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32)
- 2023(2804)
- 2022(2468)
- 2021(2489)
- 2020(2172)
- 2019(4895)
- 2018(4941)
- 2017(8953)
- 2016(5658)
- 2015(6424)
- 2014(6653)
- 2013(6518)
- 2012(6708)
- 2011(6039)
- 2010(6254)
- 2009(5978)
- 2008(6422)
- 2007(6019)
- 2006(5436)
- 2005(5082)
- 学科
- 济(19106)
- 经济(19073)
- 管理(13033)
- 业(11916)
- 企(10095)
- 企业(10095)
- 学(9698)
- 方法(8695)
- 数学(6955)
- 数学方法(6718)
- 财(5115)
- 农(4999)
- 中国(4751)
- 制(4589)
- 贸(4500)
- 贸易(4496)
- 易(4387)
- 理论(4197)
- 业经(3551)
- 融(3434)
- 金融(3432)
- 教育(3392)
- 银(3367)
- 和(3350)
- 银行(3322)
- 行(3144)
- 体(3125)
- 农业(3075)
- 地方(3072)
- 务(2915)
- 机构
- 大学(89531)
- 学院(86564)
- 研究(37873)
- 科学(28992)
- 农(27276)
- 中国(26848)
- 济(26713)
- 经济(25890)
- 管理(24721)
- 所(23334)
- 农业(21909)
- 研究所(21504)
- 京(21188)
- 理学(20377)
- 理学院(20024)
- 业大(19873)
- 管理学(19141)
- 管理学院(19000)
- 中心(16017)
- 省(15514)
- 江(15166)
- 北京(13912)
- 农业大学(13811)
- 院(13782)
- 财(13589)
- 室(13312)
- 业(12428)
- 技术(12165)
- 实验(12094)
- 科学院(12054)
- 基金
- 项目(56771)
- 科学(40192)
- 基金(38153)
- 家(38082)
- 国家(37789)
- 研究(32908)
- 科学基金(28319)
- 省(22760)
- 自然(21548)
- 自然科(21068)
- 自然科学(21057)
- 自然科学基金(20646)
- 划(20366)
- 基金项目(19439)
- 资助(17853)
- 社会(17097)
- 社会科(15922)
- 社会科学(15915)
- 教育(15148)
- 科技(14911)
- 计划(14492)
- 重点(13892)
- 编号(11886)
- 科研(11854)
- 发(11797)
- 成果(11428)
- 部(11329)
- 专项(11278)
- 农(10902)
- 创(10770)
共检索到140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李钦 赫锦锦 刘昌勇 刘攀峰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中几种关键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变异类型杜仲皮中5种不同活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比有较大差异,其中京尼平苷酸(GPA)、京尼平苷(GP)、松脂素二糖苷(PDG)、绿原酸(CA)含量以及5种成分的总含量以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皮较高,而龟裂型和深纵裂型活性成分总体含量较低。若遴选优质杜仲药用资源,可首先考虑从优良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群体中开展选育工作。
关键词:
杜仲 杜仲皮 变异类型 活性成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庆鑫 魏艳秀 刘攀峰 杜红岩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比较并评价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多样性,为雄花用杜仲优良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材料。【方法】以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为材料,采用AlCl_3比色法测定杜仲雄花中总黄酮含量,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HPLC法测定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6种活性成分含量,并对8种活性成分含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种质杜仲雄花8种活性成分含量和多样性指数均以氨基酸最高,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种质 活性成分 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碧霞 杜红岩 杜兰英 傅建敏
为弄清不同变异类型杜仲果实含胶特性的变异规律,为杜仲胶优良资源的选择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含胶率的测定利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结果表明:4个变异类型的果实形态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变异类型在果实形态大小上的不同,表明不同类型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不同变异类型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果实含胶率和果皮含胶率以浅纵裂型最高,深纵裂型最低。
关键词:
杜仲果实 变异类型 含胶率 变异规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咏梅 苏印泉 彭锋 中泽庆久
通过回流提取法,对杜仲乔林与叶林2种栽培模式下树皮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乔林树皮中杜仲醇、总黄酮和杜仲胶的含量均比叶林树皮中的高,而叶林树皮中绿原酸、京尼平甙酸和桃叶珊瑚甙却比乔林树皮中的高;同时比较将杜仲树皮碾成粉状和丝绵状2种处理方式对次生代谢物提取的影响发现,二者效果相差不明显,但考虑到后期要提取杜仲胶,建议将杜仲皮碾成丝绵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杰 苏印泉 李雪红 马场健史 张付远
