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0)
2023(11567)
2022(10327)
2021(9671)
2020(8082)
2019(18892)
2018(18806)
2017(35316)
2016(19600)
2015(22081)
2014(21882)
2013(21606)
2012(19755)
2011(17874)
2010(17612)
2009(15796)
2008(15240)
2007(13173)
2006(11504)
2005(9880)
作者
(59391)
(49039)
(48888)
(46306)
(31238)
(23725)
(21993)
(19473)
(18828)
(17421)
(16890)
(16565)
(15672)
(15591)
(15333)
(15298)
(14983)
(14780)
(14033)
(14025)
(12469)
(12019)
(11953)
(11199)
(11102)
(11016)
(11016)
(10760)
(10044)
(9878)
学科
(72811)
经济(72724)
管理(53121)
(50812)
(42242)
企业(42242)
方法(35663)
数学(30750)
数学方法(30348)
(19374)
(19028)
中国(18430)
(16990)
业经(16715)
理论(15173)
地方(14663)
农业(13127)
(12874)
贸易(12866)
(12493)
(12354)
(12201)
技术(12069)
环境(11809)
教育(11132)
(10780)
财务(10721)
财务管理(10701)
(10533)
企业财务(10145)
机构
大学(275915)
学院(273693)
管理(107019)
(100957)
经济(98598)
研究(94617)
理学(93338)
理学院(92278)
管理学(90374)
管理学院(89936)
中国(67039)
科学(63923)
(59963)
(52581)
(49095)
业大(47493)
研究所(45468)
(43557)
中心(41964)
农业(41863)
(39474)
北京(37839)
(36361)
师范(35751)
财经(35592)
(34889)
(32512)
技术(32186)
(32046)
经济学(29151)
基金
项目(197649)
科学(152388)
基金(140651)
研究(139439)
(125990)
国家(124973)
科学基金(105257)
社会(83156)
(78720)
社会科(78590)
社会科学(78565)
基金项目(75177)
自然(72272)
自然科(70571)
自然科学(70550)
自然科学基金(69277)
(66848)
教育(64853)
资助(58718)
编号(56404)
成果(45104)
重点(44986)
(42236)
(41868)
(41195)
课题(39910)
创新(38406)
科研(38382)
计划(38332)
大学(36875)
期刊
(106270)
经济(106270)
研究(77028)
学报(52070)
中国(51904)
(46695)
科学(45313)
管理(40806)
大学(38056)
学学(35848)
教育(34969)
农业(33105)
(31161)
技术(26147)
(18215)
金融(18215)
(17916)
业经(17232)
经济研究(16751)
财经(16597)
图书(15298)
科技(14801)
业大(14258)
(14122)
问题(13754)
(13624)
理论(13416)
技术经济(12966)
林业(12624)
实践(12506)
共检索到389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岩  张鸿雁  
1995年和 1996年夏秋季进行的围隔实验表明投饵养殖时浮游植物毛初级生产力较低 ,水呼吸相对较高 ,多数围隔中毛初级生产力 /水呼吸 1,但单养中国对虾、对虾与罗非鱼混养和对虾与海湾扇贝或缢蛏混养的围隔间毛初级生产力差别不明显。实验结果显示 ,养殖管理措施、放养的罗非鱼和贝类以及附生的丝状藻类都能对围隔初级生产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管理措施往往起到较重要的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岩  齐振雄  张鸿雁  
1995年 6~ 10月和 1996年 6~ 8月对不同单养和混养海水实验围隔的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围隔中盐度、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 (COD)在雨季前逐渐升高 ,进入雨季后降低 ;投饵养殖时围隔中磷浓度较低氮浓度较高 ,其中混养中国对虾与台湾红罗非鱼的围隔活性磷 (PO4 -P)浓度相对较高 ,混养对虾与菲律宾蛤仔的围隔氨氮 (NH3 -N)浓度较高 ,投饵兼酌情施肥养殖时围隔中氮浓度较低磷浓度较高 ,其中混养中国对虾与缢蛏的围隔NH3 -N较高 ;两年实验中混养贝类的围隔COD通常较低。实验结果显示人工投饵和施肥是围隔水化学环境变动的主要原因 ,混养罗非鱼或贝类对围隔水化学也会产生一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志辉  周小玉  张根芳  胡忠军  刘其根  鄢灵兰  李家乐  
2008年4月23日—9月21日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鲢鳙混养比例对三角帆蚌生长及水化学指标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混养比例设置了6个水平,分别为0/0(对照组),100/0,70/30,50/50,30/70和0/100。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湿重,壳长和壳宽。每个月上下旬测量围隔水化学指标包括NO3-N、NO2-N、NH3-N、TN、TP、PO4-P和COD。实验结果表明,鲢鳙混养比例100/0的围隔蚌壳长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混养比例0/0,50/50和0/100的围隔(P0.05)。从水质来看,混养比例30/7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永坚  王芳  董双林  高勤峰  张美昭  田相利  
