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39)
- 2023(6137)
- 2022(5145)
- 2021(4650)
- 2020(3797)
- 2019(8415)
- 2018(8107)
- 2017(14255)
- 2016(8532)
- 2015(9148)
- 2014(8733)
- 2013(8192)
- 2012(7301)
- 2011(6626)
- 2010(6486)
- 2009(5606)
- 2008(5488)
- 2007(4593)
- 2006(3839)
- 2005(3111)
- 学科
- 济(25331)
- 经济(25300)
- 业(20732)
- 管理(20472)
- 企(15665)
- 企业(15665)
- 方法(12615)
- 数学(11390)
- 数学方法(11284)
- 农(8835)
- 学(7928)
- 财(7261)
- 中国(7147)
- 贸(6699)
- 贸易(6699)
- 易(6552)
- 业经(6114)
- 农业(6041)
- 理论(5792)
- 技术(5459)
- 教学(4741)
- 环境(4721)
- 务(4577)
- 财务(4576)
- 财务管理(4571)
- 教育(4526)
- 企业财务(4370)
- 制(4223)
- 产业(4046)
- 划(4013)
- 机构
- 学院(115724)
- 大学(114655)
- 研究(42012)
- 济(40737)
- 经济(39971)
- 管理(39406)
- 理学(35584)
- 理学院(35074)
- 农(34961)
- 管理学(34243)
- 管理学院(34078)
- 科学(31403)
- 农业(28387)
- 业大(27448)
- 中国(27410)
- 所(23507)
- 京(23317)
- 研究所(22302)
- 农业大学(19445)
- 中心(17987)
- 江(16792)
- 财(16353)
- 技术(15855)
- 室(15259)
- 省(15178)
- 院(15095)
- 业(14703)
- 实验(14316)
- 范(14306)
- 财经(13994)
- 基金
- 项目(89635)
- 科学(67956)
- 基金(63581)
- 家(60412)
- 国家(59898)
- 研究(55886)
- 科学基金(49083)
- 省(37508)
- 自然(35545)
- 自然科(34773)
- 自然科学(34751)
- 基金项目(34708)
- 社会(34169)
- 自然科学基金(34161)
- 社会科(32342)
- 社会科学(32331)
- 划(32078)
- 教育(27420)
- 资助(25079)
- 重点(21266)
- 编号(20838)
- 计划(20779)
- 创(19790)
- 科技(19379)
- 发(18775)
- 部(18510)
- 创新(18482)
- 科研(18243)
- 业(18193)
- 农(17022)
共检索到153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思良 赵艳珠 黄连江 韦刚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海南省芒果树上分离了6个芒果炭疽病菌株,用10个不同培养基在暗中26℃下进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酵母膏培养基对芒果炭疽菌的分生孢子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在测试浓度范围内,供试菌株的产孢量基本与酵母膏的含量呈正相关。促进该菌产孢的最适酵母膏浓度为8~10g/1000ml。芒果树嫩叶培养基比成叶对芒果炭疽病菌的分生孢子形成有利。
关键词:
芒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形成,酵母膏培养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俊国
水稻恶苗病主要致病菌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在PSA和PDA培养基上可以正常产生小型分生孢子,但一般不产生大型分生孢子。前人曾以灭菌的香石竹叶(Dianthum caryphyllus L.)水琼脂培养基培养不同种的镰刀菌,获得形态稳定、数量多的大型分生孢子。香石竹是一种观赏花卉植物,我国各地城市虽有栽培,但不普遍,且冬季停止生长,取材有一定限制。为了寻找取材方便,且能使镰刀菌产生大量大型分生孢子,并且孢子典型,畸形孢子少的植物材料,作者试用几种植物的叶片或茎杆培养水稻恶苗病菌串珠镰孢,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思良 霍秀娟 韦刚
芒果炭疽病菌Co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营养生长、孢子形成、孢子萌发研究表明,营养生长和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均为7~37℃,适温范围分别为20~31℃,25~31℃。可以生长的pH值范围很广,以pH5.0~8.0生长良好;产孢的适宜pH为3.5~4.5。红光,兰光抑制营养生长,但光照有利于产孢,以萤光的促进作用最强。分生孢子在10~40℃均可萌发,适温范围为25~31℃。附着胞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为30℃。在相对湿度100%+水膜的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良好。营养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分生孢子萌发的pH为2~11,最适pH为3~7,附着胞形成的最...
