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91)
2023(10970)
2022(9740)
2021(8854)
2020(7616)
2019(17398)
2018(17447)
2017(33568)
2016(18272)
2015(20504)
2014(20361)
2013(20178)
2012(18604)
2011(16922)
2010(17151)
2009(16206)
2008(15830)
2007(14116)
2006(12195)
2005(10920)
作者
(54123)
(45437)
(45209)
(43005)
(28609)
(22003)
(20663)
(17759)
(16950)
(16285)
(15305)
(15262)
(14439)
(14314)
(14213)
(14079)
(13982)
(13401)
(13132)
(13062)
(11495)
(11116)
(10988)
(10346)
(10289)
(10161)
(10100)
(9990)
(9213)
(9183)
学科
(72529)
经济(72475)
管理(48921)
(45901)
(33521)
企业(33521)
方法(31694)
数学(27932)
数学方法(27637)
(21990)
中国(18782)
(18359)
地方(17638)
(16854)
业经(14701)
(14656)
贸易(14650)
农业(14363)
环境(14278)
(14164)
(13402)
(11500)
(10868)
银行(10826)
(10381)
金融(10379)
(10341)
理论(10312)
土地(10002)
(9968)
机构
学院(255864)
大学(253865)
(98165)
经济(95751)
管理(95672)
研究(87869)
理学(81611)
理学院(80662)
管理学(79024)
管理学院(78572)
中国(66741)
科学(58154)
(55442)
(50467)
(46004)
(43988)
业大(43127)
研究所(42058)
中心(42038)
农业(40092)
(40092)
财经(34991)
北京(34748)
(34508)
师范(34100)
(32338)
(31971)
(31587)
经济学(29355)
(29001)
基金
项目(174477)
科学(134523)
研究(124509)
基金(123131)
(109026)
国家(108169)
科学基金(90779)
社会(76637)
社会科(72461)
社会科学(72435)
(70141)
基金项目(65833)
自然(59545)
(59539)
自然科(58006)
自然科学(57987)
自然科学基金(56893)
教育(56393)
编号(51981)
资助(50121)
成果(41773)
重点(39987)
(39000)
(36877)
(35843)
课题(35814)
科研(33764)
计划(33749)
创新(33663)
大学(31404)
期刊
(110965)
经济(110965)
研究(68019)
中国(53813)
(45692)
学报(45147)
科学(39687)
(33853)
大学(32071)
管理(31359)
农业(31118)
学学(30117)
教育(24662)
技术(21986)
(21214)
金融(21214)
业经(20134)
经济研究(17401)
图书(17245)
(16885)
财经(16115)
问题(14778)
资源(14080)
(13875)
(13437)
科技(12362)
书馆(12196)
图书馆(12196)
(12114)
理论(12072)
共检索到380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猛  提杨  王家栋  赵秋璐  胡志良  栾晓峰  
【目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关系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基于2000和2015年天津市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区域发展规划,采用GeoSOS-FLUS模型预测2030年3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利用InVEST模型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及权衡/协同关系。【结果】(1)2015-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城市继续扩张,建设用地增加27.68%,耕地下降11.47%。生态规划情景下城市扩张减缓,建设用地增加7.97%,林地、草地、水域和灌丛共增加2.02%。城市快速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和耕地基本保持稳定,水域面积增加4.78%。(2)2015-2030年不同情景下天津市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自然发展、生态规划和城市快速发展情景下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指数分别为0.172、0.181、0.180。(3)2015-2030年不同情景下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方向未变,但强弱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总体上生态规划情景下协同关系更强,自然发展情景下协同关系更弱。【结论】本研究建议天津市未来应控制城市扩张速度、优化当前土地利用结构、增强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结果可为天津市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武文欢  彭建  刘焱序  胡熠娜  
鄂尔多斯市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生态环境巨大的压力,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相互关联的变化对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0年鄂尔多斯市的食物供给、碳储存、产水量以及土壤保持4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核算,采用相关分析探究栅格尺度上4种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引入玫瑰图对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关联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增强,平均食物供给量由99.5 kg·hm(-2)增至224.2 k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倪泽睿  杨上广  张全  
基于2000—2017年长三角地区省际数据,采用市场价值法对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计算其可比价,利用ESCI和ESTD模型从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供给服务三个方面探究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结果显示:生态系统不同类型供给服务价值均呈上升趋势;2000—2010年为长三角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大发展时期,食物供给服务价值增长最为迅猛;2010—2017年发展势头明显放缓;食物供给服务价值占据绝大部分比例,其中农产品供给服务价值占比最大,水资源供给服务价值占比最小;长三角地区整体及苏皖两省生态系统不同类型供给服务间均呈现协同关系,沪浙两地生态系统不同类型供给服务间呈现权衡协同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倪泽睿  杨上广  张全  
