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61)
- 2023(3561)
- 2022(3051)
- 2021(2815)
- 2020(2490)
- 2019(5400)
- 2018(5307)
- 2017(9828)
- 2016(5779)
- 2015(5918)
- 2014(5920)
- 2013(5746)
- 2012(5444)
- 2011(4738)
- 2010(4595)
- 2009(4127)
- 2008(4158)
- 2007(3662)
- 2006(3002)
- 2005(2695)
- 学科
- 济(15824)
- 经济(15803)
- 业(14425)
- 管理(12344)
- 企(11784)
- 企业(11784)
- 学(8685)
- 方法(8414)
- 数学(7420)
- 数学方法(7322)
- 财(5344)
- 农(4227)
- 中国(3926)
- 务(3847)
- 财务(3843)
- 财务管理(3835)
- 壤(3821)
- 土壤(3808)
- 企业财务(3750)
- 制(3738)
- 技术(3483)
- 银(3451)
- 银行(3415)
- 融(3337)
- 金融(3337)
- 行(3264)
- 业经(3160)
- 理论(2964)
- 贸(2871)
- 农业(2870)
- 机构
- 大学(78874)
- 学院(78810)
- 研究(33259)
- 农(26532)
- 科学(26302)
- 济(25682)
- 经济(25063)
- 管理(23651)
- 中国(22194)
- 农业(21505)
- 理学(20778)
- 理学院(20457)
- 所(19963)
- 管理学(19845)
- 管理学院(19710)
- 业大(19292)
- 研究所(18941)
- 京(16925)
- 中心(14090)
- 农业大学(13524)
- 室(13382)
- 省(13198)
- 实验(12857)
- 业(12420)
- 财(12317)
- 实验室(12301)
- 江(12133)
- 院(12018)
- 重点(11708)
- 科学院(11617)
- 基金
- 项目(61166)
- 科学(45571)
- 基金(43989)
- 家(43872)
- 国家(43591)
- 研究(34801)
- 科学基金(34059)
- 自然(25929)
- 自然科(25373)
- 自然科学(25360)
- 自然科学基金(24901)
- 省(24549)
- 基金项目(23165)
- 划(22089)
- 社会(20354)
- 社会科(19270)
- 社会科学(19261)
- 资助(18624)
- 计划(16002)
- 教育(15593)
- 科技(15532)
- 重点(15321)
- 发(13118)
- 科研(12992)
- 创(12818)
- 业(12618)
- 部(12568)
- 专项(12453)
- 创新(12168)
- 农(11809)
共检索到108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鲍佳书 汤玉洁 刘俊萍 彭方仁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林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特征,旨在为维护薄壳山桃人工林土壤健康和实现林地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Pawnee’‘Jinhua’‘Mahan’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1)α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体现在真菌上。其中不同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差异不显著,而‘Jinhua’的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Pawnee’。真菌多样性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均表现为‘Jinhua’显著低于‘Mahan’和‘Pawnee’。2)NMDS分析结果表明,在根际样本中‘Jinhua’品种的薄壳山核桃土壤真菌及细菌的群落结构与其他两个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而3个品种的薄壳山核桃非根际样本中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则相对相似。门水平上,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土壤细菌主要由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组成,土壤真菌主要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组成,其中担子菌门在‘Mahan’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的丰度明显高于‘Pawnee’和‘Jinhua’;科水平上,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norank_o__Gaiellales和黄色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且norank_o__Gaiellales和黄色杆菌科在‘Pawnee’非根际土壤丰度明显高于‘Jinhua’和‘Mahan’。真菌的优势菌群为革菌科Thelephoraceae和盘菌科Pezizaceae,其中盘菌科在‘Jinhua’根际土壤的丰度明显高于‘Pawnee’和‘Mahan’。【结论】薄壳山核桃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因品种而存在差异,而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受品种的影响较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鲍佳书 汤玉洁 刘俊萍 彭方仁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林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特征,旨在为维护薄壳山桃人工林土壤健康和实现林地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Pawnee’‘Jinhua’‘Mahan’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1)α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体现在真菌上。其中不同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差异不显著,而‘Jinhua’的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Pawnee’。真菌多样性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均表现为‘Jinhua’显著低于‘Mahan’和‘Pawnee’。2)NMDS分析结果表明,在根际样本中‘Jinhua’品种的薄壳山核桃土壤真菌及细菌的群落结构与其他两个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而3个品种的薄壳山核桃非根际样本中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则相对相似。门水平上,3个品种薄壳山核桃土壤细菌主要由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组成,土壤真菌主要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组成,其中担子菌门在‘Mahan’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的丰度明显高于‘Pawnee’和‘Jinhua’;科水平上,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norank_o__Gaiellales和黄色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且norank_o__Gaiellales和黄色杆菌科在‘Pawnee’非根际土壤丰度明显高于‘Jinhua’和‘Mahan’。真菌的优势菌群为革菌科Thelephoraceae和盘菌科Pezizaceae,其中盘菌科在‘Jinhua’根际土壤的丰度明显高于‘Pawnee’和‘Mahan’。【结论】薄壳山核桃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因品种而存在差异,而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受品种的影响较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绾彤 孟彤 齐彬 张威 张兆荣 林冬梅 林占熺 刘艳玲
对6个菌草品种种植前后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进行检测,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不同品种菌草土壤的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未种植菌草的对照组(P<0.01),酸性磷酸酶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1),脲酶与速效氮、速效磷、全氮和有机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蔗糖酶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1).种植不同品种菌草后,巨菌草、象草、热研4号王草、桂闽引象草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指数AC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桂牧1号真菌多样性指数CHA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中多数细菌和真菌优势菌属均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之,种植菌草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永杰 吴强盛 汪芳玲 徐雅雯 韩梦壮 肖之炎
