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27)
- 2023(4461)
- 2022(3812)
- 2021(3533)
- 2020(2920)
- 2019(6564)
- 2018(6719)
- 2017(11993)
- 2016(6968)
- 2015(7943)
- 2014(8335)
- 2013(7875)
- 2012(7406)
- 2011(6793)
- 2010(6855)
- 2009(6417)
- 2008(6373)
- 2007(5885)
- 2006(5216)
- 2005(4730)
- 学科
- 济(22683)
- 经济(22653)
- 管理(18073)
- 业(15455)
- 企(12670)
- 企业(12670)
- 学(8315)
- 方法(7754)
- 中国(7555)
- 农(7537)
- 制(7355)
- 体(6307)
- 财(6028)
- 数学(6027)
- 数学方法(5937)
- 理论(5562)
- 业经(5551)
- 地方(5282)
- 融(5079)
- 金融(5072)
- 银(4898)
- 银行(4865)
- 行(4748)
- 农业(4698)
- 教育(4177)
- 贸(4080)
- 和(4078)
- 贸易(4075)
- 法(4001)
- 体制(3969)
- 机构
- 学院(101601)
- 大学(100503)
- 研究(40361)
- 济(33925)
- 经济(32986)
- 管理(32121)
- 中国(29275)
- 科学(28302)
- 理学(26937)
- 理学院(26544)
- 农(26073)
- 管理学(25854)
- 管理学院(25675)
- 所(22965)
- 京(22501)
- 研究所(21091)
- 农业(20875)
- 业大(19401)
- 中心(17369)
- 财(17175)
- 江(17020)
- 省(15112)
- 院(14877)
- 北京(14250)
- 技术(13949)
- 范(13907)
- 师范(13625)
- 州(13326)
- 农业大学(13061)
- 财经(13054)
- 基金
- 项目(69034)
- 科学(51371)
- 研究(46993)
- 基金(46638)
- 家(44032)
- 国家(43658)
- 科学基金(34372)
- 省(28611)
- 社会(26936)
- 社会科(25317)
- 社会科学(25312)
- 划(24630)
- 基金项目(24127)
- 自然(23417)
- 自然科(22841)
- 自然科学(22828)
- 自然科学基金(22389)
- 教育(21661)
- 资助(19508)
- 编号(19125)
- 成果(16776)
- 重点(16511)
- 计划(15034)
- 发(14956)
- 课题(14925)
- 科技(14373)
- 部(14198)
- 创(13844)
- 科研(13184)
- 创新(12955)
共检索到158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霍忠明 孙焕强 潘发林 杨凤 张国范
对不同地理群体的3龄菲律宾蛤仔(Pp莆田群体、Dp大连群体、Tp东京群体)进行了混合选择。测量了各实验组的壳长,计算了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的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结果表明,3个地群体菲律宾蛤仔子代的上选组壳长显著大于对照组(P稚贝期0.705±0.039>养成期0.671±0.024;hR2幼虫期0.458±0.051>稚贝期0.402±0.025>养成期0.382±0.013。从总体水平上分析,菲律宾蛤仔R为0.726±0.1074,莆田群体、大连群...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松林 许星鸿 涂康 刘志鸿 张天时 吴彪 周丽青 孙秀俊
采集我国南北沿海9个地理群体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利用通径分析等方法评估各群体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各群体壳长、壳高、壳宽和壳厚4个形态性状对菲律宾蛤仔活体重和软体重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除壳厚外,其他形态性状与活体重和软体重呈显著相关(P < 0.05)。基于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大多数群体的壳宽对活体重和软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2个形态比例参数(壳宽/壳长和壳高/壳长)最大值出现在山东莱州群体(0.49和0.74),而最小值出现在大连东港群体(0.42和0.67)。壳厚的变异系数最大(22.74),而壳高的变异系数最小(9.47)。通过检验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建立了各群体形态性状对软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聚类分析表明,菲律宾蛤仔不同群体未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而呈现出不规律的南北交替聚类现象。本研究查明了蛤仔不同地理群体形态性状对体重性状的影响,为蛤仔地理群体的形态判别、种质资源分析和遗传育种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聂鸿涛 李佳 霍忠明 郭炜 闫喜武
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2个,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307~0.757,观测杂合度范围0.208~0.583。等位基因丰富度aR的大小范围是3.0~10.7,pC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178~390 bp,共得到6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范围从4.4(白蛤)到5.1(龙王塘野生群体),野生群体等位基因丰富度最大(5.278),白蛤群体的等位基因丰富度最小(4.267)。哈迪–温伯格检验发现4个群体和10对微卫星的40个组合中,有21个组合显著偏离哈迪–...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微卫星 群体遗传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香 郑雅友 曾志南 巫旗生 宁岳 祁剑飞