应用乙炔抑制法测定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混养模式围隔底泥的硝化、反硝化和氨化速率,以探究草鱼不同混养模式对池塘底泥-水界面N元素动态变化的影响,并为草鱼养殖模式的优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混养组合分别为一元组(草鱼)、二元组(草鱼+鲢、草鱼+凡纳滨对虾)、三元组(草鱼+鲢+凡纳滨对虾,设2种放养比例)。结果显示:1)草鱼不同混养模式中底泥的反硝化速率范围为0~734.15μmol/(m2.d),硝化速率范围为0~1 209.20 mmol/(m2.d),氨化速率范围为0~41.25 mmol/(m2.d)。2)草鱼不同混养模式底泥的反硝化速率较高,与很多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少奇  方长琰  
于1994-1995年进行了鱼鳖混养与鱼、鳖分别单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鱼鳖混养方式较鱼鳖分别单养方式进行养殖,不仅节约水面50%,而且提高产量12.9%,增加纯利30.2%,减少水、电、药、饵消耗30%以上。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吉桥  李德尚  董双林  王克行  田相利  
1996年 5~ 10月在 1.7hm2 池塘中设 6个 5.0m× 5.0m× 2 .0m陆基围隔 ,研究了鲈 (Lateolabraxjaponicus)、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和台湾红罗非鱼 (Oreochromismossambicus×O .niloticus)投饵混养的养殖模式。鲈和罗非鱼放养在围隔内的浮式网箱中 ,对虾散放在围隔中 ;鲈在围隔中设 3个放养密度 ,分别为 0 .76、1.52和 2 .2 8尾 /m2 ;对虾 ( 2 .2 8尾 /m2 )和罗非鱼 ( 0 .2 4尾 /m2 )均为单一密度 ,每个处理 2个重复。给鲈投喂冻杂鱼 ,对虾不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薇  杨明  陆根海  袁新程  曹祥德  施永海  
为了解暗纹东方鲀、凡纳滨对虾和空心菜立体混养模式以及凡纳滨对虾单养模式对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两种模式下养成的凡纳滨对虾肌肉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立体混养模式下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与单养模式下的无显著差异,而粗脂肪含量(0.80%)则显著低于单养组的(1.02%)。在检测出的18种氨基酸中,立体混养模式下极显著高于单养模式的有3种,显著高于单养模式的有3种,显著低于单养模式的有2种,无差异的有10种。立体混养模式下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分别为86.08%、31.19%、44.17%)高于单养模式的(分别为82.76%、30.11%、43.00%),鲜味氨基酸(DAA)含量(33.51%)显著高于单养模式的(31.44%),半必需氨基酸(HEAA)含量(10.71%)极显著高于单养模式的(9.65%);立体混养模式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72.65和2.13)与单养模式的(分别为72.46和2.14)两者差异不大。立体混养模式下的饱和脂肪酸(Σ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ΣMUFA)(分别为32.70%和24.70%)相对百分含量高于单养模式的(分别为32.40%和24.33%),而立体混养模式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ΣPUFA)和EPA+DHA(分别为42.61%和8.84%)相对百分含量则稍低于单养模式的(分别为43.27%和10.82%),但两者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的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差异不明显,但立体混养模式下养成的凡纳滨对虾个体大,肉味更鲜美,且立体混养模式生态环保与经济效益兼顾,符合国家低碳绿色发展要求,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吉桥  靳翠丽  张欣  刘革利  
在 10个水族箱 ( 5 3cm× 2 4cm× 2 3cm)中各放养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 4尾 ,混养孔石莼 (Ulvapertusavar) 0、4g、6g、8g和 10g ,采用投饲精养。结果表明 ,孔石莼能有效吸收N、P营养盐 ,提高对虾对饲料中氮的利用率 ( 42 .7%~ 2 12 .9% ) ,水质状况也优于单养对虾。混养的综合养殖指数高于单养对虾。对虾密度为32 0~ 480g·m-3 ,石莼密度为 40 0~ 6 0 0g·m-3 时 ,可以进行免充气养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启民  杨迪蝶  沈允钢  邱国雄  
本文就毛竹中产林和丰产林的初级生产力作了阐述,结果表明,竹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新长成的竹株。新竹多,竹林初级生产力的增加就多;另一方面,1~3年生毛竹竹壁密度的增加,对毛竹林生物量的增加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地下竹鞭与竹根的生物量与竹林的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土壤集约管理、水肥条件好的竹林中,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小,且随着管理水平降低,土壤条件变差,地下部分生物量所占比例就增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粟丽  朱长波  陈素文  
