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61)
- 2023(16314)
- 2022(14117)
- 2021(13234)
- 2020(10935)
- 2019(25421)
- 2018(25339)
- 2017(48537)
- 2016(26579)
- 2015(29477)
- 2014(29464)
- 2013(29248)
- 2012(27216)
- 2011(24617)
- 2010(24804)
- 2009(22500)
- 2008(21852)
- 2007(19126)
- 2006(16975)
- 2005(14980)
- 学科
- 济(112378)
- 经济(112272)
- 管理(72052)
- 业(67265)
- 企(54319)
- 企业(54319)
- 方法(47491)
- 数学(41280)
- 数学方法(40680)
- 中国(32981)
- 农(29540)
- 地方(29451)
- 学(25063)
- 业经(24593)
- 财(23160)
- 农业(20109)
- 制(18592)
- 环境(18442)
- 理论(18018)
- 和(17959)
- 贸(17933)
- 贸易(17915)
- 易(17245)
- 技术(16594)
- 银(16038)
- 发(16018)
- 银行(15984)
- 融(15785)
- 金融(15781)
- 地方经济(15457)
- 机构
- 大学(372871)
- 学院(372345)
- 管理(144977)
- 济(144611)
- 经济(141243)
- 研究(131111)
- 理学(125253)
- 理学院(123693)
- 管理学(121161)
- 管理学院(120492)
- 中国(95988)
- 科学(84898)
- 京(81973)
- 所(67109)
- 农(64548)
- 财(63720)
- 研究所(61428)
- 中心(58690)
- 业大(58140)
- 江(55490)
- 范(52425)
- 北京(52276)
- 师范(51868)
- 财经(50985)
- 农业(50432)
- 院(48188)
- 经(46256)
- 州(45783)
- 经济学(42389)
- 师范大学(41968)
- 基金
- 项目(257969)
- 科学(201980)
- 研究(185020)
- 基金(184976)
- 家(163037)
- 国家(161683)
- 科学基金(137927)
- 社会(114807)
- 社会科(108735)
- 社会科学(108708)
- 省(102139)
- 基金项目(98823)
- 自然(91626)
- 自然科(89430)
- 自然科学(89411)
- 自然科学基金(87752)
- 划(86364)
- 教育(84657)
- 资助(76414)
- 编号(75285)
- 成果(60552)
- 发(58479)
- 重点(58273)
- 部(55398)
- 创(53006)
- 课题(52947)
- 创新(49475)
- 科研(49145)
- 计划(47511)
- 教育部(46749)
- 期刊
- 济(162110)
- 经济(162110)
- 研究(109312)
- 中国(74424)
- 学报(62324)
- 农(58281)
- 科学(57255)
- 管理(53149)
- 财(45947)
- 大学(45747)
- 教育(43506)
- 学学(42793)
- 农业(40546)
- 技术(33025)
- 融(30287)
- 金融(30287)
- 业经(27518)
- 经济研究(25379)
- 财经(23744)
- 问题(22464)
- 图书(22353)
- 业(21565)
- 经(20304)
- 资源(19688)
- 科技(18967)
- 技术经济(18182)
- 理论(17209)
- 现代(17031)
- 发(16953)
- 版(16927)
共检索到552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显明 焦华富 许吉黎
通过追踪淮南、淮北城市空间扩展,对比分析了中兴期和枯竭衰退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扩展过程、特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城市空间形态较为分散,都会经历"相对紧凑→分散布局→再度集聚"的演化过程、具有沿交通线轴向延伸的共性;都会经历飞地拓展、轴向延伸、内向填充、区位再造4个阶段,但无依托型煤炭资源城市初期还会经历缘矿建镇阶段;城市空间扩展总量、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方面又具有阶段性差异。城市规模的扩张主要依靠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的增长来推动,空间重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逐步加强,并以居住用地取代工业用地、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取代居住用地两种形式为主。从影响因素角度看,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吉黎 焦华富
基于"六普"分街区数据,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采用因子生态分析研究成熟期煤炭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将其社会区划分为:①政府机关、知识分子及非资源型产业从业者居住区;②低学历、农业及贫困人口居住区;③一般工薪阶层及退休人员居住区;④煤炭资源初加工从业者聚居区;⑤煤炭资源开采与勘测从业者聚居区;⑥煤炭资源深加工从业者聚居区。基于社会区的空间特征和实地调研的经验研究,采用模型抽象法总结出淮南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为:"城—矿—乡"的三元结构特征和"东城—西矿—乡村边缘化"的空间隔离特征显著;"城区"呈同心圆、扇形格局;"矿区"呈飞地型组团式格局;"乡村地区"呈边缘化离散型格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管晶 焦华富
以淮北市为例,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和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运用扩张指数、相对变化率等方法,研究1985年以来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2000年,城市发展主要围绕煤炭产业进行,形成了"城·矿·乡"三元结构;2000—2010年,城市主城区中心性逐渐凸显,城乡空间结构演变为"中心—外围"结构;2010年至今,城市转型发展速度加快,主城区向郊区扩散,城乡空间结构演变为圈层结构。(2)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演变本质是由分散到集聚、由分离到一体的过程。(3)矿城管理体制、城乡产业结构、市域交通网络和政策制度四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空间结构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梅林 孙春暖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方面都处于改革创新之中,城市空间结构需要优化和重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产业结构畸形、社会就业困难以及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等问题。结合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利用和空间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就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重构问题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以辽源市为例,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模式的构建和优化途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空间结构 辽源市 重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亚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生产煤炭的重要基地,它在国民经济和城镇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具有周期性,最终会因资源枯竭而带来经济上的衰退。因此,应积极探索、及早规划、科学安排、实施积极转型战略,延续城市生命力,力求避免"矿竭城衰"的现象发生。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转型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青林 胡晓鸣 王思源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时代的全面开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面临全新的要求。以两淮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城市淮南市为例,认为新时期成熟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关键在于尊重发展规律,处理好能源基地与综合型城市的发展关系。通过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解读,以及淮南城市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与特征分析,从总体规划视角提出包括重构区域格局、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保障生态安全、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宜居城市建设五条主要规划对策,并对淮南市的转型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管晶 焦华富