基于2000—2017年长三角地区省际数据,采用市场价值法对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计算其可比价,利用ESCI和ESTD模型从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供给服务三个方面探究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结果显示:生态系统不同类型供给服务价值均呈上升趋势;2000—2010年为长三角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大发展时期,食物供给服务价值增长最为迅猛;2010—2017年发展势头明显放缓;食物供给服务价值占据绝大部分比例,其中农产品供给服务价值占比最大,水资源供给服务价值占比最小;长三角地区整体及苏皖两省生态系统不同类型供给服务间均呈现协同关系,沪浙两地生态系统不同类型供给服务间呈现权衡协同关系。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段宝玲  冯强  原燕燕  李鹏晖  
国家公园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明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特征是国家公园科学管理的基础。文章选择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利用InVEST模型对2018年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评估,通过方差分解与冗余分析阐明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因素,通过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与非线性拟合揭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特征。结果表明:(1)支持服务(碳储量与生境质量)与调节服务(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与大气净化)表现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游憩展示区,供给服务(产水量)则表现为游憩展示区>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2)栎类(Quercu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其他硬阔类等优势植被群落往往有利于支持与调节服务,但不利于供给服务,而耕地、油茶(Camellia oleifera)、建设用地等人为干扰严重的用地类型具有相反的作用。同时,植被、气候与土壤地形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3)供给服务(产水量)与支持服务(碳储量与生境质量)或调节服务(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与大气净化)之间表现为弱权衡或无明显作用关系。调节服务与支持服务之间总体上呈现非线性的协同关系,其原因是驱动因素的复杂性,协同关系可以归纳为4类:凹协同、凸协同、S型协同与线性协同。(4)生态系统服务在整体上呈现协调与共赢局面,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在局部区域仍然强烈。综合考虑6项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应重点调控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与生态保育区的交错地区,加强原有植被保护,结合土壤地形条件,设计以优势植被类型为基质,其中镶嵌人工植被的景观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熊繁  邵景安  
景观格局优化是实现有限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重庆市江津区龙华镇为样区,设置4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通过8个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阻力对各情景设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不同景观组分别对4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基准情景、生态情景、发展情景、综合情景)的景观格局进行优化,遴选最佳优化路径。结果表明:样区耕地景观占比最大,这有助于促进景观生态功能的开发与利用;样区较高程度的景观破碎化与较差的景观连通性对景观生态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比较4种土地利用情景,综合情景的生态源面积大于其它3种情景,且生态源的分布情况也较其它3种情景均匀;在构建生态廊道体系时,综合情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安林  周艳  唐丽毅  牛乐德  潘媚  
[目的]为测度怒江州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法]文章借助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 PLUS)及当量因子法计算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s,ESV),选取2013和2019年两期遥感数据及2013-2019年NPP和粮食产量、播种面积以及粮食价格数据进行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采用PLUS模型对怒江州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模拟的效果较好,其总体精度为82.3%,FOM值为0.26,说明模型具有普适性;2019年自然情景下的ESV为764.18亿元,2025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及耕地保护情景的ESV分别为759.42、764.16以及762.80亿元;生态价值敏感度小于1,表明怒江州ESV对生态系数缺乏弹性,结果可信;在生态价值变化度中,林地和水域变化度大于1,说明林地和水域面积变化对怒江州ESV的影响大。[结论]怒江州土地利用变化度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钰  
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效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①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规划期内,天津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的总额增加,但人均值和万元GDP生态足迹持续降低,表明上轮规划实施的生态效用的主要负荷来自于人口的剧增;②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2020年远期规划目标期的各项评价指标延续了1996—2010年的变化特征,生态足迹的供需更趋于平衡,生态压力依旧保持在可承受范围内;③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评价和目标预测范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焱序  徐光  姜洪源  胡晓旭  彭建  宋治清  王仰麟  
明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协同关系,是识别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之间内在综合关联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森林物质合成、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净化空气、生物多样性维持等五项服务指标和林分结构活力、组织力、恢复力三项综合指标的估算与评价,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国有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估和进行相关性分析与热点识别。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群落的分异,各植被类型在空间上体现出差异化的优势生态服务类型和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分布规律,而两者的热点分布均呈现"南多北少/东西部多中部少"的空间格局;相关分析显示,协同作用是各样本类型之间的主导关系,大部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的增长并不会导致另一些指标的下降,不考虑木材供给的森林景观多功能性可以实现。研究结果可以为国有天然林停伐后林区社会—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优选和空间差异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贞斌   李红波  