用有机溶剂法提取杜仲不同无性系叶中的杜仲胶,对其含量进行比较,并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对杜仲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个杜仲无性系间杜仲胶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无性系G 3叶中的杜仲胶含量最高,G 2中的含量最低,无性系G 3,X 18,L 49和L 1(胶含量均在35.00 g/kg以上)可以作为叶胶产量高的优良无性系;相对分子质量较高(Mw在1.550×105以上)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宽(MW D在13.50以上)的无性系G 2,L 23,L 33和G 1叶中的杜仲胶较适合用作高弹性材料,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Mw在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前瑞 周朴华
为研究红木的遗传多样性 ,对收集的 14份红木材料和 2份木材料的形态特征、气孔、色素等进行了研究 ,并进行了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红木花色素苷的含量比木要高 4~ 7倍 ;14份红木可划分为 4大类 ,即“紫红”、“小叶”、“紫黑”和“红赭”类型 ,这基本上可反映各类型间的叶型及叶色差异
关键词:
红木 类型 色素 聚类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红岩 杜兰英 李福海 谢碧霞
为了弄清杜仲树皮含胶特性的地理变异规律 ,为杜仲高产胶产业化基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选择我国主要杜仲产地和主要引种区共 16个产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 ;含胶率的测定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 ;利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 10a生杜仲胸径、树皮厚度和树皮含胶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北方产区杜仲胸径和树皮厚度普遍高于南方产区 ;在纬度相似的地区 ,东部产区高于西部产区。杜仲皮的含胶率大体上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呈逐步减小趋势 ,南方产区杜仲皮的含胶率一般比北方产区高。海拔越高、年降雨量越大、年均气温越高、无霜期越长 ,越有利于杜仲皮内杜仲胶的形成和积累 ,树皮...
关键词:
杜仲皮 杜仲胶 产地 变异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瑞致 张馨宇 杨大伟 夏广东 董娟娥
【目的】研究不同剥皮处理对杜仲次生代谢物含量及伤害修复能力的影响,为杜仲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方法】以5年生杜仲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50%、75%、100%剥皮处理,以植株不剥皮为对照,研究116天内杜仲叶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苯丙氨酸解氨酶、绿原酸、总黄酮、京尼平苷酸的含量变化。【结果】不同剥皮处理的杜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剥皮时间均呈先上升后迅速下降并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除21天和36天外,50%、75%剥皮处理间杜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6天时,100%剥皮处理
关键词:
杜仲 剥皮 抗性 渗透调节物 次生代谢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魏艳秀 刘慧东 杜红岩 苗作云 孙志强 崔发喜
采用芸苔素内酯、DCPTA、DTA-6、赤霉素对杜仲叶片进行叶面喷施,以水处理为对照,测定分析4种不同的外源激素对杜仲叶中光合色素、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和绿原酸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外源激素均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杜仲叶中光合色素和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其中芸苔素内酯对促进桃叶珊瑚苷含量平均比对照增加61%以上,对京尼平苷酸的增效在41.13%60.10%之间,但对绿原酸的合成没有积极效果;DCPTA对桃叶珊瑚苷和京尼平苷酸的增效分别在46.52%62.39%和48.27%39.65%之间,但对绿原酸仅有
关键词:
外源激素 杜仲叶 有效成分 光合色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河 郭建伟 卢丙越 孟衡玲 张薇 王田涛
【目的】马蓝种植区域广泛,在人工栽培中多采为自繁,不利于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通过对云南省金平县生产中常栽的4个马蓝居群的重要农艺性状及植株不同部位主要活性成分靛玉红和靛蓝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马蓝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个马蓝居群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分枝、部位生物量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其植株各部位中靛玉红和靛蓝含量,并分析相关关系。【结果】各马蓝居群根、茎、叶干重占株干重比值分别为12.37% ~ 22.26%、52.03% ~ 70.58%、9.16% ~ 35.60%。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靛蓝含量顺序均为叶>茎>根。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99 ~ 2.79): (10.87 ~ 18.01);靛蓝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60 ~ 5.97): (10.51 ~ 33.92)。叶鲜重、茎干重、叶干重、茎鲜重、茎靛蓝、根鲜重、二级分枝数、根干重、株鲜重、株干重、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47%以上。茎粗与株鲜重、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级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二级分枝数与株干重显著正相关;叶靛蓝含量与根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鲜、干重显著正相关,与根靛蓝含量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83%。【结论】在选育优良马蓝品种时,要重点考虑茎叶鲜干重大的品种。3号和4号马蓝居群是农艺性状好且靛蓝及靛玉红含量较高的优质马蓝资源,可为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及种植推广提供原料。
