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8)
2023(9360)
2022(7960)
2021(7354)
2020(5837)
2019(13151)
2018(12847)
2017(23836)
2016(13463)
2015(14901)
2014(15054)
2013(14745)
2012(14469)
2011(13417)
2010(13693)
2009(12492)
2008(12535)
2007(11603)
2006(10438)
2005(9807)
作者
(43694)
(36380)
(36324)
(34179)
(23272)
(17888)
(16342)
(14283)
(13851)
(13346)
(12579)
(12213)
(11885)
(11866)
(11806)
(11145)
(11028)
(10773)
(10593)
(10446)
(9412)
(9355)
(9094)
(8368)
(8355)
(8346)
(8306)
(8044)
(7674)
(7451)
学科
(57959)
经济(57896)
(33249)
管理(32605)
(24890)
企业(24890)
中国(19777)
地方(18673)
方法(18188)
(17121)
(15187)
数学(15075)
数学方法(14824)
业经(13639)
(11861)
农业(11800)
(11479)
银行(11441)
(11422)
金融(11422)
(11379)
(11146)
地方经济(10572)
(10415)
(10024)
贸易(10012)
(9609)
技术(9271)
环境(9062)
(8622)
机构
学院(196167)
大学(194154)
研究(79345)
(74145)
经济(72327)
管理(63873)
中国(59196)
理学(53290)
科学(53135)
理学院(52447)
管理学(51136)
管理学院(50770)
(44243)
(44130)
(44060)
研究所(40141)
(35188)
中心(34910)
农业(34773)
业大(33043)
(32361)
(29095)
师范(28663)
北京(28614)
(28451)
(27908)
财经(26825)
(26435)
科学院(25311)
(24225)
基金
项目(126778)
科学(97027)
基金(88314)
研究(87400)
(80905)
国家(80171)
科学基金(65204)
社会(52825)
(51338)
社会科(49864)
社会科学(49851)
基金项目(45963)
(44036)
自然(43549)
自然科(42552)
自然科学(42539)
自然科学基金(41743)
教育(39423)
资助(36840)
编号(34446)
(33321)
重点(30121)
成果(29051)
(26351)
课题(26201)
计划(25942)
(25773)
发展(25561)
(25135)
科研(24378)
期刊
(93701)
经济(93701)
研究(60753)
中国(48397)
(42258)
学报(41231)
科学(35017)
大学(29356)
农业(28832)
学学(27811)
(26706)
管理(25984)
教育(25863)
(21732)
金融(21732)
技术(16316)
业经(16141)
(15671)
经济研究(14850)
财经(13709)
(11910)
问题(11736)
(11109)
业大(11004)
科技(10415)
资源(10149)
(9527)
图书(9483)
世界(9128)
农业大学(9052)
共检索到317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要强  张海朋  刘翠华  蒋友武  王振华  谢宗周  曾继吾  徐娟  
为研究莽山野柑果实特异香味形成机制,揭示果实发育过程中挥发性物质代谢规律,对莽山野柑(Citrus nobilis Lauriro)5个发育时期果实黄皮层挥发性物质代谢谱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莽山野柑果皮中检测到14类共94种挥发性成分,单萜及其衍生物、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各有40种;发育过程中挥发性物质代谢谱变化较大,有21种成分在不同发育时期低于检测限;成熟期挥发性物质总量仅为峰值期的76.93%,花后105 d(DAF105)到达峰值,DAF135最低;单萜烯含量占总量的86.10%~95.21%,橙皮内酯、倍半萜烯和二萜烯仅占0.11%~11.00%。单萜烯中以D-柠檬烯和β-月桂烯为主;单萜及其衍生物在DAF105前呈上升趋势,之后逐渐降低,与倍半萜类物质在含量变化上的趋势大体相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燕燕  张明霞  刘国杰  段长青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沙田柚、琯溪蜜柚、玉环柚、脆香甜柚及胡柚5种中国柚的外果皮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柚子外果皮中共检测到7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种类最多的是萜类,为55种;其他种类较多的依次为醛类7种、酯类4种、醇类3种。萜类物质质量分数为总挥发性物质的75%~90%,主要的是β-月桂烯、柠檬烯、萜品烯、α-蒎烯、罗勒烯。不同品种的柚子外果皮挥发性物质从种类、数量和含量上都有显著差异。胡柚含有独特挥发性物质达10种,沙田柚和玉环柚均为4种,脆香甜柚3种,琯溪蜜柚最少只有1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思敏  刘园  王江波  邵建柱  张红艳  吴翠云  唐章虎  徐娟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采自新疆阿拉尔和河北保定商业成熟期的新梨7号(Pyrus sinkiangensis‘Xinli No. 7’)果皮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将其与来自新疆阿拉尔的早酥(P.bretschneideri Rehd ‘Zaosu’,父本)和库尔勒香梨(P.sinkiangensis‘Korla’,母本)进行挥发性物质谱差异分析,探索梨果实杂交后代挥发性物质谱的变化。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出119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在新疆和河北的新梨7号及其父母本中检测到55、53、56和100种挥发性物质。两地新梨7号果皮样本中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分别是其父本的4.52和2.48倍,母本的0.47和0.26倍。同时,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分别较父母本减少了8和42种物质,但增加了(E)-2-辛烯醛、1-十二烯、柏木脑、2-庚酮、2-癸酮和1,2,4,5-四甲基-苯等6种物质。己醛、(E)-2-己烯醛是四者共有的含量最高成分,新梨7号果皮中(E)-2-己烯醛及己醛等7种物质含量偏向于高值亲本,30种物质含量接近低值亲本。总体来看,杂交后代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种类较父母本有所减少,但新增了6种;在总含量上高于父本、低于母本;不同产地对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谱有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春华  李进学  高俊燕  周东果  龚琪  岳建强  
