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7)
2023(15857)
2022(13703)
2021(12867)
2020(10547)
2019(24444)
2018(24199)
2017(46172)
2016(25525)
2015(28480)
2014(28542)
2013(28257)
2012(26470)
2011(24140)
2010(24296)
2009(21988)
2008(21752)
2007(19215)
2006(17065)
2005(15303)
作者
(77267)
(64285)
(63826)
(60610)
(41178)
(30994)
(28893)
(25249)
(24530)
(23125)
(22024)
(21946)
(20762)
(20603)
(20307)
(19760)
(19157)
(18949)
(18520)
(18408)
(16173)
(16154)
(15708)
(14746)
(14541)
(14397)
(14233)
(14172)
(13159)
(12916)
学科
(103224)
经济(103112)
管理(69858)
(68296)
(54947)
企业(54947)
方法(42872)
数学(36372)
数学方法(35908)
中国(29718)
(29687)
地方(25761)
(25538)
(23863)
业经(23819)
农业(20034)
(18752)
(17892)
贸易(17877)
理论(17279)
(17261)
(17241)
银行(17181)
(16761)
金融(16757)
(16669)
技术(16558)
(16546)
环境(16249)
(14902)
机构
大学(367720)
学院(365900)
(141385)
管理(140175)
经济(138230)
研究(131374)
理学(121040)
理学院(119567)
管理学(117280)
管理学院(116636)
中国(96201)
科学(85170)
(80044)
(69759)
(68821)
(64716)
研究所(63069)
业大(59151)
中心(57888)
(55223)
农业(54955)
财经(51589)
(50955)
北京(50729)
师范(50322)
(47427)
(46907)
(44828)
经济学(41273)
师范大学(40699)
基金
项目(250611)
科学(195545)
基金(179903)
研究(179219)
(159809)
国家(158431)
科学基金(133665)
社会(110585)
社会科(104587)
社会科学(104560)
(98608)
基金项目(95676)
自然(88858)
自然科(86803)
自然科学(86777)
自然科学基金(85212)
(84153)
教育(82006)
资助(74381)
编号(72522)
成果(59749)
重点(56925)
(56552)
(54711)
(51786)
课题(51092)
创新(48312)
科研(48268)
计划(47030)
教育部(45809)
期刊
(159655)
经济(159655)
研究(108299)
中国(73090)
学报(65674)
(63891)
科学(59141)
管理(51775)
大学(48132)
(46966)
学学(45389)
农业(44372)
教育(43796)
(32746)
金融(32746)
技术(30551)
业经(27320)
财经(24844)
经济研究(24718)
(23088)
(21142)
问题(20952)
图书(19637)
科技(18702)
(18352)
理论(17315)
技术经济(17168)
业大(17131)
资源(16517)
现代(16359)
共检索到544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明   朱筛成   赵金山   王新军   成永旭   吴旭干  
通过养殖实验和摄食过程摄像技术,首先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早期成蟹,亚成体和成体的摄食行为差异,评价了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性别中华绒螯蟹的摄食行为、摄食响应时间和摄食率差异,然后进一步比较了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对冰鲜鱼、配合饲料、玉米和螺蛳的摄食选择性。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摄食行为可分为探索、定位、试探和摄食这4个阶段,其中探索和摄食耗时较长;就探索阶段的耗时和摄食响应时间而言,幼蟹和早期成蟹的雌体显著短于雄体,而亚成体和成体阶段雄体显著短于雌体;就摄食而言,各发育阶段雌体的摄食耗时均高于雄体;就摄食率而言,中华绒螯蟹摄食率随着发育阶段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雌雄蟹间无显著差异;就不同饵料的摄食选择性结果而言,不同发育阶段的中华绒螯蟹对不同饵料的首次摄食频率从高到低顺序均是冰鲜鱼>配合饲料>玉米>螺蛳;雌、雄成蟹对冰鲜鱼和配合饲料的摄食响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玉米和螺蛳。综上,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性别中华绒螯蟹的摄食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亚成体阶段是雌、雄中华绒螯蟹摄食行为发生转变的重要发育阶段,成蟹优先摄食冰鲜鱼与配合饲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洪波  陈立侨  周忠良  陈明  朱钧  
