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66)
- 2023(3768)
- 2022(3364)
- 2021(3062)
- 2020(2770)
- 2019(6020)
- 2018(6001)
- 2017(11226)
- 2016(6469)
- 2015(6716)
- 2014(6496)
- 2013(6351)
- 2012(6133)
- 2011(5569)
- 2010(5497)
- 2009(5140)
- 2008(4934)
- 2007(4394)
- 2006(3899)
- 2005(3458)
- 学科
- 济(23977)
- 经济(23967)
- 管理(17060)
- 业(14461)
- 企(12240)
- 企业(12240)
- 方法(11772)
- 数学(10465)
- 数学方法(10362)
- 学(9855)
- 环境(9504)
- 财(6628)
- 划(5792)
- 地方(5595)
- 农(5573)
- 中国(5439)
- 结构(5171)
- 产业(4645)
- 业经(4417)
- 制(4358)
- 务(4354)
- 财务(4353)
- 财务管理(4346)
- 生态(4304)
- 企业财务(4240)
- 规划(4227)
- 环境规划(4091)
- 和(3863)
- 森(3841)
- 森林(3840)
- 机构
- 大学(93164)
- 学院(92726)
- 研究(37954)
- 济(34477)
- 经济(33833)
- 管理(30712)
- 科学(29191)
- 理学(27075)
- 农(26845)
- 理学院(26709)
- 管理学(26009)
- 管理学院(25868)
- 中国(25630)
- 业大(22419)
- 所(22268)
- 京(21136)
- 农业(21134)
- 研究所(21124)
- 中心(15575)
- 省(14712)
- 院(14700)
- 财(14376)
- 江(14134)
- 农业大学(14019)
- 室(13757)
- 北京(13262)
- 实验(13055)
- 科学院(12774)
- 实验室(12452)
- 财经(11974)
- 基金
- 项目(72161)
- 科学(54617)
- 基金(52417)
- 家(51071)
- 国家(50793)
- 研究(42419)
- 科学基金(40575)
- 自然(29848)
- 自然科(29060)
- 省(29051)
- 自然科学(29050)
- 自然科学基金(28488)
- 基金项目(28036)
- 社会(26323)
- 社会科(25035)
- 社会科学(25025)
- 划(24945)
- 资助(22246)
- 教育(18573)
- 重点(17800)
- 计划(17208)
- 科技(17065)
- 发(15732)
- 科研(15295)
- 部(14694)
- 创(14160)
- 编号(13934)
- 创新(13551)
- 专项(13400)
- 业(12583)
共检索到128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顾伟 马玲 孙虎 王利东 张子龙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差异,为森林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内封山育林状态下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形土壤条件,选择埋藏潜育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A)、厚层埋藏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B)、暗棕壤性土-落叶松人工林(C)、典型暗棕壤-落叶松人工林(D)4种生境类型,分别设置3个20 m×20 m的样地,采用扫网法、巴氏罐诱法、震落法、高枝剪标准枝法对样地内昆虫群落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共捕获昆虫样本5 204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健飞 王淳 徐雯雯 黄选瑞 张志东
【目的】探究不同代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细菌变化有助于了解地力维持机制。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不同代际人工林(一代林(17和37年生)、二代林(14年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代际林及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异规律及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的耦合关系。【结果】(1)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一代林(17年生)和二代林(14年生)的速效钾和有效磷显著高于一代林(37年生)(P 0.05)。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各代际林土壤养分均呈现降低趋势。(2)在门水平上,3个林分的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和酸杆菌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3个林分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呈迅速下降趋势。(3)一代林(37年生)的ACE和Chao1细菌丰富度指数在3个代际林中最低,且在0~10 cm和20~30 cm土层代际林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华北落叶松二代林在早期发育阶段不存在地力衰退问题,随着林龄的增加,应加强速效钾、有效磷和碱解氮的调控,并重视特定细菌群落的变化以维持土壤肥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瑞英 杨小燕 王恩姮 邹莉 陈祥伟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21、30、40和52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典型黑土区0~20cm土层范围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培养168h时,落叶松人工林地上层(0~10cm)和下层(10~20cm)土壤的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1~1.40和0.20~0.69,且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2)落叶松人工林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随林龄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即52a>40a>30a>21a,且上层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高于下层。上层和下层土壤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英华 汪来发 卢萍 谭飞 徐演鹏 孙楠
应用稀释平板法和16S RNA序列分析法对不同密度杂种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又日本落叶松人工林2种孔径凋落袋,即上层网孔2 mm、下层网孔1 mm的异孔分解袋和网孔均为1/300 mm的同孔分解袋中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细菌群落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因凋落物分解而发生明显变化(F=10.97,P<0.01),其中以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为代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多。2种孔径凋落袋下菌落的变化不一致:同孔分解袋中菌落随造林密度加大而增多,优势现象明显;异孔分解袋中菌落数随造林密度增加而减少,优势现象不显著。土壤细菌的组成与多样性主要受采样时段影响。不同密度杂种落叶松林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利 刘金梁 谷加存 王政权
