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6)
- 2023(12100)
- 2022(10430)
- 2021(9503)
- 2020(8007)
- 2019(18471)
- 2018(18140)
- 2017(34691)
- 2016(19278)
- 2015(21633)
- 2014(21894)
- 2013(21952)
- 2012(21120)
- 2011(19404)
- 2010(19791)
- 2009(18103)
- 2008(18306)
- 2007(16752)
- 2006(14626)
- 2005(13532)
- 学科
- 济(85287)
- 经济(85204)
- 业(49504)
- 管理(48075)
- 企(37528)
- 企业(37528)
- 方法(34205)
- 数学(29875)
- 数学方法(29573)
- 中国(25101)
- 农(24729)
- 地方(23235)
- 学(20644)
- 财(19542)
- 业经(18263)
- 农业(16793)
- 制(15622)
- 贸(15397)
- 贸易(15385)
- 易(14824)
- 银(14753)
- 银行(14698)
- 融(14397)
- 金融(14395)
- 行(14196)
- 和(12831)
- 地方经济(12829)
- 环境(12753)
- 发(12417)
- 技术(12226)
- 机构
- 学院(284179)
- 大学(282710)
- 济(113704)
- 经济(111127)
- 研究(107957)
- 管理(99780)
- 理学(84664)
- 理学院(83486)
- 管理学(81797)
- 管理学院(81266)
- 中国(80650)
- 科学(70862)
- 京(62332)
- 农(60517)
- 所(58890)
- 研究所(53703)
- 财(52756)
- 中心(48533)
- 农业(47916)
- 业大(47272)
- 江(45332)
- 财经(41073)
- 北京(39791)
- 范(39645)
- 师范(39143)
- 院(38416)
- 经(37148)
- 州(36209)
- 省(35793)
- 经济学(34736)
- 基金
- 项目(186278)
- 科学(143853)
- 基金(132087)
- 研究(130130)
- 家(118936)
- 国家(117929)
- 科学基金(97293)
- 社会(79818)
- 社会科(75464)
- 社会科学(75441)
- 省(74485)
- 基金项目(69880)
- 自然(64621)
- 划(63629)
- 自然科(63034)
- 自然科学(63011)
- 自然科学基金(61883)
- 教育(59214)
- 资助(54577)
- 编号(52306)
- 发(45757)
- 重点(43860)
- 成果(43163)
- 部(40242)
- 创(38016)
- 课题(37856)
- 计划(36909)
- 科研(36232)
- 创新(35698)
- 发展(35401)
- 期刊
- 济(131335)
- 经济(131335)
- 研究(84121)
- 中国(60935)
- 农(55718)
- 学报(53861)
- 科学(47040)
- 财(40691)
- 大学(38410)
- 农业(37463)
- 学学(36445)
- 管理(35625)
- 教育(31528)
- 融(28239)
- 金融(28239)
- 技术(23445)
- 业经(22429)
- 经济研究(21176)
- 业(20650)
- 财经(20384)
- 问题(17571)
- 经(17490)
- 版(14939)
- 资源(14295)
- 技术经济(13910)
- 科技(13786)
- 贸(13690)
- 业大(13442)
- 商业(13273)
- 统计(12705)
共检索到436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淑婷 钟金仙 王火珠 刘亚婷 姜兆华 赖正锋 吴立东
[目的] 探究苦瓜皂苷坐果期间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征、差异性以及相关性研究,为苦瓜的功能性育种、最佳采收期确定及品质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自主选育的苦瓜‘明绿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香草醛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离子发射光谱仪等对苦瓜皂苷的组成、含量及其理化因子进行探究,并对结果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 不同发育阶段苦瓜总皂苷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总体呈下降趋势,含量变幅为3.14~10.64 mg·g~(-1),而单果总皂苷含量呈上升趋势,含量变幅为9.03~77.14 mg。特征图谱共标定共有峰55个,包含了苦瓜皂苷的大部分信息,不同发育阶段共有峰峰面积RSD的变幅为14.68%~193.01%,其中变幅在50%以上的共有峰占比达85.45%。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均将幼果期3个批次聚成一类,膨大期聚为一类,3个成熟期聚为一类。通过偏最小二乘分析,青熟期至完熟期差异较小,但与幼果期、膨大期差异显著,经质谱确证,最终确定了10个特征差异代谢物。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坐果期间,差异代谢物总体与总皂苷、果形指数、氮元素、磷元素和铜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重、果肉厚和含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不同发育阶段苦瓜皂苷组成较稳定,总皂苷及其组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转色期可作为以皂苷收获为目标的最佳采收期。苦瓜皂苷L、苦瓜皂苷K等10个单体皂苷组分是不同发育阶段的主要活性单体,其变化与总皂苷、果形指数以及氮、磷、铜元素密切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丹 王兵 戴伟 李萍 胡文 郭浩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层次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变异特征,变异程度为:40~60 cm土层>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其中中龄林土壤变异最为显著;随杉木的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含量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呈下降趋势,中龄林到过熟林则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N量、碱解N量、有效P含量等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的从幼龄林到过熟林各阶段的土壤有机碳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法处理显示,土壤N状况是影响土壤有...
