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9)
2023(10359)
2022(9300)
2021(8852)
2020(7404)
2019(17334)
2018(17338)
2017(33504)
2016(18346)
2015(20703)
2014(20686)
2013(20611)
2012(18902)
2011(17067)
2010(16939)
2009(15302)
2008(14759)
2007(12699)
2006(11190)
2005(9567)
作者
(54915)
(45549)
(45264)
(43168)
(28954)
(22131)
(20508)
(18221)
(17259)
(16130)
(15663)
(15311)
(14493)
(14354)
(14033)
(13959)
(13831)
(13588)
(12933)
(12763)
(11634)
(11131)
(11099)
(10259)
(10230)
(10169)
(10165)
(10039)
(9242)
(9153)
学科
(72301)
经济(72229)
管理(51408)
(49942)
(39336)
企业(39336)
方法(33375)
数学(28860)
数学方法(28540)
(23127)
(18455)
地方(17294)
中国(17190)
(16360)
农业(15921)
业经(15856)
环境(14837)
(12511)
理论(11698)
(11682)
贸易(11677)
(11421)
(11295)
(11056)
技术(11031)
(10477)
财务(10417)
财务管理(10402)
企业财务(9858)
教育(9812)
机构
大学(260973)
学院(260320)
管理(104648)
(97402)
经济(95174)
理学(91578)
理学院(90519)
管理学(88866)
管理学院(88431)
研究(88289)
中国(62197)
科学(59321)
(55842)
(48711)
(45342)
业大(44304)
(42290)
研究所(41999)
中心(39402)
农业(38165)
(36656)
北京(35170)
(35120)
财经(34764)
师范(34732)
(31869)
(31596)
(30620)
师范大学(28098)
经济学(27661)
基金
项目(187863)
科学(145775)
基金(134668)
研究(134399)
(119220)
国家(118247)
科学基金(100048)
社会(82069)
社会科(77517)
社会科学(77494)
(74001)
基金项目(72982)
自然(67213)
自然科(65481)
自然科学(65463)
自然科学基金(64253)
(63014)
教育(60624)
资助(55092)
编号(55002)
成果(44104)
重点(42210)
(40563)
(40538)
(38812)
课题(37525)
创新(36155)
科研(36117)
计划(35466)
大学(34182)
期刊
(105501)
经济(105501)
研究(71734)
学报(47006)
中国(44994)
(44786)
科学(42400)
管理(35727)
大学(34135)
学学(32372)
农业(31272)
(29669)
教育(27274)
技术(20932)
业经(18503)
(17745)
金融(17745)
(16155)
财经(15729)
经济研究(15218)
科技(14201)
问题(14134)
图书(14125)
资源(13426)
(13255)
(12969)
理论(12773)
业大(12531)
林业(12143)
技术经济(12018)
共检索到363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宇晨  张心灵  
结合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的实地调研情况,首先定量分析三地区牧民的差异性,对比分析出各差异对不同地区的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其次建立计量模型,定性分析出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地区牧民满意度的具体影响程度;最后,根据不同地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各地区相对应的草原生态补偿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应动态确定合理载畜量以及实施贷款优惠政策对牧民进行补偿;中部地区应给予牧民相应的舍饲技术培训,转变养殖模式,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宣传,提高牧民保护草原思想意识;西部地区应给予牧民饲草料价格补贴,
[期刊] 改革  [作者] 靳乐山  胡振通  
在禁牧地区,禁牧补助只能补偿草场的要素价值,通过配套政策措施帮助牧民转产再就业是禁牧政策得以实施的关键。现有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未将超载程度纳入考虑因素,这会造成减畜和补偿的不对等关系,进而降低草原生态补偿的生态效果。现有的草原生态补偿监管体系是草畜平衡框架下的数量监管体系,呈现出弱监管的特性,会影响草原生态补偿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草场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与草原生态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晓虹  陶娅  盖志毅  
为探究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生计的影响,进而优化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牧民生计,本研究基于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研究成果与实践,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草原生态补偿影响牧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分析框架、影响过程和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原生态补偿影响牧民的生计资本、转化结构与过程、生计策略及生计结果,特别是草原生态补偿的法律政策、制度架构等制度因素会对牧民的可持续生计产生广泛性和持久性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构建草原生态补偿对牧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的分析指标体系,并指出理论界应更多聚焦于关于草原生态补偿后牧民生计转型模式、生计研究范围以及牧民生计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新华  
[目的]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受偿意愿、受偿期望值以及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以期为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464户牧民的问卷调查,运用CVM估值法和二元Logistic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78. 23%受访牧民具有受偿意愿,21. 77%牧民不具有受偿意愿。牧民禁牧受偿意愿为947. 10~1 210. 65元/hm2,草畜平衡奖励受偿意愿为508. 8~650. 40元/hm2。[结论]牧民的受偿意愿较高,受偿意愿值远远高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的标准。对牧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了解、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后草原状况改善、政府对草原监管、受访牧民文化程度、拥有草原面积、家庭纯收入、饲养牲畜头数、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后草原载畜量下降、补偿标准高低等。受访牧民年龄和家庭人口数对牧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玉新  魏同洋  靳乐山  
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评价及影响因素可以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与改进。在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一年之后,选取了内蒙古中部典型草原四子王旗,通过入户问卷调查、个人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了牧民对该政策的评价,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人口统计因素、生产条件以及政策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牧民对该政策总体评价为一般和满意,不满意的牧民比例为31%,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民族满意度水平都有所差异;88%的牧民认为政府草原生态补偿发放及时,但有71%的人认为补偿标准低。通过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牧民总体满意度的显著因素主要有民族、补贴金额、草料支出、对补偿标准以及对发放是否及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韦惠兰  宗鑫  
以甘肃玛曲县为例,对牧民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分析的结果表明,现行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设计并未充分尊重牧民的核心利益,对其承担的损失和成本并未予以充分考虑,以致产生了激励不相容的问题,对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可持续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政府引入可置信的承诺,如对牧民因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而损失的经济利益和承担的成本进行充分的补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强化对牧民的经济激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也尔那孜·玉山艾力  邵战林  
