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14)
- 2023(5099)
- 2022(4701)
- 2021(4261)
- 2020(3940)
- 2019(9339)
- 2018(9246)
- 2017(18046)
- 2016(10357)
- 2015(11947)
- 2014(12351)
- 2013(12496)
- 2012(11923)
- 2011(11032)
- 2010(11232)
- 2009(10357)
- 2008(10575)
- 2007(9714)
- 2006(8231)
- 2005(7309)
- 学科
- 济(43739)
- 经济(43703)
- 业(26829)
- 管理(26277)
- 方法(23380)
- 数学(21097)
- 数学方法(20930)
- 企(20674)
- 企业(20674)
- 农(12609)
- 财(11280)
- 学(10769)
- 中国(10346)
- 贸(9060)
- 贸易(9060)
- 易(8782)
- 地方(8356)
- 农业(8242)
- 制(7774)
- 业经(7698)
- 务(7027)
- 财务(7007)
- 财务管理(6985)
- 和(6753)
- 企业财务(6569)
- 银(6478)
- 银行(6433)
- 融(6173)
- 金融(6170)
- 行(6063)
- 机构
- 大学(158409)
- 学院(156956)
- 济(62394)
- 经济(61011)
- 管理(56603)
- 研究(56324)
- 理学(48693)
- 理学院(48090)
- 管理学(47177)
- 管理学院(46882)
- 中国(40538)
- 科学(38052)
- 农(37111)
- 京(33879)
- 所(31525)
- 农业(29955)
- 业大(29323)
- 研究所(29009)
- 财(27817)
- 中心(25656)
- 江(24469)
- 财经(22393)
- 北京(21160)
- 经(20240)
- 范(20105)
- 师范(19826)
- 农业大学(19490)
- 经济学(19366)
- 州(19191)
- 院(19156)
- 基金
- 项目(104139)
- 科学(78776)
- 基金(73488)
- 研究(70612)
- 家(66625)
- 国家(66084)
- 科学基金(53618)
- 社会(42406)
- 省(41752)
- 社会科(40071)
- 社会科学(40052)
- 基金项目(39146)
- 自然(36418)
- 划(35844)
- 自然科(35538)
- 自然科学(35520)
- 自然科学基金(34886)
- 教育(32678)
- 资助(31103)
- 编号(28595)
- 重点(24152)
- 成果(23760)
- 部(23113)
- 发(22571)
- 计划(21863)
- 创(21165)
- 科研(20799)
- 科技(20174)
- 课题(20087)
- 创新(19904)
共检索到226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天俊 王英超 张坤婷 潘淑英 宋桂敏 王通 李振国 刘炳才 李秀红
对3个不同绵羊类群(无角道塞特二代公羊、杜泊一代公羊、杜泊二代公羊)共8个样本应用20个随机引物扩增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个随机引物中,有7个随机引物扩增出不同程度的清晰可辨的RAPD谱带,其中标记总数为35条,多态标记数为24条。共得到147条清晰的谱带。杜泊一代与杜泊二代2个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80 9;杜泊一代与无角道塞特2个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515 2。
关键词:
随机扩增多态DNA 绵羊 遗传距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涵 殷云龙 徐朗莱 於朝广 陈永辉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落羽杉属原种及其杂交后代共13个样本进行亲缘关系鉴定。从10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92条带,其中72条为多态性带。根据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中山杉302(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与母本落羽杉更为接近。在回交后代(中山杉302×墨西哥落羽杉)中,BCF1118与BCF1140相似系数最大;BCF11与母本F1302亲缘关系最近;BCF1118与父本墨西哥落羽杉亲缘关系最近。
关键词:
落羽杉属 杂交后代 RAPD 亲缘关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梁新亮 王丽 谢云龙 李万宏 李发弟 乐祥鹏
本研究测定了在高寒地区舍饲条件下杜泊羊♂×湖羊♀(杜湖)、澳洲白羊♂×湖羊♀(澳湖)和特克塞尔羊♂×湖羊♀(特湖)3种不同杂交组合F1代羔羊早期生长性能,采用Gompertz模型和Logistic模型拟合了3种杂交组合F1代羔羊的早期生长过程,比较分析了3组杂交羔羊的生长观测值和模型估计值,进而评估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两种模型拟合度(R2)都在0.980以上,Gompertz模型对生长拟合效果优于Logistic模型。杜湖和澳湖F1代的拐点日龄和拐点体重小于特湖组;杜湖F1、澳湖F11~3月龄公、母羔的累积生长极显著大于特湖F1公、母羔(P<0.01);特湖F1代从5月龄开始,公、母羔累积生长显著高于杜湖、澳湖F1代公、母羔(P<0.05),特湖F1代杂种优势显著。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公羊与湖羊杂交一代体重增长规律,为湖羊杂交一代在西北高寒牧区的科学饲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建飞 段绍光 庞万福 卞春松 刘杰 金黎平