2015年9月–12月,以菲律宾蛤仔福建养殖群体和广东野生群体子一代为亲本,开展了双列杂交实验,建立了两个自交组和两个杂交组,研究了杂交子代幼虫和稚贝的生长与存活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均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但无显著差异。总体上,幼虫期的生长受母体效应影响显著,稚贝期的生长杂交效应主要受交配方式影响。相反,幼虫期的存活受配对方式影响最显著,稚贝期的存活受卵源影响显著。在幼虫期,杂交组与自交组在生长和存活方面差异不显著。在稚贝期,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壳长和壳高在30日龄以后,正反交组的平均生长速率显著快于自交组。在40日龄时,壳高和壳长总杂交优势值达到最大,分别为25.64和27.00。这可能是因为杂种优势的表达具有时期差异性。在幼虫期,福建自交组表现出最高的存活率,为36.45%±1.85%;稚贝期,广东自交组存活率最高,为52.27%±2.13%。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存活率方面,未观测到杂种优势,这可能是由于两个杂交亲本群体与存活相关的基因频率无差异或者检测次数较少所致。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葛京盈 刘萍 高天翔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对黄、渤海沿岸4个野生菲律宾蛤仔群体的同工酶进行了检测,8种同工酶共记录了18个基因座位,其中Est-1、Est-2、Sod-1、Sod-2、Ldh-1和Ldh-2共6个位点是多态的,多态座位百分数为33.33%。测得4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1.441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1.1260,平均实际杂合度0.0570,平均期望杂合度0.0825,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0.2358,表明菲律宾蛤仔4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属偏低水平。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野生群体 同工酶 多态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金晶宇 霍忠明 杨凤 张国范
为探讨不同壳型菲律宾蛤仔的杂种优势,于2007年6月开展了壳宽型(W)和壳扁型(P)两种壳型菲律宾蛤仔的双列杂交。实验由2个杂交组PW(P♀×W♂)、W P(W♀×P♂)和2个自交组WW(W♀×W♂)、PP(P♀×P♂)组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壳宽与壳长的比值、放射肋数介于两个自交子代之间,表现为中间型。浮游期间,幼虫未表现出生长优势,但表现出一定的存活优势,幼虫大小存在显著的母本效应。PW和W P子代的存活优势分别为(3.43±0.54)和(4.21±0.55)。室内培育阶段,杂交子代稚贝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存活优势,但母本效应逐渐减弱,PW和W P子代的生长优势分别为(10.76±2.25)...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双列杂交 壳型 杂种优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淑芸 张秀梅 聂猛 李文涛 张沛东
为了解不同水温环境中(5~25℃)多棘海盘车(4~8 cm)对菲律宾蛤仔(20~40 mm)的摄食选择性,本实验利用饵料收益率、摄食规格选择性、摄食量与摄食率等指数,分析了温度、多棘海盘车规格及饵料规格对多棘海盘车摄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条件下,捕食者及被捕食者规格对饵料收益率影响显著,温度对饵料收益率影响不显著;根据饵料收益模型,4种规格多棘海盘车依次在摄食20、23、30和35 mm蛤仔时的饵料收益率最大,收益率分别为0.62、0.70、0.83、0.94 mg/min;5~15℃条件下,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大,15℃为多棘海盘车摄食蛤仔的最适水温,此时5~8 cm多棘海盘车摄食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金显仕 梁翻鹏
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测定了在3、5和8℃下,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重的关系及其能量收支情况。实验数据显示,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菲律宾蛤仔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与体重负相关;温度对耗氧率的影响与体重有关。摄食率、生长率(净生长率、毛生长率)与温度正相关。温度对能量分配影响较大,代谢分配率、排粪分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变化极其显著(P<0.01);生长分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能量收支方程中,排粪能所占比例较大,在41.131%~60.69%之间,代谢能在23.37%~32.73%之间,生长能在6.13%~34.63%之间,排泄能所占的比例最小,低于3%。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耗氧率 排氨率 能量收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霍忠明 梁峻 杨凤 张国范
于2006年秋,以"海洋红"(R)、白蛤(W)、斑马蛤(Z)为材料,开展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间3×3的双列杂交。实验由3个自交组R×R、W×W、Z×Z和3个杂交组R×Z、W×Z、W×R,即6个正反交RZ、ZR、WZ、ZW、WR、RW组成,研究了子一代在不同阶段生长、变态、存活的杂种优势及壳色遗传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阶段,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程度不同。浮游期间,各杂交组幼虫生长优势(Hg)随着日龄而增大,存活优势(Hs)与日龄几乎无相关性,其值分别为Hg=6.20±2.43,Hs=14.83±0.28。W×Z杂交组合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值分别为Hg w×z=8.50±2.79,H...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壳色 双列杂交 杂种优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波 李军 王海燕 薛钦昭
