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8)
- 2023(10017)
- 2022(8774)
- 2021(7919)
- 2020(6648)
- 2019(15455)
- 2018(15262)
- 2017(28930)
- 2016(16211)
- 2015(18450)
- 2014(18865)
- 2013(18906)
- 2012(18380)
- 2011(16974)
- 2010(17439)
- 2009(16169)
- 2008(16201)
- 2007(14976)
- 2006(13224)
- 2005(12224)
- 学科
- 济(75127)
- 经济(75057)
- 业(40774)
- 管理(39248)
- 企(29946)
- 企业(29946)
- 方法(28469)
- 数学(24702)
- 数学方法(24491)
- 中国(23058)
- 农(22852)
- 地方(22331)
- 业经(16401)
- 学(15974)
- 农业(15507)
- 财(15247)
- 贸(14130)
- 贸易(14119)
- 易(13586)
- 制(13172)
- 银(12818)
- 银行(12775)
- 融(12699)
- 金融(12696)
- 地方经济(12443)
- 行(12368)
- 发(11690)
- 和(11320)
- 环境(11121)
- 技术(10319)
- 机构
- 学院(242180)
- 大学(240070)
- 济(98818)
- 经济(96578)
- 研究(93516)
- 管理(84404)
- 理学(70843)
- 理学院(69892)
- 中国(69292)
- 管理学(68570)
- 管理学院(68111)
- 科学(60145)
- 农(53947)
- 京(53309)
- 所(51446)
- 研究所(46680)
- 财(44273)
- 农业(42991)
- 中心(41831)
- 业大(41028)
- 江(39919)
- 北京(34239)
- 财经(34091)
- 范(33913)
- 师范(33511)
- 院(32656)
- 省(31800)
- 州(31788)
- 经(30663)
- 经济学(29890)
- 基金
- 项目(154125)
- 科学(117719)
- 研究(109728)
- 基金(106806)
- 家(95677)
- 国家(94824)
- 科学基金(77429)
- 社会(66612)
- 省(63412)
- 社会科(62947)
- 社会科学(62925)
- 基金项目(56336)
- 划(53289)
- 自然(49950)
- 教育(49763)
- 自然科(48708)
- 自然科学(48689)
- 自然科学基金(47794)
- 编号(45337)
- 资助(44286)
- 发(39842)
- 成果(37928)
- 重点(36073)
- 部(33054)
- 课题(32972)
- 创(31546)
- 发展(31135)
- 展(30609)
- 计划(30435)
- 创新(29609)
- 期刊
- 济(118612)
- 经济(118612)
- 研究(73221)
- 中国(54833)
- 农(51225)
- 学报(45428)
- 科学(38704)
- 农业(35084)
- 财(33771)
- 大学(32381)
- 管理(30919)
- 学学(30575)
- 教育(28283)
- 融(24740)
- 金融(24740)
- 技术(21188)
- 业经(20726)
- 业(19344)
- 经济研究(18730)
- 财经(16913)
- 问题(15901)
- 经(14634)
- 版(12832)
- 贸(12741)
- 技术经济(12507)
- 图书(11998)
- 商业(11958)
- 业大(11777)
- 世界(11599)
- 科技(11587)
共检索到381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翠 邵国军 吕文彦 马莲菊 崔鑫福 曹萍 侯秀英
【目的】对不同发育时期水稻强、弱势粒灌浆速率的遗传效应表达进行研究。【方法】以5个水稻品种组配的2×3不完全双列杂交为试材,应用包括胚乳效应、细胞质效应、母体效应的三倍体胚乳模型及条件遗传方差分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条件方差分析方法能检出一些非条件方差分析方法不能检出的方差分量。(2)条件方差结果证明:Ⅰ.强势粒灌浆速率表达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前期以胚乳效应为主,中、后期以细胞质效应、母体效应为主。从基因效应的性质看,前期以胚乳加性方差为主。母体加性方差在整个灌浆期间都有显著的表达。Ⅱ.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在前期、后期易受环境影响,前期以胚乳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后期以细胞质×环境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萍 陈冠英 耿鹏 高雅 郑雷 张沙沙 王璞
【目的】灌浆期高温会对玉米籽粒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是影响玉米稳产和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比较灌浆期高温对不同耐热型玉米品种籽粒形成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寻找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避免和缓解高温胁迫伤害。【方法】采用玉米籽粒离体培养技术,以耐热型品种郑单958和热敏感型品种德美亚1号为材料,研究了籽粒灌浆期(授粉后17—28 d)高温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机制。【结果】高温加快了两品种玉米强势粒前期的灌浆速率,但降低了强、弱势粒中后期灌浆速率,总体导致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籽粒千粒重下降。