早熟马铃薯品种熟期短,经济效益高,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物之一。为了解马铃薯熟性的遗传规律,为早熟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提供依据,以早熟品种中薯3号为亲本分别与早熟、中早熟和晚熟亲本品种杂交形成的6个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对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熟性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熟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存在细胞质效应的数量性状;配制早熟×晚熟组合既能保证杂交后代中有较高比例的早熟和中早熟材料,也能保证杂交后代中有较高比例的高产材料;中薯3号是一个优良的、配制早熟杂交组合的育种材料。
关键词:
马铃薯 熟性 早熟育种 亲本配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敦伟涛 陈晓勇 田树军 孙洪新 董玉玲 谭志伟 李盼霞 刘桐令
开展了杜泊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杂交育种研究,对自群繁育后代早期增重、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自群繁育后代3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7.36 kg和22.88 kg,较小尾寒羊分别高6.98 kg和7.20 kg,3月龄日增重分别为272.56 g和227.44 g,较小尾寒羊分别高78.67 g和80.77 g,6月龄体重分别为48.46 kg和40.56kg,较小尾寒羊分别高13.9 kg和15.53 kg,6月龄日增重分别为253.50 g和211.94 g,较小尾寒羊分别高75.67 g和86.67 g(P<0.01),自群繁育后代3月龄、6月龄和成年胸宽、胸围和大腿围均显...
关键词:
肉羊 自群繁育后代 生产性能 日增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秋菊 崔学强 邓杰玲 黄昌艳 殷文忆 张自斌
为获取性状优良的子代单株用于后续新品种培育和优质亲本的选配,采用iPBS与形态学双标记鉴定方法,对‘粉条纹’石斛(母本)与‘丹绒之星’石斛(父本)杂交组合进行遗传鉴定研究。结果表明:iPBS标记鉴定36个子代植株均为真杂种,在遗传距离0.71处,亲本及36个子代可分为3大类群,子代先与父本聚为一类再与母本聚合,两亲本与子代的遗传相似系数父本(0.686 1)>母本(0.510 5);形态学鉴定显示两亲本在各个性状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子代假鳞茎高度均值为25.48 cm,假鳞茎直径1.14 cm,叶片长度14.17 cm,叶片宽度3.45 cm,子代株型与叶型大小主要介于双亲间;子代花横径均值为4.96 cm,花纵径均值为5.75 cm,两者优于双亲的比例分别为16.67%和2.78%,多数子代植株花型较父母本偏小;在花部性状中,上萼宽、侧萼长宽和侧瓣长4个性状表现出一定超亲优势,唇瓣长和花梗数2个性状展现出较强的中亲优势,其余性状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趋势;子代在花色遗传上以父本的白紫色系为主,并在双亲花色色谱基础上展现梯度变化。综上,iPBS分子标记可有效提高鉴定石斛兰杂种的效率,形态学标记鉴定有助于高效选育性状优良的子代个体,2种标记方法均可有效缩短石斛兰杂交育种进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 梁思慧 陈正武 陈娟 李燕 乔大河 郭燕 张小琴
【目的】探明黄色芽叶茶树新品种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的生化品质,为特异叶色茶树品种黄金芽的系统鉴定、本地化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11份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单株的没食子酸、咖啡碱、EGC、C、EC、EGCG、GCG、ECG和茶氨酸等生化性状,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生化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个生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47%~126.53%,平均为34.90%,GCG最大,没食子酸(82.91%)其次,咖啡碱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83~2.088,平均为1.896,咖啡碱最大,酯型儿茶素(2.057)其次,没食子酸最小。12个生化性状相关性存在一定规律,儿茶素类指标间相关性较强,9个儿茶素类指标的36对相关系数中25对达极显著正相关,1对达显著正相关;咖啡碱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4、0.357、0.460和0.386;茶氨酸与咖啡碱、EC和非酯型儿茶素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2、-0.228和-0.190,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0.414、-0.402和-0.430。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541%,第1主成分的决定生化因子包括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EGCG和ECG,是评价111份黄金芽后代生化性状优劣的关键;各材料主成分得分和排序表明,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生化性状较优,可作为优良株系开展后续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1份黄金芽后代可分为4类,第Ⅱ类主要生化特点为咖啡碱、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高,而茶氨酸含量较低;第Ⅳ类主要生化特点是咖啡碱、C、EG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低,茶氨酸含量较高;第Ⅰ类和第Ⅲ类介于二者之间。【结论】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生化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主成分综合得分,筛选出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共4份生化性状表现较优的茶树种质,可进一步研究形成新品种,开发茶叶新产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洋 王瑞 何祥凤 赵祥云 王树栋 王文和
