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7)
2023(1862)
2022(1757)
2021(1682)
2020(1493)
2019(3140)
2018(3070)
2017(5463)
2016(3473)
2015(3665)
2014(3777)
2013(3808)
2012(3825)
2011(3582)
2010(3462)
2009(3150)
2008(3087)
2007(2746)
2006(2465)
2005(2146)
作者
(13469)
(11498)
(11341)
(10624)
(7213)
(6006)
(5066)
(4598)
(4316)
(4194)
(4064)
(3901)
(3841)
(3839)
(3756)
(3685)
(3504)
(3483)
(3335)
(3330)
(3207)
(2979)
(2916)
(2663)
(2632)
(2608)
(2555)
(2531)
(2480)
(2447)
学科
(12813)
经济(12805)
管理(5953)
(5565)
(5512)
地方(5048)
方法(4570)
(4265)
数学(4212)
数学方法(4150)
(3276)
农业(3215)
(3182)
企业(3182)
地方经济(2962)
中国(2532)
环境(2392)
(2270)
业经(2166)
(2098)
金融(2097)
(2066)
贸易(2065)
生态(1996)
(1968)
(1809)
(1643)
土壤(1640)
资源(1637)
(1532)
机构
学院(51100)
大学(50669)
研究(24553)
科学(20286)
(18825)
中国(17129)
(15593)
农业(15320)
(15065)
经济(14725)
研究所(14686)
业大(13421)
管理(12335)
(12291)
理学(10532)
理学院(10248)
中心(10168)
(9985)
(9934)
农业大学(9815)
管理学(9797)
管理学院(9710)
科学院(9466)
实验(9436)
实验室(9084)
(9057)
重点(8626)
(8399)
(7877)
北京(7742)
基金
项目(39599)
(28194)
科学(28030)
国家(28023)
基金(27110)
研究(21526)
科学基金(20537)
自然(16232)
自然科(15778)
自然科学(15769)
自然科学基金(15463)
(15365)
基金项目(14638)
(14563)
资助(11416)
社会(11278)
科技(11206)
计划(10976)
社会科(10515)
社会科学(10512)
重点(10138)
(9241)
教育(8879)
专项(8558)
科研(8424)
(8356)
(7615)
(7484)
编号(7478)
(7284)
期刊
学报(19164)
(17640)
(17147)
经济(17147)
科学(14241)
大学(12372)
学学(12172)
农业(11884)
研究(11660)
中国(10357)
(6848)
业大(5875)
林业(5241)
资源(4910)
农业大学(4652)
(4462)
(4118)
自然(3994)
管理(3812)
中国农业(3785)
(3713)
金融(3713)
科技(3692)
科技大(2983)
科技大学(2983)
自然科(2810)
自然科学(2810)
教育(2666)
财经(2658)
农林(2585)
共检索到74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牟洪香  侯新村  刘巧哲  
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14个地区的文冠果种仁油脂肪酸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测得种仁油含有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花生酸(C20∶0)、亚麻酸(C18∶3)、廿碳二烯-11,14酸(C20∶2)、山俞酸(C22∶0)、“蜜”酸(C20∶3)、木焦油酸(C24∶0)、神经酸(C24∶1)等11种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适合生产生物柴油。亚油酸、“蜜”酸、亚麻酸、廿碳二烯-11,14酸、山俞酸、木焦油酸、神经酸的含量随着地理纬度和经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棕榈酸、花生酸、硬脂酸的含量随着地理纬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随着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钟建  刘辰露  庆军  王琦  刘攀峰  杜庆鑫  杜红岩  杜兰英  王璐  
【目的】研究杜仲种仁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油体动态变化与种仁含油率的相关性,探讨种仁中脂肪酸变化特征以及各脂肪酸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油用杜仲果实的适时采收和高油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发育时期‘华仲8号’杜仲种仁为研究对象,采用尼罗红染色技术与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种仁内油体;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种仁油脂中脂肪酸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1)杜仲种仁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5月底—7月初)、缓慢生长期(7月初—8月底)和种仁成熟期(9月初以后);2)随着种仁发育油体数量逐渐增多,并不断向细胞中央扩散,种仁含油率与含油体率呈正相关关系,其增长速率均表现为“S”形变化趋势;3)种仁发育过程中共检测出9种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随着种仁发育,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并在9月初达到最大值(91.64%),其中亚麻酸含量高达63.25%;相关性分析表明,棕榈酸与硬脂酸和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亚麻酸与棕榈酸和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杜仲种仁生长发育过程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种仁内含油体率与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种仁油脂中脂肪酸种类丰富,其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优势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小华  王开良  黄勇  任华东  
以小果油茶全分布区的15个居群为试验材料,分析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12个性状的变异状况。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性状变异类型较为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不同性状的变异水平相差较大。除了西南地区5个居群外,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12个性状在其它居群的多重比较中呈显著差异。除了含油率在居群间的变异略大于居群内外,脂肪酸各组分性状主要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且居群内变异远大于居群间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综合得分值来评价居群品质水平,结果表明福建漳浦居群综合得分值最高,即品质水平最佳,其次为福建闽清,其余居群排序依次为江西宜春、广西融水、福建建宁、贵州黎平、广西龙胜、广西三江、湖南通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学军  张文娥  刘伟  张政  彭剑  
以贵州省赫章县3个乡镇的20个核桃优良单株种仁为试材,利用气相色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对核桃种仁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核桃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4.63%~91.45%,20个单株的平均含量为88.47%,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45%~75%,n-6(PUFA)/n-3(PUFA)为(7.20~15.42)∶1,SFA∶MFA∶PUFA为1∶(0.57~5.21)∶(2.39~9.59),具有SFA含量低、PUFA含量高的特点,属于亚麻酸类油脂;贵州核桃种仁中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Arg、G lu和Asp含量较高;含有人体10种必需氨基酸(EAA)中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晶  李可  范航  刘通  李椿方  马超  刘玉军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肪酸(≤0.2%);其中14-甲基-十六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n3)、二十三碳酸(C23∶0)3种低含量脂肪酸为首次在紫苏油脂中被报道;高含量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51.92%~62.98%;α-亚麻酸、亚油酸与油酸之间存在一定代谢转化相关性。脂肪酸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表明,5个变种中白苏变种的含油率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登超  王钧毅  韩传明  崔淑英  侯立群  