在授粉后40 d,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廷刚 贾艳艳 杜小凤 尤杰 殷小冬 文章荣 杨文飞 施洪泉 高怀中 诸俊 孙爱侠 顾大路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Richards方程分析水稻强、弱势粒的灌浆参数对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PGR)处理的响应,以期为外源PGR在调控籽粒灌浆,特别是弱势粒灌浆方面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南粳9108’为研究材料,在齐穗期喷施脱落酸(ABA)和乙烯利(ETH),以清水为对照。利用Richards方程对强、弱势粒进行灌浆拟合,并通过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对强、弱势粒灌浆参数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外源PGR对其的调控作用。[结果]采用Richards方程能较好的拟合出‘南粳9108’的强、弱势粒灌浆过程。在外源PGR处理下,强势粒的灌浆起始势(R_(0))、渐增期灌浆速率(V_(1))、快增期灌浆速率(V_(2))和持续时间(T_(2))与粒重提升紧密相关,而弱势粒则以快增期灌浆速率(V_(2))与粒重的增加最密切。ABA处理能有效提高强势粒的干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速率;而ETH处理对弱势粒的灌浆和干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ABA主要通过提高强势粒的灌浆起始势和渐增期灌浆速率来促进籽粒的灌浆和充实度,ETH则通过增加最大灌浆速率以及平均灌浆速率,特别是快增期灌浆速率来提高弱势粒的粒重。[结论]‘南粳9108’为强、弱势粒异步灌浆型品种。ABA处理有利于强势粒的干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而ETH则在弱势粒的籽粒灌浆和干物质积累上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静莉丽 彭廷 赵亚帆 赵帅兵 王童童 李源 程远 杜彦修 张静 孙红正 赵全志
为探究2种灌浆充实调节剂对大穗型水稻品种弱势籽粒灌浆充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大田试验,以大穗型水稻品种交源优21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开花期喷施灌浆充实调节剂(禾立丰和新美洲星)对水稻弱势籽粒灌浆充实、内源激素含量、灌浆充实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编码灌浆充实相关蛋白和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灌浆充实调节剂禾立丰和新美洲星显著提高了交源优216的产量、弱势籽粒千粒质量、灌浆速率及灌浆起始势,弱势籽粒千粒质量与对照(清水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6.07%和15.89%;且弱势籽粒中IAA含量在花后9,15,21 d显著增加,Z+ZR含量在花后9,21 d显著增加。禾立丰处理下,弱势籽粒中负调控籽粒灌浆充实的miR167a-c、miR167d-j和miR1432在花后6 d显著下调,编码14-3-3蛋白的基因OsGF14b和OsGF14f在花后12 d显著下调;而正调控籽粒灌浆充实的类萌发素蛋白基因OsGLP3在花后6 d显著上调,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在花后6,12 d显著上调。新美洲星处理下,弱势籽粒中负调控籽粒灌浆充实的miR167a-c、miR167d-j、miR1432在花后6 d显著下调,编码14-3-3蛋白基因OsGF14b和OsGF14f在花后12 d显著下调;正调控籽粒灌浆充实的OsGLP3和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在花后6,12 d显著上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弱势籽粒灌浆速率与miR1432、OsGF14f的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IA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禾立丰和新美洲星可能是通过调节灌浆前中期灌浆充实相关miRNA及靶基因、编码灌浆充实相关蛋白和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进而提高激素IAA和Z+ZR含量,促进弱势籽粒灌浆充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巽 郝建平 王璞 张萍 陈璐洁
【目的】通过对玉米灌浆过程中籽粒干物质、淀粉的积累,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淀粉积累相关酶活性的研究,揭示低温对灌浆过程中玉米强、弱势籽粒灌浆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为生产上抗御低温冷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郑单958为试验品种,采用玉米籽粒离体培养的方式,将大田人工授粉后3 d的玉米果穗按照弱势粒和强势粒进行取样,无菌环境接种到人工培养基培养,低温处理和对照分别设置培养平均温度为16℃及25℃。自授粉后每10 d取样一次,分别测定灌浆过程中玉米强、弱势粒干物质积累量、内源激素、籽粒淀粉含量及淀粉积累相关酶活性。【结果】低温胁迫下强、弱势粒灌浆后期粒重分别比对照低47.58%、50.95%,强、弱势粒灌浆高峰期的平均灌浆速率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55.39%、54.72%。