采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HUFA)营养强化的轮虫、轮虫与卤虫组合投喂中华绒螯蟹幼体 ,以各期幼体的存活率为评判指标 ,对不同饵料及其组合的投喂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轮虫是中华绒螯蟹早期幼体 (Ⅰ、Ⅱ期 )的适口饵料 ,幼体存活率随轮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但当轮虫数量超过最适密度时 ,幼体存活率反而有所下降。其中 ,未强化的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 6 0ind·mL-1,强化轮虫最适密度为40ind·mL-1。状Ⅰ、Ⅱ期投喂 40ind·mL-1轮虫 ,从Ⅲ期开始投喂 10ind·mL-1卤虫无节幼体 ,能较好地满足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 ,提高大眼幼体的存活率。表明强化幼体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利民  李益云  万瑞景  庄志猛  
实验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节律进行研究。在水温14.4~17.6℃条件下,初孵仔鱼约经5~6d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经120目筛网过滤的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17~20d投喂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nauplii),21d后开始投喂桡足类(Copepoda)直至幼鱼阶段。通过对1 090尾仔、稚、幼鱼的测定、统计结果得出:饵料充足时饱食个体占65.8%,日间摄食率达93.7%,10日龄后[全长大于(5.20±0.24)mm],牙鲆日间的摄食率达100%,空胃个体主要出现在10日龄前。仔、稚鱼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成永旭  王宗凯  堵南山  赖伟  
在中华绒螯蟹卵巢快速发育阶段(9-12月初),经三个月饥饿后,卵巢指数从平均3.23增加到8.19,卵巢总脂含量略有增加,绝对脂肪含量每只蟹从开始的191 mg增加到513 mg。但饥饿后的卵巢与正常的成熟卵巢指数及脂肪含量相比,显著降低,这说明饥饿较大影响了卵巢的正常发育和成熟;肝胰腺指数从5.85~7.48降为0.75~4.13,其绝对含量也显著降低,每只蟹平均降低1270 mg,大大高于卵巢在饥饿时增加积累的脂肪,说明肝胰腺的脂肪除了转运到发育的卵巢中去以外,大部分脂肪应作为能量被消耗。饥饿期间卵巢对来源于肝胰腺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C20:5和C20:4优先选择利用,暗示这些脂肪酸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庞杨洋  黄根勇  徐敏杰  张聪  庄岩  成永旭  杨筱珍  
为了解摄食行为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个体生长发育以及群体生活的影响,选取12只附肢健全的雄蟹,使用高清摄像头连续6 d记录其在1 h内的摄食行为。结果显示:每天摄食的河蟹比例约50%,第2天的摄食量显著高于另外5 d,第1天摄食反应时间显著高于另外5 d;河蟹摄食连续天数以连续摄食2 d的河蟹数量最多,各连续天数间蟹的摄食量无明显差异,连续摄食6 d的河蟹对饵料反应时间显著高于连续摄食3、4和5 d。河蟹摄食期间使用右螯、左螯和双螯的频率分别为55%、41%和4%。右螯比左螯长的河蟹比例为91.67%。螯长与摄食量无明显相关性,但螯长与体长存在正相关性(R~2=0.968 3,P<0.01)。结论:每天摄食的河蟹比例约占一半,平均摄食量约占体重的1.6%;摄食反应时间第1天最高,连续摄食可造成蟹对饵料的反应时间升高。雄性河蟹右螯较长,是摄食期间最常使用的螯肢。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龚小玲  鲍宝龙  苏锦祥  
研究了牙鲆仔鱼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的摄食能力及饵料选择性指标,结果表明,在开口后的第8天、第10天、第11天以轮虫为喜好性饵料,且最适的密度为10ind/mL,在开口后第10天对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有了一定的摄食能力;在开口后的第13天以后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喜好性饵料;在开口后第15天开始放弃对轮虫的选择,可以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混合饵料期,轮虫的最适密度是7~10ind/mL,卤虫无节幼体的最适密度是5~7ind/mL。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贾二腾  闫明军  赖起铖  罗文涛  蒋广震  刘文斌  张定东  