关键词:
芒果 炭疽病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世洋 屈佳欣 方香玲
为明确有利于尖孢镰刀菌苜蓿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edicaginis,Fom)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培养条件,本研究通过十字交叉法测量Fom菌株在PDA、SNA、CMC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不同培养时间的菌落直径,镜检法和血球板计数法观测分生孢子产量、比例及萌发率。结果发现,固体培养基中,在CMC培养基上菌株生长最快,大型分生孢子比例最高,为0.85%~4.64%(P<0.05);在PDA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产量最高(P<0.05),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小型分生孢子比例较高。液体培养基中,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PDB)中的孢子含量最高(P<0.05),达5.01×10~(6)·mL~(-1)~9.49×10~(6)·mL~(-1),且萌发率较高,在培养48 h时达24.98%~35.98%。由此可见,CMC固体培养基有利于Fom菌株生长,其液体培养基诱导菌株产生大型分生孢子效果较好;PDA、SNA、CMC的液体培养基则更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本研究为防治苜蓿尖孢镰刀菌根腐病及有关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苜蓿 根腐病 分生孢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月敏 高智谋 纪文飞 郭敏 代海敏 汪小福
鉴定了安徽省棉铃红粉病的病原菌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roseum(Pers.)Link],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对该菌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在马铃薯淀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孢量在PDA培养基上最高;该菌在以甘油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漳
strains of Metarhizium were cultivated in submerged cul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bmerged conidia could be produced by means of microcyclic sporogenesis for some strains of Metarhizium, but perhaps , the occurrence of microcyclic sporogenesis depended on the nature of strains. Su...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忠顺 龙月娟 朱书生 崔军 陈中坚 魏富刚 何霞红 朱有勇
【目的】分离、鉴定三七锈腐病的病原菌,为三七锈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盘龙乡文山三七科技示范园中采集病株标样,采用柯赫氏法则确定三七锈腐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以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察氏培养基(Czapek’s)和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A)为基础培养基,研究20种不同配方条件下三七锈腐病菌的产孢情况。【结果】从三七锈腐病根部分离得到8个单孢菌株,其中4株具有致病性,选取致病性最强的菌株Cd-M-6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毁灭柱孢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Zins.)S...
关键词:
三七 锈腐病 病原菌鉴定 产孢培养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胜泽 刘星晨 王海祥 赵洁 赵立卿 郑亚男 巩校东 韩建民 谷守芹 董金皋
【目的】玉米大斑病(northern leaf blight of corn)是由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引起的一种威胁玉米生产的重要叶部病害。本研究旨在确定影响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明确GATA家族成员基因在分生孢子形成时期的表达特征,为深入解析调控病菌发育及致病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为试材,探索13种不同培养基(乳糖酪蛋白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茎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玉米茎秆琼脂培养基、玉米叶片葡萄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祖敏 韩金栋 谢阳 刘周成 冯俊义 颜克成
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下蜡蚧轮枝菌VL17分生孢子耐热力及其孢壁疏水蛋白(FAE)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为碳源,酵母浸膏为氮源时孢子表现出较强的耐热力,残存指数(Is)分别为0.72和0.69;而麦芽糖为碳源,酵母浸膏为氮源时,FAE蛋白含量高达28.7μg·mg-1和24.7μg·mg-1;培养基中添加50μg·mL-1Mn2+时所产孢子的耐热力最强,Is为0.68,而Zn2+浓度50μg·mL-1的培养基所产孢子FAE蛋白的含量最高,为19.9μg·mg-1;培养基pH值在6~7时所产孢子的耐热力及FEA蛋白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Is值为0.51,FAE含量为24.3μg·mg-1;30℃...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残存指数 耐热力 疏水蛋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攀婷 伍玉玲 何昊哲 蒙姣荣 罗慧 方中斌 李界秋
