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73)
2023(3167)
2022(2785)
2021(2434)
2020(2111)
2019(4647)
2018(4558)
2017(8215)
2016(4790)
2015(5153)
2014(4869)
2013(4913)
2012(4628)
2011(4283)
2010(4257)
2009(3751)
2008(3731)
2007(3187)
2006(2916)
2005(2629)
作者
(17603)
(14928)
(14869)
(13980)
(9138)
(7516)
(6401)
(5870)
(5551)
(5309)
(5215)
(5039)
(4969)
(4873)
(4831)
(4646)
(4598)
(4364)
(4294)
(4260)
(4001)
(3735)
(3675)
(3425)
(3340)
(3271)
(3239)
(3192)
(3190)
(3173)
学科
(15978)
经济(15961)
(10592)
管理(10331)
(8416)
税收(7913)
(7875)
(7842)
企业(7842)
方法(7746)
数学(7173)
数学方法(7093)
(6826)
(5455)
(5117)
中国(3491)
农业(3431)
环境(3317)
(2973)
财务(2972)
财务管理(2971)
业经(2901)
土地(2882)
企业财务(2857)
技术(2846)
(2821)
地方(2736)
(2609)
资源(2593)
(2239)
机构
大学(68230)
学院(68022)
研究(29784)
(23691)
科学(23382)
(23159)
经济(22603)
管理(21110)
中国(20347)
农业(19507)
理学(18301)
理学院(18035)
(17839)
管理学(17489)
管理学院(17403)
业大(17239)
研究所(16827)
(15436)
中心(12931)
(12706)
农业大学(12701)
(12420)
(11468)
实验(10983)
(10916)
科学院(10897)
(10775)
(10638)
实验室(10570)
重点(10062)
基金
项目(52919)
科学(39604)
基金(38132)
(37944)
国家(37745)
研究(29940)
科学基金(29595)
自然(22446)
自然科(21905)
自然科学(21896)
自然科学基金(21502)
(21415)
基金项目(20620)
(19290)
社会(17700)
社会科(16844)
社会科学(16837)
资助(15415)
计划(14033)
科技(13806)
重点(13315)
教育(12702)
(11522)
科研(11128)
(10848)
(10844)
专项(10698)
创新(10401)
(10371)
(10323)
期刊
学报(22711)
(22289)
经济(22289)
(20852)
研究(17842)
科学(16695)
农业(14447)
大学(14325)
学学(14055)
中国(13330)
(8533)
(8387)
业大(6874)
管理(6375)
(6211)
(5791)
资源(5746)
农业大学(5684)
税务(5470)
林业(5163)
(4715)
中国农业(4586)
科技(4493)
自然(4489)
财经(4270)
经济研究(3926)
技术(3716)
(3626)
(3536)
金融(3536)
共检索到98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文诗   李银水   赵曼利   张珊珊   顾炽明   代晶   李小勇   杨璐   秦璐   廖星  
【目的】比较不同含油量油菜品种养分吸收累积动态变化,明确高含油量油菜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及利用特征,为发挥油菜高产油潜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2021年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分析高含油量油菜品种(中油杂19,简称Z19)和普通含油量对照品种(华油杂12,简称H12和华油杂62,简称H62)不同生育时期生物量、氮磷钾积累量的动态变化以及成熟期产油量、养分利用率的差异,探讨高含油量油菜品种养分需求特征。【结果】两年试验结果均表明Z19的籽粒产量显著低于H62(8.5%—20.4%),但与H12差异不大,而含油量显著高于H12和H62(10.1%—26.7%)。监测2020—2021生长季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中植株生物量和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Z19生物量均低于H62,在角果期前与H12没有显著差异,角果期和成熟期Z19生物量不同程度地高于H12。田间试验花期后和盆栽试验整个生育期Z19植株氮含量均低于H12和H62,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不同程度高于H12和H62,磷含量没有一致性差异。不同生育时期Z19的氮积累量比H62低19.2%—29.0%,盆栽试验的Z19比H12低9.8%—13.1%;Z19的钾积累量与H62无显著差异,但除花期外比H12高7.4%—39.2%。Z19磷素积累量介于H62与H12之间,田间试验中显著高于H12,盆栽试验中显著低于H62。Z19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及产油效率高于H12和H62,钾素生理利用效率低于H12和H62,但钾素产油效率没有显著差异,3个品种的磷素生理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差异,而Z19的磷素产油效率显著高于H12。15N标记表明,花期前3个品种氮肥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差异,花期开始Z19氮肥利用率低于H12和H62。【结论】高含油量油菜品种Z19的钾需求量较高,氮素生理利用效率较高且需求量相对较少,磷需求量及利用率无明显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相对普遍油菜品种,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更要重视钾肥的施用,但可以适当调减氮肥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茹淑华  张国印  耿暖  孙世友  王凌  陈贵今  祁耀正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积累镉能力白菜吸收累积镉的特征。分别对4种不同积累Cd能力白菜地上部Cd含量与土壤全Cd含量之间的关系分别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发现二者均分别符合线性或二次曲线模型。结果表明,4种不同积累Cd能力的白菜地上部Cd含量与土壤全Cd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白菜为叶菜类蔬菜,按GB2762-2005规定的叶菜类蔬菜中Cd最高允许限量标准,由拟合方程可以推算出,白菜地上部Cd含量为0.2 mg/kg时,种植白菜新北京3号、北京小杂60、多抗3号和早心白所允许的最大土壤Cd含量分别为1.74,2.25,0.603和0.842 mg/kg。可见土壤Cd含量低于1.0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晓伟  鲁剑巍  李小坤  卜容燕  刘波  次旦  
