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4)
2023(9891)
2022(8630)
2021(7818)
2020(6579)
2019(15349)
2018(15143)
2017(28673)
2016(16084)
2015(18257)
2014(18683)
2013(18686)
2012(18098)
2011(16738)
2010(17127)
2009(15882)
2008(15870)
2007(14603)
2006(12918)
2005(11863)
作者
(51419)
(43131)
(43015)
(40671)
(27253)
(20851)
(19611)
(17135)
(16291)
(15494)
(14767)
(14297)
(13906)
(13812)
(13786)
(13493)
(13462)
(12806)
(12416)
(12333)
(11115)
(10773)
(10641)
(9897)
(9885)
(9779)
(9634)
(9601)
(8946)
(8803)
学科
(74896)
经济(74829)
(40600)
管理(39555)
(29974)
企业(29974)
方法(29119)
数学(25567)
数学方法(25336)
中国(22630)
(22386)
地方(22138)
业经(16080)
(16035)
(15464)
农业(15130)
(13780)
贸易(13769)
(13251)
(12784)
(12450)
金融(12448)
(12398)
银行(12353)
地方经济(12301)
(11963)
(11573)
环境(11273)
(11136)
技术(10290)
机构
学院(239743)
大学(237636)
(97805)
经济(95606)
研究(90781)
管理(84338)
理学(71061)
理学院(70128)
管理学(68797)
管理学院(68347)
中国(67479)
科学(58861)
(52453)
(52012)
(49531)
研究所(45010)
(44168)
农业(41268)
中心(40840)
业大(40375)
(38906)
财经(34033)
北京(33782)
(33394)
师范(32986)
(31975)
(31092)
(30697)
(30656)
经济学(29841)
基金
项目(153666)
科学(117792)
研究(109270)
基金(107050)
(95678)
国家(94838)
科学基金(77813)
社会(66494)
(62954)
社会科(62873)
社会科学(62850)
基金项目(56561)
(53121)
自然(50447)
教育(49777)
自然科(49205)
自然科学(49188)
自然科学基金(48255)
编号(44905)
资助(44479)
(39541)
成果(37175)
重点(35906)
(33075)
课题(32597)
(31463)
发展(30922)
(30397)
计划(30314)
科研(29608)
期刊
(115942)
经济(115942)
研究(71784)
中国(53382)
(48989)
学报(44380)
科学(38245)
(33830)
农业(33198)
大学(31674)
管理(30432)
学学(29936)
教育(27617)
(24162)
金融(24162)
技术(21033)
业经(20450)
经济研究(18420)
(18342)
财经(16867)
问题(15622)
(14533)
技术经济(12442)
(12377)
(12081)
商业(11848)
科技(11743)
图书(11547)
资源(11184)
业大(11063)
共检索到374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英鹏  滕卫丽  杜玉萍  孙德生  张忠臣  徐香玲  
【目的】在不同发育时期,探索影响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QTL的加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及其对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可加深大豆育种工作者对产量形成的理解和加速育种进程。【方法】以美国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农594为父本及二者杂交所得F5所衍生的143个F5:9、F5:10和F5:11重组自交系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控制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QTL及其遗传效应对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发育时期检测到与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相关的13个加性QTL和14对上位性QTL,其中8个加性QTL和8对上位性QTL存在与环境互作效应。另外,在本研究中仅有加性QTLdma...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凤瑶  辛秀君  张代军  周顺启  邱红梅  
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是产量构成因子之一,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是大豆的品质指标,因此对大豆籽粒干物质及品质性状积累规律进行研究是必要的。本研究利用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从物质运输和物质转化角度对不同节位籽粒干物质、脂肪、蛋白质的动态积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籽粒干物质动态积累呈"S"型曲线变化,无基因型差异;籽粒干物质的积累是源库流互作的过程,由于库竞争的存在,致使干物质积累量存在节位差异;(2)脂肪含量的增加呈先快后慢、最后趋于缓慢的S型曲线,蛋白质的积累大致呈W型曲线变化,二者积累关键期在生殖后期;(3)脂肪和蛋白质积累在生殖后期呈显著负相关,从能量角度分析二者存在相互转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伟  王俊  鲍玉月  栗春霞  崔智慧  韩英鹏  李文滨  
大豆GmVE2基因是一种NAD(P)H脱氢酶,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可参与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叶绿体PSⅠ电子循环传递。为了探究其功能,通过RT-PCR方法从东农50中克隆获得GmVE2基因的CDS全长序列。利用ExPASy-ProtParam等在线软件对GmVE2蛋白序列进行理化性质分析,预测结果表明,GmVE2基因编码区共编码167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_(904)H_(1326)N_(208)O_(246)S_(10),分子质量为19.364 3 ku,总原子数为2 694,理论等电点(pI)为4.78,脂肪指数为87.01;蛋白正负电荷残基数分别为11和23;GmVE2蛋白的不稳定系数和GRAVY值分别为25.02和0.043,说明该蛋白是稳定的疏水性蛋白;蛋白存在跨膜结构、信号肽和磷酸化位点。将线性植物表达载体与目的片段进行连接,成功构建pCambia3300-GmVE2植物表达载体。通过qRT-PCR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别对动态籽粒及组织基因表达量和维生素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表达量与生育期籽粒维生素E含量呈负相关(-0.951~*),且维生素E含量在绿色组织中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本研究对大豆基因GmVE2与维生素E含量的调控关系进行初步研究,为高大豆维生素E含量的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后期研究GmVE2基因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宾  刘宾  朱占玲  谢全刚  田纪春  
