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6)
2023(6693)
2022(5559)
2021(4899)
2020(4082)
2019(8921)
2018(8393)
2017(15541)
2016(8917)
2015(9384)
2014(8975)
2013(8719)
2012(7796)
2011(7037)
2010(6753)
2009(6035)
2008(5988)
2007(5049)
2006(4260)
2005(3516)
作者
(30073)
(25302)
(25086)
(23376)
(15819)
(12401)
(11013)
(9909)
(9603)
(8666)
(8607)
(8326)
(8253)
(8053)
(8026)
(7787)
(7593)
(7499)
(7229)
(7088)
(6738)
(6306)
(6008)
(5795)
(5586)
(5570)
(5517)
(5464)
(5284)
(5113)
学科
(31456)
经济(31425)
(25002)
管理(24061)
(18459)
企业(18459)
方法(16083)
数学(14667)
数学方法(14558)
(10199)
(9221)
(8919)
(7732)
贸易(7731)
(7560)
业经(7480)
中国(7308)
农业(7273)
环境(6117)
(5979)
财务(5977)
财务管理(5971)
技术(5892)
企业财务(5694)
产业(4877)
(4728)
地方(4696)
(4656)
(4178)
(4164)
机构
学院(126686)
大学(126295)
(49079)
经济(48291)
研究(46788)
管理(45150)
理学(40696)
理学院(40137)
管理学(39267)
管理学院(39078)
(38790)
科学(35024)
中国(32052)
农业(31547)
业大(30295)
(26423)
(25971)
研究所(24933)
农业大学(21528)
中心(20370)
(19116)
(18020)
(16951)
(16792)
(16592)
(16358)
财经(16308)
科学院(16134)
实验(16056)
实验室(15413)
基金
项目(98709)
科学(75827)
基金(72736)
(69623)
国家(69083)
研究(59091)
科学基金(56781)
自然(41015)
自然科(40130)
自然科学(40108)
(39452)
自然科学基金(39447)
基金项目(39196)
社会(38550)
社会科(36688)
社会科学(36678)
(34308)
资助(28917)
教育(26524)
计划(23269)
重点(23204)
科技(21489)
(21108)
(21033)
编号(20408)
(20385)
科研(20347)
(20192)
创新(19901)
(18338)
期刊
(44236)
经济(44236)
学报(35902)
(34031)
科学(27831)
研究(27794)
大学(25074)
学学(24568)
农业(23264)
中国(21361)
(14678)
管理(14138)
(12884)
业大(11614)
农业大学(10031)
(9235)
经济研究(8353)
科技(8107)
技术(8036)
业经(7932)
财经(7639)
林业(7267)
(7103)
金融(7103)
中国农业(6922)
自然(6793)
教育(6716)
(6577)
资源(6439)
问题(6237)
共检索到166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訾静  郭瑛  姜军平  万一  
【目的】利用逐级驯化后的光合细菌(PSB)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研究PSB对皂素生产废水的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为皂素生产废水的后续处理奠定基础。【方法】以PSB A21为供试菌株,在对其进行逐级驯化后,探讨培养条件以及废水初始pH值、处理温度、菌液投加量和处理时间对PSB净化效果的影响,并对PSB处理皂素废水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正交优化。【结果】在PSB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4个影响因素中,影响净化效果的大小顺序为接种量>温度>处理时间>初始pH。PSB处理皂素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起始pH值8.0,温度30℃,接种量250 mL/L,黑暗好氧条件下培养96 h。在此条件下,PSB对皂素生产废水的CO...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党  呼世斌  冯贵颖  申卫博  秦宝福  
用富集培养和逐级驯化的白腐真菌,对皂素生产废水进行了好氧处理的生化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当皂素生产废水的CODC r在20 000 m g/L左右时,向废水中补充KH2PO410 g/L、M gSO40.05 g/L和酒石酸铵2.0 g/L,在起始pH 5.0、温度28℃左右、接种量150 mL/L、处理时间4 d、摇床转速120 r/m in的条件下,白腐真菌对皂素生产废水的CODC r去除率为80%以上,对色度的去除率为10%,从每升处理后的废液中可回收干菌体28.2 g;该研究结果既可用于皂素生产废水的一级处理,也可用于二级处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凤敏  呼世斌  
以酵母菌作为特定微生物,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皂素生产废水,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 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以酵母菌为优势菌群,当温度为28-30 C,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2 710 -9 200 mg/L,pH值为4.5-5.5,溶解氧为4.5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 h时,COD去除率超过70%, 反应出水回收的酵母干菌稳定在8.3g/L以上,且产量随进水有机物浓度升高而上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丹  冯贵颖  呼世斌  单丽伟  李新国  
分析了皂素废水水质情况,并研究了温度、pH和Co2+、Ni2+、Mg2+、Zn2+等2价金属离子不同组合 对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C和进水pH=6的条件下,经升流式厌氧反应器(UASB)驯化后的厌 氧颗粒污泥的活性较高,另外,添加微量元素Co2+、Ni2+、Mg2+和Zn2+,可以显著提高厌氧污泥的生物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单丽伟  冯贵颖  朱丹  王正林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进行了常温条件下皂素废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UASB处理工艺以消化污泥为接种污泥,进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4000~6000mg/L,有机负荷为13~25kg/(m3·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7h时,COD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同时最大产气率为0.34m3/kg,甲烷含量为60%左右,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伟  曾清如  伍新花  周婷  刘爱军  
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预处理和DCD-HCHO絮凝剂再处理的联合工艺处理皂素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分析和确定联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1)产朊假丝酵母法预处理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5℃、pH5.5、接种率10%、发酵时间3 d;2)DCD-HCHO絮凝剂法再处理的最适条件为pH值7、DCD-HCHO投加量4 mL/L、搅拌时间3 min;3)在联合工艺的最佳处理条件下,废水的COD总去除率和色度总去除率分别为94.61%、96.87%,出水的COD及色度均能达到《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5—2006)的排放要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惠丰  呼世斌  
 为解决薯蓣皂素废水治理工程的技术、经济和运行管理难题,试验开发了吸收-消化工艺。利用污泥对单糖的快速吸收(单次吸收率为20%~35%)特性,通过污泥沉降完成污染物与水的分离,然后对污泥进行集中消化。单次模拟和运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一般经6~9个周期的吸收,污染物分离效率可达90%左右,污泥消化反应时间平均为96~106h,与理想反应时间持平,无明显生化抑制现象,运行稳定性、经济性高于传统工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亚奇  蒋卓睿  陈雪  
