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46)
- 2023(6078)
- 2022(5413)
- 2021(5025)
- 2020(4517)
- 2019(10385)
- 2018(10501)
- 2017(19981)
- 2016(11121)
- 2015(12661)
- 2014(12553)
- 2013(12299)
- 2012(11091)
- 2011(10112)
- 2010(10309)
- 2009(9438)
- 2008(9117)
- 2007(8030)
- 2006(6994)
- 2005(6215)
- 学科
- 济(45426)
- 经济(45386)
- 管理(27340)
- 业(26822)
- 方法(26325)
- 数学(24097)
- 数学方法(23544)
- 企(21976)
- 企业(21976)
- 农(11504)
- 学(11376)
- 中国(9768)
- 业经(8701)
- 理论(8515)
- 财(8210)
- 贸(7861)
- 贸易(7857)
- 易(7629)
- 农业(7484)
- 地方(6684)
- 制(6574)
- 技术(6200)
- 环境(6022)
- 和(5946)
- 划(5715)
- 融(5460)
- 金融(5459)
- 银(5425)
- 银行(5368)
- 策(5284)
- 机构
- 大学(160959)
- 学院(160716)
- 济(60092)
- 管理(59334)
- 经济(58817)
- 研究(58022)
- 理学(52004)
- 理学院(51381)
- 管理学(49846)
- 管理学院(49617)
- 科学(41762)
- 农(40647)
- 中国(40598)
- 京(34953)
- 农业(33066)
- 业大(33026)
- 所(32420)
- 研究所(30232)
- 中心(25552)
- 江(24453)
- 财(24443)
- 农业大学(21869)
- 北京(21514)
- 技术(20526)
- 院(20474)
- 省(20316)
- 财经(19883)
- 范(19518)
- 师范(19101)
- 州(19015)
- 基金
- 项目(116207)
- 科学(89138)
- 基金(83575)
- 家(78052)
- 国家(77506)
- 研究(73405)
- 科学基金(64080)
- 省(47493)
- 自然(46650)
- 自然科(45639)
- 自然科学(45622)
- 自然科学基金(44792)
- 社会(44290)
- 基金项目(43787)
- 社会科(42100)
- 社会科学(42084)
- 划(40742)
- 资助(36724)
- 教育(35561)
- 编号(27920)
- 重点(27310)
- 计划(26139)
- 部(24568)
- 发(24226)
- 创(24170)
- 科技(23629)
- 科研(23305)
- 创新(22676)
- 成果(21401)
- 业(20771)
共检索到227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永会 汤亮 刘小军 曹卫星 朱艳
【目的】建立水稻主茎上不同叶位叶片茎鞘夹角动态变化的模拟模型。【方法】基于不同株型品种和氮肥处理的水稻试验,连续观察并记录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叶位的茎鞘夹角,进一步利用动态建模技术构建水稻主茎不同叶位茎鞘夹角的动态模拟模型。【结果】水稻茎鞘夹角随生长度日(GDD)不断加大,夹角从开始形成到基本稳定大致经历3个叶龄,且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茎鞘夹角随叶位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第三叶的最大茎鞘夹角最大。利用Logistic方程可以描述不同品种、不同氮肥处理下,水稻茎鞘夹角随GDD的变化过程,使用直线型分段函数可以描述最大茎鞘夹角随叶位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引入品种参数(第三叶位茎鞘...