关键词:
杉木林 发育阶段 有机碳 土壤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冬 王玲 丛胜波 王金涛 李文静 万鹏
【目的】克隆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pheromone biosynthesis activating neuropeptide,PBAN)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阐明该基因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规律,以及与交配行为、棉花挥发物间的调控关系,为进一步揭示红铃虫性信息素合成释放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RACE技术克隆红铃虫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基因PgosPBAN的全长cDNA序列,应用DNAMAN 6.0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Protparam、Chou&Fasman等在线分析软件进行蛋白二级结构预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Pgos PBAN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分析交配行为和棉花挥发物对Pgos PBAN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获得了Pgos PBAN全长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Y987647,该基因c DNA全长1 461 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618 bp,编码205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长121 bp,3′端非编码区长722 bp;Pgos PBAN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了滞育激素、α神经肽、β神经肽、PBAN和γ神经肽5种神经肽,N端还含有一个23氨基酸的信号肽;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2.41 kD,等电点为9.25;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gos PBAN与15种鳞翅目昆虫的PBAN位于同一分支,其中与Pgos PBAN进化关系最近的是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PBAN(GenBank登录号:ALM30314.1),表明这两个基因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基因;PgosPBAN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存在明显的表达特异性,以成虫期的表达量较高,幼虫期次之,蛹期最低;PgosPBAN在红铃虫雌、雄成虫体内均有表达,且1—5 d内雄性成虫Pgos PBAN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成虫;交配后1—3 d的红铃虫体内Pgos PBA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处女蛾;暴露于棉花挥发物1—5 d雄成虫Pgos PBAN表达水平未受到显著影响,而1、8 d雌成虫及8 d雄成虫Pgos PBAN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结论】明确了PgosPBAN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了该蛋白的二级结构特征。根据PgosPBAN在红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以及与交配行为、棉花挥发物的调控关系,推测该基因不仅参与了红铃虫雌性信息素的合成释放,在调控雄性信息素以及调节生长发育等方面可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飞 张秋良 马秀枝 郭旭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对大兴安岭不同发育阶段兴安落叶松3种林型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随兴安落叶松林的发育年龄而改变。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灌草层多样性从幼龄林开始,增加到中龄林(或近熟林)达到最大值(中龄林灌木层D、H为0.34和0.55,草本层H为1.07;近熟林草本层D为0.54),然后随郁闭度的增加在成熟林(灌草层D、H分别为0.20,0.38和0.32,0.63)降到最低,到过熟林由于林冠疏开和自然整枝增强了林地光照强度,多样性又升高。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灌草层多样性从幼龄林开始,增加到近熟林达到最高(灌草层D和H分别为0.39,0.76和0.57,1.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靖 廖梅杰 李彬 王印庚 荣小军 张正 范瑞用 刘安然
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方法,对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早期发育各阶段幼体体内及环境(投入饵料及培育用水)菌群的组成与结构展开研究,对分离的优势细菌进行分子鉴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刺参幼体体内菌群结构与环境菌群结构相关性分析。幼体各发育期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在幼体开口前的各发育时期(性腺、卵、受精卵、原肠胚)均无可培养细菌,在投饵以后,耳状幼体、樽形幼体体内可分离到可培养细菌,幼体发育到稚参以后,消化道可培养细菌总数急剧增加,并在4月龄时达到10~8 CFU/g数量级。在幼体体内可培养细菌中,弧菌(Vibrio)占比为2.2%~77.3%。对环境菌群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培育用水中细菌含量变化不显著,随着幼体发育期饵料的转变,不同时期饵料中细菌含量差异显著。整个养殖系统中共分离到65株优势细菌,16S rDNA鉴定结果显示,所分离的65株优势菌鉴定为14个属43种细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幼体的发育,生物饵料中的细菌对消化道中的菌群结构影响越来越大。本研究结果为解析刺参消化道菌群的形成过程和演替规律以及养殖用益生菌的筛选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刺参 早期发育 可培养细菌 菌群特征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庆文 张天杨 孔杰 栾生
