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8)
- 2023(8524)
- 2022(7224)
- 2021(6565)
- 2020(5389)
- 2019(11504)
- 2018(11196)
- 2017(20355)
- 2016(11320)
- 2015(11809)
- 2014(10840)
- 2013(10174)
- 2012(8792)
- 2011(7953)
- 2010(7520)
- 2009(7214)
- 2008(6548)
- 2007(5385)
- 2006(4501)
- 2005(3620)
- 学科
- 济(35101)
- 经济(35059)
- 管理(29437)
- 业(28071)
- 企(22269)
- 企业(22269)
- 方法(16355)
- 数学(14552)
- 数学方法(14403)
- 农(11738)
- 学(10539)
- 财(10277)
- 贸(9528)
- 贸易(9526)
- 中国(9462)
- 易(9301)
- 业经(8803)
- 农业(7953)
- 务(6732)
- 财务(6721)
- 财务管理(6713)
- 环境(6710)
- 技术(6363)
- 制(6360)
- 企业财务(6332)
- 银(5585)
- 地方(5546)
- 银行(5535)
- 划(5467)
- 行(5212)
- 机构
- 学院(149597)
- 大学(146280)
- 济(54248)
- 经济(53240)
- 管理(52765)
- 研究(52384)
- 理学(47181)
- 理学院(46590)
- 管理学(45498)
- 管理学院(45284)
- 农(40375)
- 科学(38874)
- 中国(36742)
- 农业(32820)
- 业大(32530)
- 京(29333)
- 所(28841)
- 研究所(27244)
- 中心(23050)
- 财(22641)
- 农业大学(22283)
- 江(21032)
- 院(19212)
- 财经(18967)
- 省(18384)
- 技术(18318)
- 室(18289)
- 科学院(17462)
- 经(17414)
- 业(17246)
- 基金
- 项目(114842)
- 科学(87921)
- 基金(82875)
- 家(77915)
- 国家(77296)
- 研究(72733)
- 科学基金(63885)
- 省(46870)
- 社会(45949)
- 自然(45304)
- 基金项目(44467)
- 自然科(44329)
- 自然科学(44306)
- 社会科(43560)
- 社会科学(43550)
- 自然科学基金(43536)
- 划(40087)
- 教育(32976)
- 资助(32720)
- 编号(27270)
- 重点(26848)
- 计划(25952)
- 创(24913)
- 发(24600)
- 科技(23758)
- 科研(23511)
- 创新(23376)
- 部(23211)
- 业(22417)
- 农(19917)
共检索到197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邓杰 李芳 古丽君 段廷玉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试验材料,分别单独接种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这两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的混合菌剂,并设定pH分别为6.48、5.0和3.0共3个梯度,探究不同pH条件下AM真菌对苗期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降低,苜蓿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和速率,以及磷(P)吸收和生物量等显著降低,而MDA浓度显著增加。AM真菌的存在可以缓解酸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与未接种AM真菌处理相比,接种AM真菌的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植物生长、 P吸收以及光合作用的进行,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浓度,增加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其中,以混合接种效果最好,苜蓿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和速率、总P含量和生物量分别提高195.53%、332.57%、89.65%、167.42%、915.01%和97.70%(P <0.05)。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pH 苜蓿 生物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蒙程 陆妮 柴琦
本研究设定4个pH梯度(4.43,5.06,6.43和7.16),设置了接种AMF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dicae)、同时接种AMF和根瘤菌以及不接菌处理分析温室不同pH处理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瘤菌(rhizobia)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酸胁迫抑制了紫花苜蓿的生长,使其株高降低了1.27%10.13%,地上生物量
关键词:
酸胁迫 AM真菌 根瘤菌 紫花苜蓿 生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法喜 段廷玉
AM真菌–植物共生体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容易受到耕作和秸秆覆盖等农业措施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为对象,模拟田间小麦→苜蓿轮作系统,探究了土壤干扰/不干扰以及秸秆覆盖/不覆盖处理下不同AM真菌及其组合对蒺藜苜蓿生长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1) AM真菌和蒺藜苜蓿的不同组合对土壤干扰和秸秆覆盖的响应存在差异性;2)土壤干扰会抑制AM真菌对蒺藜苜蓿的生长和磷吸收的促进作用,土壤干扰可影响AM真菌,进而影响蒺藜苜蓿;3)秸秆覆盖提高了蒺藜苜蓿生长和磷吸收;4) AM真菌总体上增加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干扰和秸秆覆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因土壤团聚体颗粒直径大小而异。综上所述,在田间条件下,适宜的AM真菌、免耕以及秸秆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和提高作物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羽 姜清彬 仲崇禄 张勇 陈珍
研究接种3个AM菌株对5个种源麻楝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90068×种源CH01菌根感染率为96.3%,感染率分级为5,菌根依赖性中等;菌株90068×种源CH27在生长生物量方面作用显著;麻楝幼苗接种5至6个月后,菌株90068×种源CH01生长促进作用显著增强;矿质元素吸收方面,菌株90068×种源CH13对磷元素的吸收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处理。此外,菌株90036与菌株9004在接种后幼苗测定的各项指标中表现各有优劣。其中菌根合成、生物量和苗高增长方面,菌株9004优于菌株90036;而对于矿质元素的吸收,菌株90036要优于菌株9004。综合比较而言,供试菌株90068表现较优,为...
