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09)
2023(1869)
2022(1708)
2021(1616)
2020(1387)
2019(3147)
2018(3015)
2017(5293)
2016(3243)
2015(3631)
2014(3664)
2013(3737)
2012(3622)
2011(3401)
2010(3518)
2009(3026)
2008(3022)
2007(2665)
2006(2378)
2005(2195)
作者
(13356)
(11118)
(10873)
(10524)
(7240)
(5809)
(4852)
(4600)
(4253)
(4171)
(4098)
(3892)
(3835)
(3827)
(3816)
(3629)
(3416)
(3332)
(3294)
(3289)
(3123)
(2907)
(2853)
(2630)
(2623)
(2599)
(2540)
(2524)
(2507)
(2490)
学科
(9625)
经济(9620)
(7309)
管理(6529)
(5947)
企业(5947)
(5014)
方法(4471)
数学(3534)
数学方法(3491)
(3038)
中国(2966)
(2915)
(2834)
贸易(2830)
(2764)
(2560)
业经(2263)
虫害(2220)
(2215)
(2206)
及其(2133)
农业(2083)
地方(1981)
病虫(1881)
病虫害(1881)
(1858)
(1759)
理论(1729)
(1605)
机构
大学(50030)
学院(49328)
研究(23408)
(18916)
科学(18277)
(15647)
农业(15430)
经济(15230)
中国(15224)
(14937)
管理(14373)
研究所(14025)
业大(13449)
理学(12332)
理学院(12082)
(11766)
管理学(11676)
管理学院(11589)
(10229)
农业大学(9882)
中心(9270)
(9124)
(8756)
实验(8583)
科学院(8536)
(8483)
实验室(8252)
(8227)
重点(7888)
北京(7245)
基金
项目(36962)
科学(26629)
(26108)
国家(25928)
基金(25605)
研究(20060)
科学基金(19616)
自然(15337)
(15290)
自然科(15011)
自然科学(14997)
自然科学基金(14741)
(13572)
基金项目(13291)
资助(11179)
社会(11058)
社会科(10414)
社会科学(10410)
科技(10347)
计划(10066)
重点(9155)
教育(8743)
(7898)
专项(7834)
(7828)
(7824)
科研(7676)
(7284)
(7269)
创新(6850)
期刊
学报(18833)
(17675)
经济(17675)
(17429)
科学(13601)
大学(12289)
农业(12049)
学学(11979)
研究(11803)
中国(11609)
(6922)
业大(6295)
管理(5777)
农业大学(5343)
(5074)
林业(4737)
(4125)
中国农业(3634)
教育(3558)
科技(3500)
自然(3304)
(3020)
金融(3020)
自然科(2874)
自然科学(2874)
技术(2818)
财经(2648)
西南(2523)
经济研究(2475)
科技大(2451)
共检索到75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宏宝  毛佳  李茹  赵桂东  林茂松  
利用室内人工接种方法对腐烂茎线虫杂交后代进行致病力、繁殖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内各组合中均能杂交成功,比较发现各种群的后代数目与对照亲本的数目有显著差异,各杂交组合中杂交率与F1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为亲本自交);各杂交群体在致病力、繁殖力表现方面与对照DeSD种群在P0.05水平上均存在差异;各种群正反交群体致病力、繁殖力与对照相比,对照DeSD种群所在的反交组合表现特征均高于其正交组合;相关性分析,腐烂茎线虫两类基因型各种群基因型内杂交群体致病力与繁殖力均存在正相关。本研究对模拟我国不同地理来源腐烂茎线虫种群扩散后所产生杂交代的致病力分化情况,腐烂茎线虫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贲爱玲  过晔  韩正敏  
收集松材线虫5虫株与拟松材线虫1虫株进行生物学杂交,结果显示:松材线虫各虫株均能与拟松材线虫杂交且杂交率均较高,但杂交后代中普遍存在线虫死亡率较高的现象。用杂交后代线虫与未杂交亲本线虫分别接种2年生马尾松苗,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线虫对接种松苗的致病性小于其未杂交亲本线虫,从接种后萎蔫的松苗中再分离线虫,杂交后代线虫再分离数远少于亲本线虫数。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云  张绍升  
盆栽接种试验表明,侵染甘薯的腐烂茎线虫对花生具有显著的致病性.该线虫可以侵染花生的根系、果针和荚果,果针受害最重,影响饱果率和荚果重量.不同花生品种对腐烂茎线虫的抗性和症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世通  肖顺  章淑玲  周峡  张绍升  
