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5)
- 2023(10926)
- 2022(9706)
- 2021(9204)
- 2020(7733)
- 2019(17863)
- 2018(17803)
- 2017(34318)
- 2016(19010)
- 2015(20870)
- 2014(21070)
- 2013(20837)
- 2012(19073)
- 2011(17088)
- 2010(16767)
- 2009(15135)
- 2008(14587)
- 2007(12596)
- 2006(10631)
- 2005(9109)
- 学科
- 济(68702)
- 经济(68624)
- 管理(51261)
- 业(49640)
- 企(41649)
- 企业(41649)
- 方法(34776)
- 数学(30062)
- 数学方法(29678)
- 学(19434)
- 农(17851)
- 财(17461)
- 中国(16714)
- 业经(15026)
- 地方(13552)
- 理论(12428)
- 农业(12087)
- 技术(11753)
- 和(11741)
- 务(11740)
- 贸(11734)
- 贸易(11730)
- 财务(11680)
- 制(11673)
- 财务管理(11660)
- 易(11385)
- 企业财务(11119)
- 环境(10894)
- 银(9912)
- 划(9838)
- 机构
- 大学(266845)
- 学院(264132)
- 管理(103623)
- 济(95553)
- 经济(93310)
- 理学(91021)
- 研究(90901)
- 理学院(89935)
- 管理学(88081)
- 管理学院(87621)
- 中国(63062)
- 科学(62767)
- 京(57085)
- 农(51556)
- 所(47689)
- 业大(47136)
- 研究所(44427)
- 财(42770)
- 农业(40957)
- 中心(39948)
- 江(37232)
- 北京(35656)
- 财经(35333)
- 范(34617)
- 师范(34178)
- 院(33360)
- 经(32226)
- 州(30570)
- 技术(29773)
- 省(27853)
- 基金
- 项目(193578)
- 科学(149432)
- 基金(139307)
- 研究(133533)
- 家(125099)
- 国家(124122)
- 科学基金(104470)
- 社会(80814)
- 省(76611)
- 社会科(76452)
- 社会科学(76430)
- 基金项目(74985)
- 自然(72267)
- 自然科(70599)
- 自然科学(70577)
- 自然科学基金(69298)
- 划(65196)
- 教育(60660)
- 资助(57937)
- 编号(53077)
- 重点(43591)
- 成果(42646)
- 部(41217)
- 发(40365)
- 创(40035)
- 计划(38467)
- 科研(38212)
- 创新(37401)
- 课题(36861)
- 大学(35113)
共检索到364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倪妍妍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低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爆发的频率和强度都呈增加的趋势。现代植被分布格局是植被对气候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探索植物现时分布格局的成因是理解和预测植物种群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适应和生存潜力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在大地理尺度上,低温被认为是植物向北和向高海拔扩散的限制因子。因此,从温度耐性角度来探索植物在纬向区域的适应机制,预期结果不仅能充实和弥补国内外对纬向限界研究的缺乏和不足,而且将为理解植物现时纬向限界形成的环境驱动机制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在全球气候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高文强
植被分布格局是植被对气候长期适应的结果,而现时气候的快速暖化将对植被分布、群落结构以及种群动态等产生显著影响。目前关于植被限界动态的研究多集中于纬度和海拔等单一梯度,但缺乏对三维地理尺度(纬度、经度和海拔)种群动态与成因的相关研究。本文以我国广布种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和预测过去(6000年前)、当前(1950-2000)和未来(2050年)气候情境下栓皮栎潜在分布格局及其主导气候因子,然后经实例调查,比较和分析纬度、经度和海拔梯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云鹏 雷静品 潘磊 王晓荣 徐卫男 刘佳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是壳斗科栎属植物[1],是天然分布广泛的树种,跨越温带、暖温带亚热带,是研究植物分布与气候、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树种之一[2]。栓皮栎因其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受到广泛关注,已有专家学者[2-4]分别从其生理特性、群落结构、地理分布、培育经营、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任耀忠 张文辉 周建云
为加快栓皮栎遗传改良,培育优良新品种,提高栓皮栎树种造林质量和增加林业经济效益,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判法,对4个栓皮栎不同变异类型的栓皮特性、速生性、抗旱性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栓皮栎变异类型的栓皮优良性为厚皮深裂型>厚皮浅裂型>薄皮深裂型>薄皮浅裂型;速生性为厚皮深裂>薄皮浅裂>厚皮浅裂>薄皮深裂;抗旱性为薄皮深裂型>薄皮浅裂型>厚皮浅裂型>厚皮深裂型;综合优良性为厚皮深裂型>厚皮浅裂型>薄皮深裂型>薄皮浅裂型。厚皮深裂型是栓皮栎天然变异类型中的最佳变异类型,因当作为首选类型,进行保护和定向培育。
关键词:
栓皮栎 变异类型 优良性分析 综合评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婧依 王奇 刘建锋 常二梅 贾子瑞