关键词:
马蓝 农艺性状 靛玉红 靛蓝 相关性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仕豪 阳楠 欧梓轩 谢红旗 曾建国 陆英
将天麻水提取液经过NKA–9大孔吸附树脂与制备型液相色谱联用方法分离,获得6个主要活性成分,通过质谱仪和核磁共振仪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初加工样品中这些活性成分的含量,杀青后干燥与不杀青直接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含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杀青样中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显著高于杀青样中的含量,其他活性成分含量则显著低于杀青样中的含量;蒸、煮2种杀青方法中6个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煮法、蒸法、不杀青处理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依次降低;切片与整块干燥处理样中,各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切片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高于整块干燥的含量;不同干燥温度处理样中,各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60、50℃温度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依次降低。新鲜天麻煮法杀青,切片,在70℃干燥下活性成分总含量最高,为较好的初加工方法。
关键词:
天麻 活性成分 分离 产地初加工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兰英 杜红岩 乌云塔娜 杨绍彬 谢碧霞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皮含胶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及其与若干宏观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胸径、树皮厚度、树皮含胶率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杜仲无性系树皮的含胶率与木栓层厚度和木栓层占树皮厚度的百分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胸径的大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胸径生长量越大,木栓层越厚,杜仲胶的积累相对越少;杜仲胶密度与树皮含胶率和树皮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景乐 李芳东 杜红岩 王彬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也是分布范围最广的胶原植物[1],红叶杜仲是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选育的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杜仲药用优良无性系,其叶片暗红色,与其他无性系差别明显。花色苷是花色素与糖以糖苷键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实、茎、叶和根器官的细胞液中,使其呈现由红、紫红到兰等不同颜色[2,3]。根据侯元凯[4]对彩叶树种叶片不同颜色的产生原因的描述,叶片颜色主要是由叶片中光合色素种类、含量以及花色苷含量引起。
关键词:
杜仲 光合色素 花色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艳秀 刘攀峰 杜庆鑫 杜红岩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杜仲叶中多酚及黄酮含量的差异性,合理评价与利用杜仲种质资源。[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105份杜仲种质叶中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及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质叶中槲皮素含量平均为0.33 mg·g-1,变异系数最大,为42.42%;总黄酮含量平均为15.92 mg·g-1,变异系数最小,为19.35%;异槲皮苷、多酚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37、42.74 mg·g-1,变异系数分别为34.42%、23.72%。杜仲雌株和雄株叶中的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及槲皮素含量差异不著性。多酚及黄酮类物质在不同来源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河北地...
关键词:
杜仲叶 活性成分 多酚 黄酮 差异分析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杜庆鑫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和药食两用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27个省(市、区)。杜仲雄花中富含与杜仲皮、叶相类似的活性成分,且杜仲雄花产量高,易于采集,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十分珍贵的花粉资源。目前对不同种质资源杜仲雄花形态及活性成分多样性的研究尚未展开系统研究。本研究通过对193份杜仲种质资源雄花主要形态及活性成分含量多样性进行系统测定评价,以期为雄花用杜仲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种质资源间杜仲雄花花径、花高、鲜重、干重、含水率等9个主要形态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