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8)
2023(9333)
2022(8466)
2021(8053)
2020(6766)
2019(15935)
2018(15940)
2017(30265)
2016(17090)
2015(19251)
2014(19296)
2013(18856)
2012(17143)
2011(15377)
2010(15218)
2009(13436)
2008(12879)
2007(10945)
2006(9348)
2005(7790)
作者
(50021)
(41233)
(41052)
(39073)
(26227)
(19975)
(18591)
(16557)
(15689)
(14677)
(14340)
(13844)
(13066)
(13015)
(12949)
(12763)
(12693)
(12366)
(11707)
(11695)
(10561)
(10170)
(9991)
(9366)
(9321)
(9304)
(9268)
(9027)
(8435)
(8356)
学科
(59537)
经济(59471)
管理(44975)
(42629)
(35808)
企业(35808)
方法(30058)
数学(25984)
数学方法(25659)
(16239)
(16066)
中国(15145)
(14072)
业经(13271)
理论(12963)
地方(12334)
教育(10737)
农业(10673)
(10491)
技术(10364)
(10183)
贸易(10179)
(9863)
环境(9803)
(9370)
财务(9313)
财务管理(9298)
(9268)
企业财务(8809)
(8723)
机构
大学(233319)
学院(232402)
管理(92222)
(81719)
理学(80944)
理学院(80024)
经济(79678)
管理学(78452)
管理学院(78061)
研究(77037)
中国(53177)
科学(52845)
(49887)
(42340)
(39761)
业大(39732)
研究所(36996)
(35435)
中心(33928)
农业(33697)
(32975)
(31876)
师范(31465)
北京(31280)
财经(29380)
(28443)
技术(28219)
(27196)
(26770)
师范大学(25270)
基金
项目(169034)
科学(130386)
研究(121268)
基金(119324)
(105729)
国家(104840)
科学基金(88601)
社会(71354)
(68275)
社会科(67372)
社会科学(67351)
基金项目(64563)
自然(60587)
自然科(59160)
自然科学(59145)
自然科学基金(58041)
(57891)
教育(56937)
编号(50469)
资助(49631)
成果(40591)
重点(38177)
(36131)
(35551)
(35456)
课题(35340)
创新(32936)
科研(32924)
计划(32533)
大学(31331)
期刊
(85109)
经济(85109)
研究(63698)
学报(43447)
中国(42996)
(37573)
科学(37541)
教育(32542)
管理(32511)
大学(31311)
学学(29434)
农业(26901)
(24995)
技术(21051)
业经(14440)
(14335)
金融(14335)
(14001)
图书(13843)
财经(13163)
经济研究(12826)
科技(12814)
理论(11812)
业大(11722)
(11213)
实践(11181)
(11181)
(11013)
问题(10907)
林业(10818)
共检索到322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峰  柯才焕  周时强  
以单种培养的6种底栖硅藻和具有底栖习性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ras sp.)为饵料,培养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受精后12 d的早期稚贝并观察其生长和存活,培养期为28 d,目的是筛选能维持早期稚贝高存活率和生长率的藻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稚贝成活率最高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 var.)、流水双眉藻(Amphora fluninensis)和亚历山大菱形藻(Nitzschia alexandrina),使稚贝生长最快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流水双眉藻、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和亚历山...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景斐  朱爱意  李彬  夏灵敏  张建设  
采用生化手段对舟山附近海域中浮游桡足类夏季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进行营养成分测定,比较分析两种单胞藻饵料小球藻(Chlorella sp.)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平洋纺锤水蚤在投喂三角褐指藻和投喂小球藻后,其体内粗蛋白湿重含量分别为(6.51±0.46)%和(5.21±0.98)%,比对照组(2.44±0.63)%显著上升(P<0.05);投喂三角褐指藻后太平洋纺锤水蚤粗脂肪湿重含量(0.25±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饶小珍  陈寅山  林岗  许友勤  
在体外研究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血细胞的吞噬能力,初步了解九孔鲍血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表明,在室温20~22℃下,不同反应时间(30、60、90min)对血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吞噬物比例(酵母聚糖与血细胞数量之比为2、5、10)对血细胞吞噬作用有显著影响,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随着吞噬物比例的增大而上升。测定不同温度(10、20、30℃)下血细胞对酵母聚糖的吞噬作用,20℃时血细胞的吞噬率、吞噬指数最高;10℃与30℃时的吞噬率、吞噬指数均较低,但与20℃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电镜观察证实酵母聚糖颗粒位于血细胞的吞噬体内。在室温20~22℃...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美荣  方建光  葛长字  毛玉泽  于守团  燕敬平  李锋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恒定温度(24±0.5℃)、饵料密度(3.0×104cell/ml)、不同盐度(20、25、30和35)和恒定温度(24℃±0.5℃)、盐度30、不同饵料密度梯度(3.0×104、4.5×104和6.0×104cell/ml)对栉孔扇贝稚贝(壳长1.177~2.017mm)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栉孔扇贝稚贝的滤水率(FRS)开始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5~30之间存在最大值,然后随盐度的升高而下降,与盐度(S)间的相关关系为FRS=-30.893S2+1691.5S-19610(r=0.847,以整体干重计算)或FRS=-0.022S2+1.2236S-14.522(r=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庄惠如  高如承  陈荣  汪彦愔  欧琳  郑梦思  
The cultures of 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 and I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 which had preserved for long time was irradiated by Nd:YAG laser(1.06 μm,5 W)with different dose.Then,the effects of laser on algae growth,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were investigated.The feasibility to utiliz...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汉华  李敏  朱长波  吴进锋  陈利雄  