以国内外不同品种核桃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核桃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含量在66%左右。核桃仁中共检测出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珠光脂酸、顺-10-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酸12种脂肪酸。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脂肪酸含量较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国和  杨冬生  胡庭兴  
分析测定四川省13个产地156株核桃实生类型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生态因子与核桃脂肪性状和脂肪酸组成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9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的91%,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之和占脂肪的60%。海拔、1月平均气温、经度和大于10℃年积温是影响核桃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重要生态因子。核桃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1月平均气温和经度的升高而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大于10℃年积温和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是影响核桃亚麻酸合成的主要生态因子。亚麻酸含量随着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祝志勇  王强  阮晓  李兆慧  薛军  江浩  卢翔  
随着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加快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以推进能源替代,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最理想途径之一(唐红英,2008)。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致力于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以保障能源安全,实现CO2减排,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Holdren,1991)。根据专家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立坚  杨会邦  张俊杰  蔡春  
分别取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肉、脂肪、肝、眼和皮等组织,用氯仿-甲醇(2∶1,v/v)提取,以C17∶0为内标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各组织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罗非鱼各种组织中含有16种脂肪酸,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眼睛、肝脏、鱼肉和鱼皮;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202~8869 mg/kg,主要为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293~11219 mg/kg,主要为棕榈油酸(C16∶1)和油酸(C18∶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36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谟彪  傅绍清  罗苹  
食用豆包括蚕豆、豌豆、绿豆、饭豆、菜豆等十多种豆科作物(大豆等油料豆科作物除外)。在我国食物中的地位仅次于禾谷类和大豆。食用豆具有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等特点,是人类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研究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探讨其营养价值,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傅翠贞等曾对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进行过研究,认为脂肪含量一般在0.5~2.5%范围,高者可达4%左右。脂肪酸以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但未报道各种脂肪酸的具体含量。其他文献对部分食用豆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作了报导。本文取材于全国十七个省、市、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研究课题的部分样品及四川省农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展宇  常雨婷  付良帅  刘鹏  朱末  崔喜艳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生殖生育期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大豆品质育种和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大豆品种金元1号、集体5号(老品种)和吉林38、吉农19(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开花期(R2)、结荚期(R4)、鼓粒期(R6)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及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结果】新老大豆品种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下层>上层>中层,新品种低于老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R4期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石娟  潘克厚  
微藻细胞中脂类的数量及质量是评价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表明 ,改变培养条件及在不同的时期收获对微藻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有着显著影响。本文主要从培养基成分、光强、温度、通气量和生长期 5个方面综述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希望能为海洋微藻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施兆鸿  黄旭雄  李伟微  彭士明  胡盼  赵峰  
分析了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在不同生长阶段(2006年6-9月)的体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养殖银鲳在进入幼鱼阶段初期,其体脂含量相对较低,随幼鱼的生长体脂含量逐渐升高,自7月底至9月银鲳幼鱼体脂含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且显著高于6月至7月中旬期间的体脂含量(P<0.05)。在进入幼鱼阶段的初期(6月),鱼体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相对较低,显著低于7至9月间的SFA含量(P<0.05)。幼鱼初期时的多不饱和脂肪(PUFA)含量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但随着幼鱼的生长,鱼体PUFA与HUFA含量呈现降低...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妹英  曹长贤  张力  肖天放  
对莆田黑猪、杜洛克、大约克3个纯种及其二元杂种杜莆(杜洛克♂×莆田黑猪♀)和大莆(大约克♂×莆田黑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杜莆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2.09%、51.14%、9.26%和7.45%),表明杜莆有效地保留了莆田黑猪肉质优良的特点;莆田黑猪与杜洛克(杜洛克♂×莆田黑猪♀)二元组合的杂交效果较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俞春莲  王正加  夏国华  黄坚钦  刘力  
以10个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的脂肪相对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相对含量为69.11%~78.19%,出仁率为36.79%~59.47%,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90.00%,其中以油酸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酸,且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相同,但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相对含量为73.01%~58.7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32.20%~19.6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