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14)
2023(9232)
2022(8393)
2021(7962)
2020(6717)
2019(15609)
2018(15623)
2017(29912)
2016(16702)
2015(18671)
2014(18580)
2013(18374)
2012(16724)
2011(14979)
2010(14630)
2009(13154)
2008(12650)
2007(10756)
2006(9201)
2005(7674)
作者
(50514)
(41757)
(41490)
(39356)
(26396)
(20230)
(18651)
(16746)
(15947)
(14793)
(14407)
(14075)
(13246)
(13164)
(12982)
(12912)
(12909)
(12507)
(11941)
(11876)
(10725)
(10131)
(10108)
(9473)
(9357)
(9353)
(9270)
(9118)
(8506)
(8465)
学科
(59384)
经济(59316)
管理(44154)
(41844)
(35242)
企业(35242)
方法(30026)
数学(26002)
数学方法(25694)
(17463)
(15566)
中国(14569)
(14055)
业经(13123)
地方(12311)
理论(10625)
(10493)
农业(10473)
(10094)
贸易(10090)
环境(9963)
技术(9868)
(9780)
(9349)
财务(9292)
财务管理(9277)
(9202)
企业财务(8790)
教育(8755)
(8547)
机构
大学(231892)
学院(229576)
管理(91967)
(81704)
理学(80667)
理学院(79770)
经济(79766)
研究(78797)
管理学(78270)
管理学院(77890)
科学(55057)
中国(54661)
(50230)
(44977)
业大(42098)
(41336)
研究所(38675)
农业(35460)
(35057)
中心(34407)
(32021)
北京(31784)
(30175)
师范(29769)
(29537)
财经(29150)
(26579)
(26340)
技术(25986)
(24326)
基金
项目(170159)
科学(130534)
基金(121062)
研究(118404)
(109008)
国家(108129)
科学基金(90335)
社会(70209)
(67775)
社会科(66304)
社会科学(66284)
基金项目(65583)
自然(62679)
自然科(61144)
自然科学(61128)
自然科学基金(59990)
(58024)
教育(53478)
资助(50136)
编号(47861)
重点(38582)
成果(37955)
(35989)
(35840)
(35173)
计划(34235)
科研(33755)
课题(33157)
创新(32815)
科技(31407)
期刊
(84945)
经济(84945)
研究(62145)
学报(46777)
科学(40205)
(39486)
中国(38247)
大学(33417)
学学(31807)
管理(31514)
农业(27676)
教育(24572)
(24492)
技术(18472)
业经(15121)
林业(14899)
(14404)
(14245)
金融(14245)
科技(13841)
图书(13140)
财经(13003)
业大(12857)
经济研究(12773)
理论(11751)
(11667)
问题(11351)
实践(11119)
(11119)
(10848)
共检索到315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春味  姚远强  刘同彬  
不同土壤质地泡桐幼龄林生长的研究张春味,姚远强,刘同彬关键词泡桐,土壤质地,生长差异泡桐(PaulowniaSieb.etZucc)是侧根发达的深根性树种,其适生范围很广[1]。在其适生范围内,由于土壤质地的不同,同种泡桐的生长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有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卢漫  吴立潮  吴建平  吴天乐  赵建平  
在测定土壤平衡解析磷和土壤钾位缓冲容量的基础上,根据林木施肥立地养分效应模型法,结合泡桐林的目标产量,提出了中等立地条件下白花泡桐幼龄林的施肥量,并进行了田间肥效校验试验研究。肥效校验试验共设计6个处理,即Ⅰ(N1P1K1)、Ⅱ(N2P2K2)、Ⅲ(N3P3K3)、Ⅳ(N4P4K4)、Ⅴ(N5P5K5)、Ⅵ(CK),3次重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泡桐幼龄林的胸径和树高增长均有显著性影响,区组间无显著差异。LSD多重比较检验后得出,施肥第一年后,处理Ⅲ对白花泡桐幼龄林的胸径增长效果最显著,但对树高增长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施肥第二年后,处理Ⅳ对胸径增长效果最显著。而从树高的增长来看,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颖  冯健  于世河  卜鹏图  王月婵  黄夏  郑璐  
【目的】探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特性与初植密度的关系,为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清原大孤家林场内3种初植密度(1 600、2 500、3 300株/hm~2)的1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木生长指标和土壤养分指标等数据,分析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随初植密度增大而减小,而蓄积量和高径比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影响很小。低密度林分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比高密度分别高出了17.6%、17.6%、32.1%,而蓄积量则表现为高密度比低密度高出39.3%。在不同土层间,除了全钾外,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规律,而pH值则相反;在不同初植密度间,不同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更多的土壤养分在高密度(3 300株/hm~2)或低密度(1 600株/hm~2)林分达到最大。在0~20 cm土层中,铵态氮、含水率和pH值以初植密度为1 600株/hm~2最高,当株数密度为2 500株/hm~2时pH值最低,呈现明显的酸化趋势,当密度增加到3 300株/hm~2时,硝态氮、全磷、速效钾、全钾、全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在20~40 cm土层中,硝态氮、pH值、全钾、有效磷以1 600株/hm~2最高,铵态氮、含水率以2 500株/hm~2最高,当密度增加到3 300株/hm~2时,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最高。