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94)
2023(18077)
2022(15685)
2021(14668)
2020(12308)
2019(28104)
2018(27943)
2017(53835)
2016(29397)
2015(32987)
2014(32966)
2013(32631)
2012(30125)
2011(27488)
2010(27736)
2009(26032)
2008(25612)
2007(22979)
2006(20775)
2005(19039)
作者
(86451)
(71251)
(71203)
(67382)
(45499)
(34189)
(32231)
(27825)
(27155)
(25772)
(24248)
(24231)
(22883)
(22661)
(22347)
(21964)
(21180)
(21130)
(20589)
(20510)
(18086)
(17800)
(17299)
(16333)
(16130)
(16081)
(16052)
(16007)
(14532)
(14060)
学科
(118286)
经济(118123)
管理(86991)
(82488)
(68480)
企业(68480)
方法(48961)
数学(41937)
数学方法(41485)
中国(35639)
(33212)
(32502)
(30733)
业经(27792)
地方(26904)
(25835)
银行(25780)
(24501)
(24493)
(21948)
(21936)
金融(21932)
贸易(21929)
农业(21425)
(21262)
(20697)
财务(20615)
财务管理(20569)
企业财务(19562)
(19186)
机构
大学(419741)
学院(418802)
(167583)
经济(163756)
管理(160513)
研究(144251)
理学(136617)
理学院(135080)
管理学(132790)
管理学院(132029)
中国(112954)
(90980)
科学(87500)
(83741)
(73837)
(69579)
研究所(66280)
财经(64970)
中心(64926)
(63961)
业大(60803)
(58776)
北京(58468)
(55333)
师范(54770)
农业(54273)
(52162)
(52074)
经济学(50342)
财经大学(48158)
基金
项目(272765)
科学(213059)
研究(201025)
基金(195651)
(170403)
国家(168945)
科学基金(143902)
社会(125405)
社会科(118749)
社会科学(118721)
(106659)
基金项目(103191)
自然(92676)
教育(92469)
自然科(90476)
自然科学(90453)
(89930)
自然科学基金(88834)
编号(82966)
资助(81168)
成果(68860)
重点(61214)
(60576)
(60035)
课题(57708)
(56520)
创新(52784)
科研(51808)
教育部(51422)
(51331)
期刊
(194768)
经济(194768)
研究(132359)
中国(86993)
学报(65543)
(64752)
(64558)
管理(61838)
科学(59744)
大学(49490)
(49427)
金融(49427)
教育(49278)
学学(46467)
农业(43184)
技术(35971)
业经(32676)
财经(32357)
经济研究(30636)
(27500)
问题(25439)
(22198)
图书(21246)
理论(21243)
技术经济(20069)
(19842)
科技(19594)
实践(19243)
(19243)
现代(19185)
共检索到646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蒋顺才  蒋永明  胡琦  
本文利用1991~2005年首次公开发行并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1230家IPO样本,发现其平均首日收益率高达145.87%,若将15年来中国A股IPO发行审核制度分成4个阶段,其平均首日收益率逐渐下降。多元回归结果表明,西方IPO理论中的“事前不确定性假设”和“投资银行声誉假设”难以得到中国A股IPO市场的证据支持,“市场气氛假设”可能适用于中国IPO市场,而制度变迁是影响我国A股IPO首日收益率的主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肖智润  颜峻  
上网定价发行和市值配售是我国证券市场曾经采用和正在采用的新股发行方式。在核准制条件下,上网定价发行和市值配售这两种不同的发行方式下新股初始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表现特征有所不同。本文从各个交易主体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对此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股票发行时选择何种发行方式产生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戴强  汪金龙  
本文借鉴欧美国家关于股票初始公开发行的研究方法 ,对我国股市A、B股新股发行首日初始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 ,以探讨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发行价偏低现象 ,并分析了其可能的产生原因 ;构建经济计量模型揭示影响初始收益率主要因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超  
2016年1月,新股申购由预先缴款改为中签后缴款。这一我国前所未有的政策对投资者的申购策略、新股收益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原创性地推导出理性假设下新股收益率与净利润增速、净资产收益率、市净率等的函数关系。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各因素的形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本文证实了新股收益率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新股上市后交易存在忽视关键估值指标等现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超  
2016年1月,新股申购由预先缴款改为中签后缴款。这一我国前所未有的政策对投资者的申购策略、新股收益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基于对新制度的研究,原创性地定义、计算出网上申购新股的收益率(即打新收益率)。对目前打新高收益的不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并证实了新股存在的"收益对标效应""市值对标效应"。这两种非理性效应共同导致打新收益率维持在不合理的高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超  
2016年1月,新股申购由预先缴款改为中签后缴款。这一我国前所未有的政策对投资者的申购策略、新股收益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基于对新制度的研究,原创性地定义、计算出网上申购新股的收益率(即打新收益率)。对目前打新高收益的不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并证实了新股存在的"收益对标效应""市值对标效应"。这两种非理性效应共同导致打新收益率维持在不合理的高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锐  张慧  
