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9)
- 2023(10598)
- 2022(9477)
- 2021(8950)
- 2020(7499)
- 2019(17358)
- 2018(17347)
- 2017(33557)
- 2016(18453)
- 2015(20429)
- 2014(20479)
- 2013(20269)
- 2012(18518)
- 2011(16558)
- 2010(16270)
- 2009(14635)
- 2008(14085)
- 2007(12041)
- 2006(10174)
- 2005(8669)
- 学科
- 济(67781)
- 经济(67704)
- 管理(50757)
- 业(48962)
- 企(41182)
- 企业(41182)
- 方法(34158)
- 数学(29564)
- 数学方法(29213)
- 学(18156)
- 农(17463)
- 财(17269)
- 中国(16663)
- 业经(14900)
- 地方(13508)
- 理论(12179)
- 农业(11811)
- 务(11628)
- 贸(11602)
- 贸易(11598)
- 技术(11575)
- 财务(11569)
- 财务管理(11550)
- 和(11495)
- 制(11475)
- 易(11261)
- 企业财务(11015)
- 环境(10654)
- 银(9785)
- 银行(9732)
- 机构
- 大学(257987)
- 学院(255622)
- 管理(102343)
- 济(94137)
- 经济(91961)
- 理学(89939)
- 理学院(88889)
- 管理学(87222)
- 管理学院(86768)
- 研究(86394)
- 中国(60435)
- 科学(58297)
- 京(54769)
- 农(46645)
- 所(44539)
- 业大(43199)
- 财(42071)
- 研究所(41415)
- 中心(38180)
- 农业(37105)
- 江(35530)
- 财经(34813)
- 北京(34181)
- 范(33809)
- 师范(33398)
- 经(31794)
- 院(31672)
- 州(29419)
- 技术(27926)
- 经济学(27352)
- 基金
- 项目(186549)
- 科学(144946)
- 基金(134714)
- 研究(131247)
- 家(119945)
- 国家(118991)
- 科学基金(100776)
- 社会(80221)
- 社会科(75917)
- 社会科学(75896)
- 省(73433)
- 基金项目(72618)
- 自然(68782)
- 自然科(67180)
- 自然科学(67160)
- 自然科学基金(65933)
- 划(62552)
- 教育(59648)
- 资助(55640)
- 编号(52620)
- 成果(42154)
- 重点(41698)
- 部(40294)
- 发(39056)
- 创(38765)
- 科研(36440)
- 创新(36138)
- 课题(36121)
- 计划(35998)
- 大学(34091)
共检索到352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嵬 张柱亭 类成平 董辉 钱海涛 丛斌
应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对10个地理种群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68条序列样本中,共发现了14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5种单倍型。总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462,种群内单倍型多样度在0.125~0.625范围之内。总群体的Fst为0.0812,Gst为0.0991,Nm为4.55,表明黄胫小车蝗各地理种群之间存在着较为充分的基因交流。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差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部,占方差比率的91.53%。单倍型中介网络图及系统树显示,各种群中的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书晶 韩靖玲 刘爱萍 闫志坚 常秀清
为了解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关系及其遗传分化情况,应用RAPD-PCR技术对两种蝗虫的50头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8条随机引物产生65条清晰、稳定的谱带,其多态性条带占93.85%。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黄胫小车蝗遗传多样性高于亚洲小车蝗,分别为0.322 4和0.256 0;亚洲小车蝗27.61%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72.3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黄胫小车蝗41.9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58.0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种群间变异均小于种群内变异。Ne′is遗传距离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同一采集地点混居的亚洲小车蝗与黄胫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坤 刘福利 王飞久 孙修涛 汪文俊 丁昌玲 梁洲瑞 马兴宇
应用RAPD技术,对自然分布于山东半岛莱州湾、小石岛、俚岛、楮岛和汇泉湾的5个大叶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研究结果对山东半岛大叶藻种群保护和移植修复提出了建议。实验用1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42条条带,多态条带39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2.86%。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大叶藻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显示5个种群99.68%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部,而0.32%的变异来源于种群间;Mantel测试表明5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性;遗传多样性最低的是莱州湾种群,应该得到优先保护;遗传多样性较高的是俚岛种群和汇泉湾种群,可以作为山东半岛海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寒苗 吴彪 刘志鸿 杨爱国 周丽青 孙秀俊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国山东胶南、长岛、蓬莱、荣成和韩国统营5个地理群体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样本的COⅠ、12S rRNA、18S rRNA和2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魁蚶5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经测序拼接、剪接后,分别获得67条776 bp的COⅠ序列、72条443 bp的12S rRNA序列、75条909 bp的18S rRNA序列和75条894 bp的28S rRNA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75个个体的COⅠ序列中共检测到466个多态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宝嘉 杜娟 高素红 刘军侠
采用微卫星技术对入侵中国的5个美国白蛾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300个样品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5个美国白蛾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98.36%;多态位点百分率的大小顺序为:沧州种群、烟台种群、秦皇岛种群、丹东种群、石家庄种群;美国白蛾整个群体的遗传分化:34.38%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65.62%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1386~0.3224。用UPGMA法对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种群的分化程度与分化时间和入侵来源密切相关。影响美国白蛾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是经度、平原比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铁娟 李伟琼 张淑艳 孟翔飞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也称盐蒿,是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的多年生半灌木,为中旱生沙生植物。可生长于流动沙丘的背风坡、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干旱坡地,在半流动、半固定沙地优势作用明显(李进,1991;常
关键词:
差不嘎蒿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鲜艳 陈发棣 张飞 陈素梅 房伟民
利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对11份不同地理居群野生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5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203条扩增带,其中有187条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平均为91.9%;29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446条扩增带,其中有435条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平均为97.5%;11个居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分布在0.088 7~0.615 5之间。聚类分析表明,紫花野菊、野路菊及其变种能很好地区分开来,但是野生菊资源的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相关性似乎并不明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邰丽华 贾建宇 王塔娜 能乃扎布 包玉海