关键词:
麻楝 AM菌 矿质营养 生长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燕 唐明 孙学广 屈庆秋
【目的】探讨不同气候条件下AM真菌资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方法】以陕西宁陕、横山的刺槐和小叶杨为材料,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的种属分布,以及土壤因子与其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关系。【结果】(1)在宁陕、横山的刺槐和小叶杨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22种,分别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原囊霉属(Archaeospora)、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其中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属。宁陕、横山小叶杨和刺槐根际土壤中鉴定出的AM真菌种类数目分别为13,13和18,19...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孟翔 刘伟 褚皓清 颜安 谢开云 孙伶俐 赵越
土壤养分是影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为探究灌溉、磷肥和丛枝菌根(AM)真菌对紫花苜蓿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设置调亏灌溉(RDI)和定额灌溉(QI)两个灌溉处理,磷肥0 (P_0)、60 (P_1)、120(P_2)和180 kg·hm~(-2) (P3) 4个肥力梯度,以及AM (土壤不灭AM真菌)和–AM (土壤灭AM真菌)两种处理。结果表明:定额灌溉处理提高了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施磷肥和AM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0-20、20-40和40-60 cm土层紫花苜蓿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大于土壤有效磷含量,说明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有重要贡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源 刘贵波 高洪文 孙桂枝 王赞
试验以来自俄罗斯的48份苜蓿种质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法,在0.3%,0.4%,0.5%,0.6%NaCL胁迫下,通过测定不同种质的存活率、株高、地上、地下生物量等形态指标,分析了不同NaCl浓度胁迫对苜蓿种质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引进种质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供试苜蓿种质的存活率、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不同材料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试验共筛选出ZXY05P-776、ZXY05P-1026、ZXY05P-1091、ZXY05P-1104、ZXY05P-1040、ZXY05P-785、ZXY05P-809、ZXY05P-857、ZXY...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园园 郝鲜俊 张铠珏
【目的】本文筛选出优质AM真菌,来提高矿区土壤肥力与磷素有效性。【方法】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山西省介休市金山坡煤矿矿区复垦土壤中分别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与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No inoculatio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NAMF)对矿区废弃土壤中玉米侵染效应、Olsen-P含量及Hedley磷形态的影响。【结果】接种G.m显著提高了根系丛枝丰富度、侵染率和侵染密度,促进菌丝结构与孢子的形成与生长。同时接种G.m显著提高了土壤Olsen-P、H_2O-P、NaHCO_3-P、NaOH-P含量;可见,接种G.m促进了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形成,土壤养分活化,提高了土壤的磷素利用率。HCl-P与残渣磷结构稳定,接种AMF对较不接菌处理无明显差异。结合菌根侵染与土壤中有效磷,Hedley磷形态中各组分磷含量,得出在煤矿区废弃土壤中,接种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对玉米侵染效应与Hedley磷形态中各组分含量的贡献各不相同,接种G.m对玉米侵染效应和Hedley磷形态各组分的贡献最大。【结论】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对玉米侵染效应及Olsen-P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且接种G.m处理H_2O-Po、NaHCO_3-P、NaOH-P较不接种处理(N.i)差异显著,4个处理对H_2O-Pi无显著差异,而HCl-P与残渣磷不接种处理(N.i)较接种G.m处理差异显著。
关键词:
矿区 丛枝菌根真菌 废弃土壤 磷素形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玉芳 宋福强 常伟 范晓旭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沙枣苗木的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以期探索AM真菌提高沙枣苗木耐盐碱机制,为菌根化沙枣苗木在盐碱地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盆栽法研究了4种不同土壤盐碱度下分别接种根内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对沙枣苗木的生长影响,并对沙枣苗木的光合特性、NA+和K+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种AM真菌均能与沙枣苗木建立共生关系,且GI处理对苗木的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GM处理,但随着土壤中盐浓度增加,沙枣苗木菌根侵染率有所降低。在同一盐碱度下接种AM真菌可显著促进沙枣幼苗的生长,在中度盐碱胁迫下(含盐量1.56%,p H 9.52),接种...
