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5)
2023(10834)
2022(9746)
2021(9239)
2020(7873)
2019(18338)
2018(18337)
2017(35040)
2016(19768)
2015(22118)
2014(22249)
2013(22007)
2012(20421)
2011(18363)
2010(18377)
2009(16661)
2008(16333)
2007(14157)
2006(12328)
2005(10678)
作者
(60755)
(50466)
(50284)
(47791)
(32505)
(24582)
(22743)
(20115)
(19370)
(18191)
(17485)
(17180)
(16362)
(16137)
(15854)
(15549)
(15505)
(14958)
(14469)
(14394)
(13033)
(12651)
(12385)
(11525)
(11397)
(11391)
(11348)
(11111)
(10424)
(10291)
学科
(72825)
经济(72735)
管理(52773)
(50456)
(42140)
企业(42140)
方法(35836)
数学(30695)
数学方法(30272)
(21327)
(19508)
中国(18045)
(17273)
业经(15928)
地方(14974)
理论(13500)
(13112)
农业(13108)
贸易(13108)
(12770)
(12642)
(12112)
环境(11746)
技术(11652)
(11090)
财务(11029)
财务管理(11010)
教育(10649)
企业财务(10450)
(10300)
机构
大学(284472)
学院(280702)
管理(108505)
(100337)
研究(99032)
经济(97873)
理学(94817)
理学院(93624)
管理学(91584)
管理学院(91117)
中国(68868)
科学(68494)
(61817)
(55344)
(53157)
业大(49527)
研究所(49475)
(44533)
农业(43926)
中心(42864)
(40863)
北京(39042)
(38877)
师范(38402)
财经(36625)
(36101)
(33320)
(33252)
技术(31683)
师范大学(31282)
基金
项目(201293)
科学(155029)
基金(143479)
研究(140189)
(129036)
国家(127975)
科学基金(106697)
社会(83601)
(79585)
社会科(78846)
社会科学(78822)
基金项目(77247)
自然(73673)
自然科(71947)
自然科学(71921)
自然科学基金(70627)
(68379)
教育(64121)
资助(59783)
编号(56422)
成果(46430)
重点(45758)
(43153)
(42428)
(41400)
计划(39994)
课题(39932)
科研(39514)
创新(38641)
大学(36399)
期刊
(107589)
经济(107589)
研究(77747)
学报(56960)
(49649)
科学(49409)
中国(49359)
大学(40837)
学学(38597)
管理(38065)
农业(34764)
教育(31846)
(31384)
技术(22526)
(18856)
金融(18856)
(18000)
业经(17676)
财经(16911)
图书(16319)
经济研究(16293)
业大(15811)
科技(15589)
(15054)
林业(15047)
(14229)
问题(13927)
理论(13587)
资源(12878)
实践(12680)
共检索到396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寿烨   王兵   牛香   宋希强   许庭毓   王以惠  
[目的]:分析不同种源杉木细根呼吸及其形态、化学性状的差异,增进对根系呼吸与其他根系特征之间联系的理解。[方法]:以江西大岗山杉木种源同质园的10个种源为对象,对杉木细根呼吸及其形态、化学性状的种源间差异以及各指标间的关联性开展了研究。[结果]:杉木细根呼吸、细根形态性状和化学性状的种源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0.42%、18.82%~22.88%、7.84%~19.73%。不同种源杉木细根呼吸存在显著差异(p<0.05),浙江开化种源细根呼吸速率最大(7.97±1.08 nmol·g-1·s-1),重庆永川种源最小(1.63±0.40 nmol·g-1·s-1);不同种源杉木细根形态性状、化学性状也呈显著差异(p<0.05),福建建瓯种源具有最大的比根长(579.17±17.11 cm·g-1)、根比表面积(139.97±10.18 cm2·g-1);浙江开化种源具有最大的根C含量(458.12±5.40 g·kg-1)、N含量(10.58±0.02 g·kg-1)、N:P(17.85±0.29);江西分宜本地种源具有最大的根组织密度(0.62±0.12 g·cm-3)、以及最小的根N含量(6.38±0.11 g·kg-1)、C:P(481.39±8.94)、N:P(10.64±0.41)。对杉木细根呼吸及其形态、化学性状间的权衡关系分析表明,细根呼吸与根系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比根长、根组织密度的相关性较小。[结论]:不同地理种源杉木细根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存在差异,细根呼吸与根形态性状的关联较小,主要与根N含量关系密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浩  高国强  马耀远  李祖旺  谷加存  