为了探索混养罗非鱼对对虾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1年6-8月在对虾养殖场选取一口池塘,设置24个围隔进行凡纳滨对虾与吉丽罗非鱼混养实验。实验分为6组(A、B、C、D、E、F组),F组为对照组不放养罗非鱼。对养殖水体相关水质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1)养殖期间DO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围隔亚硝氮和氨氮的含量养殖前期接近,养殖后期则有较大差异,其中实验C、D组显著低于A、B、E组和对照F组(P<0.05);COD和TOC含量对照组均小于实验组,实验组中养殖后期A、B组含量大于C、D、E组;TN、TP的增加量为A组最高,F组最低,实验组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迈新  黄樟翰  吴锐全  肖学铮  谢骏  
报道了养鳗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养鳗池塘的初级生产量为 3.5 1~ 7.90gO2 /m2 ·day ,高峰通常出现在 7~ 8月。 1米以上水层的光合作用产氧量占水柱总产量的 90 %以上。平均补偿深度为 6 5~ 74cm。池水氧气的消耗 ,池鱼占 2 7.4% ,“水呼吸”占 70 .0 % ,底泥占 3.6 %。浮游植物光合产氧占池塘氧气来源的 6 6 .0 % ,余下的 43.0 %靠空气和加水补给。毛初级生产力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为 0 .38%~ 0 .85 % ;鳙产量对浮游植物的利用率为 1 .0 5 %~ 2 .32 % ;太阳能转移为鱼产量的生态学效率为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颖   朱青   王国杰   王永武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地表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ASA模型,计算并对比分析了2010~2019年黑河流域、渭河流域和长江下游流域植被NPP空间变化规律与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湿润区流域(长江下游流域)的植被NPP值和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流域(黑河流域和渭河流域);(2)不同土地覆盖类型面积和单位面积NPP值,是决定3个流域植被NPP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黑河流域植被NPP贡献最大的是草地和未利用地,而渭河流域和长江下游流域NPP总量最大的是草地和农田;(3)不同流域植被NPP空间分布随高程和坡度变化的规律不同,但其随年均气温和降水的升高均呈现先增后减趋势;(4)渭河流域植被NPP受气象因子交互作用强,长江下游流域植被NPP受地形因子交互作用强,而黑河流域植被NPP受二者的影响相近。研究结果识别不同气候区植被NPP变化的主控因素和精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阎喜武  何志辉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辽宁省庄河青堆水产公司虾池整个养殖期间(5~9月)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进行研究。虾池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为(5.45±2.36)gO2/(m2·d),日P/B系数为2.39(0.67~6.66),浮游植物对太阳有效辐射的利用率为0.78(0.24~2.18)%,浮游植物毛产量到虾产量的转化效率为7.41%;回归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太阳有效辐射量是决定虾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大小的主要因子。磷是虾池营养盐的第一限制因子,氮是第二限制因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崔林丽,史军,唐娉,高志强  
了解不同季节陆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及与气候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不同地类的差异对深刻理解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陆地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81~2000年间GLO~PEM模型模拟的我国陆地NPP数据和同期气温、降水以及土地利用数据.研究不同季节我国陆地植被NPP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981~2000年期间,四个季节的NPP都呈显著增加趋势,春季是NPP增加速率最快的季节,夏季是NPP增加量最大的季节。耕地在春、夏和秋季NPP增长和增长率最高,林地冬季NPP增长最多而水域冬季NPP增长率最高。夏季NPP增长最高的区域分布于我国东部的多数地区、内蒙古东部、四川盆地、贵州东部、藏南和新疆西部:夏季NPP降低最多的区域分布于在呼伦贝尔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东部和新疆西北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勇洪  权维俊  高燕虎  
在CASA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NOAA/AVHRR 1B卫星资料和气象资料估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技术方法,该方法有3个特色:直接利用NOAA/AVHRR 1B卫星数据,不需要经过大气校正和方向反射率校正来实现NPP估算;考虑了植被覆盖类型对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考虑了植被反照率在计算净辐射中的差异。利用该方法对2007年华北地区的NPP模拟结果表明:2007年华北地区植被的年总NPP为3.68×1014gC/a,各省总的NPP贡献率依次为:内蒙古64%、山西20%、河北13%、北京2%和天津1%,各季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夏季67%,秋季17%、春季15%,冬季1%。不同植被类型年N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