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0)
2023(9899)
2022(8266)
2021(7303)
2020(5806)
2019(13023)
2018(12566)
2017(23244)
2016(12806)
2015(13700)
2014(13454)
2013(13281)
2012(12592)
2011(11690)
2010(11589)
2009(10515)
2008(10322)
2007(9116)
2006(8167)
2005(7485)
作者
(41220)
(34371)
(34236)
(31976)
(21752)
(16829)
(15130)
(13660)
(13072)
(12076)
(11876)
(11330)
(11168)
(10855)
(10844)
(10668)
(10442)
(10210)
(9929)
(9777)
(9035)
(8413)
(8385)
(7974)
(7840)
(7710)
(7635)
(7589)
(7075)
(6836)
学科
(56921)
经济(56863)
(33843)
管理(32617)
(24163)
企业(24163)
中国(18850)
地方(18620)
方法(18233)
(18082)
数学(15876)
数学方法(15765)
业经(13951)
农业(12744)
(11905)
贸易(11895)
(11800)
(11480)
(11212)
地方经济(10509)
(10322)
环境(10151)
(10080)
金融(10080)
(10076)
银行(10021)
(9736)
技术(9615)
(9497)
产业(7944)
机构
学院(184535)
大学(181518)
(75830)
经济(74395)
研究(71807)
管理(65749)
理学(56462)
理学院(55694)
管理学(54682)
管理学院(54367)
中国(52752)
科学(47605)
(45399)
(39559)
(38859)
农业(36097)
研究所(35675)
业大(34566)
(32151)
中心(31596)
(28337)
(25537)
财经(25255)
北京(25128)
(25079)
(24528)
师范(24099)
科学院(23578)
农业大学(23038)
(22982)
基金
项目(127018)
科学(98438)
基金(90580)
研究(85700)
(83185)
国家(82449)
科学基金(68256)
社会(55034)
社会科(52243)
社会科学(52230)
(51896)
基金项目(48408)
自然(45525)
自然科(44485)
自然科学(44470)
(43934)
自然科学基金(43673)
教育(37646)
资助(35746)
(33959)
编号(32556)
重点(29382)
(27092)
计划(26347)
(26221)
发展(25958)
(25537)
创新(25407)
成果(24992)
科研(24670)
期刊
(87712)
经济(87712)
研究(53012)
(42577)
中国(40755)
学报(38771)
科学(32966)
农业(29042)
大学(27589)
学学(26557)
管理(24159)
(22555)
(18688)
金融(18688)
教育(17743)
业经(16780)
(15630)
经济研究(14642)
技术(14105)
财经(12099)
问题(11809)
业大(10986)
科技(10606)
(10408)
(10121)
商业(9732)
农业大学(9409)
(9061)
资源(8914)
技术经济(8779)
共检索到281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吉庆  赵月平  高新生  吴孟伟  杨俊涛  
以玉米秸粉为发酵原料,在半封闭的发泡聚苯乙烯保温箱内,控制发酵原料总含水量60%,研究了不同碳氮比(C/N)、不同氮源及配比、不同通风控温范围及不同EM菌添加量对发酵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烘干鸡粪为氮源, C/N 30:1的处理,前期发酵升温快,高温持续时间长;尿素+硫酸铵+烘干鸡粪的处理升温最快;55-60℃的通风控温范围能有效延长高温发酵时间;添加EM菌对提高发酵初期的温度有一定作用,但最高发酵温度与对照相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强  张莉力  闫荣  李晓娜  
为将具有絮凝淀粉活性的酸浆应用在玉米淀粉生产中,试验采用从自然发酵甘薯酸浆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对淀粉颗粒具有絮凝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 paracasei L1)接种在玉米浆中发酵制成玉米酸浆,研究不同氮源与碳源、不同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pH值等条件对玉米酸浆絮凝淀粉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发酵条件制备玉米酸浆,以5%的比例将玉米酸浆加入到玉米淀粉浆(5%,w/v)中,静置3min,采用碘显色法测定上清液液面下20mL处的淀粉含量,上清液中玉米淀粉含量越低则表明玉米酸浆的絮凝活性越好。结果表明:当酵母浸粉为氮源,乳糖为碳源时,玉米酸浆沉降淀粉的能力较强,酵母浸粉的最佳用量为3.0%,乳糖为2%,继续增加酵母浸粉及乳糖的添加量,絮凝活性反而降低;当接种量为10%时,玉米酸浆的絮凝活性最好。玉米酸浆培养36h时,玉米酸浆的凝絮活性较高,为0.10mg·mL-1;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玉米酸浆的絮凝活性先升高后降低,30℃时玉米酸浆的絮凝活性最大;酸浆絮凝活性在pH值5.5~6.0时较好,随着pH值的升高,絮凝活性降低;玉米粒浸泡时间24h时,玉米酸浆絮凝淀粉的能力较强;玉米以1:3的比例加水磨浆时,玉米酸浆絮凝活性最好。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发酵条件对玉米酸浆絮凝淀粉活性的影响较大,玉米酸浆的最佳培养方法为玉米粒浸泡24h,以1∶3的比例加水磨浆过滤后,加入3.0%酵母浸粉、2%乳糖,接种10%的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L1发酵液,调整pH值5.5~6.0,30℃培养36h。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爱武  李长田  鞠贵春  康伟  张晓勇  