关键词:
AM真菌 盐碱胁迫 沙枣 生理生化机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潮海 周顺利
在控制水分、肥料的条件下,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容重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对玉米苗期生长影响显著.随着土壤容重的变化,玉米根系及地上部都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玉米的根长逐渐变短,而其直径则逐渐变粗。同时根干重及株高等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表现为负相关。而就地上部干重及T/R值(冠/根比值)来讲,则呈现二次曲线关系,当容重为1.30g/cm3左右时达到最大值。另外土壤容重对玉米叶片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玉米,苗期生长,土壤容重,土壤物理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金莲 黄振瑞 车江旅 谭裕模 王维赞 李冬萍 龙艳艳 卢文祥 李松 陈廷速
为了探讨在酸性赤红壤条件下,大田甘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菌剂对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种群以及对甘蔗生长的影响,进行酸性赤红壤大田甘蔗接种AM菌剂的试验,初步分析其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种群结构及其对甘蔗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施AM菌剂能促进甘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特别是对钾的吸收;提高土壤的p H值。原土壤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土著AM真菌:A.sp.1、A.sp.2、G.sp.4和G.sp.5,施用AM菌剂和化肥分别影响G.sp.5和A.sp.2种群。此外,凡施复合肥的处理,在根系中检测到较多的DSE有隔菌丝和微菌核。大田甘蔗施用AM菌剂,能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产量。
关键词:
甘蔗 大田 AM菌剂 根际土壤 AM种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姝媚 李腾 张赛 徐洁 隋鹏
为探明不同土壤温度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新型土壤增温设备进行盆栽试验,在玉米苗期分别设置25.0(CK)、27.5(T_1)、30.0(T_2)、32.5(T_3)和35.0(T_4)℃5个土壤温度处理,持续处理10 d,测定玉米苗期根系形态、拓扑结构以及各径级根系构型等参数。结果表明,与25.0℃(CK)相比,27.5℃的土壤温度处理可使玉米苗期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分枝数、根尖数和分形维数均显著增加;随着温度的持续增加,增温对根系的生长发育逐渐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壤温度达35.0℃时,上述6个指标均显著降低。土壤温度<30.0℃时,土壤温度的升高导致细根(≤0.5 mm)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占总根系的比例均显著升高,在30.0℃的土壤温度下,细根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分别占总根系的84.00%、64.79%和31.89%。当土壤温度升至35.0℃时,细根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占比均显著降低,而中等根(0.5~1.0 mm)和粗根(>1.0 mm)的占比均显著升高。当土壤温度为27.5℃时,玉米苗期的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87 8 g和0.460 5 g,此时根冠比也达到最小值,为0.474 7。通过拟合土壤温度与玉米幼苗性状曲线可知,27.3~28.7℃的土壤温度最适于玉米苗期的生长。综上,土壤温度在25.0~30.0℃时,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玉米幼苗根系随之加长,细根占比增加,植株干重也随之增大,同时保持较低的根冠比;当土壤温度≥30℃,玉米根系生长受限,玉米幼苗细根占比减少,同时根冠比增加。土壤温度达到35℃时,玉米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关键词:
土壤增温 玉米 根系生长发育 根系构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阳 郝鲜俊 张又丹
【目的】针对煤矿开采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结构破坏,尤其是土壤酶活性降低的严重问题。【方法】以玉米为宿主植物,以矿区废弃地土壤为供试基质,通过不同磷水平(0,25,50,100 mg/kg)下接种不同AM真菌(G.e,G.m,G.i)的双因素盆栽试验,研究其对废弃地土壤AM真菌孢子数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矿区废弃地土壤质量改善筛选优势AM真菌种属及施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接种处理土壤中均发现孢子,同一施磷水平AM真菌孢子数均呈G.e>G.m≥G.i的变化趋势。与不接种的对照处理相比,接种AM真菌可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再知 梁坤南 徐大平 马华明 黄桂华 张玉臣
采用311-A混合最优回归设计,以强酸性赤红壤为培养基质,开展柚木苗期Ca,B,N营养元素配比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处理对柚木无性系幼苗高和地径生长,叶、茎、根生物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Ca是促进酸性赤红壤柚木苗木高、地径生长和叶、茎、根部器官生物量积累的营养因子,也是柚木苗木生长的限制因子。B对苗木生长影响不显著,Ca与B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苗木对N反应敏感,在低Ca量和不施Ca的情况下,随追施N量的增加,苗高、地径生长和总生物量积累受到抑制。贫瘠强酸性赤红壤上培育柚木,应适当增加Ca(氧化钙)和减少N(尿素)的用量。柚木苗期最适Ca,B,N配比为:Ca∶B∶N=1.2g·kg-1∶0...
关键词:
柚木 幼苗 酸性赤红壤 钙 硼 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