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85)
2023(2959)
2022(2730)
2021(2518)
2020(2268)
2019(5256)
2018(5219)
2017(9641)
2016(5803)
2015(6349)
2014(6412)
2013(6388)
2012(6091)
2011(5734)
2010(5851)
2009(5332)
2008(5640)
2007(4919)
2006(4364)
2005(3822)
作者
(20768)
(17653)
(17452)
(16439)
(11169)
(8592)
(7687)
(6981)
(6754)
(6425)
(6243)
(5936)
(5885)
(5870)
(5793)
(5482)
(5273)
(5209)
(5172)
(5095)
(4801)
(4516)
(4492)
(4187)
(4036)
(4021)
(3962)
(3936)
(3801)
(3747)
学科
(20883)
经济(20853)
管理(14747)
(13464)
(11101)
企业(11101)
方法(10431)
数学(8839)
数学方法(8676)
(8371)
(5634)
(4695)
中国(4656)
业经(4134)
(4019)
(3921)
贸易(3921)
理论(3892)
农业(3788)
(3763)
(3635)
(3593)
金融(3592)
地方(3529)
(3315)
(3018)
(2915)
环境(2880)
银行(2875)
(2774)
机构
大学(90466)
学院(88114)
研究(35587)
(27937)
科学(27632)
经济(27297)
管理(27235)
(26222)
中国(24353)
理学(23920)
理学院(23518)
管理学(22700)
管理学院(22581)
(21474)
农业(21402)
研究所(20138)
(19711)
业大(19701)
中心(14430)
(14072)
农业大学(13983)
(13085)
(13011)
(12835)
(12771)
(12590)
师范(12305)
北京(12091)
实验(11951)
科学院(11797)
基金
项目(62990)
科学(46603)
基金(44550)
(43586)
国家(43250)
研究(37529)
科学基金(33480)
(25028)
自然(24915)
自然科(24354)
自然科学(24339)
自然科学基金(23921)
基金项目(23563)
(22601)
社会(21905)
社会科(20583)
社会科学(20575)
资助(18973)
教育(17433)
计划(15540)
重点(15345)
科技(14961)
编号(13215)
(13190)
(13168)
科研(12913)
(12775)
(12204)
创新(12079)
(12059)
期刊
(30538)
经济(30538)
学报(26748)
(23749)
研究(21618)
科学(20913)
大学(18209)
学学(17632)
中国(17018)
农业(16155)
管理(9834)
(9391)
(8869)
教育(8338)
业大(8244)
(6923)
农业大学(6886)
林业(5768)
(5755)
金融(5755)
财经(5547)
科技(5363)
技术(5289)
中国农业(4786)
业经(4778)
自然(4714)
(4693)
经济研究(4503)
资源(4182)
问题(4139)
共检索到126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寿丰  赵振华  黄华云  李春苗  薛龙岗  
以3个日龄的5个品系F、D、Y、S、B优质肉鸡为试验对象,采用组织化学切片染色技术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优质鸡肌纤维的发育规律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鸡肌纤维的发育呈明显变化.70-90日龄的肌纤维面积的生长强度小于90-120日龄,而肌纤维密度70-90日龄的生长强度大于90-120日龄.同一生长阶段不同品系间肌纤维的生长强度也明显不同,生长较快的D系肌纤维生长强度最大.相关分析表明,肌纤维面积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硫胺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见,肌纤维的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春青  李侠  张春晖  陈旭华  孙红梅  李银  李海  何雷堂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鸡胸肉肌原纤维特性与原料肉品质的关系,为筛选鸡肉加工专用品种、明确原料肉品质特性对鸡肉加工制品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8个品种鸡胸肉的微观结构以及超微结构,利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定量分析肌原纤维直径、密度以及肌节长度;同时结合原料肉蒸煮损失率、剪切力、质构特性以及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等品质指标,借助相关分析,建立肌原纤维特性与原料肉品质之间的相关性。试验数据采用SAS9.2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比较8个品种鸡胸肉的基本化学组成成分,发现不同品种鸡胸肉化学组成成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苏微  邢通  李蛟龙  张林  高峰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日粮添加牛磺酸对肉鸡肉品质、糖酵解潜力(Glycolytic potential,GP)及肌纤维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72只体重相近的28日龄雄性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为两个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5%牛磺酸,饲养期为14 d。