【目的】旨在揭示栓皮栎栓皮厚度的地理变异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为预测我国栓皮栎栓皮产量以及优良种质筛选与定向培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使用聚类分析、混合效应模型等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对12个栓皮栎群体的栓皮厚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栓皮厚度与圆盘直径、圆盘年龄、木质部和韧皮部厚度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栓皮栎树皮率、栓皮相对厚度、外皮内皮比、栓皮相对粗糙度具有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通过树皮率和外皮内皮比的聚类分析,陕西商洛、甘肃天水、河南内乡、河北临城、北京平谷、安徽金寨6个群体属于树皮率和外皮占比较高的类群。树皮率受圆盘直径、降水量和坡度的影响,外皮内皮比则受年均温和坡度的影响。栓皮相对厚度受年均温、降水量和坡度的影响,而栓皮相对粗糙度受圆盘直径、坡度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在区域尺度上,年温度和年降水量对栓皮厚度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结论】本研究初步量化了栓皮厚度的影响因素,可为今后栓皮栎栓皮产量预测以及良种选育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栓皮栎 栓皮厚度 粗糙度 环境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新民 陆元昌 宁金魁 任云卯 王奇峰 王浩
Based on the data of 8 analytical trees originated from 3 types tree source collected from Xishan and Dayanshang area of Beijing,the growth process of DBH,height and volum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BH and height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4 theoretical equations were applied to fit the growth p...
关键词:
栓皮栎 生长过程 生长模型 树木起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小榕 母军 张新宇 赖宗元 储德淼
【目的】软木是一种具有黏弹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除天然软木塞以外,软木制品多由软木颗粒施胶后热压而成,软木材料主要化学组分的熔融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等热转变温度对了解软木的黏弹性和制定热加工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方法】首先对栓皮栎软木进行热重分析以了解其热稳定性,确定软木发生热降解的最低温度,之后又采用了DSC、DMA、TMA这3种热分析方法对国产栓皮栎软木材料在热解起始温度内的热效应温度进行分析,并相互验证。【结果】热重分析结果显示在219℃之前栓皮栎软木基本不发生热降解,采用DSC、DMA、TMA方法测得的软木脂微晶的熔融温度分别为66℃、78℃(1 Hz)和78℃,通过DMA测得软木脂无定形区在频率为1 Hz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0.7℃左右,在-66℃附近有一次级松弛转变,各热效应温度与栓皮槠软木略有差异,应与两者化学组分的单体构成和分子间作用力之间的差异相关。此外,由于软木径向壁上具有褶皱,采用TMA测试时可发现在加热条件下软木径向尺寸受热膨胀程度要大于轴向。【结论】在栓皮栎软木发生热解前的温度范围内存在主要成分软木脂的各热效应转变温度,据此确定合适的软木热加工温度,可通过增加软木的黏性流动来促进软木材料的热成型。
关键词:
栓皮栎软木 热分析 熔融 玻璃化转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李恒 段国民
该文对13种元素在36年生的栓皮栎人工林中的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对大量元素的年吸收量为96.32kg/hm~2·a,存留量为23.24kg/hm~2·a,归还量为73.08kg/hm~2·a,生物循环速率为0.76;林分对微量元素的年吸收量为1 831.96g/hm~2·a,存留量为429.46g/hm~2·a,归还量为1 402.50g/hm~2·a,生物循环速率亦为0.76.每生产1t干物质需要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别为20.82kg和385.96g.这些数据可为培育栓皮栎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栓皮栎 营养元素 生物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跃宁 倪妍妍 刘建锋 林永标 张玉婷 姚宁 江泽平
[目的]探讨水热条件变化后不同种源栓皮栎幼苗光合生理性状的差异,为栓皮栎优良种源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5个地理种源(北京平谷PG、河南内乡NX、湖北秭归ZG、江西永修YX和湖南城步CB)的栓皮栎种子,选择在其自然分布南缘以南的生境(广东鹤山,HS)下进行培育,测定不同种源栓皮栎的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纬度CB种源栓皮栎的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显著高于中高纬的ZG和PG种源(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奇 孙婧依 刘建锋 常二梅 贾子瑞 高文强