【目的】筛选芒果炭疽病拮抗菌菌株,为芒果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芒果炭疽病菌优势种亚洲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sianum)为靶标,利用前期研究获得的37株芽胞杆菌(Bacillus spp.)进行对峙培养和离体接种防效试验,选择防效好的拮抗菌株种类,分析其拮抗机制。【结果】对峙试验结果显示,有10株拮抗菌对芒果亚洲炭疽菌的抑制率大于78.00%,其中菌株M12-5、L18-7、L19-3、 L17-3和M11-6的抑制率分别达96.24%、94.94%、94.10%、91.25%和90.00%。离体接种筛选获得对芒果亚洲炭疽菌具有明显防效的芽胞杆菌8株,其中菌株L18-7和L16-4的防效较佳,离体接种平均防效分别达83.00%和79.16%,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合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和基于rpo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将菌株L18-7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velezensis)。菌株L18-7能产生胞外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在LB(Luria-bertani)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NA)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等5种培养基中均可产生活性拮抗物,携带mycB、ituA、yndJ、fenB和bacA等产抗生素相关基因。【结论】芒果炭疽病拮抗菌菌株L18-7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该菌株在28℃下L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能产生拮抗活性物质、胞外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携带mycB、ituA、yndJ、fenB和bacA等产抗生素相关基因,可作为生防菌的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漳 江英成
strains of Metarrhizium anisopliae and Metarrhizium guizhouense were cultivated in submerged culture with magnetized water, and the biomagnetic effects of magnetized water on submerged sporulation of Metarrhizium anisopliae and Metarrhizium guizhouense were preliminarily studied. The...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淑宇 陈发河 于新 杨鹏斌 刘丽
【目的】研究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对芒果采后炭疽病的抑制作用及保鲜效果。【方法】以紫花芒果为材料,通过对照、发酵液处理、损伤接种与损伤接种+发酵液处理4组的比较,测定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对芒果果实采后炭疽病发生率、色泽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在33℃、相对湿度75%~80%条件下,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可降低芒果炭疽病的发生率。贮藏7d时,对照、发酵液处理、损伤接种、损伤接种+发酵液处理组的发病率分别为64%,58%,87%和79%;发酵液处理、损伤接种+发酵液处理组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曼莉 胡坚 张楠 柯智健 柳志强 李晓宇
【目的】G蛋白信号调控因子(regulators of G-protein signaling,RGS)是G蛋白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负调控因子,参与多个G蛋白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内过程,目前对于胶孢炭疽菌相关RGS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较少。【方法】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获得CgRGS7基因的敲除突变体,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CgRGS7基因编码620个氨基酸,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和1个RGS功能域。CgRGS7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相比,表现为分生孢子产量降低且孢子呈多端萌发,附着胞形成率下降以及致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激 邹学校 张竹青 杨博智 周书栋
以灯笼椒、泡椒、线椒3种类型21个辣椒品种为试材,研究NTH、MS、B5培养基和在NTH、MS、B5培养基中分别添加3g/L活性炭+0.5mg/LNAA+1.0mg/LKT+0.1mg/L6-BA+5mg/LAgNO3的培养基NTH1、MS1、B51对辣椒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中能诱导出胚状体的品种占71.43%,胚状体诱导率为0.41%~2.69%;按类型统计,分别有83.33%的灯笼椒、69.23%的泡椒、50.00%的线椒能诱导出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诱导率的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MS1、NTH1、B51、MS、NTH、B5,其中,MS1和NTH1差异不显著,两者...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杭璐璐 张楠 季梦成
将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孢子接种在Beneck,1/2MS(Murashige and Skoog),MS,Knop,改良Knop等5种培养基上,用pH酸度计将酸碱度调至pH 7.0。分别加入适量蔗糖,5种培养基各设置不同蔗糖质量浓度:40,30,20,10,0 g.L-1,定时镜检孢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当蔗糖质量浓度为0~30 g.L-1时随蔗糖质量浓度升高孢子萌发率升高,蔗糖质量浓度为30 g.L-1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当蔗糖质量浓度超过40 g.L-1时,孢子萌发受抑制。在蔗糖质量浓度为30 g.L-1的培养基上培养7天后,MS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