在静水系统中测定了实验条件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的摄食率、吸收率、耗氧率和排泄率等生理指标;研究了软体部干重、温度和饵料浓度对菲律宾蛤仔最小碳需求量(WMCR)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建立了不同温度及饵料浓度下菲律宾蛤仔的能量收支方程。结果表明:最小碳需求量随个体软体部干重的增加而增加,温度越高其增加速率越快;软体部干重对生长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耗氧率而显著影响单位软体部干重的最小碳需求量。在9~22℃范围内,菲律宾蛤仔的生长余力(SFG)随温度和饵料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较低温度和饵料浓度下蛤仔的SFG均出现负值。在能量收支方程中摄食能随温度变化显著...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温度 饵料浓度 能量收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牟政强 闫路路 王化敏 霍忠明 闫喜武
为筛选出菲律宾蛤仔17个发育时期及成体7个组织中的最适内参基因,实验采用3个内参基因筛选方法geNorm、Norm Finder及ΔCt对菲律宾蛤仔不同发育时期和成体不同组织中的12个候选内参基因延伸因子1α基因(EF1A)、TATA盒结合蛋白基因(TBP)、组蛋白H3基因(HIS)、细胞色素b5基因(CYTB5)、泛素缀合酶基因(UCE)、核糖体蛋白L8基因(RPL8)、核糖体蛋白S23基因(RPS23)、核糖体蛋白L2基因(RPL2)、细胞色素C基因(CYTC)、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基因(GFRP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峰 陈松林 王磊 田永胜 刘寿堂 孙德强 邓寒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抗病群体(RS)、RS(♂)与从日本引进的日本群体(♀)交配建立的群体(RJ)、日本群体(♂)与RS(♀)交配建立的群体(JR)、以及韩国群体(KS)为基础群体,通过随机交配建立牙鲆家系,研究了4个群体作为亲本的育种性能。待所建立的家系生长至19月龄左右时,测量家系生长性状,包括全长和体质量,测量所得数据用SPSS及DMU软件中的REML算法和BLUP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表型参数可以看出KS(♂)×RJ(♀)杂交后代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19月龄牙鲆全长和体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301、0.295,都属于中等遗传力。因此,牙鲆群体具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霍忠明 孙焕强 杨凤 张国范
于2007年9月,对选育的菲律宾蛤仔不同壳色品系(C:对照组;Tr:两道红品系;Tw:两道白品系;Ab:玛瑙黑品系;Or:海洋红品系;Pw:珍珠白品系;Z:斑马蛤品系;W:波纹蛤品系)F1和F2的表型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F1的壳长以Pw最大,与Tr差异不显著(P>0.05),明显大于对照组及其它品系,Z壳长最小且与其它品系差异显著(P<0.05),C的壳长明显小于Tw、Ab(P0.05);F1鲜重也以Pw最大,Z最小,且与其它品系差异显著P0.05),但明显大于C(P<0.05);F1产...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壳色 品系 表型性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慧荣 江世贵 周发林 龚世园
利用RAPD技术对取自胶州湾(青岛)、台湾海峡(厦门)和北部湾(海南)3个天然群体的24尾黑鲷(Sparusmacro cephalus)进行群体内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分析。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所使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28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共计200条,大小在200~2500bp,其中多态性片段135条(多态性片段的比例为67.50%)。青岛、厦门和海南黑鲷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1068、0.0939和0.1206,相似系数为0.8932、0.9061和0.8794;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1550、0.1318和0.1228,其中青岛和海南黑鲷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青岛...
关键词:
黑鲷 遗传变异 RAPD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世贵 杨慧荣 苏天凤 龚世园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genetic variations among inter- and intra-population of three wild stocks(24 individuals) in Red Sea Bream from Jiaozhou Gulf(Qingdao), Taiwan Strait(Xiamen)and Beibu Gulf(Hainan). Under predetermined optimal reaction condi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