【目的】明确不同年龄红松根系氮素吸收及其与根形态和化学性状的关系,增进对根系资源获取策略与树木个体发育之间联系的理解。【方法】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内幼龄((14±1)年)、中龄((48±3)年)和成熟龄((217±4)年)红松为材料,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各年龄阶段红松根系氮素吸收,同时测定了根系形态和化学性状。【结果】随着红松年龄的增大,根系铵态氮、甘氨酸和总吸收速率均逐渐降低,硝态氮吸收速率则无显著变化。红松不同年龄阶段,各形态氮对根系总氮吸收贡献率均表现铵态氮(62%~65%)>甘氨酸(25%~32%)>硝态氮(4%~12%),其中硝态氮贡献率随红松年龄的增大而增大,铵态氮和甘氨酸的贡献率则无显著变化。甘氨酸以分子态被幼龄、中龄和成熟龄红松根系吸收的比例非常接近,分别为78%、81%和80%。根系直径随着红松年龄的增大而显著增粗,与根系铵态氮、甘氨酸和总氮吸收速率呈负相关(仅与甘氨酸相关性显著),与硝态氮吸收速率呈正相关;与此相反,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则随着红松年龄的增大呈现降低的趋势,均与根系铵态氮、甘氨酸和总氮吸收速率呈正相关(仅甘氨酸相关性显著),与硝态氮吸收速率呈负相关;根系组织密度和化学性状在红松的各年龄阶段均无显著变化,与根系氮吸收的相关性很低。【结论】随着红松年龄的增大,根系氮素吸收速率和偏好均发生明显改变,这可能与根系形态性状的变化有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玲  罗建  
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 Cheng et L.K.Fu)是松科(Pinaceae)云杉属(Picea Dietr.)常绿高大乔木,为西藏高原亚高山暗针叶林主要、特有的建群树种之一[1-2]。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的林芝、米林、波密等地,并向西分布至朗县、错那、洛扎、隆子、工布江达。林芝云杉是云杉属中木材品质系数最高的树种[3],生长迅速,寿命持久,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能长成罕见的巨树,胸径可达2.5 m,最大树高可达73 m,单株立木材积达到5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伍汉斌  段爱国  张建国  孙建军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的杉木地理种源生长状况的差异,筛选适宜于试验区发展的杉木优良种源,促进杉木种源水平的长期遗传改良。[方法]利用1981年营造的杉木种源试验林在5、10、31年生时的测定材料,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参数变异规律,利用早晚相关和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林龄的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1年生时最大种源的各性状值较最小种源的各性状分别高75.86%,48.55%,263.76%;杉木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纬向变异为主,由南向北,杉木的生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即我国西南和东南部种源生长较好。参试杉木种源不同林龄时各性状的遗传力为0.750~0.875,说明各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杉木早期选择宜在10年生左右;从16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29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大部分种源来自福建省,还包含贵州、广西和湖南等地的种源,其中,生长最好的是福建崇安、顺昌、尤溪等福建北部种源,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21%~31.45%、15.60%~20.19%、59.94%~89.97%。[结论]早期选择的年龄对缩短杉木育种周期影响明显,在10年生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从31年生杉木成熟林中选择出的29个优良种源较当地种源有较大增幅,适宜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推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赐鼎   谢伟伟   黄会发   汪乾   翁怀锋   黄飚   梁光红   张飞萍  
以9个不同种源(国内的6个福建种源、2个浙江种源,1个日本种源)、69个无性系柳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性状、木材质量、千粒质量和叶片形状,比较其生长特性并对其综合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9个不同种源、69个无性系的柳杉的生长因子、千粒质量、材积质量、叶片形状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生长量、千粒质量和材质因子是影响柳杉群体生长量、种子质量及材质的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70.13%)。3个主成分综合评价排序前10的无性系编号分别是75、12、15、68、1、7、4、10、3、64;聚类分析法可将不同种源柳杉聚为6个类群,其中,日本及国内的黄龙、溪口、来舟、腊洋种源存在较高的一致性,而国内的石垟、天目、水门及杨梅岭种源间则互相渗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渭阳  李贤伟  张健  荣丽  杨渺  潘燕  
采用SRS-1000便携式土壤呼吸仪对四川省丹陵县集体林区巨桉短轮伐期1~6年生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5cm土壤温度进行测量,并采用根钻法在不同季节测量所有年龄巨桉林活细根(秋季(1.16)>春季(0.62)>冬季(0.41μmol.m-2s-1)(P<0.01)。1~6年生的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表现出"高—低—高"的趋势(P<0.01),6年生巨桉林土壤呼吸速率最高;2)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用月初动态拟合的1~6年生林分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伍汉斌  段爱国  张建国  