科学认识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聚落演变过程和规律,是落实城乡协调发展战略,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安徽省淮北市域为例,通过田野调查,结合遥感和统计数据,从聚落空间、经济结构、社会生活3个维度,探讨90年代以来煤炭资源型城市城乡聚落演变过程和协调发展模式。研究表明:(1)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加,且变化斑块空间差异显著;乡村建设用地规模缓慢增长,空间集聚程度逐渐提高;城乡聚落空间演变经历了低速均衡、单中心集聚、多中心组团3个阶段。(2)城镇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逐渐解锁,向多元化、非煤化方向演变;乡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户非农收入占比显著增多;城乡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结构演变经历了二元发展、转型发展、多样化发展3个阶段。(3)矿区“小社会”系统逐渐瓦解,“矿·城”社会空间融合;乡村社会网络不断开放,居民职住模式渐渐分化;城乡社会生活演变经历了“城·矿·乡”相互隔离、人口要素流动加快、生活方式相互融合3个阶段。(4)在对典型乡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发展特征的差异性,归纳总结出矿镇(村)协同、矿(镇)园共建、中心城镇带动3种城乡协调发展模式,以期为同类型乡镇“城·矿·乡”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晓淦 昂琳 王莉
文章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评价,协同城市空间增长需求与生态资源约束,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评价分析确定淮南市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等级评定的空间扩张可能范围和刚性增长边界;建立GIA—SLEUTH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模型,对空间发展范围进行模拟得出2020年淮南市城市弹性增长边界。基于城市增长边界和资源约束协同分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GIA—SLEUTH模型可以为同类城市空间和土地增长提供指导和借鉴,为经济发展提供城市空间管理领域的决策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明 张鹏鎔
煤炭资源型城市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发展中必然会出现诸多经济、社会以及环境问题,而完成城市发展的全面转型则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煤炭资源 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华富
以淮南、淮北两个典型煤炭城市为案例 ,对煤炭城市的人口增长机制进行了研究 ,采用不同年份的人口普查资料对其人口的自然结构及其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初步概括了煤炭城市人口自然结构演化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煤炭城市 人口自然结构 演化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成金 张梦天 程佳佳
煤炭资源储量与生产能力的时间关系与空间关系决定了煤炭基地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路径,如何识别煤炭基地的发展阶段和资源枯竭水平,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论文设计了煤炭基地发展阶段的识别模型,阐述济宁煤炭基地发展的时间路径,以资源剩余储量比重为核心,以产能规模、服务年限等指标为辅,定量识别济宁煤炭基地的生命周期,刻画各阶段的关键指标与主要特征,重点识别资源枯竭的时间点;基于空间视角,从煤矿井、煤炭产能与产量、资源枯竭程度等角度分析煤炭基地的内部空间分异;从时间-空间视角,综合分析济宁煤炭基地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包括过去、目前与未来的各种情景。研究发现,济宁煤炭基地形成了明显的生命周期,1958—1995年...
关键词:
煤炭基地 济宁 生命周期 演化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萍
由于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打破"一煤独大"的格局,减少对资源型企业的过分依赖,已成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必然选择。小微企业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充分发挥小微企业的优势,使其成为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突破口。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小微企业 集群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萍
由于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打破"一煤独大"的格局,减少对资源型企业的过分依赖,已成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必然选择。小微企业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充分发挥小微企业的优势,使其成为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突破口。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小微企业 集群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杰芳 田淑英
煤炭产量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有显著影响,在中国绿色发展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选取中国27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及图形拟合验证,得出煤炭产量与生态效率间存在U型关系,据此提出CP-EE曲线和临界产量。根据临界产量,结合城市类型分析应选择何种产量策略。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应选取减产策略,验证了当前中国煤炭资源去产能政策的合理性。最后对煤炭产量优化调控的手段提出建议:可通过市场机制作用、调控煤企成本、改革煤炭资源税、建立并完善相关调控机制等途径来实现,为中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菊香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为基础,以典型案例为支撑,对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环境进行了简要分析,讨论了区域或城市发展态势的识别方法,并从中选择了适用于识别资源型城市发展态势的主成分分析法,在实地调查和采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煤炭城市发展态势识别指标体系,对典型煤炭城市-山西省朔州市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发展态势进行了纵向分析,以实证论证为基础,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朔州市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近年来,在煤炭市场的拉动下,各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并成为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最后,基于对朔州市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就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