采用长柄链格孢和茄病镰刀菌进行培养腐烂茎线虫的比较试验,接种量为20条,在27℃黑暗条件下培养60 d.结果表明,长柄链格孢适合培养腐烂茎线虫,线虫的培养量平均为26800条·管-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成云  陈琼珠  陈宗麒  罗朝喜  林长生  内藤秀树  
报道了5个稻瘟病菌杂交组合的后代菌株在4个水稻品种和4个龙爪稷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结果。其中水稻菌3514-R-24对龙爪稷品种EC3的非致病性,龙爪稷菌株G10-1对水稻品种Keneana的非致病性及水稻菌3472-R-12对龙爪稷品种EC3、EC21的非致病性,可能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因为它们与致病性菌株杂交后,致病性后代与非致病性后代的分离比为1∶1。3472-R-12对两个龙爪稷品种的非致病性基因可能就是相同的,因为对EC3致病的后代菌株,对EC21也都是致病的,反之亦然。其他组合中的龙爪稷菌对水稻的非致病性和水稻菌对龙爪稷品种的非致病性,则可能受一对以上的基因控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宏宝  李茹  付佑胜  赵桂东  梁照文  张凯  
通过在不同抗性甘薯品种上接种不同基因型腐烂茎线虫来研究线虫群体繁殖量、性比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基因型B群体De YL随着接种数量的增加,线虫在不同甘薯品种下繁殖数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在栗子香品种上的繁殖量增加最高,与其它2个甘薯品种相比,线虫繁殖量在(P<0.05)上差异显著;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在栗子香上线虫性比从0.77增加到1.44,表现线虫向雌虫方向分化;在徐薯18上同样表现为线虫向雌虫分化,相关性分析发现,在胜利百号、栗子香、徐薯18甘薯品种上,线虫群体繁殖量与性比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琳琳  章淑玲  肖顺  张绍升  
在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花生根部发现根腐线虫的侵害,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r DNA-ITS区测序及序列比对,将其鉴定为咖啡根腐线虫.盆栽接种试验证明,该线虫可以侵染花生的根系和荚果,影响植株生长并降低结荚率,对花生具有显著的致病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明  叶生梅  潘迎捷  马桂荣  陈永萱  
采用交配基因型遗传标记的香菇野生株Q与栽培株苏香的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体单核体进行完全亲和双 单杂交 ,并对杂交后代进行了遗传分析。显著性检验表明 ,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及CMC酶活力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RAPD结果分析表明 ,6个杂交菌株在DNA水平上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但来源于原生质体单核体的杂交后代与来源于孢子单核体的杂交后代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酯酶同工酶结果显示 ,来自孢子单核体的杂交后代比来自原生质体杂交后代的变异程度高。两种不同来源的杂交后代在农艺性状方面具有不同的变异范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鹄溶  李恩  徐玉梅  赵增旗  
根据腐烂茎线虫已知分布区域及相关环境变量数据,采用MaxEnt和ArcGIS物种适生性分析软件,对当前和未来环境条件下腐烂茎线虫在山西省的适生区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的适生区面积占山西总面积的89.2%,其中,高度、中度和低度适生区的面积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34.3%、32.1%和22.8%,高度适生区包括9个市82个县(市、区);在两种代表性浓度路径(RCP)2.6和8.5预测下,未来2050和2070年腐烂茎线虫总适生区的面积占比均有所增加,其中,在RCP2.6气候情景下,2050和2070年高度适生区面积占比分别增加11.4%和15.7%,而在RCP8.5气候情景下,分别增加46.6%和59.2%.MaxEnt模型的预测曲线下面积的均值为0.909,说明预测结果准确度较高.年均温、最冷季平均温、最暖季降雨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和最冷季降雨量是腐烂茎线虫在山西扩散的主要影响因子,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其潜在适生区的监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漆永红  李秀花  马娟  李敏权  陈书龙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侵入甘薯部位以及在甘薯植株内的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自甘薯秧苗的基部侵入,逐步向上迁移危害。