【目的】通过对33年生杉木种源试验林生长性状的调查研究,了解杉木种源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地理变异模式,对早期选择的效果进行检验,确定杉木种源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并为试验区选择适生的优良种源。【方法】以1981年在广西柳州营造的杉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参试种源为199个,在5、6、8、12和33年生时测定每木胸径和树高,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变异规律,采用趋势面技术分析杉木地理变异规律,采用早晚相关确定早期选择的林龄范围,利用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生长时期杉木种源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宁晨  向雪莲  张宇蒙  王小丹  张采依  林先滢  
【目的】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矿质元素之一。由于土壤胶体中复杂的化学过程,导致水溶态磷常常被固定和吸附成为迟效态,因而成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植物可通过与菌根的共生分泌胞外酶等有机分泌物促进土壤磷素释放,从而使其适应低磷环境。本研究通对杉木幼苗与丛枝菌根(AM)接种,研究其共生体在磷限制和磷添加条件下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利用效率,明晰杉木-AM共生体对土壤异质磷素的偏向性及影响杉木林内土壤有效磷的关键因子。【方法】通过室内盆栽实验,模拟杉木幼苗在磷限制或非限制条件下,测定杉木幼苗在不同磷形态生长包中菌根胞外酶活性以及杉木养分、菌根侵染率指标。【结果】在磷添加情况下,接种AM菌根的杉木幼苗植株磷含量高于未添加磷的处理组。除矿物磷处理组之外,其他磷源处理的植株碳含量都呈现磷添加高于未添加磷的情况。同时,氮元素的累积也呈现出与植株碳含量相似的状况。由于磷分需求的满足,杉木幼苗诱导根系和共生菌根群落向其他养分元素的获取,从而导致对有机碳源分解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和有机氮源分解相关的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且在有机磷和复杂矿物态磷源的处理组中尤为明显。而在缺磷条件下,菌根群落更偏向于正磷酸盐和铁吸附磷的利用,同时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有机磷源处理中大幅提高。通过根系调查发现,菌根侵染率并非受到磷添加/非磷添加的影响,而主要受到提供磷源处理的影响。【结论】在杉木幼苗管理和人工造林过程中应同时考虑立地条件及施用磷肥的形态,在土壤有效磷充足的情况下以补充有机磷为主,而在磷限制状态时补充正磷酸盐或是吸附态磷为主,以使杉木生长和养分累积达到最大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云  李鑫  李勇  叶代全  施季森  边黎明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木材安全重大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株型是决定杉木产量的核心要素,掌握理想株型的性状组成对提高杉木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来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14个杉木组培无性系造林后3 a内生长量和造林后第2年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试验林分郁闭前幼树阶段的形态与和生长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杉木理想型无性系的选择和不同株型的定向培育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造林后1至3年林分树高的平均值分别为1.00、2.52和3.87 m,第3年的胸径平均值为4.76 cm,无性系的树高生长变异系数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不同无性系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除020在高生长上优势明显外,054、061、063和023在3 a内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具有较大的优势。2)造林后第2年坐生密度、冠幅、枝盘数、当年生节间距离、一级侧枝数和年盘二级分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3.58片、176.1 cm、6.11、21.76 cm、21.02和19.88,且不同无性系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杉木株型之间的差异较大。3)通过聚类分析将无性系063、054及061归为浓密型杉木,无性系047、148、023及049归为稀疏型。4)生长与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浓密型杉木的生长量更大,根据以上的分析初步认定,在生长初期,杉木的理想株型具有枝条浓密和冠幅宽大的特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雷梅  甘子莹  谭世广  宋秀玲  上官翰婷  丘清燕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和不同形态氮(NH_4~+-N、NO_3~--N)对杉木根际土壤氮(N)与磷(P)养分含量、相关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以1年生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研究杉木幼苗在接种摩西球囊霉(G.mosseae,Gm)和添加不同形态N(NH_4~+-N、NO_3~--N)后根际土壤N、P养分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与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结果](1)AMF接种提高了土壤有效P含量,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有机氮以及全P含量,与NH_4~+-N处理相比,NO_3~--N处理下AMF对土壤N、P养分的调节作用更显著(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许安芳  吴隆高  胡中成  吴伟刚  邱润生  郭有意  
