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1)
- 2023(2484)
- 2022(2081)
- 2021(1945)
- 2020(1742)
- 2019(3853)
- 2018(3776)
- 2017(6535)
- 2016(4285)
- 2015(4646)
- 2014(4686)
- 2013(4620)
- 2012(4729)
- 2011(4286)
- 2010(4360)
- 2009(3987)
- 2008(4250)
- 2007(3703)
- 2006(3376)
- 2005(2989)
- 学科
- 济(11993)
- 经济(11973)
- 业(8036)
- 学(7876)
- 管理(7533)
- 企(6528)
- 企业(6528)
- 方法(5747)
- 数学(4814)
- 数学方法(4680)
- 农(3459)
- 虫(2859)
- 财(2832)
- 中国(2779)
- 及其(2513)
- 理论(2414)
- 业经(2338)
- 农业(2336)
- 害(2294)
- 贸(2249)
- 贸易(2249)
- 易(2170)
- 森(2143)
- 森林(2143)
- 和(2139)
- 制(2127)
- 环境(2116)
- 林(2086)
- 融(2042)
- 虫害(2040)
- 机构
- 大学(67784)
- 学院(65997)
- 研究(31468)
- 科学(26337)
- 农(25767)
- 农业(20928)
- 中国(20553)
- 所(20054)
- 业大(19193)
- 研究所(19128)
- 济(17856)
- 经济(17380)
- 管理(17104)
- 京(16146)
- 理学(14720)
- 理学院(14406)
- 农业大学(13757)
- 管理学(13599)
- 管理学院(13509)
- 室(13281)
- 省(13023)
- 实验(12698)
- 中心(12220)
- 实验室(12200)
- 重点(11647)
- 院(11547)
- 业(11275)
- 江(11205)
- 科学院(11144)
- 北京(9977)
- 基金
- 项目(50028)
- 家(36098)
- 国家(35881)
- 科学(35723)
- 基金(34841)
- 科学基金(26650)
- 研究(26093)
- 自然(21407)
- 自然科(20887)
- 自然科学(20873)
- 自然科学基金(20486)
- 省(20457)
- 划(18415)
- 基金项目(18415)
- 资助(15062)
- 科技(14559)
- 计划(14048)
- 社会(13551)
- 社会科(12669)
- 社会科学(12660)
- 重点(12641)
- 教育(11834)
- 专项(10998)
- 科研(10700)
- 发(10536)
- 农(10495)
- 创(9752)
- 部(9609)
- 业(9577)
- 创新(9344)
共检索到95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菲 骆有庆 石娟 Kari Helivaara
在内蒙古阿尔山的田间诱捕试验中,落叶松八齿小蠹引诱剂1共诱集到16头落叶松八齿小蠹和1319头天敌红胸郭公虫,而落叶松八齿小蠹引诱剂2诱集到24104头落叶松八齿小蠹和776头红胸郭公虫。室内的触角电位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八齿小蠹对引诱剂2的触角反应(雌虫2.139mV±0.678mV,雄虫2.169mV±0.473mV)大于引诱剂1(雌虫0.440mV±0.232mV,雄虫0.297mV±0.142mV),对引诱剂1的反应值和对照差不多;而红胸郭公虫对引诱剂1的触角反应(雌虫4.618mV±1.106mV,雄虫4.534mV±1.087mV)明显大于引诱剂2(雌虫2.209mV±0.680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蒋平 张星耀 林云华 黄照岗 何玉友
松褐天牛缓释型引诱剂由引诱活性制剂和具强吸附力的缓释基质复合配制,其组分和配比为2种单萜烯∶乙醛∶丙酮∶乙醇∶微晶碳素∶膨润土=0.20∶0.06∶0.06∶0.08∶0.47∶0.13,引诱活性制剂和缓释基质质量分别占缓释型引诱剂总质量的40%和60%。缓释型引诱剂能控制活性成分释放速度,使引诱活性成分较平稳地持续发挥引诱效果。缓释型引诱剂引诱活性成分日均释放量为0.9 g,仅为原型引诱剂日均释放量的25.0%,可引诱以松褐天牛成虫为主的29种林木蛀干害虫,是一种广谱性的缓释型引诱剂。该引诱剂引诱松褐天牛成虫的引诱活性与原型引诱剂基本一致,其林间有效作用半径和诱获率分别为70 m和43.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连芹 宋世涵 黄焕华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马尾松、湿地松、黑松及日本赤松的主要蛀干害虫,也是台湾五针松、北美短叶松、日本冷杉、欧洲云杉、柳杉等主要蛀干害虫之一。该虫在我国分布于西藏以东、河北以南,东至台湾、南至广东;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老挝。近10年来,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区)多处发生天牛危害,不仅
关键词:
松墨天牛 引诱剂 诱捕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蒋平 吴沧松 孙胜利 姜礼元 林长春
通过连续 2 a的系统研究 ,筛选出对松墨天牛引诱活性最强的 M99-1引诱剂 ,其主要成分为单萜烯、乙醛、丙酮和有机溶剂。在松墨天牛成虫期 ,每个诱捕器可诱捕 151.5头天牛成虫 ,平均降低下代卵量 12 0 4 .4粒。该引诱剂对监测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密度及其携带松材线虫数量和防治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叶静 孔祥波 张苏芳 王鸿斌 张真 李成喜 焦相杰 霍天