【目的】以玉米秸秆为材料,研究白腐菌对其发酵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发酵后玉米秸秆中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为指标,以白腐菌发酵玉米秸秆时的秸秆含水率、温度、接种量、起始pH为主要影响因素,筛选白腐菌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佳条件。【结果】白腐菌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优条件为:秸秆含水率为70%,温度为30℃,接种量为0.25g/kg,起始pH为4,在此条件下发酵7d,秸秆粗纤维含量由348.7g/kg下降为299.4g/kg,粗蛋白含量由58.3g/kg升高为116.6g/kg。【结论】筛选出了白腐菌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佳条件,为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金峰  张万忠  王云山  苏志国  
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酶解和乙醇发酵的影响。比较玉米秸秆经粉碎、汽爆和水热3种预处理后酶解液葡萄糖含量、酶解率、乙醇得率以及发酵液中抑制物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对不同预处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热超细玉米秸秆能有效提高酶解率,在固液比2:10,酶解48h时,生成葡萄糖含量为60.6g.L-1,纤维素酶解率为63.13%,并且产生的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很低;以此水解液发酵生产乙醇,乙醇含量为28.29g.L-1,乙醇得率为46.68%,为理论乙醇得率的91.5%。说明采用水热超细秸秆可有效提高纤维素酶解率和乙醇得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郑立文  田健帆  杨蔚  许文花  任健  罗富成  单贵莲  李启娇  马向丽  
为阐明品种和生育期对青贮玉米(Zea mays)发酵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3个青贮玉米品种‘曲辰9号’‘宣宏18号’‘桥单6号’为材料,在抽穗期、乳熟期、蜡熟期收获加工调制成青贮饲料,并分析青贮发酵品质。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青贮饲料感官评分均呈增加趋势。各品种青贮后,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均随着生育期延长而增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pH均以抽穗期较高,乳熟期和蜡熟期较低。2)不同时期收获,‘曲辰9号’ 3个生育期青贮饲料平均青贮发酵品质评分为0.50分,‘宣宏18号’为0.43分,‘桥单6号’为0.51分,‘曲辰9号’和‘桥单6号’青贮饲料营养价值较高,表现较好。3)隶属函数分析表明,玉米青贮最佳生育期为蜡熟期。在蜡熟期收获,‘曲辰9号’综合评分为0.67,高于‘宣宏18号’(0.62)和‘桥单6号’(0.61)。故本研究推荐‘曲辰9号’在蜡熟期收获作为调制青贮饲料的原料使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秀红  李欣欣  史向远  周静  王保平  杜慧平  籍增顺  
为了加快玉米秸秆腐熟,推动秸秆废弃物循环利用,开展了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好氧发酵堆肥试验。利用常规方法对不同发酵时期堆料的理化性状进行测定,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堆体细菌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分类。理化性状测定结果表明,好氧发酵期间堆体温度能够快速升高并维持在55.0℃以上,堆体含水量、有机物含量和C/N逐渐下降,w(C)/w(N)在建堆和前3次翻堆时均较高,后2次翻堆时大幅下降,p H值、E4/E6先下降后上升;宏基因组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好氧堆肥中细菌菌群存在多样性;由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可知,第5次翻堆(CS5)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前3次翻堆(CS1、CS2和CS3)多样性差异不明显,第4次翻堆(CS4)的群落多样性最低。对6个发酵时期的OTU进行物种分类,所检测到的细菌门类、目类和属类在不同发酵时期的种类和丰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群落演替现象。物种分类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好氧发酵期间的主要优势门类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共享的主要优势目类为芽孢杆菌目、梭菌目、黄色单胞菌目、嗜热厌氧杆菌目、根瘤菌目、假单胞菌目和厌氧绳菌目;共享的主要属为Povalibacter、梭状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赖氨酸芽孢杆菌属、嗜热脲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Chryseolinea。其中,变形菌门黄色单胞菌目的 Povalibacter、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目的梭状芽孢杆菌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以及拟杆菌门噬纤维素菌目的 Chryseolinea尚未见与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降解有关的报道,有望从这些菌属中分离出加快玉米秸秆好氧发酵堆肥进程的新菌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佳骏   李征   赵茜   尚松林   张鑫蕊   白金妮   张雯晶   杨智业   郭凯军  
