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68)
2023(2462)
2022(2222)
2021(2101)
2020(1993)
2019(4655)
2018(4621)
2017(8218)
2016(5138)
2015(5676)
2014(5688)
2013(5385)
2012(5033)
2011(4629)
2010(4637)
2009(4265)
2008(4159)
2007(3492)
2006(2962)
2005(2548)
作者
(18914)
(16093)
(15876)
(14787)
(10033)
(7741)
(7024)
(6424)
(5844)
(5690)
(5419)
(5394)
(5274)
(5259)
(5196)
(5066)
(4884)
(4821)
(4570)
(4506)
(4359)
(4212)
(3830)
(3826)
(3719)
(3628)
(3512)
(3511)
(3466)
(3372)
学科
(19588)
经济(19578)
方法(14110)
数学(13332)
数学方法(13029)
管理(11525)
(10708)
(9413)
企业(9413)
(6649)
(3323)
理论(3242)
中国(3219)
(3214)
技术(2514)
环境(2485)
业经(2443)
(2325)
财务(2310)
(2309)
财务管理(2306)
(2290)
贸易(2288)
地方(2269)
水产(2254)
(2227)
企业财务(2212)
(2208)
农业(2128)
动物(2060)
机构
大学(72842)
学院(72817)
研究(28459)
(25191)
科学(24109)
管理(23738)
(22470)
经济(21983)
理学(21446)
理学院(21123)
农业(20741)
管理学(20143)
管理学院(20040)
业大(19109)
中国(18112)
(17441)
研究所(16676)
(15539)
农业大学(13449)
(13402)
实验(12952)
实验室(12510)
中心(12169)
(11889)
(11886)
重点(11882)
技术(10971)
(10755)
科学院(10368)
(9874)
基金
项目(57396)
科学(43258)
基金(41417)
(40804)
国家(40556)
科学基金(32426)
研究(31258)
自然(25906)
自然科(25387)
自然科学(25379)
自然科学基金(24892)
(24874)
(21726)
基金项目(21424)
资助(18473)
社会(17329)
社会科(16433)
社会科学(16429)
计划(15928)
教育(15313)
科技(15096)
重点(14046)
科研(12378)
(12081)
专项(11927)
(11790)
创新(11398)
(11280)
(11120)
(10688)
期刊
学报(24449)
(22858)
(18955)
经济(18955)
科学(17910)
大学(15439)
学学(15158)
农业(15047)
研究(14046)
中国(13493)
(9073)
管理(8693)
业大(7570)
农业大学(6400)
(6233)
技术(6075)
统计(5985)
中国农业(5576)
教育(5461)
林业(5359)
(5333)
(5241)
科技(5087)
决策(4955)
自然(4619)
自然科(4033)
自然科学(4033)
农学(3748)
华北(3748)
技术经济(3688)
共检索到95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刚  杨习文  田霄鸿  李生秀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基因型对施锌的反应。通过比较小麦幼苗根冠比的大小(是否大于1),以及根据培养过程中植株的生长表现,将供试的25种小麦基因型划分为两类:即缺Zn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结果还表明,供Zn可以促进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均较大幅度提高了叶绿素SPAD值(25个小麦基因型中18个的增幅都超过10%),而根冠比则相对保持稳定。小麦种子中的锌含量、幼苗根冠比与小麦叶片叶绿素SPAD值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关系。由于地上部积累了较高浓度的Zn,缺Zn非敏感型可有效减轻缺Zn对其造成的危害。非敏感型与敏感型相比较,缺Zn条件下地上部和根系锌含量平均值分别高出96.6%和28.8%,而在供Z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刚  杨习文  田霄鸿  曹翠玲  李生秀  
采用砂培试验方法,在缺锌条件下对35个玉米基因型的缺锌敏感性及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根据培养试验中玉米幼苗叶片缺锌症状出现的严重程度和时间早晚,将供试玉米基因型划分为缺锌敏感型、中等敏感型和非敏感型3种类型。对10个缺锌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玉米基因型进行比较发现,外界缺锌对玉米幼苗期的生物量影响不大,敏感型玉米基因型仅仅从外观上显示出缺锌症状。缺锌能显著降低缺锌敏感型玉米基因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而对非敏感型玉米基因型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缺锌敏感型玉米基因型的根冠比普遍较大,其根冠比均大于1,而非敏感型玉米基因型的根冠比却等于或小于1。缺锌敏感型玉米基因型种子中P/Zn较高,非敏感型玉米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喻敏  胡承孝  王运华  