采用一种类Fenton试剂法,即Fe3+和H2O2的组合代替Fe2+和H2O2的组合法,对氧化降解苯酚的影响因素及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Fe3+、H2O2的加入量分别为1.3×10-3和1.3×10-2mol·L-1,且初始pH值约为4时,苯酚的降解率最大,几乎达到100%。同时分别用一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及复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对该条件下的反应进行拟合,复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能最佳拟合相应的动力学过程,但2个平行反应的速率系数k1≈9.24k2,因此可近似认为是一级动力学过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钰  高崎  史云祥  陈坤杰  
以银杏酮酯生产废水为试验对象,分别以污泥质量浓度(3 000、4 000、5 000、6 000、7 000 mg/L),pH(4、5、6、7、8、9),发酵温度(20、25、30、35、40、45℃)和发酵时间(3、4、5、6、7、8d)为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设计发酵温度、发酵时间、pH、污泥质量浓度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得到厌氧发酵法降解该废水COD的最佳工艺参数,分析电化学氧化预处理对厌氧发酵法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厌氧发酵法处理该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5d、pH7、污泥质量浓度5000mg/L,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1.62%。采用电化学氧化+厌氧发酵处理银杏酮酯生产废水,该废水的COD去除率达90.62%,最终脱色率达96.42%,BOD_5去除率达86.33%,发酵时间为3 d时,废水COD去除率已趋于稳定。可见,电化学氧化+厌氧发酵能明显提高银杏酮酯生产废水的COD去除率及脱色率,缩短发酵时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红彬  刘兆德  陈雯  
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大小受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工艺及设备水平、管理政策、环境法规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选取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的主要污染排放指标 ,重点分析工业经济规模、工业行业结构、工业技术进步以及环境治理投资等因素与工业水污染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政策的实施 ,工业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引起工业废水的显著增加。从制造业结构看 ,有些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对其结构调整比较敏感 ;相反 ,有些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对其结构的调整不敏感。工业技术进步和环境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负相关 ,说明工业技术进步、环境污染治理对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庄汝龙  宓科娜  梁龙武  
基于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环境统计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SARAR计量模型系统刻画了工业废水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与空间集聚特征,并进一步揭示其驱动因素及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工业废水排放逐年减少,但废水排放总量不断上升,表明中国废水排放主导源已经发生替变;(2)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省际格局特征,胡焕庸线可看作工业废水排放"热区"与"冷区"的分界线;(3)中国工业废水排放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集聚趋势逐年加强;(4)SARAR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城镇化推进、第二产业发展、人口增长依次是中国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与全国相比,热区的SARAR模型估计结果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但各驱动因素的影响效应略有不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海延  梁胜贤  王栋  白志辉  
为探明利用甘薯淀粉生产废水培养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的最适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甘薯淀粉废水浓度、初始p H值、培养温度对侧孢短芽孢杆菌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淀粉废水浓度40%,初始p H值为7.0~8.0,培养温度为30~35°C,以2%比例接种侧孢短芽孢杆菌种子液,150r·min-1培养24h时,菌体浓度最高可达1.63×109cfu·m L-1。在此基础上,应用Placket-Burman设计,对微生物培养基中常用的8种无机盐离子(KH2PO4,Mg SO4,Ca Cl2,Na Cl,Fe SO4,Cu SO4,Mn SO4...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印  吴育津  顾向阳  沈标  
根据工程运行数据对影响山梨醇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稳定运行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废水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的因素主要有有机负荷冲击、高浓度硅藻土和Ni2+毒性负荷冲击。有机负荷冲击有间歇性冲击和连续性冲击两种形式,间歇性负荷冲击对系统处理效能没有不利影响,但连续性负荷冲击时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明显下降,出水水质严重超标。高浓度硅藻土和Ni2+冲击对出水水质也有较大影响,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加强生产设备的操作和管理,杜绝硅藻土和Ni2+泄漏进入工艺废水,是山梨醇废水工程长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章渊  吴凤平  
利用LMDI方法,分解分析1998—2012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工业废水排放起到抑制作用,同时,也是排放强度下降的决定性因素;工业经济增长是工业废水排放增加的主要推动力;排放系数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人口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工业废水排放的增加,人口流动促进工业废水排放增加。另外,还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废水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因此,各省份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工业节水技术,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耗水或低排放的行业,促进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加快城市间和城乡人口流动;东部发达地区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金发  胡金朝  朱海峰  王姗镒  
本实验利用改装UASB(MUASB)装置在不同启动方式下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对高浓度废水处理效果进行监测。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实验1中投加活性炭后采用分层曝气,实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大,活性强,水质处理效果较好。实验1中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粒径最大为1.5~2.5 mm,MLSS最高为15 290 g/L。对COD负荷≥8000 mL/g的污水处理效率保持在90%以上,对NH4+-N的处理效率稳定在70%左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