饲养试验结束后采集腿肌样品用于指标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牛磺酸组肉鸡腿肌pH_(45 min)和pH_(24 h)显著提高(P<0.05),剪切力和蒸煮损失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和GP显著降低(P<0.05);牛磺酸的添加显著降低腿肌肌纤维直径,增加肌纤维密度(P<0.05),显著增加I型肌纤维比例(P<0.05),降低IIb型肌纤维比例(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可通过CaN-NFAT信号通路,促进肉鸡腿肌肌纤维由IIb型向I型转化,降低GP,进而改善肉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浩迪   李雅菲   郑增拓   乌音嘎   明亮   王琳琳   DULGUUN   TUYATSETSEG Jambal   吉日木图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驼肉的肌纤维组成及其对成熟过程中肉品质的影响,为驼肉的分部位精细加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收集内蒙古阿拉善4岁双峰驼的背最长肌(longissimus thoracis,LT)、半腱肌(semitendinosus,ST)和腰大肌(psoas major,PM)肉样,利用ATPase酶染法和My HC基因亚型PCR检测法,检测肌纤维组成类型、不同类型肌纤维数量和面积比及单个肌纤维的平均面积和直径;将3个部位驼肉样品在4℃下分别成熟1,6,12,24和72 h,检测不同时间驼肉的p H、色差(L、a~*、b~*)、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分析肌纤维类型与肌纤维指标和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个部位驼肉中均以Ⅱb型肌纤维占比最高,其中ST的Ⅰ型肌纤维数量比最低,仅为11.58%,显著低于LT和PM(P<0.05);PM部位的Ⅱb型肌纤维数量比为37.34%,显著低于LT和ST(P<0.05)。3个部位肉样的p H值随着成熟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其中ST的p H值变化最大,72 h时p H最低。L值和b~*值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a~*值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M的L、a~*、b~*值显著高于LT和ST(1 h L值除外)。蒸煮损失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ST的蒸煮损失在72 h显著高于LT和PM(P<0.05)。剪切力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以ST的剪切力最大(P<0.05)。Ⅰ型肌纤维数量比、面积比、单个肌纤维面积和直径与剪切力呈负相关,与a~*和b~*值呈正相关;Ⅱb型肌纤维4个指标与p H呈负相关,与剪切力和蒸煮损失呈正相关;Ⅱx型肌纤维基因相对表达量与p H呈负相关,与剪切力呈正相关。【结论】Ⅰ型肌纤维占比高的肌肉,成熟过程中肉的色泽更鲜艳,嫩度更好;Ⅱx和Ⅱb型肌纤维占比高的肌肉,成熟过程中肉的剪切力大,嫩度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法山  康相涛  李国喜  孙桂荣  韩瑞丽  宋素芳  李明  王彦彬  黄艳群  乔欣君  闫峰宾  
用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对不同生长阶段(4,8,12,16周龄)固始鸡胸肌和腿肌的肌纤维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肌红纤维与中间型肌纤维面积之和(SR+M)、中间型肌纤维面积(SM)和白肌纤维面积(SW)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腿肌肌纤维类型有3种,即红肌纤维,白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而胸肌肌纤维类型有2种,即白肌纤维和中间型肌纤维。在固始鸡的生长过程中,腿肌的白肌纤维比例逐渐降低,胸肌的白肌纤维的比例先升后降。公鸡腿肌中SR+M/SW值在第4,8与12周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第12周龄与16周龄间差异显著(P< 0.05),在第8周龄与第16周龄间差异极显著(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存鑫  熊哲  周群兰  宋长友  单凡  刘波  徐宏琴  
本研究旨在完善罗氏沼虾饲料配方,降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饲料成本。实验采用3×2双因素设计,配制6组饲料,分别包含鱼油(fish oil, FO)、豆油(soybean oil, SO)、菜籽油(rapeseed oil, RO)三种脂肪源;200 mg/kg (200VE)和600 mg/kg (600VE)两个VE水平。养殖实验在温室水泥池中进行,每个处理3个重复,养殖期8周,每天定点定量投喂3次。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FO组,SO和RO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饵料系数显著下降(P0.05)。对于血淋巴抗氧化指标,在相同VE水平下,FO组血淋巴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低于SO和RO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均显著高于SO和RO组(P<0.05),SO组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低于FO和RO组(P<0.05)。在相同脂肪源下,600VE可显著提高FO组T-AOC活性,RO组GPX活性以及SO和RO组SOD活性(P0.05)。对于血淋巴生理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甘油三酯(TC)受日粮影响显著(P<0.05);AST和ALB受氨氮应激影响显著(P<0.05);RO油组的肌肉蒸煮损失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600VE水平可明显提高肌肉嫩度和多汁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相对于鱼油,豆油和菜籽油等植物油是罗氏沼虾更优质的脂肪源,VE在以鱼油为单一脂肪源的饲料中有一定的促生长和缓解应激的作用,且脂肪源和VE均显著影响肌肉品质。本研究结果将为降低鱼油在罗氏沼虾饲料中的使用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晓娟  石坚  黄帅  赵茹茜  杨倩  