【目的】研究寄主、非寄主及近缘种的异种化感物对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行为的影响,探讨不同信息素成分间的交互作用机制,为落叶松八齿小蠹大面积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行为学的角度研究落叶松八齿小蠹对聚集信息素异构体、寄主挥发物、非寄主挥发物和近缘种云杉八齿小蠹主要聚集信息素成分的行为响应差异。【结果】通过野外试验确认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成分是S-(-)-小蠹烯醇和S-(+)-小蠹二烯醇,这2种成分复合体在林间生物测试时表现出非常高的引诱活性;电生理测试确认落叶松八齿小蠹雌雄虫触角对这2种成分的检测阈值都是0.1μg,饱和水平是100μg。进一步对具有触角电位活性的寄主、非寄主及近缘种成分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学伟 吕全 孟贤静 白雪松 黄国军 李秀玲 张星耀
【目的】对我国东北异域分布的3种落叶松林内齿小蠹粘束孢属(微囊菌目:粘束孢科)伴生真菌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为控制森林病虫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异域分布的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八齿小蠹(鞘翅目:小蠹科)的虫体和坑道组织进行伴生真菌的分离纯化,进行生理学特性、菌落特征、微观形态学的观察,以及基于rrNA-ITS和TEF-1α多位点DNA序列的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落叶松粘束孢和黑梗粘束孢2种粘束孢属真菌与我国的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其中落叶松粘束孢为中国新纪录种。落叶松粘束孢和黑梗粘束孢都是首次从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上分离到,与落叶松八齿小蠹形成新的小蠹虫-真菌伴生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林长春 姜礼元 吴沧松 姚剑飞 俞盛明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 ,在马尾松 -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 -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 3种不同林分中 ,应用 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 ,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 2 6种 ,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 14种 ,占诱获种类的 5 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 ,分别达 5 7.3%~ 69.8%和 2 7.2 %~ 2 9.3%。 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 ,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金水 何学友 杨希 徐耀昌 林庆源
研制开发的FJ-Ma-0 2松墨天牛引诱剂 ,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低密度虫口的松阔混交林内 ,当年新诱捕点每个诱捕器平均引诱到 1 1 9 3头松墨天牛 ,其中 46 48%为雌成虫 ,平均每头雌虫怀卵量为 3 7 82粒。在福建中部地区诱虫高峰时间为 5— 8月。在诱虫点周围翌年虫口数量可降低 2 3。研制的活虫捕捉器 ,通过简单原理可直接捕捉活虫 ,其活虫可供各种试验使用。
关键词:
引诱剂 松墨天牛 引诱效果 活虫捕捉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温小遂 喻爱林 唐艳龙 廖三腊 施明清
[目的]明确APF-Ⅰ型诱剂样品(A)和F型诱剂样品(C)对松墨天牛的诱捕效果。[方法]以生产上使用的APF-Ⅰ持久增强型诱剂(B)和F1型诱剂(D)为对照,在林间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成虫试验。[结果]表明:诱剂A的平均诱虫量最高,分别为诱剂B、诱剂C和诱剂D的1.17倍、1.41倍和1.58倍,且显著高于诱剂C和诱剂D。在持效试验中,诱剂A平均诱虫量也高于其他3种诱剂。在161 d诱捕期内4种诱剂诱到的松墨天牛雌虫是雄虫的1.65 1.93倍,平均1.76倍。诱剂C也优于同类产品的诱剂D。[结论]诱剂A释
关键词:
松墨天牛 信息素诱剂 诱捕效果 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秀华 宋瑞清 曹翠 崔磊 梁晓东 潘建中 朱元金 胡振宇
从落叶松八齿小蠹各虫态体内外、坑道及木材蓝变部位获得3株与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的真菌,该3株菌可导致木材变色,与蠹害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通过菌体的培养特性和形态观察、放线菌酮耐性及rDNAITS序列测定,将3菌株确认为Ceratocystis fujiensis,为国内新记录种。3个菌株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温度为25℃,光照为全黑暗条件,pH值为5.0;最佳营养条件:培养基为PDA+落叶松韧皮培养基,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3个菌株均具有较强的高温和低温耐受性,能够适应北方较大的温差,树体内的黑暗和酸性条件也比较适合菌株的生长。3个菌株对寄主落叶松具有明显的营养选择性,可利用的碳源种类较多,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初冬 刘篆芳 张庆贺