为培育优良大菱鲆养殖品种,收集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批次的大菱鲆亲鱼8批,从各群体中挑选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利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每条雄鱼个体配两条雌鱼个体,共构建38个父系半同胞和76个母系全同胞,分别测定了每个家系生长到25和80日龄的体重、全长和体长,利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对大菱鲆遗传相关分析表明,体重和全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5,体重和体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88和1.00,全长和体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9。对大菱鲆表型相关分析表明,体重和全长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881,体重和体长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622和0.871,全长和体长的...
关键词:
大菱鲆 生长性状 遗传相关 表型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美霞 陈学森 周杰 刘扬岷 慈志娟 吴燕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绿熟期、商熟期及完熟期等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新世纪杏果实香味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新世纪杏的香味共68种,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酮类、内酯类、酯类和酸类,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香味组分及含量差异很大。绿熟期检出香味成分35种,含量较多的有(E)-2-己烯醛、芳樟醇、α-萜品醇、(E)-2-己烯-1-醇、己醛、1-己醇;商熟期共检出香味成分45种,主要有(E)-2-己烯醛、芳樟醇、α-萜品醇、己醛、罗勒烯醇、香叶醇;完熟期共检出香味成分44种,主要包括芳樟醇、(Z,Z,Z)-9,12,15-三烯十八酸甲酯、α-萜品醇、γ-癸内酯、(E)-2-...
关键词:
杏 果实 发育期 香味组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春雨 李亚东 张志东 刘海广 吴林 王晶莹
【目的】了解高丛越橘果实香气成分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探讨高丛越橘香气成分合成机理提供基本资料,为高丛越橘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绿色期、粉色期和蓝色期的高丛越橘品种都克和蓝丰的果实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高丛越橘果实在3个发育时期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酯类、萜类物质为主,其中酯类物质在粉色期开始形成。都克果实蓝色期为酯类物质迅速形成期,蓝丰蓝色期为醇类物质迅速形成期,粉色期为酯类物质迅速形成期。萜类物质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高,其中都克果实的萜类物质在各个发育期均明显高于蓝丰。两个品种特征香气成分在粉色期开始形成。在整个...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民 李占斌 崔灵周 管新建
流域地貌形态的科学量化是研究地貌学复杂问题和流域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定雨强模拟降雨作为主要驱动力,以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时段的DEM数据为基础,利用多重分形模型计算分析了小流域不同发育阶段地貌多重分形及其参数,探讨了小流域地貌不同发育阶段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表征的流域地貌意义。结果表明:在小流域地貌发育的幼年阶段,随着地貌的不断发育,地貌奇异指数分布范围△α从第2期的0.5085增至第4期的0.6716,呈增长变化趋势,平均增长幅度为16.04%,多重分形参数△f则呈现出递减趋势,降幅为29.9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仝迟鸣 周成虎 程维明 张文杰 王娇 刘海江
基于DEM的地形分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地貌学研究中,但当前研究以定性或半定量居多,利用各类参数对大面积区域的量化分析研究较少。本文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利用GIS及DEM地形分析方法,将坡度小于15°的正地貌提取出来,然后利用坡度与起伏度结合分析得到黄土塬顶面,两者相减得到黄土塬坡面,最终提取黄土塬1106个;选取黄土塬核心区的106个样本,分别计算坡面平均坡度、顶面长短轴比、沟壑密度、顶面与底面比、地面裂度5个指标,然后对其分别进行等级划分,计算5个指标的几何平均值,作为评价研究区黄土塬相对年龄的指标;对组合指标(I)进行分析后,将其划分为3级,分别为早期(I<1.74)、中期(1.74≤I<2.12)和晚期(I≥2.12)。研究结果显示,在黄土塬的不同发育阶段,各个形态指标整体上存在差异,各子类型内部也存在发育先后不一致的情况。在对黄土塬各子类型计算发育阶段指数之后发现,从黄土塬、黄土残塬到黄土梁塬,I值逐渐增大。形态指标的有序变化与前人研究所得的黄土地貌发育过程十分一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垚鑫 胡有宁 李刚 王得祥 杨吉健 杨改河