本文在分析证券市场发行新股存在的发行溢价率畸高、制度设计偏向机构投资者和影响金融系统稳定等问题的基础上,指出要实现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必须在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参与主体、新股上市交易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以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蒋先玲  张斯琪  
以2009年1月~2014年3月上证交易数据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基于中国国情的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CICSI),并采用VAR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方法考查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与中国IPO首日收益率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IPO首日收益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IPO首日收益率的波动也会对投资者情绪波动有显著的冲击,但产生的影响在时间上会相对滞后。实证分析结果有助于了解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决策的过程及影响机制,对于投资者的管理与引导、定价效率的提高、相关机制的完善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邹斌  夏新平  
新股上市首日收益为正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但是中国畸高的新股上市首日收益反映了新股定价效率的缺失,这也是中国监管层力促新股市场化定价改革的主要动因之一。与大多数主要从上市首日收益率的高低来讨论新股定价效率的研究不同,通过构建度量新股股价信息含量的指标,对新股股价的个股特质信息含量进行量化,对中国实施新股询价定价前后新股股价信息含量与新股定价效率的关系进行单变量检验和多元回归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的新股询价定价并未实现降低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的政策目标,但是机构投资者参与的询价定价提高了个股特质信息在新股股价中的资本化程度,新股询价定价机制的实施提高了中国新股发行市场基于个股特质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翁世淳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是我国政府从诸多资本制度选择集合中实现的一项制度选择,其原因在于该制度将会为我国参与资本市场的各主体带来很大的预期收益,使得因制度建立所花费的成本得以补偿。但是股票发行制度变迁中存在规定的制度与实际执行的差异,造成每一项股票发行新的制度安排无法分散风险和增加效率。本文通过对差异表现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认为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存在制度非有效供给,同时改变制度非有效供给的办法就是制度主体角色实现转变来重新调整制度供求。本文就如何实现制度主体角色根本转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翁世淳  吴小莉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是我国政府从诸多资本制度选择集合中实现的一项制度选择,其原因在于该制度将会为我国参与资本市场的各主体带来很大的预期收益,使得因制度建立所花费的成本得以补偿。但是股票发行制度变迁中存在规定的制度与实际执行的差异,造成每一项股票发行新的制度安排无法分散风险和增加效率。通过对差异表现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我们认为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存在制度非有效供给。根据“需求—供给”理论,结合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中各要素的变化,我们给出制度非有效供给的理论模型。改变制度非有效供给的有效办法是通过制度主体角色的转变以实现制度供求的重新调整。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提出了实现制度主体角色根本转变的相关政策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庆峰  
本文传承我国国情和股票发行定价制度的历史、现状,基于相对估价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引入财务影响因子和大盘影响因子,从统计学的视角,给出了股票发行定价的两个数量模型。为检验模型的应用效果,提出了IPO定价的三个检验标准,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模拟对比,结果表明,模型一在现阶段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另外本文还探讨了证监会关于EPS的新规定可能对IPO定价带来的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胡小龙  罗汉君  姚堃  
中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询价机制之后,不仅新股发行三高(高市盈率、高股价、高超募)现象仍然长期存在,而且还带来了上市公司过度包装、发行人与中介机构利益合谋超额募资、"权力寻租"、一级市场定价畸高等系列问题。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目标与方向仍然不明确。本文另辟蹊径,提出了以"行业平均市盈率"为基础的新股定价原则,通过对最近2年A股市场IPO的309家公司的实证研究,论证了新股以"行业平均市盈率"为基础的发行定价原则基本符合我们现阶段的实际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加大信息披露的范围,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对新股发行定价的监管等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耿建新  朱保成  
本文借鉴IPO已有的研究成果,分别对上海A股、香港H股的新股初始收益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企业选择A股或H股发行上市所导致的两个市场的不同反应及其真正动因。实证结果表明,上海A股市场较香港H股市场具有更高的新股初始收益率,但呈逐年递减趋势;A股市场的新股初始收益率与中签率、发行价、上市首日开盘价、上市首日换手率显著相关,而H股市场的新股初始收益率则与净利润增长率、香港恒生指数显著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素  孟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