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4)
2023(11973)
2022(10295)
2021(9521)
2020(7824)
2019(18071)
2018(17601)
2017(33609)
2016(18481)
2015(20654)
2014(21069)
2013(21055)
2012(20252)
2011(18615)
2010(18923)
2009(17455)
2008(17631)
2007(16107)
2006(14116)
2005(13051)
作者
(58820)
(49251)
(49089)
(46585)
(31426)
(23800)
(22480)
(19302)
(18536)
(17798)
(16842)
(16426)
(15966)
(15903)
(15682)
(15267)
(15233)
(14579)
(14238)
(14077)
(12560)
(12392)
(12169)
(11261)
(11229)
(11177)
(11141)
(11047)
(10236)
(10030)
学科
(84357)
经济(84281)
(48723)
管理(47447)
(37100)
企业(37100)
方法(33840)
数学(29704)
数学方法(29393)
中国(24828)
(24175)
地方(23293)
(18879)
业经(18483)
(18371)
农业(16475)
(15447)
(15244)
贸易(15233)
(14693)
(14536)
银行(14483)
(14244)
金融(14242)
(13975)
地方经济(12896)
(12431)
(12426)
环境(12299)
技术(12181)
机构
学院(275406)
大学(273390)
(111335)
经济(108830)
研究(102590)
管理(97775)
理学(83070)
理学院(81998)
管理学(80364)
管理学院(79848)
中国(76267)
科学(66404)
(59829)
(58136)
(55355)
(51147)
研究所(50373)
中心(46310)
农业(46008)
业大(45696)
(43406)
财经(39895)
北京(38162)
(37654)
师范(37169)
(36263)
(36088)
(35089)
经济学(34071)
(33911)
基金
项目(179700)
科学(138403)
研究(126872)
基金(126502)
(113390)
国家(112402)
科学基金(92995)
社会(78152)
社会科(74030)
社会科学(74004)
(72764)
基金项目(66622)
(61348)
自然(60732)
自然科(59289)
自然科学(59267)
自然科学基金(58183)
教育(57997)
资助(52513)
编号(51079)
(44408)
成果(42168)
重点(41845)
(38777)
课题(37041)
(36969)
计划(35044)
科研(34728)
创新(34700)
发展(34596)
期刊
(128420)
经济(128420)
研究(80976)
中国(59226)
(54140)
学报(51386)
科学(44204)
(39597)
大学(36991)
农业(36598)
管理(35549)
学学(35065)
教育(30767)
(27669)
金融(27669)
技术(23910)
业经(22146)
经济研究(20726)
(20235)
财经(19772)
问题(17157)
(16988)
(14473)
技术经济(13949)
科技(13456)
(13426)
商业(13149)
业大(13060)
统计(12968)
图书(12521)
共检索到422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辉秀  胡增辉  冷平生  王文和  徐芳  赵静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百合(Lilium spp.)花挥发物的组成成分与释放量,寻找百合关键致香成分。【方法】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ATD-GC/MS(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4个杂种系7个品种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出64种化合物,属淡香型的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的3个品种含有39种,属浓香型的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的4个品种含有54种。不同香型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烷烃类化合物释放量较高,主要成分为2-乙基-1-己醇、乙苯、邻二甲苯、2,2,4,6,6-五甲基庚烷、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袁宁  特日格乐  孙林  贾玉山  格根图  王志军  卢强  李宇宇  李俊峰  孙鹏波  
挥发性成分是判断苜蓿干草品质优劣的基本感官指标,苜蓿干草在贮藏过程中受环境变化和微生物的作用,挥发性成分发生明显改变,直接影响苜蓿干草的适口性。目前我国牧草行业内缺乏针对苜蓿干草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鉴定方法,为此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挥发性成分,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萃取温度90℃、萃取时间80 min、解析温度250℃、解析时间3 min为最佳萃取条件。该萃取条件下紫花苜蓿中共检测出52种化合物,包括酮类化合物9种,占总挥发物的37.55%;醇类化合物12种,占总挥发物的21.74%;醛类化合物15种,占总挥发物的19.31%;酯类化合物6种,占总挥发物的9.41%。其中β-紫罗兰酮含量可达到总挥发物的20%左右,苯乙醇、反式-2-己烯醛、2-苯基乙醛、壬醛、癸醛、6-甲基-5-庚烯-2-酮、3, 5, 5-三甲基环己-2-烯酮、胡薄荷酮等对紫花苜蓿挥发性成分贡献较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云   闫顺   陈倩   黄琳曦   张先言   汪琼  