为了研究百合观赏性状的遗传和变异规律,以亚洲百合品种Easy Dance与Pearl Carolina杂交获得的161株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对株高、花色、斑点、花冠直径、内轮外花被长和宽、外轮花被片长和宽、花丝长、子房长、花柱长等11个主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花色多呈不同深浅的橙色,只有少量的黄色个体,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斑点在后代中分离出的4种类型为两种斑点、只有刷状斑点、只有突起型斑点和无斑点,其分离比为10∶3∶2∶1。9个数量性状间的变异系数为10.64%~26.20%,其中内轮花被片长变异系数最小,花丝长变异系数最大。株高、花冠直径、内轮花被片长、内轮花被片宽、外轮花被片长、子房长、花柱长分别占中亲值的148.09%、121.97%、114.12%、127.59%、119.59%、124.99%和122.09%,表现出了一定的杂交优势,外轮花被片宽和花丝长表现出减小的趋势。9个数量性状在后代中的中亲优势率为-2.38%~48.09%,除了外轮花被片宽和花丝长外,其他7个性状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9个数量性状组成的36对相对性关系中,有20对达到了极显著相关(p<0.01)和3对达到了显著相关(p<0.05),各性状间相关性紧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广泛,出现了大量的超亲个体,有利于选择性状优良的单株。
关键词:
百合 杂交 性状 遗传变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英俊 范名宇 徐海 刘春香 张佳 江奕君 杨莉 李茂柏 陈温福 徐正进
采用粳稻秋光(程氏指数22)和籼稻七山占(程氏指数7)正反交,分别在华南籼稻区广东(N23°08',E113°14')、西南籼稻区四川(N31°07',E104°22')、长江中下游籼粳交错区上海(N31°14',E121°29')和东北粳稻区辽宁(N41°48',E123°25')同时构建重组自交系(RIL),测定不同生态区RIL程氏指数、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分析籼粳稻杂交后代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差异及其与生态条件、籼粳属性及稻谷粒形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生态区RIL大部分株系为中间类型(偏籼型或偏粳型),四川、广东、辽宁、上海中间类型比例依次为86.84%、81.45%、82.82%和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虹伶 李庆 李凤良 李忠英 金剑雪
利用室内选育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抗溴氰菊酯品系(R1)和抗杀虫双品系(R2)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对其后代的两个种群及亲本进行毒力测定,分析小菜蛾对溴氰菊酯和杀虫双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正反杂交后代两种群对溴氰菊酯和杀虫双不敏感;后代种群F1代与亲本对药剂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后代两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有明显逐代上升趋势。
关键词:
小菜蛾 抗性 杂交后代 敏感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凯音 孙万仓 刘自刚 方彦 杨刚 马骊 郭仁迪 方圆 侯献飞 刘林波 钱武 刘海卿 袁金海 王治江
以超强抗寒性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分别与抗寒性品种延油2号和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的杂交后代(F1、F2、BC1)为研究对象,对各世代越冬率进行统计并结合亲本及杂交后代的CAT、POD、SOD酶活性变化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抗寒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抗寒性品种杂交后代的越冬率均介于2个亲本之间,但不同世代越冬率存在较大差异;母本的抗寒性越强,在F1代中,后代的越冬率越高,F1代的自交后代(F2)越冬率比F1代的低;在BC1中,后代的越冬率变化范围较大,既有低于F2代自交后代的杂交组合(天2×陇7)×天2,也有高于F1代的杂交组合(陇7×天2)×陇7,以抗寒性强的品种作轮回亲本可以使回交一代的越冬率明显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瑞敏 闫芳教 王兆晓 耿军义 张香云
分析了亲本组配原则下转Bt基因抗虫亲本(简称pr)、常规亲本(简称p)三种组配模式(pr×pr、pr×p、p×pr)杂交一代产量性状、农艺性状、纤维品质、抗病虫性的差异,并将具有同一抗虫亲本或常规亲本但模式不同的组合加以比较,结果表明:三种组配模式杂种一代铃重、衣分、子指、株高均具有正向优势,而果枝数、单株铃数低于对照,pr×p组配模式杂种一代平均产量最高,铃重增加明显;pr×pr平均产量较高,单株铃数最多,纤维比强度稍好,而麦克隆值偏高;p×pr抗病性好,棉纤维略长,但比强度较差;三种组配模式抗虫性没有明显差异;组配模式相同亲本不同或有一个或两个(正反交)相同亲本但组配模式不同其杂种一代差异...