【目的】通过大范围采样分析栓皮栎软木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软木资源的定向选育与科学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了全国12个地区栓皮栎软木进行软木脂、木质素等主要化学成分测定分析,通过LSD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样点软木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栓皮栎软木主要化学成分的平均含量(本文中的化学成分含量指的是质量分数)为可萃取物(13.94±0.54)%,软木脂(41.63±1.44)%和木质素(23.03±2.26)%。以软木脂与木质素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2个地理种源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河北临城、江西永修、安徽金寨、江苏南京和河南内乡属于软木脂含量相对较高的类群;河南济源、陕西眉县和甘肃天水属于木质素含量较高的类群;陕西商洛、湖南城步、北京平谷和广西田林则属于中间类群。相关分析发现,二氯甲烷萃取物和总萃取物含量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软木脂含量随经度和土壤氮含量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年均温对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年均降水量与软木脂、二氯甲烷萃取物和总萃取物含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整体上,我国栓皮栎软木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地理差异,且主要受纬度、年均降水量和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自立 马履一 贾忠奎 王梓
为科学制定栓皮栎播种苗氮肥管理措施,在砂培条件下,采用指数施肥的试验方法,设置4个供氮水平(0、120.6、216.4和329.2mg/(株·a)),探求不同的供氮水平对栓皮栎播种苗光响应特征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木生长的不同阶段,供氮量的差异对叶片光响应曲线的影响有所差别。生长初期,氮素对栓皮栎播种苗光响应特征曲线参数的影响不显著。速生期,缺氮(0mg/(株·a))严重影响苗木的光合性能,导致栓皮栎播种苗的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α)偏低,而光补偿点(LCP)偏高;当供氮量从120.6mg/(株·a)增大到216.4mg/(株·a)时,苗木Pmax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泾峰 冯德君 张文辉 雷亚芳 张英杰
【目的】研究不同天然类型栓皮栎软木的主要化学组分,为栓皮栎的选型与培育以及充分利用栓皮栎软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07,从陕西商州区二龙山林场树龄33~50年的栓皮栎天然林中采剥栓皮厚度和裂纹深度不一的4种类型的栓皮栎软木,按照GB/T 2677《造纸原料的化学成分测定》中的方法对软木中的抽提物、木栓脂、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4种类型栓皮栎软木的主要化学组分存在差异。抽提物总量质量分数的高低为薄皮浅裂型>厚皮深裂型>薄皮深裂型>厚皮浅裂型;木栓脂质量分数的高低为薄皮深裂型>薄皮浅裂型>厚皮深裂型>厚皮浅裂型;纤维素质量分数的高低为厚皮深裂型>厚皮浅裂型>薄皮浅裂型...
关键词:
栓皮栎天然类型 软木 化学组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超 张文辉 雷亚芳
以秦岭北坡栓皮栎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典型样株与随机采样的方法,研究不同径级下厚皮和薄皮2种类型栓皮栎软木的差异、软木质量变化的趋势,及周皮与树体生长的关系等。研究结果表明:栓皮栎不同部位(阴面和阳面)软木厚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对比2种类型软木密度、硬度、皮层厚度等可以得出厚皮类型软木优于薄皮类型,2种类型栓皮栎胸径在10~20cm的软木质量最差;2种类型栓皮栎周皮厚度与树体生长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可用胸径代替年龄作为反映周皮厚度的重要度量指标。软木厚度越大软木质量也相对越好,厚皮类型栓皮栎软木在胸径10~30cm时速生,胸径40cm后增长迟缓,而薄皮类型软木以较慢的速度缓慢增长。在栓皮栎林的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树凤 施翔 田生科 孙海菁 杨肖娥 陈益泰 刘婷
【目的】研究杞柳不同品种对重金属铅(Pb)的吸收、积累以及耐性差异,明确Pb在杞柳不同组织的积累特点、转移能力及其在叶片的微区分布特征,为阐明Pb的毒性机制以及杞柳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方法,分别以0,100和200μmol·l~(-1) Pb(No3)2处理杞柳微山湖、一枝笔和大红头3个品种扦插苗,研究铅对杞柳不同品种生长、生物量积累和重金属耐性的影响以及Pb在不同组织的积累和转移能力,并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SRXRF)荧光技术分析Pb以及K,ZN,Ca,Fe等其他元素在杞柳叶片的微区分布特征。【结果】Pb明显抑制了杞柳3个品种的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志龙 虞木奎 唐罗忠 方升佐 王新洋 张春祥 曹一达
利用13个省(区)的36个种源麻栎种子在安徽省滁州市红琊山林场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麻栎苗高、根长、地径、高径比、生物量、热值和能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麻栎苗高和地径生长均表现"S"型曲线,7—9月为生长速生期;麻栎不同器官热值大小排序为叶>茎>根,生物量为根>茎>叶,能量为茎>根>叶。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源的差异主要是由各器官生物量决定。初步选出安徽太湖、安徽太平、浙江开化、江苏句容、浙江建德、浙江龙泉和贵州榕江种源为优良种源。
关键词:
麻栎 地理种源 苗期性状 生物量 热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