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云南德宏栽培的小莱檬、塔西提2个莱檬品种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莱檬、塔西提莱檬果皮精油中分别检测到17种和24种挥发性成分,烯烃类物质是莱檬果皮精油挥发性的主要组分,其中特征香气成分D-柠檬烯含量最高,β-蒎烯、γ-萜品烯次之。塔西提莱檬特征香气成分物质种类和含量高于小莱檬。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克坤  王海波  王孝娣  史祥宾  王宝亮  郑晓翠  刘凤之  
【目的】早熟、具有玫瑰香味的鲜食葡萄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了解各类香气组分及相关代谢途径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把握香气组分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早熟葡萄品种品质调控技术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达’嫁接的4年生早熟葡萄品种‘瑞都香玉’为试材,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在幼果发育期(花后第3周)至过熟期(花后第12周)果实中挥发性组分的变化。根据各组分的变化探究相关代谢途径的更替,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发育阶段与各类香气组分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可以确定‘瑞都香玉’葡萄在花后第5周即可进入果实转色/软化期,花后第9周进入果实成熟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要强  张海朋  田静  王振华  刘翠华  余乔明  程运江  徐娟  
为揭示柑橘汁胞挥发性物质代谢谱与ABA含量变化的关系,采用100μmol/L ABA处理3对有籽/无籽宽皮柑橘、柚和甜橙共6个种质的柑橘果实的汁胞并进行离体培养,室温培养10 d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显示:ABA处理对华农红柚汁胞中倍半萜类物质代谢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δ-榄香烯、β-荜澄茄油烯、β-榄香烯、β-衣兰烯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榄香烯异构体和石竹烯的含量显著降低;纽荷尔脐橙处理汁胞中β-可巴烯和表荜澄茄醇等倍半萜烯及其醇化物含量显著降低至低于检测限;ABA处理对国庆1号温州蜜柑汁胞中单萜和倍半萜物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新生成β-月桂烯、γ-萜品烯、吉马烯D和(2Z,5Z)-2,5-十五碳二烯-1-醇,而D-柠檬烯及β-榄香烯含量提升10倍以上;ABA处理后无籽琯溪蜜柚汁胞中的β-月桂烯和二氢-3-亚甲基-2,5-呋喃二酮显著降低;ABA处理对华农本地早和早金甜橙汁胞中的挥发性物质代谢谱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ABA处理可以影响柑橘汁胞中挥发性物质尤其是倍半萜和单萜类物质的代谢谱变化,对果实香气品质的影响因种质而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莹  刘园  陈嘉景  张海朋  曾继吾  黄宏建  田静  彭抒昂  徐娟  
为分析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病菌侵染对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 chachiensis)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花后180 d感病与正常茶枝柑果实中类黄酮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茶枝柑感染黄龙病病菌后,果皮中橘皮素等4种聚甲氧基黄酮以及α-蒎烯、辛醛等39种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升高,而氮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胡椒烯等16种挥发性物质显著降低;果肉中川陈皮素等2种聚甲氧基黄酮及D-柠檬烯、β-芳樟醇等27种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因此,黄龙病病菌侵染可能会显著影响茶枝柑果皮和果肉中的次生代谢,进而改变其苦味和香味品质,其改变可能与其感病防御应答机制有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树昆  李若云  吴祖芳  白政泽  翁佩芳  
为探明一定盐度条件下传统鱼露发酵前期挥发性风味物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鱼露发酵前期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及明确主要风味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了180和230两种盐度条件下日本鰒鱼露发酵液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显示,有80%的鱼露样品相似度良好,与对照图谱相似度达到了90%;180盐度下发酵150 d的鱼露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较大。盐度180发酵的鱼露样品组有51个共有峰,盐度230有58个共有峰,并在对照图谱中加以标定。通过对指纹图谱共有峰化合物指认,确定了乙醇、丙酮、异戊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为民  徐幸莲  周光宏  匡一峰  王道营  吴海虹  
【目的】探讨风鹅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传统风鹅的工业化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HS-SPME-GC-MS),对加工过程中各工艺点风鹅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了风鹅加工各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成分、种类、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原料和腌制的鹅肉中分别检测到43和63种风味化合物;在风干1d、2d和3d的鹅肉中分别检测到50、61和62种风味化合物。这些成分可归类为:酯类、醛类、酮类、醚类、醇类、羧酸类、烯烃、烷烃、芳香族、杂环类化合物。在风鹅成品的风味成分中,烯烃类、酮类、醛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分别占化合物总数的39.67%、1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曼  沈向  王超  董彦  韩甜甜  王荣  