为研究亚洲小车蝗不同地域自然种群的遗传变异及其分化,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内蒙古中东部地区3个种群的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ei-Bienko)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用21个随机引物对亚洲小车蝗3个种群扩增出的总位点数为252,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1.67%,Nei基因多样度为0.280 4,总Shannon信息指数为0.428 2,均表明亚洲小车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在种群总多态位点的遗传变异中77.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22.1%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看出种群内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06 8~0.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褚栋 刘国霞 范仲学 陶云荔 张友军
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是由具有遗传分化的不同地理种群组成的复合种。本文介绍了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世界各国对烟粉虱核糖体ITS1(rDNAITS1)、线粒体COI(mtDNACOI)基因大量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根据mtDNACOI和rDNAITS1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可分为5组,即亚洲组(Asiagroup)、美洲组(Americagroup)、非洲组(Africagroup)、澳洲组(Australiagroup)、B型/地中海/中东/北非/Ms型组(BiotypeB/Mediter...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金武 曹静越 马骋 马学艳 吕国华 闻海波 顾若波
为了解国内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群体的遗传特征,利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山东微山湖、江苏高邮湖、上海明珠湖、浙江淳安、安徽黄陂湖、湖北长湖、江西仙女湖、湖南耒水、贵州夜郎湖、广西千亩湖、广东榕江1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观察杂合度(Ho)为0.434~0.674,期望杂合度(He)为0.772~0.90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756~0.885,这1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遗传变异中有94.84%来自群体内,5.16%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_(st)=0.052)。浙江淳安群体和江苏高邮湖遗传距离最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桂富荣 郭建英 万方浩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不同地理梯度下的32个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我国境内的紫茎泽兰种群内遗传多样性呈现随地理纬度由南到北而降低(R2=0.131 1,P0.1)。系统聚类分析表明,紫茎泽兰的地缘性分布较为明显,地理区位接近的种群遗传相似性较大,在聚类分析中大多聚为一类。我国境内的紫茎泽兰基本可分为2大亚群:第一亚群主要地处我国热带季雨林...
关键词:
紫茎泽兰 ISSR 遗传多样性 地理梯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德西 封传红 何忠全 向运佳 胡荣平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研究了四川省甘孜州地区蝗虫的遗传结构。用筛选出的12条随机引物对9个种群91个个体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2条引物共检测到9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共计72个。ShANNoN信息指数(I)和NeI'S遗传多样性(h)估计的9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别是0.4161和0.2810。利用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进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评价,ShANNoN多样性指数(I)具有相同的结果,来自四川甘孜雅县雅江(YJGL)种群值最高,为0.1674,白玉县金沙乡(BYJS)种群最低为0.0405;居群内基因多样度hS为0.0777,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基因分化...
关键词:
蝗虫 种群 RAPD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孟彦羽 章龙珍 赵峰 施兆鸿 庄平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取自海南(HN)、浙江(ZJ)、江苏(JS)、河北(HB)等近海海域的4个地理群体银鲳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利用POPGEN Version 1.31软件对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距离进行统计分析。共检测出总位点数56个,其中多态位点有39个,多态位点比例为69.64%。4个海域银鲳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23 2~0.158 7,Ne i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77 6~0.100 4。JS群体与HN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321 6;JS群体与HB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231 6。结果表明,RAPD技...
关键词:
银鲳 RAPD 遗传多样性 地理群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娄晋铭 张智 王太 高坚
于甘肃省境内长江水系、黄河水系和内陆河水系共8个采样点,采集3种裂腹鱼亚科鱼类——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祁连裸鲤(Gymnocypris chilianensis)和嘉陵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kialingensis)样本294尾,以线粒体Cyt b基因为分子标记,对3种裂腹鱼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其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与遗传分化情况进行研究。基于NJ和BI法构建的单倍型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黄河裸裂尻鱼构成单系,且具有较高支持率;而嘉陵裸裂尻鱼位于祁连裸鲤的分支内部。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70尾黄河裸裂尻鱼的Cyt b基因共检测出2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及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17和0.003 10;132尾祁连裸鲤的Cyt b基因共检测出2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及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19和0.009 82;92尾嘉陵裸裂尻鱼的Cyt b基因共检测出1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及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06和0.002 33。种群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裂腹鱼同一物种的不同地理种群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该结果揭示了地理隔离对3种裂腹鱼有显著的阻隔影响,对整体的分化适应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资源保护管理中应当作为不同的单元分别加以对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鲜艳 张飞 陈发棣 郭慧敏 陈素梅
结合形态学性状和分子标记对12份不同地理居群野菊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野菊各形态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14.06%~67.50%),叶柄长、叶长/叶柄长、花序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和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可能是造成野菊不同地理居群间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25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246条扩增带,其中229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92.5%;29对SRAP引物组合共产生651条扩增带,其中638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98.0%,从分子水平揭示了野菊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居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分布在0.211 7~0.494 9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南京野菊和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