本试验探讨了不同水份含量和发酵时间对带轴高湿玉米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旨在确定带轴高湿玉米(high moisture ear corn,HMEC)的最佳发酵时间及理想水份含量。试验选用完熟期的带轴玉米为主要原料,将添加剂溶于蒸馏水添加至粉碎后的玉米中,调整水份含量至32.5%、37.5%、42.5%和47.5%,装袋、密封保存(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 000 g),分别于发酵60和180天取样,评定其物理感官指标,并测定其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1)青贮180天的带轴高湿玉米感官评分优于青贮60天。2)发酵时间与HMEC水份含量的交互作用对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灰分和淀粉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带轴高湿玉米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升高(P<0.05),干物质、木质素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3)发酵时间与HMEC含水量的交互作用对pH、乳酸、氨氮以及可溶蛋白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37.5%组带轴高湿玉米pH值显著低于其余三个水份处理组(P<0.05),青贮180天的带轴高湿玉米对比青贮60天,其pH值显著降低(P<0.05),乳酸、乙酸、氨氮以及可溶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4)发酵时间与HMEC含水量的交互作用对所有能值指标均有显著影响。37.5%组带轴高湿玉米7小时淀粉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余三个水份组(P<0.05);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总可消化养分、泌乳净能以及7小时淀粉消化率的值均显著提升(P<0.05)。5)青贮180天的带轴高湿玉米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青贮60天(P<0.05)。由此可见,综合考虑感官评分、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有氧稳定性等几个方面,37.5%含水量发酵180天的带轴高湿玉米青贮品质最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晓玲  孟庆翔  
通过研究高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变化的动态(试验1),以及青贮浸提液对活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2),初步探明导致高油玉米秸秆青贮提高瘤胃发酵程度的因素。试验1结果显示发酵1周内,可溶性糖损失50%以上,pH降到4.0以下;乳酸含量在6周内逐步升高,而后保持不变,其他营养成分保持稳定;试验2结果表明,添加青贮浸提液后与对照组相比,最大产气量显著增加(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鸿中  黄天然  黄苏红  黄明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发酵剂及其组合对发酵鸡胸肉品质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D101)和模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 NJ201)为单一(A组、B组)和复合发酵剂(C组=1∶1、D组=2∶1、E组=1∶2)制作发酵鸡胸肉,以自然发酵为对照(CK组),通过测定理化指标(pH、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质构、色泽、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TBA)值、羰基、巯基)、挥发性物质和感官评定,研究其在品质上的差异,确定出最佳菌种组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组的pH值、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硬度、L*值、b*值、TBA值、羰基值均显著降低(P<0.05);弹性、咀嚼性、a*值、巯基值均显著增加(P<0.05);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相对含量和感官评分值提高。其中D组的pH值、水分活度、硬度、b*值、TBA值和羰基值显著最低(P<0.05);弹性、咀嚼性、a*值和巯基值显著最高(P<0.05);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最多,且感官评分值最高。[结论]发酵剂可以改善鸡胸肉的理化品质和感官品质,其中植物乳杆菌和模拟葡萄球菌复合发酵剂以2∶1混合(D组)是六组中制作发酵鸡胸肉的最佳组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鸿中  黄天然  黄苏红  黄明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添加不同发酵剂及其组合对发酵鸡胸肉品质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植物乳杆菌CD101(A组)和模拟葡萄球菌NJ201为单一(B组)和不同比例组合发酵剂(C组=1∶1,D组=2∶1,E组=1∶2)制作发酵鸡胸肉,以自然发酵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理化指标[pH值、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质构、色泽、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羰基、巯基]、挥发性物质和感官评定,确定最佳菌种组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组的pH值、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硬度、L~*值、b~*值、TBA值、羰基值均显著降低(P<0.05);弹性、咀嚼性、a~*值、巯基值均显著增加;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相对含量和感官评分值提高。D组的pH值、水分活度、硬度、b~*值、TBA值和羰基值最低;弹性、咀嚼性、a~*值和巯基值最高;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最多,且感官评分值最高。[结论]发酵剂可以改善鸡胸肉的理化品质和感官品质,其中植物乳杆菌和模拟葡萄球菌复合发酵剂以2∶1混合为最佳组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伟  李文静  张彤  李轶冰  任广鑫  