从不同土层看,在0~20 cm土层的全磷、有效磷、铵态氮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而在20~40 cm土层的速效钾与林木生长指标关系更为密切。从不同初植密度看,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含量关系密切;密度为3 300株/hm~2时,林木树高、单株材积与氮磷钾含量呈正相关,而蓄积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初植密度与林木生长和林地土壤特性密切相关,同其他初植密度相比,当林分初植密度为3 300株/hm~2时,0~40 cm土层中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且蓄积量最大,适宜培育长周期工业用材林,随着林龄的增大,根据不同培育目标采取适宜的抚育间伐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京京  王超群  董玉红  厚凌宇  焦如珍  
[目的]通过研究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及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为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土壤改良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期在促进湿地松生长及改良土壤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方法]2016年7月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区组,3个处理,分别为细菌肥料处理、基质对照处理及不添加任何肥料的空白对照处理。2017年11月测量湿地松的株高和地径,采用5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以及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用Biolog-ECO板分析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细菌肥料显著促进了湿地松幼苗株高和地径的增长,空白对照、基质对照处理和细菌肥料处理地径的相对增长量分别为98.27%、105.53%和123.09%,株高的相对增长量分别为55.69%、66.56%和85.18%,细菌肥料处理和基质对照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密度,增加了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以及最大持水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但细菌肥料处理的作用更显著。细菌肥料和基质对照均提高了湿地松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以及速效钾含量,但细菌肥料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之间在4种养分含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基质对照与空白对照之间只在有机质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细菌肥料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细菌肥料还使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对6类碳源(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酚酸类和胺类)的利用能力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显著提高,基质对照也促进了上述指标的升高,但效果并不显著。[结论]细菌肥料处理和基质对照处理均可以促进湿地松幼苗的生长,提高湿地松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水解性氮的含量,同时使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升高,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以及优势度指数,提高了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以及代谢活性,但细菌肥料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基质对照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小芳  陈凯鹏  陈丹  王聪  李勇  何斌  杨梅  
深刻认识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属性特征对优化桉树营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桉树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冬季和夏季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0~20 cm和20~40 cm深度土壤理化性质、C∶N∶P化学计量比和细菌数量,探讨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理化属性和细菌丰度特征。结果表明,非根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显著大于根区土壤,非根区0~20 cm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全磷(TP)含量显著大于根区土壤。夏季根区、非根区土壤含水量、DON、SOC和非根区DOC含量显著大于冬季;夏季桉树根区和非根区0~20 cm土壤TN、TP、土壤全钾含量显著低于冬季。参照全国土壤分级标准,冬季根区土壤SOC和夏季根区土壤TN含量为四级较缺乏水平。与全球森林土壤C∶N∶P平均值相比,桉树幼龄林根区土壤C:N夏季高、冬季低,且根区土壤N∶P和C∶P均低于平均水平,推断桉树人工幼龄林冬季根区土壤存在C限制,夏季根区土壤存在N限制。桉树非根区0~20 cm土壤细菌丰度显著大于根区0~20 cm和非根区20~40 cm土壤。夏季土壤细菌丰度较冬季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桉树人工幼龄林非根区土壤C、N含量和细菌丰度较根区高,根区土壤可能处于C、N元素缺乏状态,根区、土壤深度和季节是影响桉树幼龄林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丰度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吴翠蓉  高海力  王潇璇  姚任图  胡卫江  刘海英  