1987年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为落叶松八齿小蠹猖獗发生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经过1988、1989两年的研究,发现落叶松八齿小蠹种群扩散已从重度火烧林转向中、轻度火烧林,每年扩散危害的距离在10m左右;提出扩散蔓延的数学模型为Y=0.67+1.66X,落叶松八齿小蠹扩散蔓延程度与虫源基地中其种群密度和被扩散林分的生理状况有关.其相关数学模型为Y=2.70X+0.25X_2-1.76,落叶松八齿小蠹种群在火烧迹地上扩散属于聚集型扩散.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亚 周勤政 王慧敏 王正 吕全
[目的 ]通过分析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长喙壳真菌对寄主的致病能力,探究其对落叶松的危害程度与潜在风险。[方法 ]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将从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体及坑道中分离到的12种长喙壳真菌接种到长白落叶松上,60 d后观察和测量病斑大小。并对2种Endoconidiophora真菌(E. fujiensis和E. laricicola)诱导寄主抗性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 ]结果表明,5种长喙壳真菌E. laricicola、E. fujiensis、Ophiostoma hongxingense、O. peniculi和O. xinganense接种长白落叶松产生的病斑面积大于对照处理,其余7种Ophiostoma真菌产生的病斑面积与对照无显著差异。E. laricicola产生的平均病斑面积最大,为3.51 cm~2,且诱导寄主萜类物质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现出对长白落叶松的较强致病力。而E. fujiensis产生的平均病斑面积为1.70 cm~2,诱导寄主萜类物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出较弱致病力。[结论 ]E. laricicola对长白落叶松具有强致病性,E. fujiensis、O. hongxingense、O. peniculi和O. xinganense对长白落叶松具有弱致病性,而另外7种Ophiostoma真菌对落叶松无明显致病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学伟 王正 吕全 张雪萍 王秀芹 孔祥波 张星耀
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严重危害落叶松Larix spp.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被列为中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长喙壳类真菌(ophiostomatoid fungi)是小蠹虫伴生菌中的最主要类群,在小蠹虫危害寄主甚至导致寄主死亡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长喙壳类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物,具有强致病力。实现病原菌的特异性和快速检测是明确病害分布和评估其危害的前提条件。为克服传统组织分离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缺陷,对2种病原菌进行快速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以内源转录间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璇 胡春祥 曹传旺 Troy Kimoto
【目的】比较3种植物源引诱剂对鞘翅目甲虫在2种林型中的引诱效果,以期筛选出高效引诱剂防治甲虫的危害。【方法】选择天然次生林(老山实验站样地)和人工纯林(林场样地)使用Lindgren漏斗诱捕器进行3种植物源引诱剂的林间诱捕试验,统计2种样地诱捕甲虫的数量、种类,比较不同林型不同样地间诱捕效果,分析环境条件对鞘翅目甲虫引诱和诱捕器释放量的影响。【结果】1)3种植物源引诱剂UHr,COB和LAP对鞘翅目甲虫均具有引诱作用,捕获的3 215号鞘翅目昆虫隶属于55科120属,其中小蠹科占48.93%,为优势鞘翅目类群。3种引诱剂诱捕效果依次为UHr>COB>LAP,其中UHr引诱剂引诱个体数占74.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冉隆贵 谢震宇 肖斌 秦道正
在茶园树冠上方悬挂不同高度诱虫黄板,研究其对陕西茶区主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的诱杀作用,以及对天敌蜘蛛的影响,为陕西茶区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茶叶树冠上方30 cm处黄板诱捕的小贯小绿叶蝉成虫显著多于其他高度处黄板诱捕的成虫数量(P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茶园 诱虫黄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