【目的】了解高产直播冬油菜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在冬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油菜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甘蓝型冬油菜在4 500 kg.hm-2产量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结果】直播冬油菜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表现为薹花期>苗期>角果成熟期。根、茎、绿叶、落叶的干物质量分别在播种后185、200、130、230d达最大值,干物质量分别为2 286、5 450、2 306、2 162 kg.hm-2。各器官氮含量(籽粒除外)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降低,苗期变化平缓,蕾薹期后降幅较大。茎、绿叶中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艳  张杨珠  龙怀玉  周卫军  廖超林  侯金权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冲积性菜园土不同施肥条件下小白菜生育期的物质积累及其对N、P、K养分吸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白菜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移栽后30~45d,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每棵小白菜全生育期平均吸氮、吸磷、吸钾818.6、87.1、713.3g,各处理小白菜吸收N、P2O5、K2O的质量比为1∶0.23∶1.06;小白菜植株的氮素吸收总量与产量显著相关(r=0.935*),磷素吸收总量与产量极显著相关(r=0.970**),钾素吸收量与产量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柴国华  白泽涛  蔡丽  郭学兰  张学江  石磊  董彩华  刘胜毅  
【目的】阐明油菜基因BnWRI1对其种子含油量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油菜中克隆到BnWRI1基因编码区内384bp的片段,将该片段正反向插入干扰载体pGΩ4ARi中,构建成RNAi表达载体pGΩ4ARi-WRI1,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其转入油菜受体品种中双9号中,【结果】获得3棵转基因植株,PCR扩增和基因组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片段已整合在受体油菜基因组中。利用半定量RT-PCR和改进的索氏提取法分别检测转基因T1代植株的BnWRI1基因表达量和种子含油量,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基因植株的BnWRI1基因均受抑制,种子含油量有所降低。【结论】采用RNAi技术可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文英  朱建强  郭显平  程玲  
油菜是江汉平原广泛栽培的越冬作物,在春季雨水较多时常遭遇持续受渍胁迫,对产量有明显影响。为了探索春季油菜田的排水管理、取得较高产量,通过测坑试验和小区试验,初步研究了花果期持续受渍对油菜生长、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花果期持续受渍,主要是通过单株的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等因素影响产量;随着持续受渍时间的延长,各受渍处理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与对照相比,较短时间(比如2天)持续受渍对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籽粒含油量影响不大,但较长时期持续受渍会对油菜的这些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此类水分胁迫是生产上重点防治的对象。因此,在考虑地下水位动态及其作用时间对油菜影响的排渍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中永  程爽  王继变  黄吉祥  陈飞  倪西源  赵坚义  
【目的】验证不同遗传背景下7个含油量QTL的稳定性、通用性和实用性,检测QTL连锁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含油量的可行性,发掘可能实质性影响油菜含油量性状的候选基因。【方法】利用已发表的SG群体在11种环境下的QTL结果,在7个主效QTL峰值或置信区间内选择14个油脂形成相关候选基因标记对81份核心种质两年度的含油量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并鉴定各QTL位点高油等位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结果】4个QTL(OilA1、OilA5、OilA7和OilC8-1)位点的6个连锁标记在81个品种高、低2种等位基因间平均含油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对其中4个标记Ra2E04、ZAAS919、ZAAS828和ZAA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育红  田建华  陈文杰  侯君利  韦世豪  关周博  张耀文  李得孝  李殿荣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区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为甘蓝型油菜的高含油量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6个含油量不同、遗传差距较大的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为亲本,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模式Ⅰ配制36个试验组合(正反交+亲本),在大荔冬油菜区和张掖春油菜区2个试验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F1代油菜籽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并分析环境效应。【结果】在2个不同生态区仅有少数组合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在张掖春油菜区正向中亲优势组合比例为80.00%,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生态区的表现有差异,但出现杂种优势的组合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不同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90%,狭义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戴维  牛应泽  郭世星  蒋俊  
用6个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按照Griffing方法I配制30个正反交组合,加上6个自交系亲本,共36个组合,在四川雅安和安县两个试验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油菜籽含油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并观察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含油量在两个不同环境下大多数组合都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多数组合表现出超亲优势,含油量杂种优势在不同环境下表现有差异,但出现杂种优势的组合具有较高一致性。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大于90%,狭义遗传力大于70%。各材料间的含油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配合力也受环境的影响,但在不同环境下配合力的表现总体上一致。含油量反交效应达极显著。分析表明,高含油量杂交油菜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邵玉锁  倪西源  黄吉祥  任丽平  赵蔚  方小燕  曹明富  赵坚义  