在移栽后4周,线虫仅在地下茎下部3 cm部分危害;移栽后8周,线虫扩展到地下茎接近地面部位;移栽后10周,线虫扩展到地上茎部分;移栽后12周,线虫已转移到新结甘薯块根上危害;但未发现线虫侵入甘薯须根。在装有500 g沙壤土的塑料管中移栽甘薯秧苗,在接种量为每克土壤含1~2头线虫时,24 d后秧苗的发病率为40%,发病指数低于10,60 d后发病率达到100%,病指为20~24,120 d后的病指为52~60;在接种量为每克土壤含...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爽   张廷萍   薛治峰   刘杨   王婧   钱亚新   秦世雯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子纯化法,从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品种‘碧桃’(Echeveria cv.‘Peach Pride’)疑似腐烂病的叶片组织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序列特征的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明确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测定尖孢镰刀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发现该病原菌具有较强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并具有一定的产毒素(镰刀菌酸)能力,说明细胞壁降解酶类和毒素是该病原菌侵入、定殖和致病的主要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爽   张廷萍   薛治峰   刘杨   王婧   钱亚新   秦世雯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子纯化法,从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品种‘碧桃’(Echeveria cv.‘Peach Pride’)疑似腐烂病的叶片组织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序列特征的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明确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测定尖孢镰刀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发现该病原菌具有较强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并具有一定的产毒素(镰刀菌酸)能力,说明细胞壁降解酶类和毒素是该病原菌侵入、定殖和致病的主要因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爱民  阎冰  叶力  兰国宝  张栋国  杜晓东  
为了培育马氏珠母贝新品种,开展了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的工作,获得了3个自繁群体和3个杂交群体,BB1、DD1和SS1分别来自北海野生种群(BW)、大亚湾野生种群(DW)和三亚野生种群(SW)自繁一代;BD1、BS1和DS1分别来自BW与DW、BW与SW以及DW与SW杂交一代。运用方差分析对6个子一代群体的5个主要性状(壳长、壳宽、壳厚、总体重和壳重)进行了比较,3个杂交群体未表现出杂种优势。但获得的6个群体将成为进一步选育的基本群体。子一代的变异性增加为进一步选育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凡  郑小波  王法明  张文荟  刘永锋  范永坚  
报道了两个田间水稻稻瘟病菌菌株杂交后代在 13个已知抗性基因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及遗传学分析结果。 10 0个子囊孢子菌株中呈现显著的致病性分离 ,共出现 5 4种致病类型 ,在不同的品种上分别出现 1∶1,1∶3 ,3∶1,7∶9和 9∶7的无毒性 /毒性分离 ,表明供试菌株对不同品种的无毒性 /毒性是受不同基因控制的。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 ,亲本菌株对品种新 2号和露明的无毒性 /毒性是受单基因控制的 ,对品种藤坂 5号、K6 0和K5 9的无毒性 /毒性是由 2个基因控制的 ,对品种爱知旭和草笛的无毒性 /毒性是由 4个基因控制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宇  张克云  林茂松  罗宏伟  徐福元  
测定了中国、日本、加拿大的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 群体对 3~ 4年生黑松的致病性 ,发现它们的致病力有明显分化。松材线虫不同群体致黑松的死亡率为 0~ 87 5 % ,RHS系数为 0~ 110不等。中国松材线虫群体致病力高于日本和加拿大群体 ,其中以中国的BxCN1、BxCN3、BxCSC和BxCZD 4个群体致病力最强 ,致枯率均为 87 5 % ,RHS系数均大于 90。在致枯率为 87 5 %的 6个群体中 ,南京的群体BxCN3平均死亡天数最短 (38d)。在全部测试群体中 ,Bx CZD的死亡历期最短 (14d)。试验发现接种松材线虫的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