以太白山1 hm2红桦林样地资料为基础,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单变量O-ring函数和双变量O-ring函数对红桦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红桦林多为成熟林和过熟林,林下幼苗、幼树极少,而受到一定砍伐干扰的林下红桦更新较好;红桦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各异,幼树的聚集性最强,中树表现出一定的聚集性,而大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红桦幼树与大树在0~15 m尺度空间内多呈负关联,幼树与中树及中树与大树空间分布上总体无显著关联性。以上结果表明:红桦种群强烈依赖于干扰进行斑块集群更新,其更新不仅受种间竞争的影响,同样受种内竞争的制约,最终导致成熟的红桦林更新极差,呈现衰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有春 陶承光 魏永祥 刘成 王兴东 刘威生 杨艳敏
【目的】了解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越橘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探讨果实糖积累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关系,为越橘糖酸代谢机理和品质调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5个越橘品种(高丛越橘:‘斯巴坦’、‘泽西’,半高丛越橘:‘北村’、‘北蓝’,矮丛越橘:‘美登’)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的糖酸组分和叶片中糖组分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的5个越橘品种成熟果实总糖平均含量为102.04 mg·g-1FW,其中‘斯巴坦’含量最高,‘北村’最低。葡萄糖和果糖占总糖含量的97.90%—99.47%,二者含量比值1﹕1,均随果实发育呈迅速增加趋势,蔗糖和山梨醇在果实发育早期含...
关键词:
越橘 果实 叶片 糖 酸 果实发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岩 冯明鸣 刘西莉 司乃国
【目的】研究黄瓜霜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明确建立敏感性基线的生物测定方法。【方法】本研究以专性寄生菌黄瓜霜霉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凹玻片法和叶碟保湿法,测定了该病原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黄瓜霜霉病菌休止孢的萌发没有影响,对黄瓜霜霉病菌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芽管伸长、菌丝扩展、孢囊梗形成及孢子囊产生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和芽管伸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游动孢子释放和芽管伸长EC50值分别为0.0250和0.0037μg·ml-1;并且当烯肟菌酯浓度为0.05μg·ml-1时能使游动...
关键词:
烯肟菌酯 黄瓜霜霉病菌 发育阶段 敏感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惠通 张芸 魏志超 贾代东 刘雨晖 刘爱琴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揭示杉木地力衰退的原因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南方杉木中心产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利用数学模糊评价和主成分分析2种方法,综合比较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结果]不同发育阶段对人工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均有显著影响。在同一发育阶段中,杉木人工林表层土与底层土之间存在差异(p成熟林>中龄林的规律。[结论]随着杉木栽植时间的增长,需要采取施肥、间伐等人工干预恢复地力,进而满足杉木速生需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小松 罗金 田占成 谢俊仁 王芳芳 田美媛 张以芳 刘光远
【目的】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0—22个核苷酸(nt)且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RNA。迄今为止,在病毒、动物、植物中都有发现,如在Mareks病毒、果蝇、斑马鱼、人类以及拟南芥等多种生物中都有存在。其通过与靶基因特异性的碱基互补配对使靶基因降解或者受到抑制,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水平。miRNAs参与多种生物的细胞增殖、分化、代谢与死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为了解microRNA-10在亚洲璃眼蜱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试验获得亚洲璃眼蜱miR-10的前体、成熟体序列;分析亚洲璃眼蜱不同发育阶段及组织miR-10的表达水平,及亚洲璃眼蜱miR-10的生物学意义;为进一步研究m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