选择 34个冬小麦品种 ,研究它们对缺钼反应的差异。在同一严重缺钼酸性黄棕壤上 ,比较苗期地上部干物重 ,初筛及复筛中籽粒产量及钼效率系数 ,最后筛选出钼高效品种 970 0 3和钼低效品种 970 14。缺钼条件下 ,高效品种 970 0 3能获得与施钼处理相当的产量 ,而低效品种只能获得施钼处理产量的一半。初步研究表明970 0 3钼效率高的可能机理是缺钼逆境下钼的吸收能力和韧皮部的钼运输能力较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章建新  赵明  王美云  苏宝林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小麦单核期、双核期小孢子和单核期花药壁对高温的敏感性研究表明 :小麦单核期花药中小孢子和绒毡层细胞对高温 (4 5℃ )最敏感 ,处理仅 10min就可引起细胞内线粒体等细胞内膜系统破裂或破碎 ,而花药表皮内壁和中层需高温处理 30min才能发生相同的超微结构变化 ,随着小孢子的发育 ,其对高温的敏感性下降 ,发生相似变化的高温处理时间为 30mi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德滋  李洪杰  李香菊  张艳敏  郭北海  王贵启  
以 2 4个冬小麦品种 (或品系 )为试材 ,研究测定了冬小麦对莠去津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在苗前土壤喷 30 0 0mL/hm2 莠去津的条件下 ,出苗后 30d有 6个品种表现不敏感 (T) ,7个品种表现中感 (MS) ,4个品种表现中抗 (MT) ;小麦根部受莠去津的为害重于地上部。观察了不同反应型小麦品种之间杂种F1、F2 和BC1的敏感和不敏感植株分离比例 ,小麦对莠去津反应受细胞核基因控制 ,与细胞质基因无关。该基因属单基因遗传 ,敏感性为隐性 ,不敏感性为显性。研究了莠去津对小麦幼胚培养的影响 ,低浓度莠去津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明显影响 ,高浓度莠去津降低了愈伤组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福年   刘江   杨红燕   张强   雷俊   陈莉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旱地春小麦产量增加的品种特性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可为区域小麦品种选育和作物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布设春小麦长期定位试验(雨养处理),开展不同播期以及播前和生育期间不同灌水处理试验,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划分春小麦气候年型,并利用参数化后的春小麦生长发育模型设置不同气候情景,模拟研究半干旱区雨养春小麦产量对气候年型的响应及其与品种干旱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春小麦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可以分为5个不同的年型,其主要由播前土壤含水量和生育期大气干湿程度(潜在蒸散与降水量之差)决定;所构建的春小麦模型对发育期、地上部生物量、收获指数以及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相比,一致性指数均大于0.8,相对均方根误差均小于30%。通过模型模拟发现在播期与播前土壤含水量固定的情形下,当生育期降水量小于140 mm时,对干旱敏感的春小麦品种产量高于与对干旱呈中性的品种,而在生育期降水量大于200 mm时,对干旱不敏感的春小麦品种获得的产量最大。[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春小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春小麦发育期、地上部生物量、收获指数及产量形成。对干旱敏感的春小麦品种在极端干旱气候年型下更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而对干旱不敏感的春小麦品种则在水分条件相对适宜的气候年型下容易高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潇元  张立福  张霞  王树东  田静国  翟涌光  
【目的】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研究叶氮含量反演的有效光谱指标设置,为应用高光谱植被指数反演作物叶氮含量,以及作物的实时监测与精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冬小麦为例,选取涵盖冬小麦全生育期不同覆盖程度225组冠层光谱与叶氮含量数据,通过遥感方法建立模型,模拟了不同光谱指标,即中心波长、信噪比和波段宽度对定量模型的影响,通过模型精度评价指标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根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娜  姜莹  何蓓如  胡银岗  
【目的】明确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的矮秆基因对小麦株高和胚芽鞘长度的效应,促进小麦不同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方法】利用分子标记和系谱分析相结合,对中国小麦主产区部分小麦品种及品系中所含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分类,结合田间株高和室内胚芽鞘长度调查,比较赤霉素(GA3)敏感性不同的矮秆基因对胚芽鞘长度和株高的效应。【结果】分子标记检测结合系谱分析对129份供试品种进行分类,含有矮秆基因Rht-B1b的小麦品种58份,含有Rht-D1b的24份,含有Rht8的73份。其中35份品种含有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8,16份品种含有Rht-D1b和Rht8。赤霉素敏感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欣春  陈玲  田霄鸿  杨习文  买文选  赵爱青  