【目的】研究鸡粪、猪粪与玉米秆不同配比对混合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混合原料厌氧发酵产气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厌氧发酵装置,在恒温35℃和料液总固体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以常温厌氧发酵沼气池的发酵底物沼液为接种物,研究鸡粪、猪粪与玉米秆按4种不同配比(干物质质量比分别为3∶1,2∶1,1∶1,1∶2)混合发酵对产气效果的影响。【结果】在35℃条件下,鸡粪与玉米秆、猪粪与玉米秆均以2∶1配比的产气效果最好,其中鸡粪与玉米秆混合的平均累积产气量最高,为13 493 mL,其次是猪粪与玉米秆,平均累积产气量为12 433 mL。通过模型预测,当鸡粪与玉米秆配比为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平  庞震鹏  朱教宁  汤昀  张晓晨  
[目的]研究牛粪与玉米秸秆不同配比混合厌氧发酵的产气性能,为提高厌氧发酵产气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1 L厌氧反应器,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设置牛粪与玉米秸秆干物质质量比分别为10:0(对照),8:2,6:4,4:6,2:8和0:10共6个处理,在物料总干物质质量分数8%、发酵温度(35±1)℃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产气试验,分析不同产气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在产气方面,牛粪与玉米秸秆按不同比例混合厌氧发酵的4个处理日产气量变化趋势为先快速升高后平稳下降,发酵第2~3天达到产气峰值,较对照提前2~3 d;当牛粪与玉米秸秆的干物质质量比为2:8时,累积产气量、甲烷总产量及挥发性固体产甲烷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13 061.7 mL、6 911.4 mL和0.170 L/g,较单一牛粪发酵处理(对照)分别提高52.47%,41.48%和34.92%。在发酵系统稳定性方面,牛粪与玉米秸秆不同比例混合厌氧发酵的4个处理均在发酵第5天pH值达到最低,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达到最高,较对照提前2 d达到极值;发酵5 d时,牛粪与玉米秸秆干物质质量比为2:8的处理pH值低于其他处理,为5.75,较对照降低了7.70%;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高于其他处理,为1 675.6 mg/L,较对照提高了59.04%。[结论]牛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气效果优于单一原料发酵,且二者干物质质量比为2:8时厌氧发酵具有较好的产气特性和发酵潜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思伟  李魁英  张海娜  李元迎  石少轻  王昆  
为探讨不同混合比例和添加剂对花生秧(Arachis hypogaea)、全株玉米(Zea mays)混合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设对照组、添加乳酸菌(Lactobacillus)组及添加复合添加剂组,分别制作花生秧、全株玉米比例为0︰1、1︰3、1︰1、3︰1、1︰0的混合青贮,每组3个重复,6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在感官评价方面,混合青贮的气味和评价总分随着花生秧添加比例的增加显著下降(P <0.05)。当花生秧、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的混合比例为1︰3时,混合青贮的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最优,与青贮玉米相似;使用复合青贮添加剂可提高混合青贮的青贮品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淑敏  焦婷  师尚礼  秦伟娜  王正文  赵生国  祁娟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制剂对灌溉区不同品种青饲玉米(Zea mays)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甘肃灌溉区(武威)栽植的10个青饲玉米品种,在其蜡熟期2/3乳线收获后进行桶装青贮,试验分两个处理,即对照组(空白对照)、乳酸菌制剂组(Sila-Max),每组3个重复,发酵60 d后测定各品种青饲玉米营养成分及发酵特性,以期为灌溉区优良青饲玉米品种的筛选及其加工调制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两种青贮处理下,‘北农青贮208’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单糖(ESC)及乙酸(AA)含量均较高(P <0.05)。综合分析表明,乳酸菌制剂提高了部分青饲玉米的青贮发酵品质,且青贮发酵后品质较好的有‘北农青贮208’、‘豫青贮23’、‘金穗715’、‘蜀玉201’、‘桂青贮1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边义  刘庆玉  李金洋  
采用绿秸灵、酵素菌、石灰水、速腐剂在相同的条件下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干发酵制取沼气。试验结果表明:经酵素菌预处理后的原料沼气产量最高(38960.7mL),其产气率为455.7mL·g-1,纤维素的降解效果最好,纤维素降解率为56.9%,其次为绿秸灵、速腐剂、石灰水。为玉米秸秆制取沼气技术应用于工程中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