以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07年和2008年5月(春)、7月(夏)和10月(秋)分别对2个林分土壤线虫进行调查研究,采用淘洗-过筛-蔗糖离心法提取土壤线虫,探讨土壤总线虫和各营养类群线虫密度的土层变化与季节动态,以及它们与土壤温度、湿度和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水曲柳林总线虫密度显著高于落叶松林,水曲柳林每100g干土中1079条,落叶松林每100g干土394条(2年平均值),其中植食线虫占比例最高,食细菌线虫次之,杂食-捕食线虫和食真菌线虫密度最少;2)土壤总线虫和各营养类群线虫密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渐下降,且各土壤深度间差异显著;3)在2林分中,土壤总线虫和各营养类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敏 马香丽 杨晋宇 黄选瑞 许洪军 孙海静
【目的】研究围封前后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结构组成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围封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5,7,9月,在河北省围场县龙头山林场,选取围封(2007年围封)与未围封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调查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测定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uo均匀度指数(J)、密度-类群指数(DG)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1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13 816头,隶属于3门7纲17目,分为58个类群,其中大型土壤动物398头,分为4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莎 李倩茹 许中旗 贾彦龙 庞瑞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当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9、18、33 a)和杨桦天然次生林(9、18、28 a)2种林型下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2种林型土壤有机质及氮的差异在不同的林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上幼龄和中龄阶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而近熟林则相反;在多数年龄阶段的多数土层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元素含量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除近熟林040 cm土层土壤全钾略低于杨桦天然次生林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其他年龄及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 土壤养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邵英男 刘延坤 李云红 陈瑶 田松岩
以3种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林分密度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全磷、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呈现明显的"表聚"现象;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尽一致;对土壤养分含量与环境要素(凋落量、现存量、林分密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凋落量、现存量和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密切;林分密度为750900株·hm(-2)时,土壤多种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养分含量,有利于该地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土壤养分 林分密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敏 韩海荣 程小琴 蔡锰柯 刘旭军 刘莉 张文雯 刘铭波
【目的】探究不同密度调控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及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太岳山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密度、含水率、养分含量、酶活性等18项土壤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数法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对不同密度调控强度的(对照,2 096株/hm2,CK;低强度处理,1 850株/hm2,LT;中强度处理,1 402株/hm2,MT;高强度处理,1 106株/hm2,HT)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相比,LT、MT和HT样地土壤含水率呈增加趋势;从密度调控对土壤养分影响而言,MT处理下C、N和P等养分含量均较高。此外,土壤生物学性状也对不同调控强度存在显著响应,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在MT显著高于CK;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MT最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在LT最高,蔗糖酶活性在CK最高,而纤维素酶活性随密度调控强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有机质、含水率、微生物生物量氮、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构成了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不同密度调控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指数大小为MT(0.598)> HT(0.510)> LT(0.432)> CK(0.339)。【结论】密度调控可有效改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状况,中等林分密度下土壤质量指数最高。