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20)
2023(4139)
2022(3425)
2021(3089)
2020(2649)
2019(6183)
2018(5995)
2017(10691)
2016(6382)
2015(7042)
2014(6968)
2013(6858)
2012(6360)
2011(5701)
2010(5745)
2009(5235)
2008(5096)
2007(4250)
2006(3650)
2005(3110)
作者
(22395)
(19261)
(18969)
(17544)
(11866)
(9410)
(8487)
(7723)
(7111)
(6835)
(6567)
(6389)
(6319)
(6128)
(6100)
(6051)
(5823)
(5815)
(5397)
(5376)
(5034)
(4865)
(4581)
(4417)
(4317)
(4299)
(4164)
(4139)
(4127)
(4063)
学科
(25586)
经济(25572)
管理(17578)
方法(16242)
(15621)
数学(15089)
数学方法(14738)
(13849)
企业(13849)
(7623)
环境(6566)
(5125)
技术(5038)
中国(4900)
(4686)
理论(4509)
业经(4253)
(4207)
地方(3832)
(3608)
资源(3404)
技术管理(3302)
(3245)
贸易(3244)
农业(3240)
(3164)
生态(2985)
(2877)
规划(2811)
(2785)
机构
学院(92817)
大学(91306)
研究(34448)
管理(32624)
(31124)
经济(30486)
理学(29215)
理学院(28884)
(28042)
管理学(27684)
管理学院(27566)
科学(27465)
农业(22999)
业大(22929)
中国(22004)
(20047)
(19445)
研究所(19057)
农业大学(15116)
中心(14965)
(13825)
(13450)
(13322)
技术(12865)
实验(12722)
(12687)
实验室(12238)
(12120)
科学院(12114)
北京(11971)
基金
项目(72646)
科学(54790)
基金(51286)
(49326)
国家(48997)
研究(42521)
科学基金(39937)
(31458)
自然(30341)
自然科(29676)
自然科学(29667)
自然科学基金(29105)
基金项目(26851)
(26583)
社会(24823)
社会科(23595)
社会科学(23587)
资助(22244)
教育(20194)
计划(18196)
科技(17767)
重点(17371)
(15766)
(15424)
科研(14934)
创新(14834)
编号(14593)
(14301)
(14095)
专项(13315)
期刊
学报(27843)
(27528)
经济(27528)
(25283)
科学(20553)
研究(19449)
大学(18690)
学学(18275)
农业(17395)
中国(16823)
管理(11872)
(10402)
业大(9084)
技术(8593)
(8281)
教育(8093)
林业(7362)
农业大学(7307)
统计(7096)
科技(6838)
(6672)
(6494)
决策(5910)
自然(5434)
中国农业(5366)
技术经济(5051)
自然科(4635)
自然科学(4635)
经济研究(4529)
财经(4502)
共检索到123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傅玉凡  杨春贤  赵亚特  赵文婷  刘小强  曾令江  廖志华  张启堂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与DPPH·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次采收期的不同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平均含量大小为:广菜薯2号(0.2920%fb)>莆薯53(0.2750%fb)>福薯7-6(0.1638%fb),其中叶片(0.3539%fb)>茎(0.1444%fb)>叶柄(0.1173%fb),叶片含量是叶柄和茎平均值的2.70倍;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茎尖前3个采收时期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鑫  王征  
为准确测定甘薯叶中绿原酸含量,通过摸索流动相、洗脱方式、保留时间和速度等条件,建立了测定甘薯叶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色谱柱Lichrospher5-C18柱(150 mm×4.6 mm,5μm),以A(水∶乙腈∶冰醋酸=980∶20∶5),B(乙腈∶冰醋酸=1 000∶5)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324 nm.结果表明,绿原酸在5~100μg/mL时,绿原酸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95.47x+144.29(r=0.999 1),平均回收率可达93.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小焕  赵樱  罗薇  许森  曾令江  杨春贤  傅玉凡  
【目的】通过对65个甘薯品种苗期茎尖醇溶提取物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反应过程中相关指标的研究,探索其清除DPPH.的行为特征差异。【方法】测定65个品种苗期茎尖醇溶提取物在0.1、0.2、0.4、0.8、1.6、2.0 mg.mL-16个浓度下清除DPPH.反应的0—210 min中19个时间点的DPPH.清除率,计算反应速率及其变化、各品种的EC50和各浓度下清除率达到50%与80%所需时间,并根据这些指标对65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甘薯苗期茎尖醇溶提取物的清除DPPH.行为在65个品种间虽然表现为连续性,但聚类分析能将其分为5种行为类型,并以类型Ⅱ、Ⅲ为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选阳  张招娟  郑佳伟  林羽立  
【目的】研究水培及不同营养液配方、不同N素形态及其比例对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品质与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以1/2Hoagland配方(1/2 HL)、4种通用营养液、10种不同N素形态及其比例的营养液水培叶菜型甘薯,研究水培对其茎尖叶片、嫩茎和叶柄的营养品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1)与土壤栽培相比,1/2 HL水培提高了叶菜型甘薯VC、黄酮和硝酸盐含量,对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2)叶菜型甘薯不同部位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嫩茎最高,叶片居中,叶柄最低。(3)不同营养液配方显著影响叶菜型甘薯硝酸盐含量。营养液华南B与1/2HL培养的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华南A;园氏配方与土壤栽培相当,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振  赵永强  孙厚俊  谢逸萍  
为明确SPVD造成甘薯减产的机理与薯苗内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本试验采用病毒嫁接方法对6种甘薯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嫁接SPVD病毒后各参试甘薯品种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徐紫3的试验结果显示,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叶绿素降低对甘薯产量造成的影响较大。甘薯品种徐050801处理组与对照组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对SPVD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卫强  傅玉凡  伍加勇  黄世龙  张晓春  张志良  喻淑芬  