关键词:
水稻 茎鞘夹角 动态模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晓晴 沈其荣 王娟娟 柏彦超 杨建昌 周明耀
在正常及PEG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水稻对不同质量比例 (10 0 /0 ,75 /2 5 ,5 0 /5 0 ,2 5 /75和 0 /10 0 )铵态氮 /硝态氮处理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 ,两种培养条件下 ,水稻均在NH4+ N和NO3 - N混合营养时生长更好 ,氮素养分吸收更多 ;正常培养的水稻幼苗在NH4+ N/NO3 - N为 75 /2 5时生长最好 ,而模拟水分胁迫培养则以 2 5 /75处理生长最好 ;模拟水分胁迫处理显著促进水稻对NO3 - N的吸收并抑制NH4+ N的吸收 ;正常培养条件下 ,NH4+ N/NO3 - N为75 /2 5时水稻幼苗可获得最高的水分生...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模拟 水稻 氮素营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永霞 岳延滨 刘岩 曹宏鑫 葛道阔 魏秀芳
目的建立基于生物量的水稻根系主要几何参数动态模型,为水稻功能-结构模型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于2008和2009年设置3个品种[两优108(V1,杂籼)、86优8(V2,杂粳)和南粳43(V3,常规粳稻)]和2个氮肥水平盆栽试验获取根系形态及根干重等指标,采用SPSSv13.0与Excel2007处理试验数据,RMSE检验模型。结果利用2008年观测资料,通过分析不同品种与施肥处理下水稻单株总根长及根直径与生物量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基于生物量的水稻单株总根长动态模型;根据立体几何原理,构建了基于生物量的水稻总根体积与总根表面积动态模型。经2009年独立试验资料检验,单株总根长、总根体积及总根表面...
关键词:
水稻根系 生物量 几何参数模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丽英 汤亮 顾东祥 杨杰 曹卫星 朱艳
通过对不同水分和氮素水平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鞘和节间伸长过程的连续观测和定量分析,构建了水稻主茎和分蘖叶鞘与节间生长的模拟模型。采用Logistic方程描述了主茎和分蘖叶鞘及节间的动态伸长过程;基于同伸叶鞘间的关系用二次曲线描述了分蘖叶鞘长度的变化;基于节间长度与直径的线性关系描述了节间直径的变化。另外,用叶片含水量和含氮量描述了不同水分和氮素水平对叶鞘和节间生长的影响。利用独立的水稻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测试和检验,结果显示,主茎和分蘖叶鞘(一级分蘖和二级分蘖)长度模拟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0.65、0.52和0.46 cm;节间长度和直径模拟值的RMSE分别为0.42、0.1...
关键词:
水稻 叶鞘 节间 模拟模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亚利 曹卫星 柳新伟 周治国 荆奇
依据文献资料和田间试验 ,建立了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水稻茎蘖增长与消亡的模拟模型。用指数函数描述潜在茎蘖数增长量与叶龄之间的关系。采用品种分蘖特性、有效分蘖叶位数、群体叶面积指数 (LAI)以及植株含氮量等影响因子对潜在茎蘖增长量进行调节 ,从而得到实际生长条件下茎蘖数增长动态模型。拔节至抽穗期间 ,分蘖的衰亡量决定于分蘖的生理年龄和同化物供应状况。利用有广泛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变异的试验资料对模型检验的结果显示 ,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茎蘖数增长和衰亡动态。
关键词:
水稻 茎蘖动态 模拟模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琳 李勇 周毅 徐阳春 郭世伟 沈其荣
以常规水作为对照,研究了覆膜旱作、覆盖秸杆旱作和裸露旱作处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田间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旱作水稻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干物质转移、氮素转移以及土壤矿质氮动态的变化,并对土壤氮素表观平衡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覆盖秸秆旱作可以促进旱作水稻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向籽粒的转移。覆盖秸秆旱作处理的水稻开花前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比常规水作、覆膜旱作和裸露旱作处理的高13%、15%和29%,氮素转移量则高出19%、18%和24%。从氮素表观平衡角度来看,旱作处理更能促进氮素盈余,覆盖秸秆旱作处理能增加土壤无机氮残留,提高氮素有效性。覆盖秸秆旱作比常规水作处理增产13.3%,氮肥利用率达33.5%。...
关键词:
水稻 旱作 覆盖 干物质转移 氮素转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相成 汤亮 张文宇 曹梦莹 曹卫星 朱艳
【目的】揭示水稻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传输特征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方法】以2个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于2009—2010年分别设置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系统测定水稻主要生育时期的冠层结构和PAR传输参数,分析冠层结构和PAR传输参数随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PAR传输参数的日变化规律,并研究入射光散射比例对冠层PAR传输的影响。【结果】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平均叶倾角和株高有显著影响。冠层PAR透过率、反射率随生育进程先减后增,最小值出现在孕穗至抽穗期;提高施氮量减少了冠层PAR反射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水稻冠层消光系数(K)逐渐增加,并...