探究多情景下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动态变化特征及规律,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揭示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和ESV时空演变趋势;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了趋势继承、耕地保护、生态保护、耕地与生态兼顾4种情景下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利用情况,分析了ESV结构变化趋势和空间流动特征。结果表明:(1) 1990~202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呈现显著的阶段特征,总体上表现为耕地大幅度转入建设用地和水域,导致耕地锐减1 868 km~2,林地和水域有较大幅度转向建设用地,导致建设用地持续增长1 569.93 km~2;ESV呈不断下降趋势,降幅达1.66%,武汉市区、仙桃市和潜江市等地区ESV波动较大;(2)趋势继承、耕地保护情景下ESV损失量较高,分别为1.17和0.81亿元,主要受到林地、水域减少的影响;生态保护情景次之,耕地的减少是其ESV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与生态兼顾情景下由于水域、林地扩张导致ESV以武汉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式增长;(3) ESV空间流动变化幅度较小,整体表现为由东部、南部的周边高ESV城市向中心区域流入,蕲春县、罗田县和赤壁市等城市是主要的ESV流出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建寨  李波  崇洁  张新时  
本文以1989年、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对天山北坡山地、绿洲、荒漠3个带状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及其空间差异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1989年到2000年,绿洲带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明显高于山地带与荒漠带,草地处于3个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山地带的耕地与林地、荒漠带的未利用土地、绿洲带的未利用土地与耕地是参与变化较多的类型;②草地在3个地带中一致减少,水域、建设用地、耕地一致增加,尤其是建设用地在山地带、绿洲带的增加幅度较大,林地在山地带、荒漠带增加,绿洲带减少,未利用土地则呈现出与林地相反的变化特征;③山地带、绿洲带、荒漠带生态系统系统服务功能都在增加,增...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为民  杨世媛  汪苏燕  周楠  
研究目的:研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天津市七里海湿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将生态承载力、生态绿当量和经济效益作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优化表征,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结果:采用该方法获取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以兼顾,有利于当地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研究结论:利用多目标优化模型不但能够较好地协调利益相互竞争的多种目标,而且优化算法具有可靠的数学基础,可以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主要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佳丽  李红军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需要,结合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5年起天津市在蓟州区开展了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目前,32个首批村的规划均已编制完成,进入审查阶段,蓟州区其余745个村的规划将与土地改革工作同步推进,于2017年底审批完成。村土地利用规划推动了国家、地方、农民三者利益相协调,较好地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整治,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总结试点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技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佳丽  李红军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需要,结合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5年起天津市在蓟州区开展了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目前,32个首批村的规划均已编制完成,进入审查阶段,蓟州区其余745个村的规划将与土地改革工作同步推进,于2017年底审批完成。村土地利用规划推动了国家、地方、农民三者利益相协调,较好地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整治,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总结试点村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技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光宗  吕凯  李峰  
研究目的:基于格网尺度,探究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及其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治理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多样性指数、生态价值评估模型、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结果:(1)近10年南昌市建设用地增加最多,耕地数量减少最大;建设用地呈“一江两岸双中心分布”;耕地主要集中在南昌市北部鄱阳湖平原以及境内河湖平原上;各种地类在快速城市化时期演变较为复杂。(2)在1km×1km格网尺度下,ESV总值先增加后减少,整体从353.91亿元降至351.79亿元,表明南昌市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潜力巨大;其中水资源供给占南昌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28.26%。(3)在空间上,各地类ESV表现为正相关性和聚集分布,ESV较低值区范围最广;总体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局部呈现高低、低高集聚,自然资源禀赋与人类活动是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在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中应当强调生态溢出价值的“集中连片式”保护模式,“组团式”生态治理模式,“廊道式”集约化开发利用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