【目的】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阐明不同林龄对香榧Torreya grandis叶片和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可为林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杭州市2、5、7、12年生的香榧幼龄林内分别设置4个样地,调查地径、株高,采用全收获法测定标准株生长量,采集标准株叶片和0~10、10~30 cm土壤层分析样品,测定C、N、P质量分数,并计算其化学计量比。【结果】1)不同林龄香榧叶片C质量分数相对稳定,平均值为482.83 g·kg-1;随着林龄的增大,香榧叶片N质量分数和N/P降低,且2年生香榧显著高于7、12年生(P <0.05)。【结论】香榧幼龄林的生长主要受到N的限制,可适当增施N肥,提高香榧人工林的生产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鸿宇  蒋承雨  蓝琳  李春华  
泡桐是一种材质好、用途广的速生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泡桐养分利用效率对营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邵阳、攸县、湘阴、茶陵、浏阳的泡桐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泡桐林生长及土壤主要的物理、营养、生理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模型和结构方程等方法对泡桐养分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1)泡桐林土壤的容重(BD)、pH值、速效钾(AK)、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脱氢酶(DH)是泡桐林的土壤关键要素;2)泡桐林地条件对养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研究区泡桐人工林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均值0.88),有近一半的地块达到最有效,其中,湘阴县的土壤养分利用效率最优,其次为茶陵、邵阳、攸县、浏阳;3)泡桐间作类型影响泡桐养分利用效率,泡桐与油菜、油茶间作或纯林种植能够提高其养分利用效率,但与杉木、橘树间作不能促进泡桐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4)对泡桐养分利用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速效钾、权重为0.71,其次为有机质(0.55)、土壤容重(0.50)、脱氢酶(0.29)、阳离子交换量(0.06)、土壤pH值(-0.36),土壤肥力状况对生物量影响明显,其相关系数为0.7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曾冀  蔡道雄  韦叶桥  农良书  雷渊才  
【目的】伐桩萌条保留密度是萌生林培育经营的关键技术。本研究旨在探索密度对米老排萌生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米老排萌生林的合理经营密度。【方法】以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伐桩萌条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计了3种留萌处理(TCA:保留1株/桩,TCB:保留2株/桩,TCC:保留3株/桩),3次重复,共9块固定样地;基于固定样地5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对3种不同密度米老排萌生幼林的生长及直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1)除萌后1~3.5年,密度对萌生林平均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对萌生林优势木树高生长量影响不显著,对萌生林优势木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影响显著(P<0.05),对萌生林优势木胸径总生长量与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影响极显著(P<0.01)。(2)萌生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优势木平均胸径和优势木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峰值均出现在第2年;林分平均胸径的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在3~4年之间,而林分平均树高的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则在2~5年间。(3)第2年后,萌生林优势高和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呈明显递减趋势。(4)萌生林直径分布遵从单峰正偏山状分布,处于竞争的自然稀疏后期,使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萌生林的直径分布拟合效果良好。【结论】前5年为萌生林径向生长和高生长的旺盛期,合理保留密度及幼林抚育对萌生林的径向生长极为重要。每伐桩保留1~2株萌条的除萌措施,对提高萌生林优势木比例作用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盛月凡  王海燕  乔鈜元  王玫  陈学森  沈向  尹承苗  毛志泉  