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最适宜的投喂时间,本实验将120只初重约68 g的幼蟹随机分养在24个塑料缸(70 cm×40 cm×50 cm)中。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将昼夜分为8个时间点:10:00、13:00、16:00、19:00、22:00、01:00、04:00、07:00,每个时间段作为1个处理组,每天每个处理组饱食投喂1次)的方法研究中华绒螯蟹的昼夜摄食节律。结果显示,幼蟹在不同投喂时间点表现出24 h周期性的摄食节律,且总摄食高峰期在22:00。从其中6d的平均摄食量可以看出,河蟹主要在19:00~22:00时间段摄食;在肝胰腺酶活性方面,淀粉酶活性在19:00~22:00内高于其他各组,且在22:00获得最高值;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钠钾ATP酶酶活性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13:00~22:00时间段这些酶的酶活呈现上升的趋势,且最高值均在22:00获得。在相关摄食基因表达方面,肝胰腺中Lept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22:00点显著低于13:00和16:00,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中胆囊收缩素(CC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22:00点显示出最低值,与10:00、13:00、04:00和07:00点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存在明显的摄食节律,这可能与光照紧密相关,最适宜的投喂时间为22: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慧  谢友佺  林国文  林小金  陈武  王兴春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鬼鲉(Inimicus japonicu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和仔鱼饥饿致死时间。结果表明,仔鱼和营游泳生活的稚鱼摄食高峰出现在白天,并以白天摄食为主,6日龄仔鱼、17日龄营游泳生活稚鱼的摄食率高峰为10∶00和14∶00。随着生活习性的转变,其摄食节律也发生明显变化,稚鱼和幼鱼在营底栖生活方式的阶段,以夜间摄食为主,另一摄食小高峰出现在早晨。进入底栖生活阶段的29日龄稚鱼、40日龄幼鱼的摄食高峰为22∶00和6∶00。鬼鲉仔、稚、幼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6日龄仔鱼69.7%,17日龄稚鱼57.7%,29日龄稚鱼42.3%,40日龄幼鱼17.7%。在饥饿条件下鬼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纪连元  杨志刚  阙有清  郭子好  曾奇韬  王瑶  成永旭  
通过240 d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饵料对不同育成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雌蟹可食部分含量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饵料的不同育成规格中华绒螯蟹雌蟹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和出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营养成分测定表明:不同育成规格和饵料肌肉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粗蛋白含量中规格显著高于小规格(P<0.05),而杂鱼组雌蟹粗蛋白含量小规格显著高于大规格(P<0.05);不同饵料相同育成规格粗蛋白含量,小规格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卢德胤  李志华  黄坚  王军  王成辉  
为了解饲养条件和干扰水平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壳的影响,采用中华绒螯蟹个体养殖系统,分析不同温度(恒温组和变温组)、饵料(轮叶黑藻+螺蛳组和配合饲料组)和抽血频次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蜕壳增重率和蜕壳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恒温组28.0±1.0℃蜕壳较为集中,而变温组(8∶00-20∶00为28.0±1.0℃;20∶00-次日8∶00为18.0±1.0℃)蜕壳较为分散。轮叶黑藻+螺蛳组的存活率比配合饲料组高8个百分点,平均蜕壳增重率高23.44个百分点,蜕壳间隔时间缩短16.19 d。蜕壳前期的一次抽血干扰会显著降低蜕壳增重率,但对蜕壳间隔时间没有显著影响;而两次脱壳间隔期间的多次抽血干扰不仅会显著降低蜕壳增重率,而且还会显著延长蜕壳间隔时间,并增加死亡率。结果表明:本温度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蜕壳增重率和蜕壳间隔时间影响不显著;饵料极显著地影响中华绒螯蟹的蜕壳;蜕壳前期干扰对蜕壳增重率有显著影响,而蜕壳间期的干扰对蜕壳增重率和蜕壳间隔时间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旭干  于智勇  成永旭  贺诗水  杨筱珍  陆剑峰  沈竑  