关键词:
陆地棉 亲本 组配模式 杂交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飞 张庆文 孔杰 栾生 张发
2003-2005年间,分5批收集不同批次进口的大菱鲆群体,从各群体中挑选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通过不平衡巢式交配设计,构建了5种杂交组合,测试其杂交子一代生长性能,为培育优良的大菱鲆养殖新品种提供基础资料。5个杂交组合共生产31个家系,在初孵仔鱼第25天和第80天,从每个家系随机取样50尾,测定其体长、体重等性状值,计算各杂交组合和家系25~80d的绝对增重率,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各组合、家系间的生长性能的差异,并对不同家系25d和80d的体长体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25d、80d体重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80d体重LSD多重比较显示丹麦与法国进口群体的杂...
关键词:
大菱鲆 杂交组合 家系 选育 生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立鑫 张强 宣嘉媛 王玖瑞 刘孟军 闫芬芬
【目的】探索枣不同倍性杂交后代花粉形态特征及变异程度,比较枣不同倍性群组的花粉形态差异,为枣孢粉学倍性鉴定与种质资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二倍体冬枣(2n=24)×四倍体辰光(2n=48)杂交获得的三倍体子代(13个)和二倍体子代(8个)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基于赤道轴长度、极轴长度、极赤比、花粉大小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三倍体子代花粉与二倍体子代花粉及其亲本均为N3P4C5型单粒3沟孔类型,极面均为三角形。三倍体子代赤道轴长度和花粉大小分别为17.36μm和443.27μm2,与四倍体父本辰光、二倍体子代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极赤比大小排序依次为二倍体母本冬枣>二倍体子代>三倍体子代>四倍体父本辰光,花粉形状随着倍性的增加呈近圆趋势。三倍体子代外壁纹饰粗糙,大部分呈网状雕纹,极面端小部分网脊平行交叉分布;二倍体子代外壁纹饰较整齐,中部呈网状雕纹,靠近极端呈条状雕纹,亲本与子代萌发孔均出现瘤状物。在欧氏距离为5时,供试枣群体分为4类,其中父本辰光单独聚为一类,母本冬枣和多数二倍体子代聚为一类,多数三倍体子代聚为一类;21个后代群体中出现了4个花粉形态与倍性不一致的株系。【结论】枣亲本和子代花粉的萌发孔与外壁纹饰均为同一类型;三倍体子代群体花粉性状较二倍体子代群体变异程度大;赤道轴长、极赤比、花粉大小可以用于花粉形态倍性的初步鉴定。
关键词:
枣 倍性 杂交后代 花粉形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佳 刘青华 施志仪
研究了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雌鱼与伊犁鲈(Perca schrenki)雄鱼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和性腺发育。结果显示:经过690 d的生长比较,杂交鲈体重为(446.94±32.14)g,黄金鲈体重为(314.16±31.20)g,伊犁鲈体重为(446.94±32.14)g;杂交鲈体重增长比黄金鲈快33.91%,二者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杂交鲈体重增长比伊犁鲈低6.24%,杂交鲈与伊犁鲈体重无显著差异。二龄杂交鲈雌、雄性腺系数分别为(10.05±0.05)%和(1.64±0.01)%,显著低于黄金鲈雌、雄性腺系数(13.67±0.05)%和(3.60±0.0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