问题(12368)
实践(12151)
(12151)
共检索到356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平  王长发  赵丽  秦晓威  任学敏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大豆冠层冷温现象,应用红外测温仪对大豆冠层温度进行了长期观测,并测定了大豆生育期的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以及大豆主茎功能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冠层温度存在着明显的分异现象,其中NF58与秦豆8号(对照)的冠层温差最高值为-1.47℃,最低值为-0.02℃,均低于基准线(0℃线,下同),为冷型大豆;94101与秦豆8号(对照)的冠层温差最高值为1.48℃,最低值为0.02℃,均高于基准线,属暖型大豆,且冷型大豆NF58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表现在叶片功能期较长,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较高,蛋白质含量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说明在大豆品种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勋波  李全起  吴魏  谢甫绨  陈雨海  
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间生育特性有明显差异,辽豆14号和沈农6号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较晚,50-80 cm叶片干物质变化平稳,30-60 cm分枝干物质积累较高,0-40 cm茎秆干物质积累相对较低,荚数、百粒重和比叶重变化特征均有利于硒的吸收和分配,是导致其硒积累增加率高于辽豆11号和铁丰29号的主要原因;同一品种大豆子粒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不同大豆品种在土壤中吸硒能力越强反而施硒效果越差,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间积累硒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大豆生育特性合理叶面喷施硒肥,对富硒大豆的生产、加工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十分有利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瑞莲  杨树德  赵哈林  Westgate E.Mark  
【目的】通过测定变温处理过程中种子生长速率、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以期了解发育早期变温对种子发育和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液体组培法在种子发育早期的分裂期(开花10~20d)和积累期(开花20~32d)对种子和子叶进行变温处理。具体做法:将盆栽的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Evans,低蛋白品种;Proto,高蛋白品种;PI132.217,高蛋白质稳定品种)置于均温为24℃[昼/夜温度,27/20℃(Mo)]的生长箱中培养。在开花后10d,将它们分别置于温度为31℃[35/27℃(Ho)]、24℃[27/20℃(Mo)]和16℃[20/12℃(Lo)]的生长箱中。在开花后20d,从生长在不同温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春红  姚兴东  鞠宝韬  朱明月  王海英  张惠君  敖雪  于翠梅  谢甫绨  宋书宏  
【目的】探讨作物耐荫性评价的方法,分析不同大豆基因型耐荫特性,筛选鉴定指标,建立可靠的耐荫性评价模型。【方法】以30个大豆品种(系)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遮光和自然光照2个处理。遮光处理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田间创设荫蔽条件,玉米品种为郑单958,在玉米植株长成以后,遮光率为70%;大豆清种作为对照。在成熟期调查主茎高(X1)、茎粗(X2)、主茎节数(X3)、分枝数(X4)、底荚高度(X5)、节间长度(X6)、植株重量平衡点(X7)、倒伏性(X8)、单株荚数(X9)、单株粒数(X10)、每荚粒数(X11)、百粒重(X12)、粒茎比(X13)和单株产量(X14)。根据遮光处理和自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光  曹敏建  于海秋  蒋文春  李兴涛  
以多年在田间筛选出的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低钾和高钾(对照)处理下,2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重、钾素积累量、钾素吸收速率以及钾素利用效率、单位钾素形成的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钾高效型大豆沈农6号的干物重、钾素积累量、吸钾速率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均不明显,而钾低效型大豆铁95079-2下降幅度均较大。低钾条件下,沈农6号大豆植株地上部钾素积累量在结荚鼓粒期明显高于铁95079-2大豆(沈农6号为346mg/株,铁95079-2为165mg/株),其根系钾素积累量在生育前期和成熟期也明显高于铁95079-2(沈农6号在生育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秋  彭新湘  严小龙  曹敏建  
用1/2Hoagland营养液培养磷高效大豆基因型BX10和磷低效基因型BD2,缺磷胁迫15d后测定其光合、光呼吸、暗呼吸的日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上述过程的原因。结果表明:缺磷使两基因型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但BX10仍高于BD2(尤其在上午);缺磷对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无规律可循,与Pn的相关性也不显著;缺磷显著降低大豆气孔导度(Gs),并与Pn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3,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瑞莲  赵哈林  杨树德  Westgate E Mark  
【目的】本研究通过种子快速生长期对3个不同基因型大豆(Evans-低蛋白品种;PI132.217-高蛋白稳定品种;Proto-高蛋白品种)供氮以了解供氮是否能提高种子蛋白质含量并改变种子组分,为大豆合理施氮和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液体组培法,即在植株开花后第18天,采集体积相同的种子,将子叶培养在含氮量不同的营养液中(0、37、75和150mmol·L-1谷氨酰胺)。在植株开花后的第24,30,36和42天以及在液体组培的第6,12,18和24天,分别收集种子和子叶测定干重(DW)和种子组分。【结果】供氮条件下种子鲜重(FW)和干重的积累速率明显比在植株上快。与植株上种子相比,Evans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巨鳌  田森林  