关键词:
水稻 光合有效辐射 消光系数 散射比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阳春 魏广彬 李刚华 丁艳锋 王绍华
【目的】研究水稻主茎各叶片出伸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水稻主茎出叶与有效积温关系的动态模拟模型。【方法】选用16个水稻品种分别在云南丽江、江苏南京两个生态地区进行播期试验,观察主茎各叶片出伸与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结果】主茎叶片出伸所需有效积温与叶位的关系总体随叶位的上升而增加,且在整个叶龄进程中出现两个拐点,第一个拐点出现在第3叶龄期,第二个拐点出现在第N-n-2叶龄期。据此,对叶龄进程进行分段模拟,建立叶龄模型。利用不同环境下播期试验的出叶动态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不同类型品种模拟叶龄与实测叶龄的根均方差(RMSE)都小于0.1。【结论】以各叶位叶片出伸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的叶龄分段函数模型具...
关键词:
水稻 叶龄 有效积温 模拟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晨 龚海青 金梦灿 郜红建
#N/A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江巨鳌 黄志刚 屠乃美
本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对引进的4个巴西旱稻品种和1个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在旱种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angara和Iapar-9株叶形态较好,生育期适中,适于长沙地区栽培;各供试品种和组合的产量以Tangara最高,水稻杂交组合新香优80次之;根系活力以Tangara的最大;新香优80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较旱稻品种高,Tangara又较其他旱稻品种高。
关键词:
旱稻 品种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泽 王华 徐华勤 王文娟 魏甲斌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不同强度的酸雨下水稻土p H值、磷素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酸雨对水稻土磷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拟酸度为3.5、4.5、5.5的酸雨淋溶40 d过程中,水稻土p H值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水稻土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而水稻土中全磷变化不大,速效磷含量变化显著,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一定酸度的酸雨(p H=5.5)淋溶下水稻土中速效磷含量最低。随酸雨酸度的增强,水稻土中微生物量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研究揭示p H≥4.5的酸雨可以促进水稻土中微生物生物量磷活性,当酸雨p H>3.5时可以促进水稻土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高酸度的酸雨(p H<4.5)对水稻土中...
关键词:
酸雨 水稻土 磷素 动态变化 模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斌 吴蔚文 杨国才
在螟虫自然发生和模拟螟害大发生条件下,通过亩有效穗、平均每穗着粒数、实粒百分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通径系数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亩有效穗数>平均每穗着粒数>实粒百分率>千粒重,以穗数变化较大,而千粒重较稳定。穗数与其它三因素间存在较大的负相关,着穗数与实粒数、千粒重间存在较小的负相关,后两者彼此间几乎无影响。因此,生产上主要是协调穗数与实粒数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若其它因素不变,这四个因素分别增加1万穗、10万粒、1%、1克时,产量分别增加28.7公斤、42.6公斤、5.9公斤、25.7公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强 荣湘民 朱红梅 彭建伟 卢向阳 陈静彬
为了给高蛋白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氮素代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两个高蛋白水稻品种 (组合 )湘早籼 2 4号和威优 5 6的叶片、茎鞘、籽粒、糙米的全氮和蛋白氮含量 ,功能叶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蛋白水解酶等活性明显高于相应对照品种 (组合 )湘早籼 13号、中优早 81号和金优 974;湘早籼 2 4号籽粒蛋白质产量明显高于其对照品种 .三壮三高栽培法有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转运、累积和再利用 ,有利于提高糙米的全氮、蛋白氮含量及籽粒蛋白质产量 .
关键词:
水稻 氮素代谢 三壮三高栽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荣湘民 刘强 彭建伟 朱红梅 陈静彬
为探讨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根系特征的差异 ,加速高蛋白水稻品种的选育与合理栽培 ,于 1999至 2 0 0 0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 .结果表明 :高蛋白水稻品种 (组合 )湘早籼 2 4号和威优 5 6根系的干重、α 萘胺氧化力、7种金属养分离子的吸收量在水稻 5个生育时期均明显高于对照湘早籼 13号、中优早 81号和金优 974 .三壮三高栽培法可明显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 ,提高水稻根系的α 萘胺氧化力和金属养分离子的吸收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