采用卤幼(Artemiasp.)、强化卤幼、背刺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背刺胸刺水蚤+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4组生物饵料投喂4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Z4幼体,以大眼幼体的成活率、Z4→大眼幼体变态时间、头胸甲长度和大眼幼体中脂肪酸组成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4种生物饵料对大眼幼体生长发育及其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背刺胸刺水蚤(C组)、背刺胸刺水蚤+日本新糠虾(D组)投喂组的中华绒螯蟹幼体可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70%左右),幼体发育时间缩短1~2 d,大眼幼体头胸甲长度显著大于卤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美霞  陈学森  周杰  刘扬岷  慈志娟  吴燕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绿熟期、商熟期及完熟期等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新世纪杏果实香味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新世纪杏的香味共68种,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酮类、内酯类、酯类和酸类,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香味组分及含量差异很大。绿熟期检出香味成分35种,含量较多的有(E)-2-己烯醛、芳樟醇、α-萜品醇、(E)-2-己烯-1-醇、己醛、1-己醇;商熟期共检出香味成分45种,主要有(E)-2-己烯醛、芳樟醇、α-萜品醇、己醛、罗勒烯醇、香叶醇;完熟期共检出香味成分44种,主要包括芳樟醇、(Z,Z,Z)-9,12,15-三烯十八酸甲酯、α-萜品醇、γ-癸内酯、(E)-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垚鑫  胡有宁  李刚  王得祥  杨吉健  杨改河  
以太白山1 hm2红桦林样地资料为基础,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单变量O-ring函数和双变量O-ring函数对红桦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红桦林多为成熟林和过熟林,林下幼苗、幼树极少,而受到一定砍伐干扰的林下红桦更新较好;红桦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各异,幼树的聚集性最强,中树表现出一定的聚集性,而大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红桦幼树与大树在0~15 m尺度空间内多呈负关联,幼树与中树及中树与大树空间分布上总体无显著关联性。以上结果表明:红桦种群强烈依赖于干扰进行斑块集群更新,其更新不仅受种间竞争的影响,同样受种内竞争的制约,最终导致成熟的红桦林更新极差,呈现衰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海宁  刘青  吴旭干  姜晓东  肖起珍  成永旭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存在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成熟两种现象,为了解其后代养殖性能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构建的一龄早熟家系和二龄正常成熟家系,评估了其子一代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存活率、产量、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结果显示:(1)正常家系的子一代在8月和10月的平均体重(70.45±18.62)g,(95.87±34.44)g高于早熟家系的平均体重(58.93±16.33)g,(95.56±25.26)g,甲壳长和甲壳宽在7、8和10月份,正常家系显著高于早熟家系,4-10月二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静静  耿智  冯广朋  庄平  吴晓峰  黄晓荣  沈盎绿  王海华  
2017年10月—2018年4月逐月采集长江口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蟹,运用胃含物分析法分析雌蟹抱卵前后饵料组成、摄食强度以及营养级,探讨其在长江口抱卵繁殖期间的摄食规律。结果表明:雌蟹摄食率、食物饱满指数、平均胃饱满度系数等3项指标具有明显的月份变动,抱卵前雌蟹的摄食指标在10—11月份(秋季)最高,12—2月份(冬季)最低;抱卵后雌蟹的摄食指标在12—2月份(冬季)最低,3—4月份(春季)最高。洄游期的雌蟹抱卵前后饵料来源多样,包括水生植物、藻类、甲壳类、多毛类、鱼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卵、颗粒碎屑等。其中,藻类、颗粒碎屑和甲壳类为抱卵前的主要饵料,出现频率分别为68.13%、54.76%和19.05%;藻类、颗粒碎屑和水生植物为抱卵后的主要饵料,出现频率分别为70.35%、73.91%和25.39%。雌蟹抱卵前后饵料组成存在显著差异(χ~2=21.57,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