【目的】探究木香花(Rosa banksiae Ait.var. banksiae)挥发性成分释放规律,为其花香调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花蕾期、半开期、盛花期和末花期木香花花朵以及盛花期木香花的雌蕊、雄蕊、花瓣和萼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聚类热图分析木香花不同花期和盛花期花器官挥发性成分及其差异。【结果】不同花期的木香花中共检出78种挥发性成分,包含烯烃类、醛类、醇类、酸类、酮类等。从花蕾期、半开期、盛花期、末花期的木香花中分别检出39,41,45和41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有20种;不同花期木香花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不同,花蕾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β-蒎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6.20%,16.85%和21.24%;Z-5-十九烯在半开期相对含量最高,为23.03%。不同花期的木香花中有38种差异挥发性成分,其中半开期、盛花期和花蕾期挥发性成分相近,均与末花期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从盛花期木香花的雌蕊、雄蕊、花瓣、萼片中分别检出27,30,28和2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物质在雌蕊、雄蕊、花瓣中相对含量最高,萼片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雌蕊与萼片中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花瓣与雄蕊中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小。β-蒎烯、甲酸芳樟醇、5-十九烯-1-醇、Z-5-十九烯、正十九烷、2-甲氧基-3-(2-丙烯基)苯酚、β-罗勒烯、乙酸苄酯和正辛醛是不同花器官中主要差异性挥发成分,同时β-蒎烯相对含量较高的雌蕊和β-罗勒烯、甲酸芳樟醇、正辛醛相对含量较高的萼片是木香花释放香气的主要部位。【结论】木香花花香主要来自其雌蕊和萼片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这些挥发性成分在末花期变化较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迎春  蔡冰  郭国宁  李丹  王承明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15个不同产区的烟丝中苹果酸、富马酸、油酸等8种非挥发性有机酸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甲酯化时间和甲酯化试剂的用量进行优化。试验表明,烟丝中非挥发性有机酸甲酯化的最佳条件为:酯化时间50 min,温度70℃,酯化试剂为V三氟化硼∶V甲醇=3∶7,在此条件下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回收率为79.50%~101.35%,相对标准偏差为3.34%~7.3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金顺  
The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components in flower of Elaeagnus angustifolia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 and extraction respectively from steam and water residue,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GC-M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nents from ...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微  阿曼尼萨·买买提  徐继林  骆其君  于珊珊  朱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多变量数据分析,对不同品种、不同养殖海域、不同收割期坛紫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栽培在2个海域的2种品种坛紫菜中,共检测到115种挥发性组分,其中,烃类和醛酮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占据了极大优势。主成分分析(PCA)显示,坛紫菜的挥发性组分有明显的品种和地区性差异,不同品种间的主要差异组分有8-十七碳烯、1-十七碳烯、壬醛、2-乙烯基-6-甲基吡嗪、辛醛等成分,不同海域的主要差异组分有8-十七碳烯、壬醛、2-乙烯基-6-甲基吡嗪、1-十七碳烯、苯乙烯等。另外,不同收获期坛紫菜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跟养殖海域有密切的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卫杰  杨惠玲  陈玉林  
【目的】研究绵羊品种对其脂肪组织中挥发性脂肪酸(C4~C10)组成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羊肉膻味的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技术,对小尾寒羊、滩羊和同羊皮下脂肪组织中的挥发性脂肪酸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技术可在绵羊脂肪组织中检测到对羊肉膻味贡献较大的4-甲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小尾寒羊、滩羊和同羊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61.109,169.124和271.898mg/kg;其中直链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17.792,143.036和229.059 mg/kg,支链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3.317,26.088和42.839 mg/kg。4-甲基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春华  李进学  高俊燕  周东果  龚琪  岳建强  
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云南德宏栽培的小莱檬、塔西提2个莱檬品种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莱檬、塔西提莱檬果皮精油中分别检测到17种和24种挥发性成分,烯烃类物质是莱檬果皮精油挥发性的主要组分,其中特征香气成分D-柠檬烯含量最高,β-蒎烯、γ-萜品烯次之。塔西提莱檬特征香气成分物质种类和含量高于小莱檬。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广  刘长江  侯冬岩  