【目的】通过构建BC3F1群体对第7连锁群上一个影响油菜籽油分含量的主效QTL(A7-QTL)进行定位确认。【方法】在用SG-DH群体初定位基础上以欧洲品种Sollux为轮回亲本、目标区段含中国亲本Gaoyou等位基因片段的DH系为供体构建近等基因系。用1700个BC3F1单株基因型和其种子(BC3F2)表现型,采用WinQTLCartographer2.5和SPSS11.5软件对A7-QTL进行精细定位以及标记和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含油量QTL的置信区间在标记ZAAS849s-R131之间,范围在21.7cM左右,其LOD峰值为9.71,距离两侧最近标记RPSaA3和ZAAS839分别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娟  鲁剑巍  刘锐林  郑智勇  李文西  蒋志平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双低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结果表明:播种后140d(苗期)、140~170d(蕾薹期)、170~199d(花期)和199~212d(角果期)4个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分别为12.7%~20.9%、15.3%~20.0%、60.3%~71.7%和-27.4%~-9.1%;氮素积累比例分别为33.3%~47.8%、11.9%~14.7%、15.5%~28.1%和17.7%~28.8%;磷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3.4%~37.9%、22.5%~29.4%、32.7%~54.1%和-17.2%~-3.0%;钾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4.7%~33.9%、16.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柳  冯韬  张振乾  邹玉良  谭太龙  
以双低油菜高含油品系855和低含油品系868为材料,对9个光合基因(Bna0391450、Bna0449040、Bna0104450、Bna0501620、Bna0197350、Bna0305890、Bna0087590、Bna0084310、Bna0280620)在叶片、花蕾和种子中的表达及其与油分积累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Bna0280620基因在高油品系855中、Bna0084310基因在低油品系868授粉后15 d的种子中基本不表达外,其他基因在叶片、花蕾和授粉后不同时期的种子中均有表达,且基因表达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油品系855中的基因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0 d;低油品系868中的基因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5 d;2个品系中,光合基因表达差异集中在苗期叶片和授粉后20 d的种子中,油分积累差异主要集中在授粉后30~40 d种子中。品系855中,除Bna0197350和Bna0280620外,油分积累与光合基因表达量均呈负相关,且相关性不显著;品系868中,除Bna0501620基因外,油分积累与光合基因表达量也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油菜光合基因在种子中有表达,但不影响种子中的油分积累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梦阳  李加纳  付福友  张正圣  张学昆  刘列钊  
【目的】通过构建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对含油量及皮壳率进行QTL分析。【方法】以黄籽亲本GH06和黑籽亲本P174杂交得到的F2:6家系的188个株系为作图群体,利用SRAP、SSR、AFLP及TRAP四种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含油量及皮壳率两个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图谱包含19个连锁群、300个标记位点,总长为1248.5cM。共得到7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单位点遗传贡献率在3.73%~10.46%之间;4个与皮壳率相关的QTL,单位点遗传贡献率在4.89%~6.84%之间。【结论】黄籽油菜具有高含油量的优势;皮壳率对含油量有显著影响;SR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紫君  咸拴狮  王耀辉  范建春  王景雪  杜春芳  
为了探讨油菜种子中脂肪酸代谢调控的机制,发现有价值的高油基因,为高油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构建了甘蓝型油菜高/低含油量近等基因系。以高油品系NJ9为基础试材,连续自交2代后,选择农艺性状基本一致、含油量不同的姐妹系30份,进行连续自交和含油量的选择,最终获得9份拟近等基因系材料。以来源于芸薹属DB公共数据库的156对SSR引物对9份拟近等基因系株系材料进行扩增,筛选出32对引物用于近等性分析。基于32对SSR引物PCR扩增结果,经过遗传相似性系数估算以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9份拟近等基因系试材遗传相似性系数均为0.85~0.94,其中,YC13-554和YC13-559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文霞  董军刚  孟倩  梁晓芳  许婷  杨其东  董振生  
【目的】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种子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探索在汉中和杨凌2种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分积累的异同,分析油菜角果期主要气象因子与种子油分形成的相关性及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中油分积累差异显著,汉中花后21~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21d,而杨凌花后28~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14d;在汉中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最低温度、日均最小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差呈显著负相关;在杨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温度、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