浙江省龙泉市林科所杉木地理种源试验林保存了19个种源。对该所14年生不同种源试验林分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胸径(x)与冠幅(y)相关紧密,最佳回归方程为y=axb。通过检验,可把19个种源归类于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3个总体,分别获得的杉木林经营密度指标和树冠可重叠系数,可以应用于全国杉木林的抚育间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远光  刘世荣  
在广泛收集杉木物候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杉木物候期地理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寻求生产力与生长期的相关关系。主要结果:揭示了杉木物侯期的地理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杉木主要物候期地理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指出杉木生长期长度与生产力呈二次曲线关系,主梢生长期在200-250天时(中带,生产力较高,为8—18t/ha·a:主梢生长期高于250天(南带)或低于200天(北带),生产力较低,为3—8t/ha·a。这是杉木的生态遗传性和产区的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炎根   胡艳静   黄莎   刘波   吴继来   王懿祥  
【目的】比较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解释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子,为森林经营及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对照(间伐0%)、中度间伐(间伐45%)、重度间伐(间伐70%) 3种间伐处理,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短期原位监测。【结果】间伐显著增加了杉木林土壤呼吸速率(P<0.05),与对照相比,中度和重度间伐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23.30%和44.94%。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无关。不同间伐处理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为1.77~2.16,对照处理下Q_(10)最高,间伐降低了杉木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间伐初期,间伐对杉木林土壤呼吸速率有促进作用,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温度是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活性有机碳是重要因子。图3表5参44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松林  许星鸿  涂康  刘志鸿  张天时  吴彪  周丽青  孙秀俊  
采集我国南北沿海9个地理群体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利用通径分析等方法评估各群体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各群体壳长、壳高、壳宽和壳厚4个形态性状对菲律宾蛤仔活体重和软体重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除壳厚外,其他形态性状与活体重和软体重呈显著相关(P < 0.05)。基于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大多数群体的壳宽对活体重和软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2个形态比例参数(壳宽/壳长和壳高/壳长)最大值出现在山东莱州群体(0.49和0.74),而最小值出现在大连东港群体(0.42和0.67)。壳厚的变异系数最大(22.74),而壳高的变异系数最小(9.47)。通过检验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建立了各群体形态性状对软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聚类分析表明,菲律宾蛤仔不同群体未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而呈现出不规律的南北交替聚类现象。本研究查明了蛤仔不同地理群体形态性状对体重性状的影响,为蛤仔地理群体的形态判别、种质资源分析和遗传育种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张志钧  邓疆  
系统采集了10个龄级和12个地理种源的云南红豆杉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树皮、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其平均值分别为0.0048%、0.0040%和0.0151%,3年生枝和叶的紫杉醇含量相近,差异不显著。树皮的紫杉醇含量与年龄存在回归关系:Y=0.0316×e0.0067x;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与树龄不相关,但树龄小于72a时其含量随树龄增加而递增,树龄超过72a和114a后,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逐渐减少。12个云南红豆杉地理种源中,新平、宁蒗和泸水种源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最高,在0.0077%~0.0098%间;兰坪、宁蒗和新平种源3年生小枝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