石灰性土壤含有大量CaCO3所产生的高含量HCO3-及CaCO3对Zn的吸附作用被认为是造成作物缺锌的重要原因。该研究在营养液中添加CaCO3或HCO3-,探讨了两者在不同供Zn条件下对2种小麦(小偃22、郑麦9023)与1种大麦(西引2号)幼苗生长及Z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供Zn条件下,添加HCO3-时3种供试作物均出现明显失绿症状,供Zn时症状减轻;同时HCO3-明显抑制小麦和大麦生长,供Zn抑制作用减轻。供Zn显著增加幼苗的Zn吸收,且地上部增加幅度高于根系;3种供试作物均对缺锌较为敏感;HCO3-通过抑制幼苗生长及Zn从根系向地上部转运而影响Zn吸收,大麦的锌转运率高于小麦。HCO...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买文选  田霄鸿  保琼莉  陆欣春  李生秀  
采用螯合-缓冲营养液(Chelator-buffer culture solution)进行培养试验,对缺锌条件下3种小麦基因型(绵阳19、邯6172、新麦13)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对P、Cu、Fe、Mn营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应用4种指标,即锌效率(缺锌与锌充足供应条件下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之比)、相对冠根比(缺锌与锌充足供应条件下小麦冠根比之比)、缺锌条件下小麦地上部的锌吸收量、干物质量,对3种小麦的耐缺锌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锌缺乏条件下小麦地上部生长量明显降低,而根系依然能保持相对较强的生长发育能力;不同小麦基因型对缺锌的耐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邯6172的耐性最强;在缺锌胁迫条件下,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世杨  张小玲  罗天宽  刘庆  唐征  荆赞革  
本文本以球型松紧不同基因型花椰菜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68、136 mmol.L-1)胁迫对花椰菜幼苗生长、水分生理、光合色素以及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尤其是高浓度NaCl(136 mmol.L-1)胁迫,显著降低了花椰菜幼苗的株高生长量、叶片长宽、植株干鲜重量、植株相对含水量(PRWC)、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细胞膜稳定指数(CMSI)、叶绿素(Chl b)、总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Car/Chl);显著提高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a/b(Chl a/Chl b);叶绿素a(Chl a)含量变化因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苗永美  宁宇  魏庆镇  陈劲枫  
人工低温条件下比较了EC1、北京截头和SWCC12 3种黄瓜苗期在形态、生理及PSⅡ对低温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均使3种黄瓜产生冷害,EC1植株脱水最轻,SWCC12冷害最严重;3种黄瓜的电渗率和丙二醛(MDA)因低温处理而增加,变化最小的是EC1,最大的是SWCC12;低温处理提高了3种黄瓜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尤其是EC1和北京截头的SOD活性反应更为高效和快速,EC1中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始终高于处理前的,而北京截头中分别先降低后升高及变化不明显,SWCC12中主要变化趋势为增加,EC1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在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敏  叶协锋  刘国顺  闫新甫  张丹  
采用漂浮育苗法研究了磷对中烟101,中烟100,NC89,K326和庆胜2号5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烤烟苗期的生物学性状和生理特性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同基因型受影响程度不同。K326在缺磷条件下受到的抑制最小,较其他4个烤烟品种更耐磷的缺乏。而中烟101,中烟100,NC89和庆胜2号4个烤烟品种苗期对缺磷的适应能力较差,需要补充相对于K326更多的磷肥才能达到培育壮苗的要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张玉芳  陈东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张玉芳  陈东东  
论文以四川冬小麦种植区1981—2012年88个县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冬小麦生产数据为基础,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评价四川冬小麦产量对单个气候因子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结果显示:假设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和日较差升高1℃、降水量下降100 mm、辐射量下降100 MJ/m~2,冬小麦的产量随之发生变化,全生育期降水量下降导致产量敏感的面积最大,占整个研究区域播种总面积的6.5%;而辐射量下降使产量脆弱的面积最大,为2.4%。从各个生育阶段来看,研究区域内冬小麦产量对播种到拔节期辐射量下降表现为敏感和脆弱的面积比例最大,分别占9.4%和7.9%。受到4种气候因子变化的综合影响,产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变化表现为敏感的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40.0%,在7个冬麦区均有分布,产量变化为-23.0%~9.5%;产量脆弱的面积占14.0%,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大部及盆西、盆南和川西南的部分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