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SDE)提取南果梨果心挥发性成分,测得南果梨果心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为0.25 %,用GC/MS法从南果梨果心挥发性成分中分离并确认出50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性成分中的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依兰烯(29.78 %) ,2,6 -二甲基 -6-(4-甲基 -3-丙烯基)双环[3.1.1]庚 -2 -烯(9.53 %) ,1-甲基 -4-(5 -甲基 -1-甲烯基 -4-己基)环己烯(6.43%)等 ,占总检出量的80.6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小洋  冯永忠  王得祥  吕迪  徐勇  
【目的】探究西安市5种常见园林绿化树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成分组成,为园林树种的科学配置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循环吸附采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白皮松、油松、侧柏、云杉以及雪松的挥发物进行采集和分析,并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不同树种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白皮松VOCs包括8类32种,油松释放的VOCs为8类38种,侧柏VOCs包括6类29种,云杉中检测到的VOCs为7类19种,雪松VOCs则包含8类36种;5种园林树木均含有萜烯类、醇类、酮类、醛类、烷烃类和芳烃类等6类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均达到70%以上;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欧昌荣  薛长湖  汤海青  徐大伦  林洪  
采用改进的动态顶空技术捕集、浓缩鱼油挥发性成分,并通过GCMS分析鉴定其中45个成分,结果表明,其中14个为饱和、不饱和醛类,8个为饱和、不饱和酮类。这些物质被认为是形成鱼油异味的主要成分。通过GC分析评价鱼油储藏过程中的感观变化和氧化,结果表明,GC分析的总峰面积能够指示鱼油的气味强度和氧化程度,并和感官检验结果一致。凹凸棒黏土处理鱼油取得较好脱色脱臭效果,其脱色脱臭效率分别为86.2%和84.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凌华  于晓英  李炎林  
以黄心夜合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4个季节的鲜嫩枝的挥发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春、夏、秋、冬4季黄心夜合的鲜嫩枝所含挥发性成分种数分别为34、35、34和35种,共77种,共有成分为莰烯、4(14),11–桉叶二烯和γ–杜松烯等3种烯类化合物以及桉叶素和桉叶油–4(14)–烯–11–醇等2种醇类化合物,其中春、夏、秋、冬3种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8.41%、17.21%、14.9%和2.69%,春、夏、秋、冬2种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6.59%、17.62%、18.89%和9.7%。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秀莲  施婷婷  文爱林  王良桂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技术对3个四季桂品种盛花期花瓣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鲜花与短期超低温冰箱保存后花瓣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四季桂品种的香味主体成分比较接近,主要成分为β-紫罗兰酮、二氢-β-紫罗兰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γ-癸内酯、α-紫罗兰酮、正己醛、叶醛、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芳樟醇、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顺-3-己烯醛。短时间的超低温保存对花瓣挥发性成分和含量影响不大,因此,在测定样品较多时可以在超低温冰箱中短期保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超桦  平野敏行  铃木健  白井隆明  
新鲜鲫具有以草腥味、泥土味等混合的气味 ,其强度以内脏最强 ,皮次之 ,肌肉最弱。采用GC -嗅觉感官试验和GC -MS鉴定分析结果表明 :同鲫特征气味最为相关的成分为己醛 ;其他相关物质有 1-戊烯 - 3 -酮、2 ,3-戊二酮、1-戊烯 - 3-醇、反 - 2 ,顺 - 4-庚二烯醛、1-辛烯 - 3-醇、1,5 -辛二烯 - 3 -醇等C5~C8的羰基化合物和醇类。鲫的鱼皮和鳃的粗酶液中存在着类脂肪氧合酶活性 ,由底物花生四烯酸生成 3种C8挥发性成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柳仪  陈淼芬  刘京宏  黄秀琼  卿志星  曾建国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4种不同成熟度果实(青桑葚、微红桑葚、微青桑葚、红桑葚)和3个不同部位(桑叶、桑枝及桑白皮)干燥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75种化合物,青桑葚、微红桑葚、微青桑葚、红桑葚、桑叶、桑枝、桑白皮中各鉴定出32、38、30、41、38、21、21种,烯烃类、酮类、醇类及醛类为桑中主要香气成分;4种不同成熟度果实和3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均有异同,但均含有芳樟醇(Linalool)、乙酸芳樟醇(Linalylacetate)、己醛(Hexanal)、D–柠檬烯(D–Limonene)、壬醛(Nonanol)和叔丁基对甲酚(ButylatedHydroxytoluene),且含量较高;相比于以前的研究方法,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的方法操作方便,且能够鉴定出桑中更多的挥发性成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