建议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适度密度调控处理,以提高人工林地土壤质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牛小云 孙晓梅 陈东升 张守攻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的土壤酶活性,为促进枯落物分解、加速养分循环、缓解地力衰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分解程度的地表枯落物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5月中旬、8月初及10月中旬分别取样,测定与枯落物分解相关的8种土壤酶的活性变化及其与pH值、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除漆酶外,不同发育阶段林分枯落物层土壤酶活性基本呈现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全分解层;不同层中起主要作用的土壤酶不同,在未分解层中主要为淀粉酶和酸性磷酸酶,半分解层中主要为漆酶和内切纤维素酶,而全分解层中主要为漆酶、内切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表明淀粉酶、酸性磷酸...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国发 蔡体久 杨文化
该文研究了落叶松 (Larixgmelini)人工林土壤酸度动态问题 .选择 7,1 3,2 5 ,37年生林分设置固定标准地 ,在生长季内定期取样 ,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落叶松人工林的凋落物为微酸性或酸性 ,pH值 6 0左右 ;矿质层土壤酸度没有增大的趋势 ,活性酸度 pH值 6 0左右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 2 0~ 40cmol/kg ,盐基饱和度80 %以上 ,钙离子交换量为 1 3~ 2 7cmol/kg ,以胡敏酸为主的腐殖质含量在 3%以上 ;暗棕壤具有较高的缓冲性能 ,不需施用石灰调节土壤的酸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世魁 刘贤谦
2005年6—10月对关帝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动物进行分层取样、分离,共获动物33388头,隶属3门7纲21目57类。弹尾目、蜱螨目为优势类群,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为常见类群。通过10块样地调查对比得出:天然林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多于人工林,多样性高于相应的人工林;随海拔的升高,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具有降低的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凋落物层中动物个体数量所占的比率越来越高,其他各层中的比率却在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8月份的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最高,多样性也最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张志东 牟洪香 张玉珍
林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分稳定性和更新苗的存活与分布,因此,研究林分结构与更新格局至关重要。本文运用角尺度、大小比数、趋势面分析对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结构及更新苗分布格局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7 a生落叶松林为随机分布,32 a和39 a生落叶松林均呈均匀分布;更新苗在不同林龄落叶松林下均呈聚集分布,且与林龄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林龄林分结构随着林龄的增加林木分化呈递减的趋势,随着林龄增加林木在空间结构上的分化趋于稳定;不同林龄更新苗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随着林龄的增加更新苗分化不明显;草本植物对更新苗的数量和分布影响最大,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结合抚育间伐并对林下灌草及枯落物进行及时清理,促...
关键词:
人工林 空间结构参数 趋势面分析 更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敏 马香丽 杨晋宇 黄选瑞 吴亚楠
【目的】研究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白桦的不同混交经营模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群的影响,为落叶松人工林混交经营及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冀北山地落叶松人工纯林(CK)及其与白桦的幼龄同龄株间混交林(M_1)和异龄带状混交林(M_2)为对象,于2013年5,7,9月用手拣法和Tullgren漏斗分离法调查土壤动物群落,并依据食性将其划分为腐食性、肉食性、植食性与杂食性4个功能群;分析2种混交模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群组成的影响差异。【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70类49 106头,其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扈梦梅 田龙 吴亚楠 杨晋宇 吕小翠 黄选瑞
【目的】比较研究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间伐和混交改造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为实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塞罕坝机械林场未经营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CK)、抚育间伐后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TH)和引入阔叶树的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M)为对象,于2014年5—9月,利用手拣法调查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研究不同经营措施林分内土壤动物的结构组成、空间分布、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55类1 405头,隶属2门4纲12目,优势类群为正蚓目、叶甲科幼虫、象甲科幼虫。总体上,经间伐和混交改造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显著高于未经营的对照林分(P<005),TH内土壤动物密度亦显著高于CK(P<005)。间伐和混交改造后,土壤动物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均有提高,其中M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显著高于CK(P<005)。各功能群中,植食性土壤动物所占比例(4719%)最高,其次为腐食性土壤动物(3331%);捕食性(19类)和植食性(18类)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居多;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经营措施、土层和时间均对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组成和结构影响显著(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