低温胁迫下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前期提升和后期减小的速度明显减缓,活跃灌浆时间延长5—7 d。授粉后10 d低温处理显著降低玉米强、弱势粒生长素(IAA)、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显著提高玉米籽粒赤霉素(GA3)的含量。授粉后30 d低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弱势粒的IAA、ZR含量,增加了强势粒的ABA含量。低温胁迫显著减弱了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的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合酶(SS)、淀粉合酶(SSS)及ADPG焦磷酸化酶(APGase)的活性,低温下弱势粒SAI活性降幅大于强势粒,对SS、SSS及APGase活性的降低幅度表现为强势粒大于弱势粒,导致玉米籽粒淀粉含量降低。【结论】受低温胁迫影响,灌浆前期玉米籽粒的IAA、ZR、ABA含量减少,GA3含量增加,SAI活性降低,导致籽粒库容量减少,库活性不足。在灌浆中期,低温降低SS活性,造成淀粉合成底物供应不足,影响淀粉的合成,降低籽粒淀粉含量。低温处理降低玉米强、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导致籽粒干物质积累减少。低温对玉米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都造成较大的影响,且对弱势粒的影响大于强势粒。
关键词:
玉米 低温 离体培养 灌浆期 激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雪仁 梁康迳 林文雄 陈志雄 梁义元 郭玉春 李亚娟
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按 NC 交配设计的两套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株高的发育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株高在不同发育阶段均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共同控制 ,分蘖期以加性效应为主 ,抽穗期以显性效应为主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抽穗期的杂种优势最强 .另外 ,株高在整个发育时期易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株高性状的表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唐益平 李向峰 王辉 胡王琴 任楚婷 黄亚茹 徐鹏 尤翠翠 柯健 何海兵 武立权
为了提高大穗型粳稻的籽粒产量,改善稻米品质,以2个大穗型粳稻W1844和CJ03为材料,花前设置遮荫和疏行疏蘖处理改变抽穗期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贮存量,即T0(对照)、S1(遮光50%)、S2(遮光75%)、D1(每隔一行疏去整行水稻植株)、D2(在D1的基础上,将剩余行中每穴的分蘖疏去,只留主茎),探明抽穗期茎鞘NSC对大穗型粳稻结实特性、灌浆特征和品质的影响以及糖花比(抽穗期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颖花数之比)与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系。与T0相比,D1、D2处理显著提高抽穗期糖花比、弱势粒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糖花比增加了47.84%~173.59%,弱势粒的结实率提高4.1~7.2百分点,千粒质量提高6.06%~14.29%。S1、S2处理显著降低抽穗期糖花比、弱势粒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糖花比降低了33.28%~53.79%,弱势粒的结实率下降6.8~32.8百分点,千粒质量降低13.54%~45.02%。D2和S2处理对弱势粒灌浆前期的影响较大,D2处理弱势粒灌浆前期分别缩短了6.80,7.10 d,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提高65.78%,61.15%;而S2处理弱势粒灌浆前期分别延长9.50,8.26 d,平均灌浆速率降低44.35%,43.28%。D2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弱势粒稻米品质;而S2处理下弱势粒品质变劣。相关性分析表明,糖花比与弱势粒的结实率、千粒质量、加工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弱势粒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抽穗期的糖花比可通过提高弱势粒灌浆前期的灌浆速率,从而提高弱势粒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进而改善水稻的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菁芳 陈书强
为深入研究不同控水时期和控水强度下水稻的籽粒灌浆特性,选用上育397和绥粳3号2个水稻品种,应用RichaRds方程对抽穗后1~10,11~20,21~30 d土壤水势分别为-30~-35,-60~-65 k Pa的水稻优、劣势粒的灌浆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控水时期处理中,且不论控水强度,抽穗后1~10 d控水处理显著降低了两品种总千粒质量及优、劣势粒千粒质量,抽穗后11~20,20~30 d控水对千粒质量影响不大,甚至有增加趋势。与对照比较,当土壤水势为-30~-35 k Pa时,抽穗后1~10 d处理两品种优势粒起始生长势降低,灌浆速率变化不大,灌浆时间前期延长,中后期缩短,贡献...