选用性情温顺、肉质好的二花脸猪和胴体瘦肉率高,但肉质欠佳的皮特兰猪为试材,运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2种猪半腱肌、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肌纤维进行分型,并对肉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二花脸猪各型肌纤维面积均小于皮特兰猪;(2)2种猪半腱肌各型纤维所占比例相近,背最长肌快收缩糖酵解型纤维所占比例最大,而腰大肌则是慢收缩氧化型纤维所占比例最大;(3)二花脸猪背最长肌pH45 min、pH24 h均高于皮特兰猪,pH45 min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二花脸猪较小的肌纤维面积与其优良的肉质相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振岭   周力   张峰硕   曲杨昂毛   季秋蓉   何婷莉   侯生珍   王志有   桂林生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藏羊肉品质及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选取90只体况良好且体重相近[(15.40±0.81)kg]的2月龄藏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0.20%(L组)、11.58%(M组)和13.03%(H组)的饲粮。预饲期7 d,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M组藏羊肌肉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L组(P<0.05)。M组肌肉弹性(Elasticity)显著高于H组和L组(P<0.05),M组肌肉咀嚼性(Chewiness)和胶着性(Adhesion)显著低于H组和L组(P<0.05);H组Ⅰ、Ⅱa和Ⅱb型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L组(P<0.05),M组Ⅰ、Ⅱa和Ⅱb型肌纤维密度显著大于H组(P<0.05);M组氧化型肌纤维数量、面积比例显著高于L组(P<0.05)。M组与H组MyHCⅠ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L组(P<0.05),M组MyHCⅡa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L组(P<0.05),L组MyHCⅡb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M组与H组(P<0.05)。MyHCⅠ、MyHCⅡa基因表达量与咀嚼性(Chewiness)显著负相关(P<0.05)。MyHCⅡ基因表达量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负相关(P<0.05),与咀嚼性(Chewiness)与硬度(Hardness)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中蛋白水平为11.58%时,可改善藏羊背最长肌肌纤维特性,提高氧化型肌纤维数量和面积比例;增强其肌肉抗氧化性能,并改善肌肉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林  计成  罗绪刚  刘彬  余顺祥  
【目的】用336只1日龄AA肉公鸡进行试验,研究饲粮添加不同锰源对肉鸡胴体性能、肌肉品质、腹脂和肌肉中相关酶活性及肌肉中MnSOD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3×3两因子安排的完全随机设计,将试鸡按体重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饲喂不添加锰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和在基础饲粮中以无机硫酸锰、氨基酸锰A(MnAAA)和氨基酸锰B(MnAAB)形式分别添加100和200mg·kg-1锰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d。【结果】添加锰对肌肉pH、滴水损失、剪切力、肌间脂肪、L*值、a*值等均无显著影响(P﹥0.10);各添加锰组鸡腹脂率、腹脂脂蛋白脂酶(LPL)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及腿肌丙二醛(M...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晋  匡伟  何宗亮  高鹏  祝启钊  杨铭宣  杨海霞  虞徳兵  