本实验研究了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和人工配合饲料6种饵料对黑鲍[(Haliotis discushannaiIno)(♀)×(Haliotis discus discusIno)(♂)]幼鲍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将6种饵料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黑鲍20只。实验幼鲍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12.29±0.03)mm、(0.223±0.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政强  陈昌生  战文斌  黄倢  陈扬敏  林建成  
对不同类群的九孔鲍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九孔鲍免疫机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复壮鲍(养殖10个月,个体大小为51.8~59.2mm)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都明显高于退化鲍(养殖20个月,个体大小为37.4~43.1mm)(P<0.01),与野生九孔鲍(个体大小为67.7~76.7mm)相比,复壮鲍细胞免疫机能略高于野生鲍,体液免疫机能则明显低于野生鲍。九孔鲍血细胞在吞噬活动中具有呼吸爆发产生活性氧的功能与特点,活性氧的产生与九孔鲍自身生理、环境温度以及异物数量等因素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环境温度由25℃下降至18℃,九孔鲍的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都有明显的下降。退化鲍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笑  杨家新  陆正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振华  杜琦  梁君荣  陈月忠  
2006年9月14至10月26日对福建省漳浦县下蔡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育苗池进行定点采样。检测结果共鉴定底栖微藻24属62种,其中硅藻21属59种,绿藻、蓝藻和褐藻各1种。附着基上底栖微藻的优势种有12种,全部为硅藻,如盾卵形藻微小变种(Cocconeis scutellum var.parva)、小形舟形藻(Navicula parva)、咖啡双眉藻(Amphora coffeaeformis)、琴式菱形藻(Nitzschia panduriformis)等。优势种的优势度突出。常见种有25种,少见种有27种。优势种和常见种多是能够适应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正凛  陈建华  
当 5 0 %九孔鲍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后 ,以 6 -DMAP为诱导剂 ,用不同的浓度和不同的持续时间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三倍体 ;并进行了生产性苗种培育和养成试验。结果表明 ,6 -DMAP的诱导浓度为30 0μmol·dm-3 、诱导持续时间为 10min时 ,其胚胎的三倍体率为 90 %以上 ,并且胚胎的孵化率高达 85 % ,幼体的畸形率较低 ,为 5 0 %~ 5 5 % ;经过 7个月培育 ,试验组养成鲍的三倍体率为 6 5 %以上 ;试验组养成鲍的平均壳长比对照组增长 10 % ,平均体重比对照组增重 30 %。与二倍体鲍相比较 ,三倍体鲍在壳长增长和体重增重等方面 ,显示了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任黎华  张继红  王文琪  杜美荣  高亚平  张明亮  
对3种不同规格的皱纹盘鲍(41.40±2.05、54.22±2.66、63.17±2.52mm)分别进行不同饵料搭配的投喂,并对各生理活动的能量代谢进行了测量与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搭配投喂的实验组中皱纹盘鲍能够摄取更多的有机物作为能量代谢的基质。扣除代谢能、排泄能和排粪能后,搭配投喂能提供给皱纹盘鲍的生长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孔石莼与裙带菜搭配投喂组以及裙带菜与海带搭配投喂组,其获得的生长能的比例在3种规格组中均处在很高的水平,是鲍的筏式养殖中值得推广使用的投喂方法。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于业绍  周琳  陆平  黄则平  
本试验以几种单细胞藻类为饵料,研究青蛤稚贝的生长和成活率。经21天饲养证明,小球藻、扁藻、三角褐指藻、底栖硅藻都是青蛤稚贝的适宜饵料,其成活率均达90%以上,其中又以投喂底栖硅藻生长最快。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星星  吉红九  于业绍  管加兴  孙益奎  
报道了在大规格青蛤苗种培育过程中,放养方式、密度、底质、饵料等因素与青蛤稚贝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规格为10~300万粒/kg的青蛤苗,在底质适宜的池塘、海涂进行培养,都能获得很好效果,培养3~11个月,稚贝可增重几十倍或上百倍;在水温实验中,8~33℃的范围内稚贝存活率为100%,33℃时稚贝的壳长增长率最大,达175%;在海水比重实验中,海水比重为1.015~1.020两组生长最好,壳长增长率分别达89%、96%;饵料实验中得出投喂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櫣eueriLemmermann)培养青蛤稚贝效果最好,其次是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ParkOA 3...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斌  甘纯玑  管华诗  谢苗  
以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eaquatilis)为原料制备一定纯度的褐藻酸酶,并对影响其降解褐藻胶的条件和产物的性质进行分析。该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5℃和7.0;与磷酸盐缓冲液相比,其在Tris-HCl缓冲液中与底物的亲和力相对较高。动力学曲线表明酶解反应主要发生在1 h之内,在2 h之内达到平衡,酶的剂量和底物的浓度对该平衡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反应2 h之后,添加同数量的酶或者底物发现,产物的反馈抑制只是反应达到平衡的一个影响因素,而酶的变性失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Co2+、Mg2+对酶的活性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Cu2+、A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正凛  吴萍茹  高霞灵  
使用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不同浓度和时间对大小两种不同规格九孔鲍的生长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光合细菌促进养成鲍的生长效果 ,因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浓度和时间而异 ,浸渍浓度越大 ,浸渍时间越长 ,则其促进生长作用越明显 ;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浓度和时间分别为 15 0× 10 6(V/V)和 3h~ 4h或 2 0 0× 10 6(V/V)和 2h~ 3h的试验组鲍的平均壳长增长率都比对照组提高了 5 %以上 ,最高提高 11.5 %左右(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