关键词:
控水时期 控水强度 水稻 籽粒灌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冬梅 刘洋 赵永锋 祝丽英 黄亚群 郭晋杰 陈景堂
【目的】研究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的特性,筛选灌浆速率快的自交系,为高产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烘干法测定173份玉米自交系在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灌浆速率以及6个相关性状。应用SAS软件对灌浆速率在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重复、年际×自交系、自交系×取样时间、年际×自交系×取样时间进行联合方差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灌浆速率及其相关性状如10、20、30和40d苞叶的含水率、苞叶数、40 d穗轴含水率、穗轴长、穗轴粗及40 d籽粒含水率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均匀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210对SSR标记对试验材料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Structure V2....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杂种优势群 灌浆速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直 唐设 张海祥 陈文珠 丁艳锋 王绍华
[目的]阐明模拟全球气候变暖对水稻灌浆期淀粉代谢关键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大穗型粳稻品系CJ03和中穗型粳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在水稻抽穗期进行开放式增温处理,测定强、弱势粒的千粒质量、灌浆速率、总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及花后10 d和20 d淀粉代谢关键酶的主要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灌浆前期,与对照弱势粒相比,开放式增温明显促进弱势粒的灌浆进程,主要表现在弱势粒灌浆速率及其峰值均有增加,灌浆启动提前;在灌浆后期,随着增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强、弱势粒灌浆活跃期均缩短。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测定结果表明,参与籽粒淀粉代谢的关键酶,如蔗糖合成酶(S...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康迳 林文雄 李亚娟 柯庆明 杨德印 朱燕 梁义元 郭玉春 何华勤
对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总氮含量遗传及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三倍体种子核基因、二倍体母体植株核基因的显性效应 ,共同控制着稻米灌浆始期、中期和后期的总氮含量 ,且以前者为主 ,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作用程度加大。三倍体种子、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的遗传效应 ,均可明显影响稻米成熟期的总氮含量。控制稻米总氮含量表现的多种遗传效应基因在稻米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达。不同发育时期总氮含量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且受不同遗传体系基因效应的控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延明 严敏 董树亭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及非条件和条件的分析方法,研究多环境下玉米吐丝后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保绿度性状的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非条件遗传分析表明控制玉米叶片保绿度在发育不同时期的各遗传效应均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并存在着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条件遗传方差分量分析表明,控制玉米吐丝后不同时期叶片保绿度表现的净遗传效应在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新的不同程度的表达,对玉米由抽丝期到成熟期发育进程基因表达净效应的选择越来越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英鹏 滕卫丽 杜玉萍 孙德生 张忠臣 徐香玲
【目的】在不同发育时期,探索影响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QTL的加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及其对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可加深大豆育种工作者对产量形成的理解和加速育种进程。【方法】以美国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农594为父本及二者杂交所得F5所衍生的143个F5:9、F5:10和F5:11重组自交系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控制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QTL及其遗传效应对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发育时期检测到与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相关的13个加性QTL和14对上位性QTL,其中8个加性QTL和8对上位性QTL存在与环境互作效应。另外,在本研究中仅有加性QTLdm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星 李永祥 杨明涛 李琲琲 李春辉 宋燕春 张登峰 王天宇 黎裕 石云素
【目的】灌浆是玉米籽粒形成的重要生理过程,直接决定了籽粒的最终产量。了解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性状对粒重形成的作用,解析灌浆特性的遗传基础,为玉米高产育种实践提供指导。【方法】以中国玉米骨干自交系黄早四(HZS)、旅28(Lv28)为亲本构建的包含17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RIL)群体为试验材料。首先,利用Logistic模型与Richards模型,进行玉米籽粒灌浆过程拟合度的比较分析。其次,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分别比较亲本籽粒灌浆特性的差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卓伟 许旭明 张受刚 韦新宇 马彬林
本文比较分析了水稻不同籼粳分化类型材料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水分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反映光合作用特性的性状指标.本研究基于分子聚类结果选出8个育成恢复系,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8个水稻不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8×8)组配成一套包括亲本和F1代在内的2个世代遗传材料,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材料光合特性表现的遗传效应及与产量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籼粳分化类型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存在差异,籼型品种在齐穗期光合速率较高,成熟期光合作用明显减弱;粳型品种在成熟期仍然保持一定的光合作用,光合功能期较长.(2)不同分化类型的恢复系亲本及所配组合F...
关键词:
水稻 籼粳分化 光合特性 遗传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