【目的】探讨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油茶单作模式(Cam)、油茶+薄壳山核桃间作模式(Cam&Car)和薄壳山核桃单作模式(Car)3种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0~30 cm林地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以及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间作模式林地土壤pH值和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均居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之间。间作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效钾(AK)、有效硫(AS)、交换性钙(ECa)含量。3种模式土壤真菌测序共获得1 084个OTUs,共有OTUs数量为111个,特有OTUs的数量表现为Car> Cam&Car> Cam。3种模式共鉴定出8门11纲56目131科201属257种真菌,其中Saccharomycetes、Sordariomycetes、Agaricomycetes是3种模式共有优势菌纲,Wickerhamomyces是共有优势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3种模式土壤真菌ACE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即Car> Cam&Car> Cam,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Cam&Car间作模式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均有交集,其中与Car单作模式交集较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属水平主要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与交换性钙含量、有效钾含量、有效硫含量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结论】油茶与薄壳山核桃间作增大了林地养分消耗,但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建议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时,加大肥力管理,特别是含钙、钾和硫元素肥料的投入。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小虎 刘雨晖 韩丰泽 吴鹏飞 马祥庆
以福建三明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究不同经营模式(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封育经营)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与其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下土壤共有的优势细菌类群主要为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其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以近自然经营模式最高,为22.54%;共有的优势真菌类群主要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其中,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以近自然经营模式最高,为68.60%.与常规经营和封育经营模式相比,近自然经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真菌的Ace指数.表明近自然经营能显著提高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关键词:
杉木 近自然经营 土壤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瑞英 杨小燕 王恩姮 邹莉 陈祥伟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21、30、40和52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典型黑土区0~20cm土层范围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培养168h时,落叶松人工林地上层(0~10cm)和下层(10~20cm)土壤的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1~1.40和0.20~0.69,且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2)落叶松人工林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随林龄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即52a>40a>30a>21a,且上层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高于下层。上层和下层土壤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佩佩 武爱莲 王劲松 董二伟 南江宽 白文斌 焦晓燕
根际土壤微生物在调控土壤根际环境和养分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粱已被广泛用作饲料且耐瘠薄性较强,探明根际微生物对不同养分的生态响应,可为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高粱的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高粱/玉米轮作的长期定位大田试验为基础,结合人工温室的盆栽试验,采用BIOLOG微平板法研究了NPK、PK、NK、NP、CK(无肥处理) 5种长期不同施肥条件对高粱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的结果一致,PK处理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提高了微生物对氨基酸类、羧酸类、胺类、糖类和聚合物的利用,降低了对双亲化合物的利用,其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 NK和NP处理对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但NK处理降低了培养后期根际微生物代谢活性; CK处理显著降低了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其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低于其他处理,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处理。主成分分析表明,大田试验中,NPK和NP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和类型差异不显著,其余处理间差异显著;盆栽试验中施氮处理NPK、NK和NP利用碳源能力和类型差异不显著,其余处理间差异显著。综上所述,施肥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特性。高粱根际微生物对氮、磷、钾胁迫的响应不同,氮胁迫时,微生物活性的增强可能是高粱耐氮的原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陆贻通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早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连年实施,暴露出了竹林退化、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为研究不同施肥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雷竹主产区布置了6个肥料试验处理,即猪栏肥+化肥(处理1)、菜籽饼+化肥(处理2)、1/2猪栏肥+1/2化肥(处理3)、纯化肥(处理4)、2/3纯化肥(处理5)和1/2纯化肥(处理6)。各处理肥料用量按氮素总投入量设定,6个处理氮素总投入量比例为2.0∶2.0∶1.0∶2.0∶1.5∶1.0。试验从2005年5月开始,2005年12月冬季覆盖前采样分析了土壤的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有机肥化肥混合(处理1,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春梅 王文斌 薛欣欣 张永发 任常琦 罗雪华 吴晓霜