[目的]测定北京鸭(P)、金陵白鸭(J,品系)及正反交后代(PJ、JP)0至7周龄体重,用非线性回归模型探求4个群体鸭生长规律;并采取7周龄公鸭胸肌组织,比较肌纤维特性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利用Logistic、Gompertz非线性模型拟合生长曲线,通过拟合度(R~(2))和残差平方和(E)选择最适模型,计算其对应的相对生长率,绝对生长率及其杂交一代(F1)的杂种优势率;利用肌纤维组织切片和Image pro plus软件分析比较肌纤维特性;利用qRT-PCR技术检测肌肉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P、PJ和JP组选择Logistic模型,J组选择Gompertz模型为最适模型(R~(2)≥0.986,E≤751.49);4周为拐点周龄,且P组体重最大,J组最小;各组相对生长率接近,绝对生长率差异明显,JP组4周龄的绝对生长率具有明显杂种优势,PJ组在6周后表现出优势。不同品种鸭的7周龄肌纤维直径、横截面积和密度均差异极显著(P<0.01);每个基因在F1的表达水平介于亲本之间且P组最高,P与J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此外,F1的生肌决定因子(Myf5)表达与亲本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互相之间无差异(P>0.05),然而肌增强因子(MEF2C)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与其他指标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0至4周是鸭生长的关键期,需要更加严格的饲养管理;建议6周后开始选育工作,以降低鸭的应激。肌发育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是造成肌纤维差异的关键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凡  文华  蒋明  刘伟  田娟  杨长庚  黄凤  
以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为维生素C(VC)源,评价了饲料VC水平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肌肉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0、300和1 500 mg/kg的VC(分别记为C 0、C 60、C300和C 1500组)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77.07±2.24)g的吉富罗非鱼56 d,实验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可以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P0.05);各实验组罗非鱼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不受饲料VC添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军  雷阳  黄天然  黄明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817肉鸡食用品质和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鸡胸肉为试验材料,将其置于-20℃冷冻24 h,分别用空气[KQ,(25±1)℃]、流水[LS,(25±1)℃]、超声波[CS,200 W,(25±1)℃]和低温[DW,(4±1)℃]4种方式进行解冻,测定解冻时间、pH值、保水性、色泽、剪切力、水分分布以及肌原纤维蛋白(MP)溶解度、粒径、总巯基含量、二级和三级结构等指标。[结果]与其他处理组相比,LS组解冻时间最短(24.2 min),L~*值最高(53.11),剪切力值最低(17.85 N);LS组解冻、蒸煮和滴水损失率显著低于KQ和DW组,MP溶解度和总巯基含量显著高于KQ和DW组;LS组T_2弛豫时间最短,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含量最多,α-螺旋含量和内源性荧光光谱强度最高。[结论]流水解冻的鸡胸肉色泽、嫩度和保水性最佳,肌原纤维蛋白的聚集和氧化程度小,二级和三级结构稳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洁  李大鹏  张志敏  汤蓉  李莉  张曦  肖琛  孙怡晴  Onxayvieng Kommaly  
为了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不同部位肌肉品质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体质量为(1 026.10±145.55)g的草鱼,检测了背部、腹上部、腹底部和尾部肌肉的营养成分、肌纤维组织结构特性以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草鱼腹底部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背部、腹上部和尾部肌肉,而水分含量则显著降低;背部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腹上部、腹底部和尾部肌肉。腹上部肌肉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背部、腹底部和尾部肌肉,但其肌纤维密度则显著降低,而最高的肌纤维密度出现在腹底部肌肉;草鱼背部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束婧婷  单艳菊  姬改革  章明  屠云洁  刘一帆  巨晓军  盛中伟  唐燕飞  李华  邹剑敏  
【目的】肌纤维类型及其转化的调节是改善肉质的重要途径,最新研究表明,m6A RNA甲基化修饰在肌肉的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优良的地方品种——广西麻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性成熟日龄不同部位肌纤维类型的组成差异,探究m6A甲基化转移酶相关基因甲基化转移酶样蛋白3/14 (methyltransferase like 3/14, METTL3/14)、Wilm肿瘤1-相关蛋白(Wilms’ tumor 1-associating protein,WTAP)和病毒样m6A甲基转化酶(vir like m6A methyltransferase associated,VIRMA,也称KIAA1429)在不同部位肌肉组织和成肌细胞分化前后的表达差异,为阐明肌纤维类型组成及转换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TPase染色法比较广西麻鸡胸部、腿部和背部肌肉群7个部位肌纤维类型、直径和密度等肌纤维性状差异,采用比色法检测成肌细胞分化前后不同时间点内源性m6A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上述4个基因在广西麻鸡7个部位肌肉以及成肌细胞分化前后的表达差异,并将其与肌纤维性状和m6A甲基化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广西麻鸡性成熟日龄胸部肌肉群的胸大肌和胸小肌全部由白肌纤维组成,腿部肌肉群的耻坐骨肌内侧头、腓肠肌内侧头和缝匠肌均以红肌纤维为主,而髂胫外侧肌以白肌纤维为主,背部肌肉群的背阔肌则以红肌纤维为主;总体上,红肌纤维比例多的肌肉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白肌纤维比例多的肌肉。