[目的]新疆草地生态的研究极具代表性,以层次分析法评价新疆新源县现行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能客观反映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方法]以新疆新源县为例,根据具体政策实施的内容结合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特点,构建基于牧民为视角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指标指定权值,通过对新源县牧区的牧民进行调研并梳理数据和分析,客观的综合评价该地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数为0.613 0,处于第4等级,说明该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草原改良工程实施效果为0.584 3,处于第3等级,说明政策实施效果一般;两大政策综合评价指数为0.565 5,处于第3等级,说明牧民对该地区的政策实施效果整体满意度为一般。需要当地政府完善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方法、改善和加大牧区生产条件和扶持力度、并有效解决牧民生计与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的矛盾,只有改善牧区生态和社会条件才能取得牧民对该政策的支持,促进草原生态与畜牧业良性发展。[结论]从牧民角度出发进行评价较为客观,该评价方法公正地评价了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源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政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也尔那孜·玉山艾力  邵战林  
[目的]新疆草地生态的研究极具代表性,以层次分析法评价新疆新源县现行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能客观反映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方法]以新疆新源县为例,根据具体政策实施的内容结合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特点,构建基于牧民为视角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建立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指标指定权值,通过对新源县牧区的牧民进行调研并梳理数据和分析,客观的综合评价该地区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生态奖补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数为0.613 0,处于第4等级,说明该政策实施效果良好;草原改良工程实施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晓斌  
文章针对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状况,明晰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需求。在总结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视角,辨识当前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草原生态补偿责权认定、范围界定、标准确定、方式选择和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进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设计,并提出新时期完善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巩芳  王芳  长青  刘鑫  
草原生态补偿意愿是确定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参考,理论上补偿意愿包括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研究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通过采用SPSS软件中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得出如下结论:内蒙古地区居民对草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是23.10元/hm2.年;内蒙古草原牧区牧民的受偿意愿是1 944.75/hm2.年。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是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即学历水平)、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和家庭人口;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主要是牲畜饲养方式和牧民居住地距离旗政府所在地的距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振通  靳乐山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一轮实施周期(2011~2015)即将结束,系统地研究禁牧政策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对于后续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内蒙古甘肃两省(区)四个纯牧业旗县的实地调研,识别出禁牧政策实施中的五个关键问题,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禁牧草场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草场的生态属性和牧户的自愿性。在全禁牧类型中,需要制定差别化的禁牧规定,差别化的禁牧规定增加了牧户的可选择性,产生了牧户之间的相互监督约束机制,可以达到更好的减畜效果。围栏建设使得禁牧草场边界清晰,集中连片降低禁牧草场的分散程度,都有助于降低禁牧的监管成本。"禁牧不禁养"存在适用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振通  孔德帅  魏同洋  靳乐山  
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是通过补助和奖励的政策手段达到减畜和草畜平衡的政策目标,最终使牧民收入不减少的条件下草原退化得到减缓。论文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一个分析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对等关系的框架,然后以内蒙古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为例,对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的对等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因为超载情况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牧户差异性,实际的超载率较统计的超载率被低估了。补偿在区域总量上是不足够的,维持区域总量补偿足够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应为28.5元/hm2。减畜和补偿存在严重的不对等关系,47.9%的资金给了那些不需要减畜的牧户,减畜比例0%;5.5%的资金给了那些需要减畜也愿意减畜的牧户,减畜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灵俐  李万明  
机制设计的目的在于实现设计者的目标,怎样保证利益相关者或参与者与设计者的目标利益一致呢?发挥制度的激励效应是关键。本研究以新疆草原生态移民为例,提出了补偿机制设计的三个原则、三项标准,在此基础上对补偿机制的整体框架进行设计,为生态移民补偿机制设计提供思路和基本的框架结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海川  张心灵  冯丽丽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对于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推行至关重要。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的合理定价,草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定价环节最大的阻碍,生态系统会计能够为生态系统定价提供有力支撑。文章以生态系统会计理论为基础,从生态服务和生产能力两个层面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价值构成,进而结合草原生态系统的特征、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已经出台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分析了机会成本法、生态服务功能法以及意愿调查法在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确定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生态补偿标准动态调整的实施方法。价值在于推进草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琦  侯向阳  
生态补偿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何建立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具有长期挑战性的课题,关系着补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永续性的关键问题。草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生物多样性保存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和食物安全的接续地,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投资规模和覆盖面均较大,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草原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形势仍然没有根本转变。因此,探讨和建立公平性和长效性相结合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协调草原资源的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多赢”、确保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