【目的】阐明影响小麦籽粒淀粉基因/QTL的时空表达和动态变化情况,为运用条件QTL更好地揭示小麦籽粒淀粉动态积累的基因表达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构建的168个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为材料,在6个不同的环境下种植,分别在花后12 d、17 d、22 d、27 d和32 d取样,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GSC)积累的条件和非条件QTL进行分析。【结果】在籽粒灌浆的5个时期,一共检测到7个非条件QTL和4个条件QTL,没有一个条件QTL能在测定的5个时期都有效应。7个非条件QTL分别分布在2A、3A、3B、4A、5D染色体上,其中QGsc4A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桂萍  周丽娟  蔡士兵  巴青松  
为探明超黑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积累规律,以超黑糯玉米自交系I46和白糯玉米自交系BN13杂交F2群体中性状为黑糯(黑糯27)和白糯(白糯66)为材料,通过显微观察、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花色甙含量的测定,研究超黑糯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积累及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黑糯玉米籽粒黑色素主要分布于果种皮中,而糊粉层没有黑色素分布,随着籽粒的发育,黑色素从籽粒远胚端开始沉积直至分布到整个籽粒;在黑糯27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发育时间的推进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花色苷含量则随着籽粒发育的推进先上升,直到30 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出现下降趋势;在白糯66籽粒发育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克礼  张美莉  高聚林  
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春玉米子粒建成期间子粒干重的变化及播期、密度、施氮量对其影响,阐明了春玉米子粒建成期间干物质积累S形曲线的数量变化。通过聚类分析可划分为指数增长期(授粉后19天内),直线增长期(授粉后20~43天),缓慢增长期(授粉44天至成熟);子粒干物质增长速度为单峰曲线,但播期晚、高密度、高施氮量处理下峰值较小,峰值之后干物质积累速度下降快;晚播处理下子粒子物质积累的指数增长期延长,直线增长期缩短,产量显著下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庆生  吴兆苏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29个中、早熟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探讨了籽粒生长的3个阶段的持续时间和灌浆速率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在籽粒生长各阶段均存在显著的品种(系)间差异;灌浆速率是籽粒生长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的决定因子,持续时间与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无关;籽粒生长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对粒重均有重要影响.此外,籽粒生长第1阶段的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与后续2个阶段的灌浆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慧  王涛  闫宏山  邢璐  解慧芳  李龙  王淑君  宋中强  何庆  刘金荣  冯佰利  
为探究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的产量形成特性,以‘豫谷18’为对照(CK),测定不同类型谷子品种(系)‘S 410’、‘豫谷35’和‘张杂13’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谷子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弯曲中穗型‘豫谷35’的产量、千粒重、出谷率和实收穗数比‘豫谷18’(CK)分别高0.35%、0.31%、0.80%和5.40%。2)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_n)由高到低均表现为‘豫谷35’>‘豫谷18’(CK)>‘张杂13’>‘S 410’;灌浆期冠层光合能力以‘豫谷35’最高、‘豫谷18’和‘张杂13’次之、‘S 410’最低。由拔节期至成熟期,‘豫谷35’、‘豫谷18’、‘张杂13’和‘S 410’谷子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G_i)和蒸腾速率(T_r)均表现为开花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3)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转移量、转运率和收获指数均表现为‘豫谷35’最高,分别比CK高16.45%、17.40%、17.17%和7.31%。4)不同籽粒部位灌浆持续时间、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和灌浆活跃期持续时间均表现为上部>下部>中部;弯曲中穗型‘豫谷18’与‘豫谷35’的平均灌浆速率分别为0.42和0.46g/(1 000粒·d),且均高于弯曲大穗型‘张杂13’(0.29g/(1 000粒·d))和直立小穗‘S 410’(0.33g/(1 000粒·d))。5)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P_n显著正相关,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率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在华北夏谷区应选育具有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移量和干物质转移率,较高的光合速率和冠层光合能力以及灌浆速率相对较高的弯曲中穗型品种,是实现谷子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亮  李艳  王桥江  杨志兰  刘志刚  张力  韩萍  魏建军  
为探讨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栽培模式,于2015年以高产油用大花生新品种花育36号为试材,利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花前揭膜(UPF)和全生育期覆膜(MPF)2种种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PF和MPF 2种方式下,花育36号的农艺性状、各器官干、鲜质量动态变化以及荚果产量间均存在不显著差异。与MPF种植方式相比,UPF方式有利于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和主茎节数等。同时,UPF前期根茎叶和荚果的鲜质量以及根茎叶各器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伟  郭建夫  张建中  左清凡  许良珠  