【目的】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今后橡胶林下间作模式优化和间作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Biolog-Eco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特征,分析不同间作胶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在培养216 h时达到稳定,不同处理的平均吸光值AWCD大小依次为橡胶/王草间作>橡胶/咖啡间作>橡胶/益智间作>纯林胶园。间作模式不仅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种类,还增强了碳源代谢活性,橡胶/王草间作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酚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的代谢能力较强,橡胶/咖啡间作土壤微生物对胺类的代谢能力较强。主成分分析表明,间作胶园与纯林胶园之间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差异显著,橡胶/王草与橡胶/咖啡、橡胶/益智间作之间差异显著,橡胶/咖啡与橡胶/益智间作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间作模式提高了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各处理之间AWCD值和McIntosh指数差异显著,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胶园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与土壤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是影响胶园土壤碳源代谢差异的主要因子。【结论】橡胶林下间作王草、益智和咖啡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碳源利用,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益民 何苑皞 郭文平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土壤功能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过去研究其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成为一个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现在可以同时对可培养微生物和不可培养微生物进行研究,解决了传统培养方法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比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玉新 赵忠 陈金泉 刘恩田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沙棘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为沙棘林分的衰败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不同林龄(8,13,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0~10cm)微生物利用碳源的动力学特征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沙棘人工林林龄的相关性。【结果】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在短期内(培养24~60h)对单一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高于13和8年生沙棘林表层土,说明13和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中微生物生长的启动速度较慢,生长停滞期较长。随着林龄的延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和M...
关键词:
沙棘林 林龄 表层土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海莉 田呈明 骆有庆 冯晓峰 孙建华 赵新丽
为了探明新疆天然胡杨林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情况,该文研究了幼龄林、中壮林、过熟林、衰亡林4个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林内的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的数量和类群组成.结果表明:4种林地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有明显差异,不同土壤层的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其中以31~40 cm范围内为最少.细菌在不同胡杨林的各个土层中均有分布,数量明显高于放线菌和真菌,而在部分林地内的土层中,没有分离到放线菌和真菌.在林地内共分离出土壤真菌11属,其中,曲霉属为4个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林土壤中的优势菌属.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真菌 胡杨 新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濮永瑜 包玲凤 杨佩文 沈广材 张庆 尹兴盛 施竹凤 裴卫华 刘月静 杨光伟 杨明英
【目的】解析保山山地碱性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考察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质量退化的阻遏效果,为区域植烟土壤的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深耕(30 cm)为主处理,生物有机肥培肥为副处理,设置随机区组试验,分析测试土壤主要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解析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与微生物种群丰度间的关系。【结果】深耕+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处理CS)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pH,分别降低28.64%和9.21%;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提高31.54%、21.63%、165.31%、77.34%、21.68%、27.95%和238.55%。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细菌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差异不显著;处理CS显著提高真菌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P<0.05),促进细菌和真菌群落差异性增强,对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更为显著。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处理CS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种群丰度,分别提高74.32%和280.70%;降低了放线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种群丰度,分别降低12.83%、21.88%、36.57%和70.04%。LEfSe分析表明,处理CS导致属水平的细菌和真菌显著差异性物种增加。BugBase表型预测和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处理CS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类群,其中,致病性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丰度显著下降。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和pH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结论】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降低土壤容重和pH,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形成,提高土壤酶活性,是碱性植烟土壤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伟 周波 束怀瑞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平邑甜茶根系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为果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添加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分析不同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对植株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均可增加细吸收根量、细吸收根面积、土壤和根际可培养微生物量,提高土壤FDA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二者联合施用效果最佳。生物炭处理对细吸收根面积的改善效果优于生物有机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善效果则不如生物有机肥处理;10%生物肥+6%生物炭、10%生物肥+3%生物炭处理细吸收根面积分别是CK的6.6和10倍,10%生物肥处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