METTL3、METTL14、WTAP和KIAA1429基因表达存在显著的组织和时间特异性,总体上,在红肌纤维为主的肌肉中的表达量高于白肌纤维为主的肌肉,在分化期成肌细胞中的表达量要显著高于增殖期成肌细胞。肌肉中METTL3、METTL14和WTAP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均在背阔肌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肌肉组织;在耻坐骨肌内侧头和腓肠肌内侧头的表达量次之,显著高于缝匠肌、胸大肌、胸小肌和髂胫外侧肌。KIAA1429基因在腓肠肌内侧头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背阔肌中的表达量次之,显著高于耻坐骨肌内侧头、缝匠肌、胸大肌、胸小肌和髂胫外侧肌;在胸大肌中表达量最低,但与在胸小肌和髂胫外侧肌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在鸡成肌细胞中,METTL3和METTL14基因表达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表现出先持续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刚分离0 h细胞中的表达量最低,在诱导分化后2 d(D2)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显著的高于增殖期和诱导分化当天(D0)细胞中的表达量。WTAP和KIAA1429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也较为一致,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在刚分离细胞中的表达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至19 h显著上升,D0天略有增加,接着显著上升至D5天达到高峰。同时发现,随着成肌细胞的分化,内源性RNA m6A甲基化水平逐步上升,分化期的水平显著高于增殖期,在D2天甲基化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随后在D5天显著下降,但略高于D0天。肌肉和成肌细胞中,METTL3、METTL14、WTAP和KIAA1429基因的表达两两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肌肉中4个基因的表达与红肌纤维比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白肌纤维比例则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成肌细胞中4个基因的表达与m6A甲基化水平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广西麻鸡不同部位肌肉肌纤维类型组成存在差异,所研究的m6A甲基化转移酶4个基因之间协同表达,并可能对鸡肌纤维类型组成、维持及成肌细胞分化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晨萱  李品  郭时惠  赵茹茜  马文强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类型油脂的饲粮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32羽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鸡(青脚麻鸡),雌雄各半,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分别为对照组组(Control group,采用大豆油)、棕榈油组(Palm oil group)、棉籽油组(Cottonseed oil group)和猪油组(Lard group)。试验周期为52天,分为3个饲养阶段,分别为1-20日龄、21-40日龄、41-52日龄,其中第一阶段油脂添加量为1.8%;第二阶段油脂添加量为3.2%;第三阶段油脂添加量为4.2%。记录试验起始(1日龄)、20日龄、40日龄及试验结束(52日龄)时肉鸡体重,每周各笼肉鸡饲料消耗量;检测肉品质和脂肪酸组成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生产性能方面,棕榈油或棉籽油添加在饲养前期(1-40日龄),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在饲养后期(41-52日龄),显著降低了采食量(P<0.05)和肉鸡重(P<0.01)。在肉品质方面,棉籽油添加显著升高了肌肉45 min pH值(P<0.05)。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棕榈油、棉籽油、猪油添加显著降低了黄羽肉鸡胸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P<0.01),显著增加了腿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1)。[结论]不同油脂添加(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或猪油)对黄羽肉鸡前期(1-40日龄)生产性能和肉品质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影响黄羽肉鸡胸肌和腿肌脂肪酸组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