为探明转基因水稻产量等非目标性状的变异程度,对转抗病基因水稻七转39及其受体亲本七丝软占的产量性状与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七转39结实率与七丝软占无显著差异,单株有效穗数比七丝软占显著偏少,而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均显著高于七丝软占.两者籽粒干物质积累特性亦表现不同,七转39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异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长,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大,而七丝软占穗上部与穗下部籽粒干物质积累为同步型,籽粒灌浆快增期短,快增期籽粒干重日增长强度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君  张润生  张胜  
为合理施用锌肥,提高向日葵的增产效应,试验选用油用型向日葵品种内葵杂3号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在4个锌肥水平处理下各生育时期油用向日葵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灌浆过程,为合理使用锌肥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锌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表现为Zn2>Zn0>Zn1>Zn3。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进行模拟,拟合系数为0.95~0.99。随着施锌量的增加,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缩短,整个灌浆进程缩短,但最大灌浆速率出现在Zn2处理。灌浆过程中籽粒含水率逐渐下降,可用Y=a+bX方程模拟,各处理间的拟合系数(r)为0.96~0.9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庞婷  陈平  袁晓婷  雷鹿  杜青  付智丹  张晓娜  周颖  任建锐  王甜  汪锦  杨文钰  雍太文  
【目的】间套作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解决粮食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间套作体系下作物和谐共生受种间互作强度的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玉豆种间距对不同结瘤特性大豆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连续2年进行大田试验,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不同玉豆种间距,大豆净作(A1)与玉米大豆套作(4种玉豆种间距:30 cm,A2;45 cm,A3;60 cm,A4;75 cm,A5),B因素为3个大豆品种(贡选1号,弱结瘤;桂夏3号,中度结瘤;南豆25号,强结瘤),分析大豆干物质积累、鼓粒、产量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玉豆种间距对不同结瘤大豆的物质积累分配有显著影响,鼓粒前期净作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套作,R4期(盛荚期)达到最高;套作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则在R5期(始粒期)达到最高,并逐渐高于净作,以玉豆种间距45、60 cm下的物质积累量较高;玉豆种间距60 cm(A4)下的南豆25号在荚果分配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营养器官对荚果的贡献率等方面优于桂夏3号和贡选1号。各品种在套作下均以A4种间距下的鼓粒时间最长、达到最大鼓粒速率时的籽粒重最高,百粒重与产量最大,且与净作产量差异不显著;各玉豆种间距下以南豆25的鼓粒能力最强,A4种间距下南豆25的平均产量分别比桂夏3号、贡选1号高5.4%和6.3%。【结论】强结瘤的南豆25号能较好适应玉米大豆套作环境,且在种间距60 cm下表现最优,有利于干物质向籽粒分配和鼓粒,以增加百粒重,弥补荚数不足,达到套作与净作产量相当的目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忠  章建新  李春艳  楚光红  唐长青  
在滴灌条件下研究13-96、13-139、黑农61、新大豆27号、11-109 5个大豆品种(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和产量分布。结果表明:各大豆品种LAI和LAD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于结荚期至鼓粒期达到最大。黑农61、新大豆27号和11-109籽粒产量达到5 325.6~5 648.5kg/hm~2高产水平,主要是由于主茎10~17节的荚数、粒数和腔数增加所致,最大叶面积指数达5.8~6.4,全生育期总光合势为3 013 150~3 260 163m~2·D/hm~2,茎秆、叶片、叶柄、荚皮和籽粒5个器官所占比例分别为19.2%~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瑞莲  杨树德  张萍  赵哈林  赵学勇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3个基因型亲本和其杂交后代籽粒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的对比分析,以了解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碳分配规律与杂交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异的相关关系,为未来大豆优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基因型大豆(Glycine max L.Merr:高蛋白品种PI153.217(H)、低蛋白品种PI294.372(L)和高产低蛋白品种Evans(E))为亲本进行两两杂交(H×E,L×E)后,从H×E杂交组合中选出高蛋白品系RIL(HH)和低蛋白品系RIL(HL),从L×E杂交组合中选出高蛋白品系RIL(LH)和低蛋白品系RIL(LL)。将亲本和杂交后代种子同时种植在试验地,在开花后的第18天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兰梅  李嘉尧  王丹丽  吕巍巍  孙婷  左迪  赵云龙  
基础饲料中添加5种不同水平的大豆磷脂(SL):0%(Diet 1),1%(Diet 2),2%(Diet 3),4%(Diet 4)和6%(Diet 5)。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5.64±1.53)g的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雌虾8周,观察其卵巢发育期个体生长、性腺指数等参数的变化,分析卵巢和肝胰腺营养物质积累的快慢以及与营养物质积累相关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SL对卵巢发育期红螯光壳螯虾的成活率和相对增重率(WG)影响不显著(P>0.05),但饲喂≥2%(SL)饲料的雌虾性腺指数(GSI)显著升高(P<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