在添加亚油酸作为反应底物的条件下,以分别含有Lox1Lox3和Lox1Lox2的大豆为材料,研究Lox1Lox3和Lox1Lox2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己醛生成量.结果表明各个Lox1Lox3材料之间在己醛生成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变异系数为6.88%;各个Lox1Lox2材料之间在己醛生成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变异系数为6.51%.但进一步作显著性测验都未能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不同遗传背景对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Lox1Lox3和Lox1Lox2在生成己醛量活性方面没有明显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小丽  孙健敏  高金锋  冯佰利  柴岩  贾志宽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绿豆主茎节位各功能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探讨绿豆叶片衰老机理,揭示绿豆产量形成的内部生理机制,为绿豆高产育种与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夏播区高产绿豆品种(系)冀绿2号、安9910和低产品种(系)泰来绿豆、赤峰绿豆为试验材料,测定开花—成熟期各功能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酶促防御系统的保护酶SOD、CAT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积累量等生理指标。【结果】绿豆开花后,随着衰老进程的推移,各功能叶片自下向上依次衰老,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MDA积累量持续上升。不同基因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与低产品种(系)相比,高产品种(系)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展宇  常雨婷  付良帅  刘鹏  朱末  崔喜艳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生殖生育期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大豆品质育种和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大豆品种金元1号、集体5号(老品种)和吉林38、吉农19(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开花期(R2)、结荚期(R4)、鼓粒期(R6)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及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结果】新老大豆品种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下层>上层>中层,新品种低于老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R4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渊  李喜焕  张彩英  
分析不同磷处理下的大豆幼叶、根尖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植株磷利用率间的相关性,提供能够快速准确筛选磷高效利用大豆基因型的生化指标;在3种不同磷处理水平下,测定并比较12个大豆品种的幼叶、根尖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植株磷利用率;检测2μmol/L磷处理下的159份大豆品种的根尖酸性磷酸酶活性。2μmol/L磷处理下,根尖酸性磷酸酶活性与磷利用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r0.0 5),并从供试171份材料中筛选出6个磷高效大豆基因型;低磷条件下,大豆根尖酸性磷酸酶活性可作为磷高效基因型筛选的重要生化指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崔国贤  李宗道  
苎麻不同基因型在钾吸收、累积、分配、利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苎麻不同基因型单株平均的干重变幅为10.40g—34.58g,钾含量变幅为1.670%—2.690%,吸钾量变幅为0.253g—0.741gK,钾利用效率变幅为37.18g—59.88g(DM)/gK,钾收获指数变幅为0.177—0.33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关海鸥  李佳朋  马晓丹  杜松怀  焦峰  
【目的】针对寒地大豆发生缺素症状时冠层颜色变化复杂性,建立基于冠层图像颜色特征的大豆缺素症状识别新方法。【方法】采用无土盆栽试验,以垦农18为供试大豆品种,设计缺氮、缺磷、缺钾3种营养状况,采集大豆缺素症状的冠层图像样本,利用图像灰度直方图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大豆冠层图像的红光值R、绿光值G、蓝光值B,计算最佳颜色特征蓝光标准化值B/(R+G+B)和绿光标准化值G/(R+G+B),将其作为正则化模糊神经网络输入向量,并利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改进传统梯度下降学习算法,将其作为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方法,同时应用传统梯度下降算法和改进梯度下降算法训练神经网络参数并比较。【结果】应用遗传计算改进的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海鸥  朱可心  冯佳睿  马晓丹  于崧  
针对具有颜色信息的大豆冠层三维结构形态的重建问题,采用PMD摄像机与彩色摄像机相结合的多源图像采集系统获取大豆冠层多源图像,对大豆冠层多源图像特征点配准方法进行研究。以彩色图像和强度图像为研究对象,利用仿射变换实现彩色图像坐标系到PMD图像坐标系的转换;利用Harris算法检测图像特征点,采用基于归一化互相关系数法(NCC)实现特征点粗匹配。为克服传统RANSAC算法抽样次数较多及和数据检验时间较长的弊端,提出在特征点匹配阶段,按照可信度将特征点对排序,从可信度高的点对开始抽取的方法来优化经典RANSAC算法,进而实现特征点精匹配,最终完成多源图像特征点配准。为验证本研究提出的图像配准算法的有效性,将该算法与传统图像配准算法相对比,结果表明:室外和室内环境下,样本组的平准正确配准率分别为83%和87%,均优于传统图像配准算法,并满足快速配准大豆冠层多源图像特征点的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伟  谢甫绨  张惠君  宋显军  王海英  
【目的】探讨超高产大豆的株型优势,对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的形态和生理性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与普通大豆辽豆11号进行多年对比试验,对株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从苗期到盛荚期,辽豆14号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要低于辽豆11号,但在盛荚期以后,则高于辽豆11号;从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看,超高产大豆品种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下部叶片衰老慢;辽豆14号不同节位叶柄长度和叶形指数的变化更加合理,在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情况下,能够使更多光能透射到冠层中下部,使群体下部无截获散射更大,平均叶倾角也更大;辽豆14号的叶面积指数与光合势达最大时期比辽豆11号略晚,但辽豆14号高叶面积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