【目的】以平邑甜茶幼苗作为试材,研究不同土壤质地苹果园连作障碍发生程度及其差异机制,以便根据连作障碍可能发生的严重程度采用适宜的防治措施。【方法】取烟台莱州3种不同质地老果园土,在盆栽条件下设置连作砂壤土、连作壤土、连作黏壤土及各个质地土壤对应溴甲烷熏蒸处理,共6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盆栽幼苗的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根系保护性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检测老果园土壤中主要有害真菌的数量变化。因3种土壤条件不同,故分别以3种土壤溴甲烷处理与各自连作处理上述指标的差异来表示连作障碍发生的程度,差异越大,连作障碍程度越严重。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连作土壤中的酚酸类物质含量。【结果】与各自连作对照相比,黏壤土、砂壤土和壤土溴甲烷熏蒸处理植株干样质量分别提高了98.9%、87.9%和54.4%,说明黏壤土连作与溴甲烷处理差异最大,连作障碍程度最严重。与各自连作对照相比,黏壤土、砂壤土、壤土溴甲烷熏蒸处理植株的根系保护酶活性均显著提高,根呼吸速率显著增加,MDA含量明显降低。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是各自连作对照的2.63、1.80和1.53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是连作的3.02、2.01和1.62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是连作的3.25、2.61和2.11倍。黏壤土根系保护性酶差异最大,说明在连作黏壤土条件下,根系胁迫更严重。与各自连作对照相比,黏壤土、砂壤土、壤土溴甲烷熏蒸处理植株根呼吸速率分别提高了91.3%、69.4%和36.0%;MDA含量分别降低了51.3%、48.9%和33.1%。脲酶活性分别比连作降低了68.2%、64.2%和54.4%;磷酸酶活性分别比连作降低了25.6%、18.6%和8.18%。黏壤土、砂壤土和壤土溴甲烷熏蒸处理比各自连作对照真菌数量降低了85.8%、58.1%和72%,尖孢镰孢菌拷贝数比各自连作处理分别降低了87.5%、70.1%和66.3%,且连作黏壤土条件下尖孢镰孢菌拷贝数最多。连作条件下黏壤土的实测酚酸总量最高,为41.30 mg·kg~(-1)。【结论】3种不同土壤质地中,黏壤土酚酸类物质含量高、土壤中尖孢镰孢菌为主的有害真菌最多、根系胁迫最严重,最终表现为连作平邑甜茶幼苗与溴甲烷熏蒸处理的生物量差异最大,而壤土则相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凤兰  魏坦  刘爱琴  
1998年 ,在福建南洲林业采育场进行了杉木纯林和杉木泡桐混交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对比研究。与相同立地条件杉木纯林相比 ,杉木与泡桐混交之后 ,土壤结构体破坏率降低 8 34%~ 9 1 6%,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提高 2 4 8%,2 0 1 %,4 4 7%和 2 74%。说明混交林地土壤结构性能变好 ,土壤物理性状有所改善 ,从而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林地生产力。杉木泡桐混交林中 ,杉木的胸径、树高和蓄积量以及整个林分的蓄积量 ,都明显比相同立地条件下杉木纯林的大。表 3参 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国强  王安亭  王国周  翟晓巧  郑建伟  
研究了接干和施肥对苗高为 3.0、3.5、4 .0、4 .5、5.0m初植的 3年生和 4年生泡桐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次接干能明显促进苗高为 3.0、3.5m苗的 3年生泡桐幼树的高生长 ;2次接干能明显促进苗高为 4 .5m的 4年生泡桐的高生长 ,并且苗高为 4 .0、4 .5、5.0m的 4年生泡桐幼树的高和胸径生长量都明显比 3.0m和 3.5m苗的大 ;施肥能明显促进苗高为 4 .5、5.0m的 1次接干泡桐幼树的高生长。 2次接干处理后 ,对高为 4 .0m的苗培育高干良材 (主干达 6.0m以上 )有一定的保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郑勇平  劳勤  余国信  宋志强  贺汉良  
通过杉木生长截段与地位指数相关性的回归分析,证明生长截段法作为浙江省杉木人工中幼林的立地质量评价手段是切实可行的。生长截段法有助于解决浙江省大面积杉木中幼龄林的立地评价难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起测高度为胸高上方第2轮枝以上的5个完整节间长度作为杉木立地质量评价指标,精度最高。为实际应用,文中还编制了用这种生长截段间接或直接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数表,建立了数量化生长截段回归模型及得分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宏伟  李勇  王建友  靳娟  刘凤兰  毛金梅  王琴  蒋江照  
为探究新疆博州精河县不同土壤质地、不同结实期枸杞果园年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养分和叶片营养水平的分布特征,分别以沙壤土和粘土初果期与盛果期枸杞园土壤、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深度土壤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其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质地、不同结实期枸杞果园年不同生长时期土壤有机质及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不同,同期叶片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也存在差异,总体趋势为各土层土壤和叶片中N、K元素含量显著高于P元素,且叶片中N、P、K元素含量均高于同期土壤含量;生长中期土壤中各种大量营养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而叶片正好相反。(2)不同深度土壤其有机质、N、K元素含量表层(0~20cm)总体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承栋  焦如珍  孙启武  夏良放  Janet Dutch  
本文重点论述丘陵立地条件下 ,1、2代杉木幼龄林高生长、当年高生长、胸径生长与叶片中营养元素N、P、K、Ca、Mg、Cu、Mn、Zn、Fe含量的相关关系 ,进而从林木营养这个角度 ,为提高林木产量、防治地力衰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2代杉木幼龄林生长与N、P、Mg、Cu、Mn、Fe含量呈密切的正相关。 1代杉木幼龄林生长虽与P、Mg、Cu、Mn、Fe含量呈正相关 ,但复相关系数数值偏低。也就是说土壤养分含量尚没有明显影响 1代杉木幼龄林正常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俊峰  欧光龙  陈金龙  陈洁  焦志伟  
以昆明西山林场火烧迹地自然更新的云南松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设置固定样地24块,每块固定样地面积100 m2,记录样地基本地形因子,测定每株树木的树高、胸径等测树因子。以1 cm为径阶距,采用6种理论生长方程模拟林分直径结构。结果表明:理论生长方程能较好地模拟林分直径结构,模型的拟合效果依次为Gompertz、Richards、Weibull、Logistic、Korf及Mitscherlich,除Mitscherlich模型外,其它模型的模拟精度相差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