对7个甘薯叶菜型品种2006~2007年的蔓尖产量和叶片、叶柄、茎占蔓尖产量的比例及其在品种与不同采收期间的变化的研究表明:甘薯蔓尖产量在不同的品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叶片占蔓尖产量的50%左右,它在采收期间的变化大于品种间的变化,而叶柄和茎各占25%,它在品种间的变化大于采收期间的变化。由于叶片营养成分高于叶柄和茎,因此,叶片在蔓尖的产量和品质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甘薯叶菜型品种蔓尖产量构成的分析为甘薯叶菜型专用品种的选育、栽培和产业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永祥  谢小珍  蔡南通  吴秋云  罗文彬  汤浩  
研究了铵态氮肥(NH4)2SO4、硝态氮肥N aNO3及硝化抑制剂双氰铵(DCD)对叶菜用甘薯光合特性、茎叶产量以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类型和施氮量对叶菜用甘薯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硝态氮肥对叶绿素a含量、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铵态氮肥。施肥量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单独施用铵态氮茎尖产量较其他氮肥类型低。纯氮用量在450 kg/hm2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可提高茎叶产量,但超过此范围继续增加施氮量则增产效应不明显。硝态氮比铵态氮更容易提高硝酸盐含量;施氮量极显著影响硝酸盐含量,在低中施用量(150~450 kg/hm2)条件下,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大约出现在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建荣  罗香  杨文云  邓疆  
通过对不同月份元宝枫叶产量和叶内黄酮、绿原酸含量的动态研究表明:元宝枫叶内黄酮的含量以8月份最高,含量达5 73%;绿原酸含量以6月份较高,含量最高达4 13%。元宝枫单株叶产量以8月最高,产量达131g。7月份和8月份单株叶内黄酮和绿原酸较高,其中黄酮含量8月份最高,平均每株含7 50g;绿原酸含量7月份最高,平均每株含4 39g。不考虑其它因素情况下,7月份和8月份是采摘元宝枫叶的最佳时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青  邢颖  梁潘霞  黄太庆  江泽普  
【目的】研究富硒栽培技术,筛选富硒能力强的甘薯品种,使甘薯硒含量达到地方标准要求,为改善广西甘薯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主栽的10个甘薯品种为材料,在大田土壤含硒量0.38 mg/kg自然条件下,研究不同甘薯品种自然富硒能力的差异;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薯块膨大期采用土施、喷施、土施+喷施3种方式对甘薯植株进行施硒处理,分析3种施用方式和不同施用量对甘薯成熟期薯块硒含量及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甘薯品种成熟期薯块硒含量变幅为0.00310.0137 mg/kg,不同甘薯品种茎叶硒含量均高于薯块硒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云松  郭华春  杨雪兰  
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薯蓣和魔芋叶片的SPAD值与其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用SPAD值来反映叶绿素含量,为快速、简便和非破坏预测叶绿素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志林  唐君  曹清河  赵冬兰  张安  项彩云  孙书军  李昂  李元元  
为探讨菜用型甘薯提纯复壮及茎尖产量,本研究以菜用甘薯新品种徐菜薯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茎段快繁、移栽等相关技术及对茎尖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NAA 0.05 mg/L、6-BA 2.0 mg/L的MS培养基上,成苗率最高达48.3%;添加NAA 0.01 mg/L、6-BA 1.0 mg/L的MS培养基最适宜茎段快繁,其株高增高量可达9.2 cm/30d;经过炼苗的试管苗,再经25%多菌灵250倍液和IBA 5 mg/L水蘸根,移栽后叶面喷施壮苗灵1.5 g/L水处理,大田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83.6%;菜用甘薯脱毒苗,其茎尖产量较非脱毒苗增产可达11.2%,较国家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晓丹  胡庆一  张振乾  王悦  官春云  
提高油菜籽品质一直是育种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不同的栽培措施对油菜不通脂肪酸合成有一定影响,为从分子方面促进油菜脂肪酸组成改良研究的发展,以甘蓝型油菜420为材料,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对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栽培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及fad2、fad3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叶绿素含量随着氮、硼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fad2、fad3的表达量变化与叶绿素含量规律相同,且通过线性拟合分析发现,fad2、fad3基因表达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f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万雪芹  叶燕萍  梅利民  邢永秀  
在金银花现蕾初期进行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和芸苔素内酯(BR)喷施试验,探讨GA3和BR对金银花花期及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A3使金银花始花期提前3~5 d,而BR使其延迟2~6 d;GA3和BR分别使千蕾重平均增加2.17、2.53 g;1000 mg/L GA3和0.5 mg/L BR分别使金银花花蕾绿原酸含量由3.38%(清水对照)提高到5.62%、4.90%。选择适宜浓度的GA3和BR,可以显著提高金银花千蕾重和品质,促使花期提前或延迟,实现金银花生产中的"分批成熟,分批采摘",有效解决花农春季农忙金银花"丰产不丰收"的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生  杜建厂  谢波  谈锋  杨永华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甘薯不同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比对照均明显增加 ,K+ 含量明显下降 ,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叶片中可溶性糖、总游离氨基酸和K+ 的相对值 (占对照 % )与品种抗旱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937、 0 92 3和 0 836 ,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明生  谢波  谈锋  张启堂  
对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部分物质和能量代谢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 ;ATP含量有增有减 ,但品种抗旱性愈强 ,ATP含量愈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b比值、ATP含量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896 8、- 0 .85 0 9和 0 .82 0 0 ,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