【目的】研究童期长度不同的海棠叶挥发性物质,以确定其特有的香气物质,为海棠早期无损伤育种检测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别测定8株童期长度不同的早实海棠叶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对含量,并对不同植株叶特异挥发性成分进行探讨。【结果】8株海棠的叶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出84种成分,含量较高的叶挥发性物质有:2-氟乙酰胺、顺-3-己烯-1-醇、酸二乙酯、顺-3-己烯-1-醇乙酸酯;不同物质的含量在不同植株间差异较大,但所有植株均含有10种相同成分:罗勒烯、癸醛、月桂醇、酸二乙酯、2,6,10-三甲基十五烷、肉豆蔻醇、鲸蜡烷、2,6,10,1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亚娟  邓媛元  张瑞芬  张名位  魏振承  唐小俊  张雁  
【目的】比较不同荔枝品种果干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方法】选择22个华南地区的主栽荔枝品种,整果经热风干制后,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对荔枝果干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分别对果干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荔枝品种果干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22个荔枝品种果干中共检测出10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12种物质为22个品种所共有;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变幅为1 244.19—12 965.10μg/100 g DW,变异系数达60.41%,其中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7.05%、17.65%、7.79%、1.3...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明  林乃铨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和比较了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对14种绿肥枝叶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以空气为对照的条件下,罗顿豆、猪屎豆、铺地木蓝、杂三叶、黄花槐、伞房决明、圆叶决明等7种绿肥的挥发性物质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紫穗槐、黄花决明、小冠花、木豆、紫花苜蓿、白三叶等6种绿肥的引诱作用不显著;多花木兰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虫表现出显著拒避作用.进一步以茶梢为对照,测定了上述7种对叶蝉有明显引诱作用的绿肥的引诱活性差异,获知铺地木蓝、杂三叶、猪屎豆等3种绿肥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引诱作用都显著低于茶梢;罗顿豆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引诱活性极显著低于茶梢;只有圆叶决明对叶蝉的引诱活性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荣  胡静静  王超  张贞  盖瑞  郭小静  沈向  
【目的】了解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释放的日变化动态和季节变化动态,对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株成年黄连木,分别于2008年春季(5月)、夏季(7月)、秋季(10月)选择天气晴朗的1天,在9:00,12:00,15:00,18:00和21:00采集树冠外围受光一致、健康无损的复叶,利用静态顶空进样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叶片释放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日动态变化和季节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黄连木叶片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顺式-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香芹烯、3-蒈烯、α-松节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月琴  骆有庆  
为了研究双条杉天牛对侧柏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该文采用TCT-GC-MS方法,对活体健康和衰弱侧柏在正常和刻伤条件下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及其挥发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侧柏挥发性物质主要为萜类化合物,健康侧柏和衰弱侧柏枝条的挥发物组分和释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不同;而无论是健康还是衰弱的侧柏枝条,经刻伤后,其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和释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都有所改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冀衡  杨虹琦  林桂华  杨述元  
为了探索不同烤烟种植生态区烟叶的香型和香气质量与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相关性,1999-2001年分别对5个主产烟区具有典型香气特征的烤烟样品中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了跟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烟叶质体色素的降解产物在挥发性香气物质中含量最高,占所测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的85%~96%.其中以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对烤烟香型和香气质量的影响最大,西柏三烯类降解产物和糠醛类化合物在南方清香型烟叶中含量较高,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和乙酰吡咯在北方浓香型烟叶中含量较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